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曄
課題與實驗
探究教師課堂反饋對學生學習英語焦慮的影響
李曄
教師的課堂反饋會對學生的情緒產生影響,學生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針對英語教學中出現的焦慮情緒,通過分析英語學習焦慮情緒的影響,剖析當前教師課堂反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相應的改善建議。
教師;課堂反饋;焦慮;英語
隨著人文主義心理學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越發認識到人文主義教育在當前教育環境下的重要意義。學校把促進學生發揮個體能動性作為教學目的之一,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情感對學習效果的影響。《國家英語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不僅要注重學生語言技能和知識點的掌握和理解,而且應當將情感等因素一并考慮其中。情感因素對學生英語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大部分研究顯示,焦慮作為一種情感因素,和英語成績存在負相關關系,即焦慮情緒會對學習效果產生負面影響。焦慮情緒的減少有助于提高英語成績。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實施者,其反饋直接造成學生焦慮情緒的產生,從而影響英語學習的效率。
英語學習焦慮是與課堂教學過程相關、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產生的一種顯著的自我知覺、信念以及情緒、情感。
在二語習得理論的發展過程中,Krashen提出了情感過濾假說,解釋了學習者的學習速度和水平之間的關系,并且認為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和接觸到的可理解輸入量對語言的習得具有重要作用,語言的輸入只有在情感過濾的作用下才能夠轉換成可以吸收的“語言”,這里所說的情感具體是指學習動機、焦慮以及自信,而其中焦慮是情感障礙的諸多影響因素中最重要的一個,對語言學習的效果影響很大。該理論的具體思路可以理解為,如果學習者的動機越低,其焦慮水平就會越高,其自信心會隨之下降,這樣對輸入部分的過濾度就會提高,直接導致輸入轉變成攝入量下降。相反的,如果其動機提高,那么焦慮就會隨之減少,自信心就會提高,其對輸入量的過濾度就會隨之出現下降,最終輸入到攝入的轉變量就會變高。我國著名教育學家皮連生也提出過相似的觀點,他認為學習是一個“熱認知”的過程。因此,在英語課堂中,通過改善教師反饋方式和策略,可以減少學生的焦慮情緒,最終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
在進行教師課堂反饋對學生英語學習焦慮的影響研究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理論依據就是社會互動理論,這個理論認為人的學習和發展是在與社會中其他人的互動中進行的,并指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的交流互動是教學環節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Feuerstein提出的中介作用理論中認為,對個人具有重要意義的人在學習中將扮演中介的角色,要想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與中介者進行有效、良性互動,也就是說中介者可以采用語言方式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環境,從而提高學習者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促進學習者認知能力的提升,幫助學習者產生積極正面的學習情緒,最終達到提高語言學習效果的目標。因此,在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通過給予學生及時、積極的評價和反饋,能夠提高學生認知、促進學生正面情緒的培養,是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有效手段。
在當前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在反饋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徐羅2013):
第一,低估或者忽略了學生的自尊心。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不進行適當的表揚以示激勵;當學生回答錯誤或者無法給出答案時,教師就進行批評。例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需要學生陳述觀點,在學生給出觀點以后,教師認為答案錯誤,于是評價說:“Ok,thank you verymuch.But Iam sorry,and who hasa differentopinion?”又或者是“Ok,Iw ill give a suggestion,andmy opinion about it is...”或者是“Ok,you can keep your point,but Iw illgive you my opinion.”等,可以看出,在這個反饋語言當中,教師語言非常單一,經常用到的是“Ok”,沒有其他鼓勵性的話語,這樣會讓學生產生“敷衍”的感覺;而且,其中更有甚者使用“Iam sorry”來對學生進行反饋,這會讓學生產生被批評的感覺;如果直接讓其他學生進行糾正和補充,更會直接導致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最終導致的后果是學生情感受到傷害。久而久之,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就會出現焦慮的情緒,自信減少,成績下降。
第二,教師反饋缺乏合作意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教師給出的反饋信息發生歧義。比如,在進行“intelligent”話題討論的時候,教師提問學生“Do you think you are an intelligent person?”學生回答“Yes,Ithink so.”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出的反饋是“Wonderful.Thank you.You are so confident.”。教師在對學生的回答用“wonderful”進行肯定以后,卻又使用“you are so confident”做出反饋,這個回答極易讓學生產生錯誤的理解,認為教師在懷疑自己的能力,從而導致焦慮情緒的產生。這是教師缺乏合作意識的表現。
第三,教師缺乏正確的糾正方法。當學生在回答問題發生錯誤時,一些教師會對學生的錯誤立即糾正,甚至打斷學生。教師的這種反饋方式會使學生慌亂、回答不流利,同時產生焦慮情緒。
(一)加深對英語學習焦慮情緒與教師反饋之間的關系認識
對于教師而言,首先,應當從思想上重視和加深英語學習焦慮情緒與教師反饋之間關系的認識;其次,對學生英語學習焦慮情緒的表現特征有所了解,這樣可以及時地發現學生的焦慮情緒,想辦法加以解決。學生的英語學習焦慮大致劃分成三個層次(梁虹2015):第一層次表現為心理與生理特征上的反應,比如注意力難以集中、心跳加速等;第二層次癥狀表現為回答問題時聲音不穩定、不敢與教師進行眼神交流、被提問時身體感覺僵硬等;第三個層次焦慮是最嚴重的情況,其癥狀為學生想要或者已經發生逃課行為等。英語學習焦慮的表現形式是多樣化的,因學生個體的不同而不同。因此,在課堂學習中,教師應當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尊重學生個體
教師應當進行換位思考,及時觀察學生在英語課堂中的情緒,對所有的學生一視同仁,真正地尊重學生個體。當學生回答正確時,教師應給予適當中肯的表揚,即使回答錯誤也應當盡量多給予鼓勵,對其所犯的錯誤表示理解,切忌將其與其他優秀學生進行比較,或者直接進行嚴厲的批評。如果不得不進行批評,那么教師也應當委婉地糾正,不要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打斷糾正,這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避免焦慮情緒產生,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引用文獻
梁虹.2015.翻轉課堂降低英語學習焦慮的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13):134-135.
徐羅.2013.英語教師課堂反饋話語對學生學習焦慮的語用研究[J].甘肅高師學報,(4):21-22.
注:本文系寧夏醫科大學教改課題“教師課堂反饋對學生英語學習焦慮的影響以及應對策略”的研究課題
作者信息:750004,寧夏銀川,寧夏醫科大學外國語教學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