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花,張 薇
(河北工業大學a.人文與法律學院;b.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401)
天津發展京津冀一體化休閑經濟的研究
張金花a,張 薇b
(河北工業大學a.人文與法律學院;b.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401)
隨著休閑時代的來臨,休閑消費逐漸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天津作為中國政治、文化中心區域的重要城市,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將逐步發展成為以休閑產業為新經濟增長點的“北方經濟中心”。文章在明確休閑經濟概念的基礎上,對天津在京津冀一體化休閑經濟發展中的必要性和優勢進行了闡述,并提出了未來天津在發展休閑經濟中應注意的問題。
天津;京津冀一體化;休閑經濟
休閑作為一種古老的社會現象,被納入古希臘哲學理論體系已有2 500余年的歷史。最早致力于休閑理論研究的凡勃倫認為,休閑是“脫離勞動、非生產性的活動”,是“有錢、有閑階級的產物”[1]。而隨著時代的發展,休閑逐漸呈現出了大眾化、平民化的態勢,也正因如此,休閑的經濟價值在休閑常態化的背景下顯現了出來。在2000年,中山大學社會系博士王寧在我國率先提出了“休閑經濟”的概念,他將狹義的休閑經濟解讀為“物質產品的休閑化,消費購物的休閑化以及休閑活動的商業化、社會化”[2],并將狹義的休閑經濟理解為廣義的經濟休閑化的一部分。目前,休閑經濟的概念一直是國內外學術界爭論較多的一個問題。關于休閑經濟目前已有20余個定義。而現代意義上的休閑經濟內涵正如中國休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指出的:“是指建立在休閑的大眾化基礎之上,由休閑消費需求和休閑產品供給構筑的經濟。”[3]
(一)發展休閑經濟是即將來臨的休閑時代的迫切需要
休閑發端于物質文明,物質文明又為人類休閑提供了可能。休閑總是與一定歷史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倫理水平緊密相連,并相互作用。近年來,法定節假日的增多,休閑時間的增加在某種程度上為休閑時代的到來創造了基本要素,而且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需求層次提升的客觀需要,以及人類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休閑經濟伴隨著休閑時代的來臨也悄然而至,正如國際休閑研究的權威人士杰佛瑞·戈比、托馬斯·古德爾等人所說,2015年前后,世界發達國家將進入休閑時代。
對于繼北京、上海之后,GDP將于2015年超過香港的天津而言,經濟的發展所帶來的不僅是GDP的增長,而且更多的是人們對消費多樣化的追求。休閑需求層次性的增多迫切需要休閑經濟的發展。
(二)發展休閑經濟是城市核心地位提升的迫切需要
自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確定以來,天津作為與北京并稱“雙核”的中心城市,城市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雖主要依附的是經濟的發展,但單一化產業的發展只會將城市的多面性掩蓋。早在“十二五”規劃中,我國就提出將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作為主線。休閑產業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興綠色產業,在城市經濟轉型中已越來越占據著重要的位置。以2014年的十一黃金周為例,天津旅游總收入為63.22億元,同比增長12.8%,居全國各省市旅游收入的第12位。而與其他省市不同的是,天津的自然旅游景觀較少,更多的是諸如“五大道”和佇立于濱江道80余年的“勸業場”等人文景觀。在天津市著名的意式風情區,觀光者在體驗異域建筑風情的同時,購物娛樂等休閑活動也貫穿其中。隨著京津冀一體化過程的加快,天津作為核心城市之一的影響力將逐步提升,同時,城市的發展也應從單一性的現代化向休閑化、宜居化的多樣性轉變。因此,如何讓休閑在城市轉型中效用最大化,是天津實現城市功能多樣化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三)發展休閑經濟是京津冀區域居民物質文化生活日益增長的迫切需要
相對于物質消費品而言,服務消費是現代市場經濟下發展最快的一種消費,服務消費的具體內容包括閑暇時間內居民的各種服務消費,文化消費、教育消費等精神文化消費都包含于其中。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提出,人的需求層次的提升是人們實現從物質消費到精神消費跨越的根本原因。近年來,休閑場所的增多為人們休閑方式的多樣化提供了客觀條件。人們不再拘泥于購物等物質消費所帶來的滿足,更傾向于追求精神的放松及文化的熏陶。天津在大力發展休閑文化產業的同時,以參與性強、主體范圍廣、參與方式多樣化為特點的休閑體育產業與休閑農業都取得了顯著成績。因此,實現休閑產業類型的互補,創新休閑形式是實現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及個人全面發展的主要途徑。北京城市居民雖然在客觀條件上已經具備參與休閑活動的經濟基礎,但由于人口密度大等原因,居民參與休閑活動的適宜性及體驗感必然會受到影響。而河北省因經濟發展較京津而言相對落后,且重工業污染嚴重等原因,也并不具備發展休閑經濟的先決條件。因此,天津迫切需要發展休閑經濟,以滿足京津冀城市居民日益增長的休閑需求。
(一)交通便利
自古作為“京師門戶,畿輔重鎮”的天津,地處環渤海灣的中心,毗鄰北京市和河北省。天津去往北京的快速通道原有5條,2013年又新增7條國家公路,進一步縮短了京津冀城際間的時空距離,初步形成了京津同城和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的格局。而京津城際鐵路自2008年運營以來,“5分鐘間隔,半小時到達”的便捷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間的交通能力。此外,“2環、8通、4聯、8港、8樞紐”的京津冀一體化藍圖也已準備就緒。交通的便利為天津休閑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二)獨特的地域文化為休閑經濟的發展增色
談及休閑,人們在選擇的活動方式上通常會趨于本土化。例如,蘇州人喜歡在茶余飯后去聽蘇州評彈,北京人則趨向于在茶館聽相聲,不同的地域滲透著不一樣的文化。而最被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形式就體現在了休閑活動的選擇中。位于九河下梢的天津,在充滿著津味兒文化特色環境下成長的人們,在創造發展天津快板、天津時調等傳統曲藝文化的同時,對京冀文化的傳承與發揚也做出了貢獻。相聲最早起源于北京,天津相聲則是在清末到上世紀20年代期間呈現出了繁榮景象。截止到2014年,據不完全統計,天津市共有相聲茶館10余個,且大多分布在和平區、南開區。相聲茶館的興起在獲得經濟效益的同時,將地域特色文化以一種潛移默化的休閑方式傳播開來。此外,河北梆子等曲藝也常見于天津節慶活動中,雖缺乏固定的演出場所,臨時性、即時性的演出卻也為大眾喜聞樂見。可見,天津在繼承與傳播京冀文化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天津休閑經濟的發展使人們在實現物質消費的基礎上,將其特有的文化消費滲透其中,豐富了休閑形式,增添了休閑經濟內容的多樣性。
(一)找準城市定位
將天津打造成休閑都市,營造宜居城市氛圍,使其在分擔北京旅游、康體休閑、娛樂壓力的同時,成為吸引京冀人群的風向標。與高人口密度、高端消費力強的北京毗鄰,天津要以分散北京購物消費壓力為契機,著力打造以類似“佛羅倫薩小鎮”為代表的休閑購物場所。以京津城際為交通紐帶,創造商業契機,密切城市間購物往來,在使本地區消費力提升的同時,輻射強度擴大到北京、河北省。此外,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對“五大道”等地標性旅游景點進行合理規劃和宣傳,降低景點門票價格,使旅游成為全民性的觀光休閑活動。作為2008年奧運會協辦城市,天津完善了休閑體育健身場所和配套設施,為京津冀三地的居民健身娛樂提供了物質保障。因此,以休閑、健體、購物、娛樂多功能于一體的天津已具備了發展休閑經濟的基本條件。
(二)注重綠色消費
天津早在2010年中國休閑城市的評選中,就被評為“中國休閑城市”和“最佳休閑購物城市”。但綠色休閑消費的觀念卻一直沒有在人們的心中樹立。一座休閑城市,彰顯的不僅是該城市居民心理及行為狀態的簡單構成,更是健康休閑環境的營造。因此,應著力培育居民多樣化的休閑消費觀,即建立在節約生活基本物質消費的基礎上,注重益于人的全面發展的享受型和發展型消費,在休閑消費過程中增大文化消費比重。正如國務院辦公廳頒布實施的《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中提到的:“引導積極健康的休閑發展方向,是促進人力資本提升、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有效途徑。”因此,健康的休閑消費觀念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將休閑消費的層級提升,即休閑越來越注重對高層次需要的滿足,精神文化消費占據休閑消費的較大比例;二是注重休閑消費過程中個人行為、素養的提升。與此同時,政府要在營造健康休閑消費環境中發揮主導作用,出臺相應政策,規范休閑消費市場,對不健康的休閑消費場所進行嚴格整治。此外,還應擴充文化場所,完善基礎設施。如天津市文化中心是天津市最大的集圖書館、科技館、美術館等于一體的綜合型公共文化場所,但其輻射人群的范圍是以其同心圓由中心向外遞減的,由于交通不便或路途車程較遠等原因,居民進行休閑文化活動的頻率必然會有所減少。因此,政府應突破障礙,為市民進行精神文化消費提供便利,如增設各區縣公共文化場所,增加文化中心公交線路,組織形式多樣的文娛活動等。
(三)增強招商引資,匯聚人才實力
休閑城市的構建,需要大力開發商機,招商引資,匯聚人才。要在充分激發消費市場的基礎上,將京津地區的人才優勢發揮出來。
在著力擴大原有類似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信息傳播渠道的基礎上,建立以互聯網為支撐的區域休閑宣傳體系。在擴大區域影響力的同時,主動尋找合作商機,招商引資,開辟更多休閑產業項目資金支撐來源,從而打造以本地區休閑為連接點的區域休閑產業鏈條。
天津擁有本科院校20所,專科院校26所,中等職業學校15所,人才優勢突出,匯聚人才的基礎要素已經具備,而人才的培養只是增強地區人才實力的前期準備,充分發揮人才在休閑產業中的主體作用,還應建立與完善休閑服務、休閑經營、休閑管理等人才培養、培訓機制,并對其進行整體規劃,完善從業人員的保障制度。
休閑是發展的產物,是人類進步的標志。如何將休閑的社會效用及個人效用最大化,是城市發展過程中面臨的亟待解決的問題。天津在京津冀一體化的過程中,城市轉型的步伐尚未間斷,發展方式的轉變及產業結構的升級將推動這座城市向著休閑、宜居化轉型。但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實現區域休閑經濟協調發展,形成京津冀休閑產業帶,仍是天津未來發展需要做出政策謀劃與實踐探索的問題。
[1] 凡勃倫.有閑階級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4:36.
[2] 王寧.略論休閑經濟[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40(3):13-16.
[3] 王琪延.關于我國休閑經濟發展戰略的若干思考[N].中國信息報,2008-04-16(7).
(責任編校:李秀榮)
A Study of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Economy in Tianjin Based on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ZHANG Jin-huaa, ZHANG Weib
(a.Institute of Humanity and Law; b.Institute of Marxism,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401, China)
With the coming of leisure era,leisure consump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 new engine of economic growth. Tianjin, as an important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China, will gradually become the economic center in the north with leisure industry as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in the proces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The authors of this paper will first clarify the concept of leisure economy, then elaborate the necessity and advantage of developing leisure economy in Tianjin,and finally list the points worthy of atten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leisure economy in Tianjin.
Tianjin;Beijing-Tianjin-Hebei integration; leisure economy
F127
A
1672-349X(2015)01-0046-02
10.16160/j.cnki.tsxyxb.2015.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