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新
作者信息:415000,湖南常德,湖南省常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2015年暑期教師培訓期間,我們現場調研參訓教師是否看過《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目的是想了解一線教師對課程標準的熟悉程度,進而用之指導教學的情況。現場舉手者4人,占總受訓教師69人的5.8%,這一結果確實令人驚訝。不少教師在教學中本著“教英語就是教英語教材”思想,教研工作幫助教師繼續樹立課標意識。這里解決“三標”問題,即是根據課程標準結合教材和學情來解決教學中樹立目標意識的問題,在實際教學中把課程標準落實到具體的每一課堂。這里所講的“三標”,即立標、亮標和應標。
立標,即確立目標。為了更好地實施課程標準中的教學目標,我們把立標分為三個級別,一級目標是每個學期初確立本學期的教學目標,該目標為GOALS,教師一般把學期教學目標寫進教學計劃,但往往教學目標很簡單、模糊,沒有指導意義。學期教學目標應結合課程標準和教材,根據課程標準相應的級別要求將有關教材中的語言能力、語言知識、學習策略、情感態度和文化意識等方面的目標(教育部 2003)清楚地表述出來,如七年級目標為三級,八年級目標為四級,九年級目標為五級。
二級目標是每個單元目標,即AIMS。人教社教材每個單元目標在其網站里都列得很詳細,如七年級第一單元目標:話題為個人情況;功能項目為學會用英語介紹個人情況和問候他人,學會詢問電話號碼和提供電話號碼;語法目標為學會使用be動詞的一般現在時,理解運用“My name is Gina.You are Nancy.I am Mary.”等句子,學會使用形容詞性物主代詞 my,your,his,her等,并掌握句型“My name is Jenny.His name is Tony.Her name is Gina.”等。詞匯方面目標是掌握核心詞,即name,my,is,clock,am,I,nice,to,you,meet,what,hello,your,hi,his,and,question,her,answer,first,look,last,boy,zero,girl,one,two,three,four,five,six,seven,eight,nine,number,telephone,phone,card,it,family;掌握以下核心詞組,即 first name,last name,phone number,telephone number,family name,IDcard;文化意識方面目標為通過本單元學習,了解并運用英語中常見的問候語,初步了解英語國家的姓氏。
每單元的教學根據情況可以分為若干課時,根據單元整體教學需要,每課時可以形成不同的課型,如聽說課、語法課、閱讀課、綜合課等,每課時教學目標為三級目標,即OBJECTIVES。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著重從語言能力目標、語言知識目標和非語言目標三個方面確立本級目標,非語言目標為策略、情感和文化中突出確立其中一項目標,一節課的非語言目標不可能面面俱到。但課時目標中非語言目標的總和應該與單元目標吻合,單元目標的總和應該與學期目標相一致。
下面是常德市2015年中學英語課例評選中的具體案例,教學內容為人教版(修訂版)教材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的Reading部分,教者把本單元教學目標定為:
1.在教師指導下,通過閱讀練習,絕大部分學生能認讀和理解課文中的重點詞匯:unpleasant,already,scientist,simple,made,factory,everywhere,such,shape,human,huge,possible,snake,seem,impossible,electric,約40%的學生能基本理解非重點詞匯,中等偏上的學生能掌握課文中的語言點和一般將來時態的用法。
2.通過一節課的學習,絕大部分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朗讀課文,而且能簡單概述“機器人”的基本特點。
3.在教師的帶領下理解課文內容,反復朗讀課文后,全體學生能夠意會根據短文標題及相關圖片捕獲新信息的基本策略;大約80%的學生能簡要回答涉及課文內容的問題,答對率要求不低于75%;約50%的學生能比較流利順暢地復述課文的大意。
4.全體學生通過本單元的學習能夠產生對現代科學的濃厚興趣以及學好現代科學的愿望。
以上教學目標突出體現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AUDIENCE),較好地運用了合適的行為動詞(BEHAVIOR),如理解、認讀、朗讀、描述、掌握、復述、學會等,對學生學習的內容、產生結果的行為和產生結果的行為條件(CONDITION)與達到的程度(DEGREE)等都作了明確具體的、符合實際的界定。如,1中“通過閱讀練習”為行為條件,“絕大部分”“約40%”“中等偏上”為行為結果。因此,上述教學目標具有很強的可觀測性和可操作性,從而使教師能夠在實際的英語課堂教學中很好地實施這些教學目標。
立標在課前完成,而亮標和應標是在課中實現的。
亮標,即把學習目標亮出來。應標,即呼應教學目標。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忽略了該環節,據統計,2015年常德市中學英語課例評選中呈現亮標環節的課例不到10%。由此可以看出,在多數情況下,課堂教學就是孤立而盲目的教學活動。一般說來,一堂課從概念上講分成五個環節,即教學準備、亮標、語言輸入、語言輸出和應標,而每個教學環節又可以分若干教學活動。教學準備環節可以是組織上課、頭腦風暴、復習、導入等。亮標環節在形式上可以是教師說出教學目標,也可以是通過板書展示教學目標,還可以是課件展示教學目標,有時也可以使用導學案教學,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學習目標念出來。總之,這一環節是必不可少的。不管是哪種課型,課堂上的語言輸入和輸出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是隨著課型不同和學年不同,語言輸入量和輸出量比例不同而已,比如,七年級語言輸入量較大,而語言輸出量相應較少。
教師要重視教學活動的效果反饋,要大力提倡每堂課都應該有當堂檢測,檢測形式可以是課堂作業或小測驗。但必須指出的是,課堂作業和小測驗要及時批改,教師要隨時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只有掌握了學生的學習狀況,教師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因此,應標環節作為一堂課課內的最后環節,包括課堂小結、當堂檢測和作業布置三個活動,課堂小結既小結知識,也總結非語言目標的達成。
總之,立標是成功開展英語教學的首要條件,亮標是“司令員”,發號司令,應標則是教學目標的呼應和檢測。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