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差序調解:傳統社會家庭糾紛解決的自洽路徑

2015-12-25 02:12:16
天府新論 2015年1期
關鍵詞:系統

劉 蔚

梁漱溟先生曾講,中國的傳統社會是“以倫理組織社會,以道德代替宗教,以禮俗代替法律”〔1〕的一個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萬事講求一個“禮”字,禮治秩序尤為重要,正如荀子所講“人無禮不生,事無禮不成,國家無禮不寧”(《荀子·大略》)。數千年來,歷代統治者對于鄉土社會的穩定秩序與有序運行極為重視。然而,處于紛繁復雜的日常生活之中,人與人之間產生矛盾和糾紛是不可避免的,“戶婚、田土、錢債及一切口角細故,乃民間常有之事”〔2〕。在傳統社會中,作為在國家之根本的家庭之內產生的糾紛尤其引人重視。傳統社會中家庭糾紛有哪些類型?家庭糾紛的解決是在何種力量的介入之下依照怎樣的一種途徑達致圓滿解決?這都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

一、“一縱兩橫”:傳統社會家庭糾紛及其類型

盧梭曾言:“一切社會之中最古老的而又唯一自然的社會,就是家庭?!薄?〕家庭在中國社會中,亦負有極端重要之意義與責任。因人與人相處,造端在家庭。若夫婦不能相處,父母子女不能相處,兄弟姐妹不能相處,最親切最日常相見者不能相處,則理想的人與人之間相處之道便無可建立?!?〕家庭的和睦融洽最為國人所看重,“家和萬事興”講的便是如此。家庭,從本質上來講乃是婚姻與血緣關系的紐結。家人父子,是其天然基本關系,故倫理首重家庭,父母總是最先有的,再則有兄弟姊妹,即長則有夫婦,有子女,而家族戚黨即由此而生。〔5〕因婚姻而締結成的家庭,既不是簡單的個人結合,也并非兩個家族的勢力組合,其在更深層次上乃是以宗族延續與祖先祭祀為目的。正如《禮記·昏義》說:“婚姻者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下以繼后世?!薄?〕家庭矛盾糾紛的產生,不僅影響到家庭內部關系的和睦,也關涉到家族內部與鄉土社會秩序的穩定。

家是一個隨著血緣關系的遠近可以伸縮的單位,人們在綿續性的家中獲得歷史感和歸屬感?!?〕在傳統鄉土社會中,親屬關系乃是最為基本的家庭關系,家庭糾紛也主要存在于親屬關系之內。許烺光認為,親屬關系普遍地存在于所有社會,并提出用“軸”(dyad)這個概念來研究親屬關系。所謂“軸”,指的是父子、夫妻或母子等兩人的關系。按照他的觀點,一個家庭體系中總有一個軸表現得特別重要,這可以稱之為主軸。他認為,中國親屬體系的主軸是父子?!?〕此外,葛兆光也認為:“周代禮制的核心,是確立血緣與等級之間的同一秩序,由這種同一的秩序來建立社會的秩序,換句話說,就是把父、長子關系為縱軸,夫婦關系為橫軸,兄弟關系為輔線,以劃定血緣親疏遠近次第的 ‘家’。”〔9〕

依托于由父母子所構成的家庭三角親屬關系結構,我們認為,傳統社會中家庭糾紛主要是指在父母子之間產生的矛盾和沖突。其大致可分為“一縱兩橫”的三種糾紛類型,即縱軸面向上親子間 (父母與子女間)的糾紛、橫軸面向上夫妻間的糾紛及子女間的糾紛 (見圖1)。對于家庭糾紛來講,任何一條軸線上的糾紛都會對家庭的穩定與和睦構成威脅,破壞家庭內部的秩序與權威。因此,“一縱兩橫”的三種家庭糾紛類型并無主次之分,唯有事實之別。

圖1 傳統家庭關系及其主要糾紛類型

夫妻間糾紛,主要體現在夫妻之間的婚內糾紛。夫妻名分一旦確立,人們便更為注重夫妻之間婚姻的維持,并盡量避免糾紛或是避免夫妻間糾紛的升級。在由婚姻締結而成的夫妻關系中,“夫和妻柔”乃是人倫大道。正如清代天臺知縣戴兆佳所言:“夫婦為人倫之首,上以事宗廟,下以衍似續,故君子重之,必合之以義,聯之以恩,持之以禮,三者備而后正,始之道無愧焉?!薄?0〕在傳統社會中,夫妻在名義上是平等的,《說文》曰“妻與己齊者也”。〔11〕然而,在現實生活之中,尤其是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父權制下的傳統社會之中,夫妻間存在著事實上的不平等,夫妻之間產生的矛盾與糾紛也是錯綜復雜的。一方面,在以男性為中心的傳統家庭婚姻中,男尊女卑、家無二主的傳統思想占據主導地位。妻的行為能力無論從主婦的地位而言,或從母的地位而言都是有限制的,是受丈夫節制的?!?2〕如妻子有“七出”①“七出”是指:無子、淫泆、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嫉妒、惡疾。見蕭榕主編:《世界著名法典選編·中國古代法卷》,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年4月,第98頁。等行為,作為丈夫均可以提出離婚。正如瞿同祖所認為的:“當母權與父權沖突時,則夫權越于妻權,父權越于母權?!薄?3〕但從另一方面來說,由于夫妻的締結也是兩大家族的結合,所以,如果妻子一方的家族勢力較強,則在夫妻糾紛中夫權或父權便處于弱勢地位。如光緒年間曾就任東鄉與建昌縣知縣的董沛所言:“出嫁婦女常恃外族之勢挾制其夫,為父兄者亦不以名節為重,多方袒護,比至于再蘸不已?!薄?4〕但實際生活中的夫妻糾紛,不能僅從男性權威的視閾來理解,也應從夫妻雙方的家族勢力來看待。

親子間糾紛,主要是在家庭關系中親子之間 (主要包括父子、母子關系)產生的矛盾與糾紛。在中國傳統社會之中,貴賤、尊卑、長幼、親疏各有其禮。〔15〕“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父子情如一體,“父慈子孝”是此種關系最為貼切的表達。作為子女,必須恪守人子之禮,盡人子之孝。換句話講,即子女對父母提出的要求應當絕對服從、恭敬有加;生時對父母盡心服侍,死后要供奉祭奠,也就是必須要做孝子?!?6〕然而,在家庭生活之中,親子之間難免會有子女不聽管教,對父母惡語相向、大打出手等“惡逆”事件的發生。無論是在《大清律例》還是在各地族規之中都有專門針對親子糾紛,尤其是對子女犯上嚴正處理的條文。如《大清律例》中明確規定“凡罵祖父母、父母,及妻妾罵夫之祖父母,父母者,并絞,須親告乃坐?!薄?7〕《南部檔案》之“同治四年 (1865年)南隆陳氏祠規十三條”中規定“一、孝悌之道,人人當盡。凡族中子弟有不思立愛立敬,而敢于抵觸父母,傲凌兄長者,扶入宗祠加倍處治。”〔18〕凡此處理親子糾紛的條文族規在中國傳統社會之中不勝枚舉,故在傳統鄉土社會,時人對于家庭糾紛中親子糾紛的重視程度不可小覷。

子女間糾紛,此類糾紛主要是以兄弟手足之間糾紛為主。在傳統社會中,“敦人倫,崇孝悌”是人們處理家庭內部兄弟關系的一般準則?!?9〕因血緣關系而形成的兄弟情誼,自古以來便是家庭倫常之一。在長幼有序的傳統家庭關系中,卑幼必須服從尊長的權威而不得有所冒犯,以便家庭有序、兄弟融洽。如《清律輯注》云:“律不嚴尊長威逼卑幼之事,蓋尊長之于卑幼,名分相臨,無威之可畏,事宜忍受,無逼之可言,故不著其法?!薄?0〕然在傳統社會之中,國家雖則提倡并維護父子共產,不鼓勵分家,但日常生活中,兄弟間因分家爭產而產生的矛盾糾紛卻屢見不鮮,此類糾紛不僅不顧兄弟手足之情,更是對尊長權威的挑戰。清代沈兆沄認為:“謂父母之一掾一瓦一絲一粒兄弟各有分焉。一認為分內之物便錙銖尺寸所必較。故從兄弟之間或為家而成為國而爭,皆各見其為分內耳。”〔21〕如若因為分家析產而造成兄弟之間心生嫌隙、同室操戈,則必致血緣親情關系的破裂,更會對家庭、家族內生秩序的穩定產生一定的影響。

受制于傳統思想中“無訟”、“息訟”等觀念的影響,家庭矛盾的糾紛較少上升到縣衙成為訴訟案件,而一旦上升為訴訟案件則意味著以婚姻、血緣為基礎的家庭親密關系的破壞。加之,清官難斷家務事,家庭內部的糾紛也一般依托于傳統鄉土社會中的基層組織和民間力量來進行調處解決。

二、“兩支五統”:傳統社會家庭糾紛調解系統

解決糾紛,就是要運用一套權威的話語體系,對糾紛當事人的糾紛起因、糾紛過程、糾紛后果等進行一個審慎的梳理,并給出一個公正的裁判。〔22〕而能夠做出公正裁判的、主持糾紛解決的權威人員便是糾紛調解的主體。在廣大鄉土社會的民事糾紛解決中,國家制定法發生作用的幾率是很少的,或者說,其影響力雖有波及,但人們仍然遵循著祖祖輩輩所形成的習慣?!?3〕在此基礎上,傳統鄉土社會中的民間調解主體便有了發揮其調解作用的巨大空間。

針對家庭糾紛調解的系統,目前國內外學者存在著不同見解。黃宗智認為,中國傳統鄉土社會的糾紛處理不僅包含處理糾紛的非正式系統 (即中間人、社區和宗親調解人)和正式系統 (州縣官),還存在著一個龐大的“第三領域”。即糾紛當事人一旦告上衙門,便會觸發民間和民間與官方兩套制度間的互動。一方面是社區或宗族的加勁或重新調解,另一方面,是縣衙對原告狀詞、被告辯詞以及各種呈稟的批示。那些批示要么榜示或傳達,要么由當事人通過其他渠道獲知。而這些常常會直接影響正在進行的民間調解。如果當事雙方在這個階段達成協議,便會具呈要求撤訴,而縣官幾乎沒有例外地會批準就此銷案。因而糾紛便在民間與官方制度互動的半制度化了的“第三領域”中得到解決?!?4〕滋賀秀三強調,知縣、知州對于民事糾紛進行的審判實質上也是一種調解,并且認為“情理”兼顧的習慣法更是在傳統中國根深蒂固?!?5〕雖然國內學者梁治平對“第三領域”有所質疑,但是,這也并不妨礙其對作為民間法之一的帶有地域性特征的“習慣法”的重視。〔26〕

針對家庭糾紛調處系統中具體的主體要素,國內學者春楊通過對晚清鄉土社會民事糾紛調解制度的研究,提出主持民間糾紛調解的主體主要包括家族、宗族、鄉紳、村社、鄰里鄉親、以及中人等,并認為宗族調解的成功率最高,其次是中人調解?!?7〕通過對清代南部縣衙檔案的研究,吳佩林對糾紛調解主體進一步做了研究,他認為糾紛調解主體主要包括鄰佑、宗族人等 (包括族正、族長、房長、家長)、鄉里組織人等 (包括保正、甲長、牌頭、鄉約、團首、客總)、紳首、中人等等。〔28〕此外,日本學者中島樂章通過對明代徽州文書的研究,考察了明代鄉村社會的糾紛處理體系,即以老人和里長為中心,與宗族、村落、中人或“眾議”等民間調停力量相互補充的糾紛調解體系。〔29〕

上述學者在實地調查及文獻研究的基礎上對家庭糾紛調解系統及糾紛調處主體都提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進行了較為細致的歸納與梳理,強調了糾紛調解中民間力量的重要性。針對目前的研究,在兩方面仍可進行探討:第一,系統地歸納糾紛調解主體;第二,將前人研究中作為糾紛調解主體的“宗族親人”進行更為明確的區分,即明確宗親及姻親在家庭糾紛調解中的不同角色。

基于“一縱兩橫”的家庭糾紛類型,我們認為:可以將家庭糾紛的調解主體的來源大體上劃分為“兩支五統”,即糾紛調解主體系統的官方和民間兩個分支,縣衙系統、宗族系統、姻親系統、鄉里系統、中人系統五個組織系統。①筆者認為,除文中所涉及的五種調解系統之外,在傳統社會中,尤其是在少數民族社會中,源于原始社會宗教儀式以及生活習俗的“神明審判”作為一種民間解決糾紛的方式也不能被忽視。然而基于現存的檔案資料,筆者并未將納入其民間家庭糾紛調處主體系統中??稍斠姼咂洳?《論中國少數民族習慣法文化》,《中國法學》,1996年第1期;葉英萍,李春光:《論神明裁判及其影響》,《法學家》,2007年第3期。(見圖2)其中,宗族系統與姻親系統及其主體要素在家庭糾紛調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因傳統社會是相對封閉的、聚族而居、 “血緣關系”與“地緣關系”相結合的社會,所以,宗族系統、鄉里系統或是中人系統中的調解主體在實際家庭糾紛調解中也會存在交織重疊或是共同調處的情況。

圖2 家庭糾紛調處主體系統

具體來講,作為家庭糾紛調解的主體,官方主要包括縣官和衙役。縣官總被稱為“親民之官”(接觸百姓的官)或“地方官”?!?0〕作為掌管一縣大小事務的地方“父母官”,絕訟斷辟乃是其職責所在。而衙門差役則主要是服役于官府,充當信差、門衛、警員或其他卑賤職役。在傳統鄉村地區,將縣官的命令傳達給百姓的唯一方法是派信差送達。于是,衙役就不可缺少?!?1〕因之,在傳統鄉土社會,一旦家庭糾紛鬧到官府縣衙,在“息訟”、“抑訟”等傳統思想影響之下,糾紛很大程度上便會被縣官批示 (即官批民調)或擱置,抑或是在由衙役、鄉?;蜃谧逯g半官半民互動的“第三領域”進行。如果家庭糾紛由縣官來進行審判,則即跳出了調解的范疇轉而上升為訴訟案件。

民間宗族系統中調解主體要素主要包括宗族族長和一家之長?!稜栄拧め屪凇吩啤案钢h為謂宗。”傳統社會的宗族是以血緣親族為紐帶的,一般有三級設置,即族、房和家?!?2〕如若家庭內部產生糾紛,則會由宗族內部的德高望重的人進行糾紛調解。但首先進行糾紛調處的便是一家之長,正如俗語所云:子不教父之過。如果一家之長無法解決家庭糾紛,那么,糾紛調解則會外溢至家族之內,由族長在族眾親屬面前決斷家庭糾紛的是非曲直。此外,家庭糾紛也可能會引起姻親系統內調解主體的介入而達致糾紛的解決。

姻親系統中調解主體要素主要包括家庭關系中母親的父親或兄弟。中國的家族是父系的,母親的親屬稱為外親,僅推及一世,從母親上溯至她的兄弟之子及姊妹之子,旁推至她的兄弟姊妹,下推及她的兄弟之子及姊妹之子?!?3〕雖然女嫁從夫,但是,其與姻親系統的情感關系依然存在。而且在姻親系統之中,其家族仍是以父權家長制為主,家庭權力也都集中于男性尊長之手。如若家庭內部產生糾紛,母親會求助于姻親系統,該系統中的父親或兄弟主動介入則亦可推動家庭糾紛的調處解決。

社區系統中調解的主體要素主要是指鄉約里長、鄰里鄉親以及士紳。鄉約里長指的是因里甲制度而具有半公職性質的基層人員。他們通常由地方紳士及重要人物“公舉”,然后由州縣官批準任命。〔34〕對于家庭糾紛的調解來講,作為具有半官方性質的鄉約里長,他們一般是會同宗族鄰里或是鄉紳,共同解決鄉土社會中的家庭糾紛。鄰里鄉親主要指的是不具有官方身份而與糾紛當事人居所地處于左鄰右舍的人,出于鄰里情誼或是維護血親關系的團結和睦,而主動出面調解或是被請來進行家庭糾紛的調處。〔35〕作為中國傳統鄉土社會的精英階層,鄉紳主要是指古代社會當官退休、辭職回鄉之人或科舉及第未能仕官及落地士子,在基層鄉里有一定影響的人?!?6〕作為維系鄉土社會秩序穩定以及家庭糾紛調解的主體,鄉紳充當著家庭糾紛的仲裁者和調停人。其多半是采用一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教化方式來處理矛盾糾紛。〔37〕

中人系統中調解主體要素主要是指確立契約的中介人。中人的身份不拘一格,可能是族人、鄰居,也可能是親戚、朋友,還可能是市場交易的經紀人。〔38〕在傳統鄉土社會,中人對于家庭矛盾糾紛的調解主要是依據情理風俗、倫理觀念在家庭內部的口角細故、墓地糾紛、分家析產等方面發揮中人所特有的“憑中勸息”定分止爭的作用。

三、“由內而外”:傳統社會家庭糾紛的差序調解

在傳統鄉土社會,理想的狀態莫過于通過道德教化來達致“無訴”、“無訟”的社會圖景,正如孔子所言:“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無訟”、“抑訟”、“息訟”一直是官方所推崇的,“厭訟”、“恥訟”亦是民間老百姓的普遍心理。加之,家庭作為融婚姻與血緣為一體具有強烈情感紐結的組織,自古便強調“夫妻一體”、“父子一體”、“兄弟一體”,家庭以和為貴,家庭中出現夫妻糾紛、親子糾紛、兄弟糾紛本身便是不光彩的事情。雖說家庭糾紛的調處系統和主體要素來源廣泛,但受制于“家丑不可外揚”等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傳統鄉土社會家庭糾紛的調解,首先會起始于家內調處,如若此路不通,而后才會依托于宗族系統和姻親系統調解。

在以父系制度為主的中國傳統社會中,家長制度是家庭關系中最主要的特征。父祖是統治的首腦,一切權力都集中在他的手中,家族中所有人口,都在他的權力之下,經濟權、法律權、宗教權都在他的手里?!?9〕按照父權思想,一個家庭當是以男子為中心、在男性的支配下開展方方面面的活動,正如瞿同祖所言:“在家無二主的最高原則之下,女子便被排斥與家長之外,只有家中男系后裔才有做家長的資格,不要說妻是從夫居的,妻正位于內,不得為家長,就是夫死,也只能由子或孫繼之為家長,母或祖母雖尊于子孫也輪不到他們?!?0〕”在父權制的影響下,如若家庭內部產生矛盾和糾紛,尤其是兄弟之間產生糾紛,那么,父親作為家庭的一家之長理應進行調解。

此外,如果家庭糾紛無法在家庭內部解決,那么,以血緣為紐帶的宗族系統便會為了維護宗族內部的穩定和秩序而介入調解。宗族是以父系血緣為主“擴大的家”的概念。清代國家制定法明確賦予宗族族長以調解戶婚田土等民事糾紛的權力及勸導風化的職責,肯定了宗族調解的合法性和優先權。《大清會典事例》規定:“議準聚族而居,丁口眾多者,準擇族中有品望一人為族正……族長及宗族內頭面人物對于勸道風化及戶婚田土競爭之事有調處的權力。”〔41〕而且,在聚族而居的熟人社會之中,宗族內部成員最是了解家庭糾紛的來由,從而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調解。宗族系統對于家庭糾紛的調解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那么,在傳統鄉土社會,家庭糾紛為何會引致姻親系統的介入呢?作為以母系血緣為主的僅推及一世的“家”的延伸,筆者認為,基于三類情況,姻親系統會介入家庭糾紛:第一,夫妻之間產生糾紛,婦女向母族尋求庇護;第二,夫死妻在,如若產生家庭糾紛,婦女只能依靠姻親系統;第三,兄弟糾紛,主要是涉及到分家析產的糾紛。

關于姻親系統介入家庭糾紛的第一類情況。在宗族社會中,“合二姓之好”的婚姻本身并不僅僅是指男女二人和男女兩家,而是指男女兩族?;槎Y的舉行就是婦女由母族過渡到夫族的一個標志?!?2〕婚后,雖然從身份來講婦女已經不屬于原有的宗族,但是,其依然會與母族的親屬有著深厚的情感上的聯系。換句話說,從某種程度上,婦女對夫權或夫族的依賴多是身份上的,而對父權及母族的依賴更多是感情上的,而且這種由血緣建立起來的親情關系并不會因婦女身份的改變而發生變化?!?3〕夫妻之間一旦發生矛盾糾紛,婦女向母族尋求幫助后,姻親系統自然會出面干涉,要么采取調解的方式,要么直接采取訴訟的方式。如寶坻縣劉倪氏嫁到劉家后,備受其長嫂的打罵。女兒不堪忍受跑回娘家,其父倪永祥將其送回。在女兒再次遭到打罵之后,倪永祥上訴至縣衙?!?4〕

關于姻親系統介入家庭糾紛的第二類情況。在男尊女卑的傳統社會中,夫妻之間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在三從主義①《禮記·郊特牲》云:“婦人從人者也,幼從父兄,嫁從夫,夫死從子”。之下,婦女自生至死可說皆處于從的地位,無獨立意志可言。女子出嫁時,父母戒之曰: “必敬必戒,無違夫子”,從出嫁時起便由父權之下移交夫權,夫代替了昔日的父親?!?5〕所以,如果丈夫在世,母族之人是不能夠隨意干預夫家家庭糾紛的。正如清知縣董沛所言:“蓋婦女內夫家而外母家,既有丈夫,外家不許過問。”〔46〕但當婦女的丈夫一旦去世,成為“孀婦”的婦女在夫家便無所依靠,當面對家庭內部的母子糾紛或是兄弟糾紛之時,其只能依靠姻親系統。而夫家也會因“孤兒寡母,天下窮民無告”而承認其對“父權”的部分回歸。〔47〕如在四川巴縣周王氏的丈夫去世之后,其二兒子周廷相對其惡語相向、出言頂撞,周王氏將其告到縣衙并最終令周廷相飽嘗牢獄之苦,而后在孀婦周王氏將母子糾紛告知其哥哥王勝先后,由王勝先到縣衙遞上保狀,使得周廷相得以釋放,家庭母子糾紛至此解決。〔48〕

關于姻親系統介入家庭糾紛的第三類情況。盡管國家法律禁止“別籍異財”,但“其父母許令分析者,聽”的規定顯然也承認了兒子在父母主持下進行分家析產的合法性?!?9〕由此在鄉土社會中,兄弟間關于分家析產的利益紛爭不斷。因傳統鄉土社會是聚族而居的社會,加之地緣和血緣的存在以及宗族內部利益的糾葛,所以,由姻親系統的老娘舅來介入解決家庭糾紛是最好的選擇。作為家庭之外的第三方權威,〔50〕娘舅在調解糾紛中的權威能夠得以發揮更是體現了人們對于傳統權威話語體系“合法性”的認可。傳統權威的“合法性”不僅來源于人們公認的同意與信任,更重要的是人們對于其背后的一整套的穩定的價值觀念的認同。娘舅作為男性,得益于父權制社會歷代承襲的一整套規范秩序的運行邏輯,自然而然地具有了社會公認的地位和權力。此外,舅甥關系作為一種特殊的家庭關系,舅甥情誼,更是親屬人倫情感中與母親相提并論的一種特殊情感,正如潘光旦先生所言:“成年的弟兄吵架,到不得開交時,總要請娘舅出來調解;兄弟分爨分家,也總要把他請來做中正人;老父母健在,要請他,不健在,當然更少不得他”?!?1〕

當然,如若家庭糾紛在“擴大的家”中仍無法得到解決,即在宗族和姻親調解系統仍未能圓滿調處解決,則家庭糾紛便外溢出“大家”的范圍,進入地方性社區,由地方社區系統和中人系統中的各種調處主體繼續進行糾紛的調處解決。

圖3 傳統鄉土社會家庭糾紛的差序調解

至此,我們大致能夠總結出傳統鄉土社會之中家庭糾紛的解決路徑 (見圖3)。即家庭糾紛的解決大致是遵循“由內而外”的路徑,由“家內”至“家外”逐步向外延擴展,夫妻糾紛、親子糾紛、兄弟糾紛一般是在由父母子三人組成的家庭內部由一家之長來解決。如若在家內無法解決,則外延至擴大的家庭由宗族系統或是姻親系統的成員調處。如果家庭矛盾糾紛還是無法解決,則會“外溢”至“家外”,通過社區系統或是中人系統予以解決。不過,在民間糾紛調處系統仍然無法解決家庭糾紛時,借由縣衙系統的公權力來予以處理,則會是無可奈何的最終解決方式。糾紛訴諸公權力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被視為社會的最后一道防線。〔52〕

如上所述的家庭糾紛調處路徑就好比是鄉土社會中的差序格局?!?3〕即家庭糾紛調處在以“家內解決”為中心的基礎上,按照親疏遠近、不同層次的糾紛調處系統一圈圈推出去,在各類糾紛調處主體要素不斷介入之下所聯系互動而成的調解路徑,亦即從“血緣”到“地緣”的一種自洽的糾紛調解路徑,我們稱之為:差序調解②當然,在傳統社會中,聚族而居的村落社區意味著血緣的親屬關系是附著在特定地域的,社區系統以及中人系統中的糾紛調解主體也可能就是族內的成員,對于這一點筆者并不否認。差序調解,更深層次上意指糾紛調解主體選擇的邏輯路徑,亦可被視為理想路徑,而不單僅是指傳統社會實際糾紛解決的現實表象。。

不可否認,差序調解的自洽路徑乃是一條較為理想化的家庭糾紛解決路徑。在現實日常生活中,家庭糾紛復雜多樣、錯綜復雜,加之地域差異、風俗習慣等原因,家庭糾紛的調解主體和調解路徑必然會存在顯著不同。在面對家庭糾紛之時,農民在處理糾紛中會根據自身所處情境的差異,遵從一種適當的規范取向,理性地選擇一種適當的糾紛解決途徑,以實現理想的目標。〔54〕

四、小 結

傳統社會家庭糾紛的產生和解決,深深植根于傳統儒家倫理綱常和鄉土社會關系網絡之中。基于家庭內部父母子的家庭關系結構,“一縱兩橫”的三種家庭糾紛類型的解決并不僅限于對家庭內部的權威和秩序的維護,其在更深層次上對宗族秩序和鄉土社會穩定也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為家庭糾紛解決的調處系統,“兩支五統”的調處系統及其主體要素對于家庭糾紛的解決從來不是壓制性、強制性的,而是還原性、恢復性的,重在恢復和確保家庭、家族以及地方社區的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和睦有序。同時,傳統社會家庭糾紛無論是基于何種層面的調解,其并不僅僅涉及到糾紛當事人雙方,家庭、宗族、社區等成員的圍觀和傳播也從另一方面凸顯了自洽的差序調解路徑對于家庭糾紛的發生也是預防性的,既能夠使儒家的綱常禮教深入人心,亦能起到宣揚傳播的作用,更能夠在回旋互動的空間中充分發揮民間糾紛調解的力量,維護傳統鄉土社會秩序的穩定?;仨袢?,在法治社會大背景之下,在原子化的陌生人社會中,傳統家庭糾紛調解系統已然分崩離析,如何重新構建家庭糾紛抑或者說是民間糾紛的調解機制,加強基層社區的治理,重塑城鄉社區良性秩序的問題,更是值得令人深思。

〔1〕〔5〕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75-276,78.

〔2〕〔10〕〔14〕〔15〕〔19〕〔21〕〔42〕〔43〕〔44〕〔46〕〔47〕〔49〕吳欣.清代民事訴訟與社會秩序 〔M〕.中華書局,2007.2,40,40,300,40,41,153,154,154,154,154,43.

〔3〕盧梭.社會契約論〔M〕.何兆武譯.商務印書館,2003.5.

〔4〕錢穆.民族與文化〔M〕.九州出版社,2011.13.

〔6〕〔11〕〔12〕 〔13〕 〔20〕 〔33〕 〔39〕 〔40〕 〔45〕瞿同祖.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 〔M〕.中華書局,2007.97,112,114,18,48,1,6,114,112.

〔7〕郭星華,汪永濤.農民行動邏輯的演變〔J〕.黑龍江社會科學.2012,(4).

〔8〕〔16〕夏建中.文化人類學理論學派——文化研究的歷史〔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204,204-205.

〔9〕毛國權.宗法結構與中國古代民事爭議解決機制〔M〕.法律出版社,2007.11.

〔17〕蕭榕主編.世界著名法典選編·中國古代法卷〔M〕.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1998.1013.

〔18〕〔28〕吳佩林.清代縣域民事糾紛與法律秩序考察〔M〕.中華書局,2013.75,102-104.

〔22〕劉正強.新鄉土社會的事件與文本——魯縣民間糾紛的社會學透視〔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2.1.

〔23〕〔27〕〔32〕〔34〕〔35〕〔36〕〔37〕〔38〕〔41〕春楊.晚清鄉土社會民事糾紛調解制度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2,58,59,145,88 -89,126,127,104,60.

〔24〕黃宗智.中國法律的實踐歷史研究〔J〕.開放時代.2008,(4).

〔25〕滋賀秀三.清代訴訟制度之民事發源的考察—作為法源的習慣〔A〕.滋賀秀三,等.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C〕.法律出版社,1998.54-96.

〔26〕梁治平.《清代習慣法:社會與國家》導言〔A〕.梁治平.法律史的視界—梁治平自選集〔C〕.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415-442.

〔29〕〔日〕中島樂章.明代鄉村糾紛與秩序〔M〕.郭萬平,高飛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49-50.

〔30〕〔31〕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 (修訂譯本)〔M〕.范忠信,何鵬,晏鋒譯.法律出版社,2011.30,95.

〔48〕四川檔案館編.清代巴縣檔案匯編·乾隆卷〔M〕.檔案出版社,1991.180.

〔50〕靳曉芳.舅權:家庭中的第三方權威〔J〕.中央民族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09,(4).

〔51〕潘光旦.論中國父權社會對于舅權的抑制〔A〕.潘光旦.潘光旦文集 (第十卷) 〔C〕.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459.

〔52〕張文香,薩其榮桂.傳統訴訟觀念之怪圈— “無訟”、“息訟”、“厭訟”之內在邏輯〔J〕.河北法學.2004,(3).

〔53〕費孝通.鄉土中國〔M〕.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7.26.

〔54〕郭星華,王平.中國農村的糾紛與解決途徑—關于中國農村法律意識與法律行為的實證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4,(2).

猜你喜歡
系統
Smartflower POP 一體式光伏系統
工業設計(2022年8期)2022-09-09 07:43:20
WJ-700無人機系統
ZC系列無人機遙感系統
北京測繪(2020年12期)2020-12-29 01:33:58
基于PowerPC+FPGA顯示系統
基于UG的發射箱自動化虛擬裝配系統開發
半沸制皂系統(下)
FAO系統特有功能分析及互聯互通探討
連通與提升系統的最后一塊拼圖 Audiolab 傲立 M-DAC mini
一德系統 德行天下
PLC在多段調速系統中的應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夜色爽爽影院18禁妓女影院| 一本大道无码日韩精品影视|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 在线无码九区| 亚洲全网成人资源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扒开粉嫩的小缝隙喷白浆视频|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久久6免费视频|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中文| 9cao视频精品| 国产素人在线| 伊人91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www.youjizz.com久久| 欧美日一级片| 真人高潮娇喘嗯啊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999精品在线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免费视频亚洲| 亚洲欧洲日产无码AV| 欧美精品成人|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日本三级精品| 有专无码视频|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 久久综合色88| 亚洲综合18p| 91丝袜美腿高跟国产极品老师| 亚洲另类色|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国产黄色片在线看| 国产伦片中文免费观看|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人人射|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精品国产一二三区| 日韩欧美国产成人| 欧美人人干|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丫丫一| 中文字幕人妻无码系列第三区|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专区久久|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草a国产免费观看|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区| 亚洲一区黄色|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 91精品国产91欠久久久久|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mv|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高h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国产在线麻豆波多野结衣| 国产资源免费观看| 欧美成一级| 欧美 亚洲 日韩 国产| 91偷拍一区|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婷婷综合在线观看丁香| 婷婷伊人五月| 亚洲最新网址| 亚洲男人天堂2020| 亚洲香蕉久久| 九色视频最新网址| 国产拍在线|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一区|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九九九|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天天色天天综合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