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小學英語分層教學模式探究
陳敏
城鄉結合的學校由于班內人數偏多,不論是紀律方面,還是學習方面,都存在著嚴重的兩極分化現象。尤其是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些學生“吃不飽”,有些學生“吃不了”。鑒于此,提出了分層教學模式,通過設置多層次的教學目標,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小學英語;分層教學;分層目標
(一)深入了解學生,為確定合適的小學英語分層教學模式提供參考
為了更好地實施分層教學,教師要對全班學生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通過對學生在學習中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調查,客觀地對學生做一個綜合評價;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發展特點把學生分為好、中、差三個層次。但是,教師要明白學生是發展變化著的主體,他們所處的層次也會根據自己的表現和努力而發生變化。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反饋能力、考試成績以及課后作業情況等隨時調整學生的分層,使學生在不同的層次中合理流動,為因材施教做準備。
(二)確定合適的小學英語分層教學模式
小學英語分層教學模式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班內分層目標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先根據英語成績把學生分為不同的層次,接著根據不同的層次為學生設定不同的目標,同時對他們進行分層考核和評價。第二種是隱性分層模式。這種分層模式是根據全班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特點和學習情況等,把學生組成一個個的學習興趣小組。這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層次差異中互相補充,增加學生之間的交流,發揮集體學習的效用。第三種是個別化的學習模式。這種分層模式以網絡為手段,把全班學生分為幾個層次,然后根據所分層次設定出每個層次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如果學生在學習中達到了預設目標,就會自動進入下一層次的學習。
教學目標是教師進行教學的依據。教師要對不同特點、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情況相符合。在小學英語分層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關注他們在學習成績方面的差異之外,還要關注他們在學習能力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差異。教學目標的制訂要符合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目標的制訂除了以知識為依據,智力水平和認知能力也是值得參考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一)實施過程
1.對學生進行分層
很多情況下,小學英語分層教學模式會依據學生的英語成績和學習能力把學生分為三個等級:第一個等級的學生基礎掌握牢固,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強,成績優異,具有學習主動性。第二個等級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一般,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稍差于第一個等級的學生,有一定的學習主動性,成績中等。第三個等級的學生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成績處于低等,智力水平較低,不具備一定的英語學習能力,缺乏學習主動性。但由于小學生的思維處于發展變化的階段,所以結合英語學習的特點,教師要注意觀察和研究學生,適時調整學生的分層。
2.備課分層
教師在備課中要針對學生的分層情況設定相應的分層目標,進行分層備課。鑒于對學生進行好、中、差三個層次的評定,教師要相應地設置三個層次的目標:
(1)共同的英語學習目標。這是針對全班學生而制訂的,尤其是針對那些基礎差的學生來制訂的。
(2)依據教學內容設定預備目標。這是針對班內大多數學生而制訂的,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有能力完成這一目標。
(3)拓展性目標。這是針對英語成績優異的學生制訂的,是為了擴寬他們的知識面,開闊他們的眼界,培養他們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以譯林版小學三年級英語教材中的第二單元Iam liu tao的教學為例:
備課目標:通過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智力水平進行分析,設置不同層次的目標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需要。
從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來看,在I am liu tao的教學過程中,第三層次的學生只需要用英語作簡單的自我介紹和回答,當然,這只是對第三層次學生的一個最低要求。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具體的教學情況來決定是否對學生進行深層次知識的傳授(付珍寧2011)。第二層次的學生要在學會自我介紹的基礎上進一步發揮想象,例如,學會用“The sentences to great.”這類英語句子打招呼,能夠掌握最基本的語法知識。對于第一層次的學生,教師可以利用游戲來進一步考查他們的記憶力和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比如,教師要在學生看到圖片和句子的一剎那,迅速對學生進行提問:“Look,can you read them?”學生會根據自己所見,利用已學的知識迅速做出回應。教師在考查學生反映能力的同時,也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有一個整體的把握。
3.施教分層
教師在教學中要把握好同步教授與個別層次教學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教師要根據整個課程教學的目標,在同一時間完成對全體學生的基本教學目標,面向全體學生實施同步教學;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在學習能力以及智力水平之間的差異實行分層教學。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教材中第三單元的My friends為例:
【教學目標】
通過分層教學的實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層次的發展。
【施教過程】
首先,對第一層次的學生要少講多練,進一步鍛煉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的基礎上,教師要進一步傳授“He is/She is...”的知識內容,在此基礎上教會他們正確的發音,并且能夠區分“he”和“she”以及它們的用法,進一步熟練運用“This is”這個句型。
其次,對第二層次的學生要精練精講,對課文中的每一個情景對話以及課后的習題都要細致講解。教師在講解的基礎上教授給學生在對話中運用“goodbye”以及朋友告別的知識內容,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接受能力以及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決定是否進行知識的深入講解。
最后,對第三層次學生的教學要激發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愛玩的天性,教會他們唱“Goodbye”這首歌,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會唱、會讀、會說。另外,教師應指導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會寫一些簡單的單詞,例如“he,she,friend,goodbye”等。由于第三層次的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教師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把學生的劣勢轉化為優勢。學生愛玩,那就利用“游戲教學”的方式,做到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學到知識。在My Friend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讓第三層次的學生進行分角色表演,盡量讓他們用英語來表演人物對話并適時地給予鼓勵。同時,教師可以利用變相激勵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學生分角色表演的環節中,教師可以讓他們進行分組比賽,看哪一個組表演得好,教師再以具體情況對他們進行獎勵。
(二)效果
1.通過分層教學的開展,教師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適合的學習目標,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發展。
2.分層教學可以有效地避免“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既減輕了教師教學工作的壓力,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總的來說,小學英語分層教學模式會給教學帶來很大的成功。分層教學需要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和智力水平對學生進行合理地分層,在合理分層的基礎上按照教學大綱和教學目標具體開展教學。這一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信心,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
引用文獻
付珍寧.2011.小學英語課堂分層教學模式初探[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5).
作者信息:210028,江蘇南京,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邁皋橋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