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兆媛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 天津300450)
濱海新區高等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實踐研究
劉兆媛
(天津濱海職業學院 天津300450)
隨著國家將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濱海新區在科學發展中大力加強人才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為了積極適應這一發展趨勢,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工作已經成為新的研究熱點。從以大賽為契機,推動創新創業工作發展;發展創業基地建設,提升創新創業氛圍;完善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體系建設 3個方面闡述了濱海新區高等職業教育在創新創業中應完成的任務。
濱海新區 職業教育 創新創業 實踐研究
作為國家級新區和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及國務院批準的第一個國家綜合改革創新區,天津濱海新區立足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被譽為“中國經濟的第三增長極”,國家賦予了其先行先試的職權。黨的十八大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做出重要部署,國務院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提出了明確要求。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搞好創新創業人才開發工作,充分發揮其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實現工業轉型升級,對新區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職業教育作為新區人才培養的重要一環,也必須在創新創業工作中有所建樹。
1.1 現狀
目前,天津市開展的創新創業大賽主要包括天津市創新創業大賽暨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天津賽區)、天科創業投資挑戰賽、“中國夢、創業夢——智慧于家堡”兩岸四地及海外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天津濱海新區空港經濟區創新創業大賽等。如何通過創新創業大賽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發展,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研究熱點。綜觀最近幾年開展的創新創業大賽不難發現,各類大賽越來越注重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通過與各高校校內創業類比賽相結合,幫助大學生提高創新創業水平;更加注重引導創新與金融和市場相結合,促進以市場為導向的科技創新,吸引更廣泛的社會資源支持創新創業。在創新創業大賽的帶動下,一批優秀的大學生創業團隊脫穎而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氛圍日益濃厚,全社會創新創業的熱情更加高漲。
大賽引入優質的創投機構和創業資源,形成京津冀協同合作,海內外溝通交流的創新平臺。以天科創業投資挑戰賽為例,大賽推出 5項支持措施,在項目支持方面,對于入圍初級挑戰賽的企業,將納入天津市科委投資項目備選項目庫,給予優先支持;對于入圍終極挑戰賽的初創組企業,將獲得天津市天使投資項目計劃專項支持;對于入圍終極挑戰賽的成長組企業,在獲得創業投資的同時,將獲得市科技型中小企業專項資金項目支持;對于入圍終極挑戰賽的并購組企業,將優先享受天津市科委相關配套政策。在融資支持方面,對于入圍終極挑戰賽,需要債權融資的企業,大賽組委會將優先推薦給合作銀行,并納入政府科技型中小企業專項資金項目計劃給予支持。此外,還將在投資、導師等方面給予相關支持。
1.2 對職業教育的啟示
職業教育,特別是高等職業教育可以借鑒職業大賽在職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大賽為契機,找到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創新點:①通過創新創業大賽這一載體,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改革,在高職院校的教育體系中引入創新創業的相關課程及實踐活動,以提升學生綜合職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培養目標。②設立以大學生創業為主的大賽,建立資金技術支持的相關配套政策,推進專利、發明等的技術轉化,形成濱海新區的區域品牌效應,以此為契機帶動高等職業院校創新創業工作的蓬勃發展。③在開展創業大賽時不完全以選拔為目的,而是在評審的過程中多為創業者做出相應點評和反饋,為創業者提供可供借鑒的建議。④引入項目路演前輔導機制,提升其表現形式,對整個戰略發展路徑和商業模式給予相應反饋,使參加大賽的創業選手獲得創業培訓的機會,同時對風投和市場對接等有所認知。⑤今后,創業大賽的方向可以從為傳統行業轉型的角度來設計,讓傳統行業與一些參加創業大賽的技術團隊相結合,形成比較可靠的項目源。
2.1 現狀
在天津濱海高新區獲準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之后,濱海新區整合相關政策、完善規劃方案,力圖打造“一區多園”的產業布局。截至 2014年年底,天津濱海新區共有62個創新創業孵化器項目。其中,天津泰達國際創業中心是濱海新區內最大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孵化器。泰達國際創業中心不僅可以為在孵企業提供各種共性服務,還可以滿足入孵企業不同階段的需求。創業中心成立于 1996年8月,孵化場地共15.18萬 m2。創業中心擁有豐富的場地資源,包括天大科技園、軟件大廈、新天地大廈、創業中心孵化大廈、中國天津留學人員創業園天津開發區分園、天津開發區科技發展中心等。創業中心提供專業實驗室、儀器設備資源共享平臺、專業技術服務與支持:①軟件及服務外包平臺,為軟件與信息服務外包企業提供市場開拓、人力資源、產業協作服務;②食品加工技術平臺,與天津科技大學合作,提供技術、中試生產場地服務;③投融資平臺,探索對科技企業投融資方式的創新,重點對科技企業投融資服務進行對接。另外,中心還提供“泰達科技企業沙龍”、儀器共享、創業導師等高端服務,依托天津泰達國際創業中心,提供官、產、學、研、資、介 6方面信息共享服務,協助企業辦理初創期相關審批事宜及運營中政府支持政策落實事宜。
2.2 對職業教育的啟示
高職院??梢蕴旖蛱┻_國際創業中心模式為藍本,積極建立大學科技園,推廣創客空間、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模式,加快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眾創空間,實現創新與創業、線上與線下、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學生創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綜合服務平臺和發展空間。眾創空間是年輕人精神的“會客廳”、思想的“夢工廠”,對于培養年輕人創造性思維、激發創造活力具有重要作用。積極調動行業領軍企業、創業投資機構、社會組織力量參與建設,盤活用好各類資源,構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利用云平臺的先進技術整合學生創業團隊、創投機構、策劃服務商等資源,提高創新創業效率。
創新創業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是高職院校課程體系建設的一部分,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并將其成績納入學分,不僅可以豐富創新創業理論體系的建設,還可以提升學生對創新創業課程的認知水平。
3.1 進一步強化師資隊伍建設,形成由校內外專家構成的創業導師組
采取集中講授和個別咨詢指導相結合的方式,以創業沙龍和專題培訓等形式,定期為創業學生提供經營管理、法規政策等各方面的指導和服務,促使學生在創業領域和內容上更加具有深度和廣度,增強學生創業者的實踐能力以及管理和經營能力,提高學生創業公司的生命力和創業成功率。同時注重師生協作,促使教師優秀科技項目與學生創業團隊實行產業合作,轉化科技成果、孵化技術企業、培養創新創業人才、推進產學研結合、促進行業技術進步和地方經濟發展有機結合,形成學校、學生、企業、區域 4者的良性互動,最終實現多方共贏。
組建大學生創新創業導師團隊。充分發揮校友、企業家、經濟學者、創業培訓師的作用,組建涵蓋不同創業階段、不同行業領域、不同創業需求,具有豐富創業經驗、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大學生創業導師團隊。通過企業家“傳、幫、帶”方式,使大學生了解創業經驗,學習管理方法,掌握專業技術,提高創業成功率。同時,優化創業導師隊伍結構,由實戰導師、技術導師、咨詢導師、政策導師 4類導師分別給予學生創業企業全方位、全過程指導,提高學生企業創業成功率。
3.2 成立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服務中心
推進創新創業工作的統一性、深化性、專業性,通過成立創新創業指導服務中心,專門組建開展創新創業指導服務的工作隊伍,將政策宣講、教育培訓、活動實踐、專項指導等工作有效集成,使全校的創新創業工作更加高效,更有實效?!?/p>
[1] 王曉光,田楠. 天津濱海新區應用型人才培養現狀、需求及對策[J]. 職業教育研究,2015(1):4-9.
[2] 李文增. 在天津構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戰略基點[J]. 城市,2015(1):48-50
[3] 楊帆. 天津自貿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對策研究——以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區為例[J]. 港口經濟,2015(3):5-9.
On Practice of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ianjin Binhai New Area
LIU Zhaoyuan
(Tianjin Coastal Polytechnic,Tianjin 300450,China)
As China has increased undergraduat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o a new level,Tianjin Binhai New Area is strengthening the platform construction for business establishing for science and innovation talents.In order to adapt to this development trend,vocational colleges are now emphasizing on a new research hotspo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tests,discusse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ork tasks for the colleges in the new area,including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business starting,building entrepreneurial bases to create an atmosphere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and perfecting the system of students’ innovative undertaking work.
Tianjin Binhai New Area;vocational edu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practice research
G511
:A
:1006-8945(2015)10-0007-02
2015-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