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 巖任俊霞姜長寶(.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 黑龍江哈爾濱 5000;.哈爾濱工業大學團委 黑龍江哈爾濱 5000)
高校圖書館嵌入式社交網絡平臺的建設與研究*
——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為例
寧 巖1任俊霞1姜長寶2
(1.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2.哈爾濱工業大學團委 黑龍江哈爾濱 150001)
〔摘 要〕文章以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為例,探討了基于社交網絡實施嵌入式服務和自建嵌入式“燃想”社交網絡平臺的設計思路,創建了“微博站”提供迅捷的咨詢服務;建立“書友圈”,促進學科服務常態化;打造“知識云”,搭建學科知識存儲庫;構筑“話題場”,引領校園輿論風尚,并探討了新媒體視域下高校圖書館嵌入式服務的發展策略,為社交網絡在高校圖書館中的創新性應用模式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 嵌入式 社交網絡 平臺設計
在現代信息技術和社交網絡迅猛發展的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傳統的信息服務模式遭受嚴峻挑戰。目前,國內外高校圖書館界紛紛借助各種社交網絡平臺,以師生喜聞樂見、易于接受的方式將圖書館服務嵌入到師生的科研、教學、學習和生活中。美國高校圖書館自2006年開始,通過Facebook、Twitter、Myspace、YouTube等各種社交網絡平臺為讀者開展在線社交網絡服務。近年來,我國高校圖書館受國外同行啟發和國內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也紛紛借助新浪微博、騰訊微博、人人網、微信等社交網絡平臺創新信息服務方式,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實踐。但同時也要清醒的看到,當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在網絡環境下對信息服務拓展和深化的程度仍有待進一步加強,高校圖書館服務與社交網絡平臺的技術對接仍存在許多亟需解決的問題。文章結合哈爾濱工業大學自建嵌入式圖書館社交網絡平臺的建設經驗,闡述了互聯網時代高校圖書館借助新媒體平臺創新嵌入式服務的舉措和成效,著重探討社交網絡在促進知識共享和傳播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社交網絡是由一種或多種特定類型的關系(如價值觀、理想、觀念、金融交易、友誼、血緣關系等)維系的節點(通常是個人或組織)構成的一種社會結構,通過整合網絡日志、電子郵箱、即時通訊、公告欄、個人空間和視頻等多種功能,打造了多元化的互動交流、虛擬交往、信息互動的平臺。社交網絡以其個性化設計、簡便操作方法、多樣化服務功能、開放式溝通方式、動態信息更新等優勢,已經成為高校師生交流學習、娛樂消費等活動的重要載體,對高校師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社交網絡對高校圖書館的影響已經日益顯現,不僅促進了圖書資料的共享,還擴大了讀者用戶知識交流的平臺范圍和互動交流模式,可以說是延展圖書館信息服務功能的重要契機。不少研究型圖書館在社交網絡上開始提供虛擬學術服務,拓展實體服務空間[1, 2]。作為以廣大讀者用戶為服務對象的圖書館,其用戶之間主要通過普遍聯系展開溝通與交流,這在某種程度上與社交網絡具有高度相似性。同樣的組織結構和互動模式賦予了圖書館與社交網絡共同的服務理念,即搭建起人與人之間交流互動的平臺,而在此方面社交網絡強調的比圖書館更要全面和深刻。借鑒社交網絡的這一理念,可極大促使圖書館特別是高校圖書館未來用戶服務模式的改變,將有力推動高校圖書館服務理念、服務模式和運行機制的轉變,為圖書館知識服務的拓寬提供了新的契機。
必須看到,風靡全球的社交網絡已經架構起了連接不同地域、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用戶的信息溝通平臺,且正隨著用戶需求個性化的不斷增加而日益完善。社交網絡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信息的傳播途徑、機制、形式、程序、路徑,根據社交網絡強弱關系理論基礎,高校圖書館可充分借鑒社交網站及微博等多種社交網絡的服務理念和組織架構,積極創建基于圖情服務的高校圖書館社交網絡平臺,有效促進知識的傳播與共享,不斷提高高校圖書館的自身影響力和輻射力,促進圖書館讀者群不斷擴大,構建起全新的即時性互動、多維度讀者、有效覆蓋面的高校圖書館網絡服務新模式,為讀者提供更人性化、便捷的信息服務。
作為一種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方式,嵌入式信息服務在國外一些高校圖書館已普遍開展,如Ofili介紹了將facebook作為圖書館信息服務平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3],Hanjongyeop研究了海洋科學圖書館(OSL)把館員服務嵌入用戶的社交網絡服務[4],Palmer探討了澳大利亞大學圖書館利用Twitter和Facebook實現圖書館館員與教師合作授課的實踐經驗[5],Bhatt實施了社交網絡平臺收集學生信息需求的實證研究。受國外同行的實踐啟示,國內圖書館借助新媒體平臺紛紛開展社交網絡研究和創新服務,如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開展了“學科館員”走進院系、融入學科團隊、嵌入研究過程等服務。清華大學圖書館在社交網絡平臺上建立圖書館俱樂部,開發信息推送、圖書搜索、智能聊天機器人等應用功能,以社交網絡新模式為讀者送去各種圖書館服務[6]。楊建永分析了如何構建Lib-SNS的SNS基礎和圖書館元素、構建的可行性和意義,并提出構建中的困難及初步的解決思路[7]。肖向紅闡述了如何利用社交網絡平臺為高校圖書館創造價值,提出將社交網絡嵌入高校圖書館[8]。張蓓介紹了開發模式下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的設計與實現[9]。
我國高校圖書館嵌入式信息服務的技術手段還比較落后,與高校教學研究人員深度融合的還不夠,信息服務的主動性和能力略為不足,對網絡平臺功能的開發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特別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用戶的要求更加趨向差異化、知識化、學科化方向發展,高校圖書館的嵌入式服務將呈現出立體化、常態化、無門檻的發展趨勢,實現泛在知識環境下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方式獲取所需信息。基于社交網絡對網絡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硬件依賴,以及商業社交網絡平臺的交際性、娛樂性定位,在開放社交網絡的啟發下,高校圖書館可自建嵌入式圖書館社交網絡平臺,有效解決商業社交網絡平臺服務形式單一、信息內容龐雜和讀者素質參差不齊等問題。充分考慮高校圖書館作為學校文獻情報服務中心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自建嵌入式圖書館社交網絡平臺明確定位于為高校讀者提供教學、科研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下面以哈爾濱工業大學“燃想”讀書社交網絡平臺為例,詳細論述了高校圖書館嵌入式社交網絡平臺的建設與應用,為更多高校圖書館未來的建設發展提供借鑒和參考。“燃想”讀書社交網絡平臺自2013年10月正式引進以來,根據師生讀者的需求不斷完善和發展,已經成為師生讀書共享、信息交流的大眾平臺。
3.1 集成“微博站”,提供迅捷的咨詢服務
參考咨詢是讀者在圖書館最主要的訴求,也是圖書館員在搜尋和利用信息資源、整合分析信息情報方面提供幫助的重要職責。圖書館員多以協助檢索、文獻傳遞、實時解答咨詢和數據庫使用培訓等方式向讀者提供問題解決方案,這也是充分發揮圖書館情報服務職能、提高文獻利用率的重要手段。哈工大圖書館信息咨詢部館員在“燃想”社交網絡平臺注冊了個人主頁,積極營造一種面向需求驅動、適應實時變化、全方位多層次的集成服務環境,不僅可以提供主動信息推介服務,還能夠提供虛擬參考咨詢服務,讀者可以隨時隨地登陸給相應館員留言咨詢,圖書館員可以第一時間給予詳細解答,極大降低了互動交流的時間成本。
3.2 建立“書友圈”,促進學科服務常態化
學科服務是一項具有開拓性的主動參與式的創新服務,隨著學科館員制度的引入,學科服務已經成為國內高校圖書館讀者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不僅要求學科館員要能深入到師生教研活動中,幫助他們檢索和獲取更多的專業信息資源,還要能為用戶的教研工作提供專業性更強的信息服務。哈工大圖書館借助“燃想”讀書社交網絡平臺,積極創建了管理科學與工程、能源科學與工程、計算機與軟件科學等十多個學科服務平臺,提供專業性的數據庫信息導航以及學科簡介、學科動態、會議通知、學科培訓等多樣的創新服務。
3.3 打造“知識云”,搭建學科知識存儲庫
機構庫,又稱機構倉儲、資料庫、機構信息庫、成果數據庫、機構知識庫、機構典藏庫,是以搜集、組織、存儲由某個或多個學術機構專家、教授、學生創造的相關數字知識資源為主要任務。截至2014年10月,已有近40家高校圖書館開展了機構知識庫服務,為校內學術資源的管理、傳播與保存起到很好的作用。哈工大圖書館借助“燃想”讀書社交網絡平臺,搭建學科知識存儲庫,將圖書著作、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會議論文、原創教學資料、研究報告、工作文檔等,上傳到云平臺,建設類型廣、個性化、易檢索的“知識云”,便于讀者學習分享、交流借鑒。
3.4 構筑“話題場”,引領校園輿論風尚
社交網絡獨特的傳播方式為讀者帶來了全新的話語空間,改變著信息的傳播模式和讀者的表達習慣。新形勢下,圖書館員必須擴大自己在網絡上的影響力,積極捕捉讀者的興趣需求,即時保質保量的為讀者提供優質的信息服務,最大程度提升讀者對圖書館的信任。哈工大圖書館在傳統圖書借閱和信息服務的基礎上,有效借助社交網絡平臺開展了“四月芳菲”讀書節、好書推薦、“書圖”同歸攝影大賽、“感受讀書之美”微電影大賽、真人圖書館等極具話題性的系列活動,在資源推介、閱讀教育、寓教于樂、校園答疑解惑和傳播正能量方面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4.1 使用價值和人文關懷并重,服務呈現立體化、常態化、個性化趨勢
借助社交網絡聯系緊密的用戶關系網絡,高校圖書館將用戶可能需要的信息知識隨時隨地推送給師生用戶,從上可以看出,用戶的信息知識獲取是圖書館根據用戶的科研項目、學科背景、選題領域等分析基礎上的信息推送,對用戶來說是一種被動的信息接收過程。但由于用戶在學科背景和行為習慣上的差異,圖書館不能簡單按照自己的服務模式,機械地去向用戶推送已設定好服務模式的產品,這樣容易挫傷用戶的服務體驗。因此,在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圖書館的嵌入式服務需注重用戶體驗和差異化需求,特別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圖書館的嵌入式服務將呈現立體化、常態化和個性化的發展趨勢,從而實現泛在知識環境下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方式獲取所需信息。
4.2 技術支撐和深度融合均需,技術在服務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
社會的進步總離不開的技術的產生、發展、創新和運用,圖書館一直是善于運用信息技術的社會機構,并且總是緊隨信息技術更迭的腳步,總能在不斷的探索之中尋找到嵌入讀者服務的創新路徑。嵌入式服務是一種協同互動的服務模式,高校圖書館具有豐富的信息資源,同時高校也存在著巨大的服務需求空間,而社交網絡的技術能夠實現大量信息的推送,讓供需實現某種程度上的平衡。高校圖書館必須將技術與服務深度融合,把信息分析、數據挖掘、知識發現的最新技術運用到用戶讀者的服務之中,讓信息服務更好地融入用戶教學、科研和學習生活過程中。
(來稿時間:2015年3月)
參考文獻:
1.Crawford W. Successful Social Networking in Public Libraries. Electronic Library,2015, 33(1):157-159
2.Garofalo D. Building Communities: Social Networking for Academic Libraries. Electronic Library,2015, 33(1):153
3.Ofili D N, Emwanta M. Facebook as an Information Service Delivery Tool: Perspectives of Library Staff at the University of Benin, Nigeria. AFRICAN JOURNAL OF LIBRARY ARCHIVE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2014, 24(2):195-202
4.An Study of Operational Strategy for Special Libraries on Social Network Service(SNS). Journal of the Korea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ociety,2014, 48(3):335-351
5.Palmer S. Characterizing University Library Use of Social Media: A Case Study of Twitter and Facebook from Australia.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4, 40(6):611-619
6.姚飛, 張成昱, 陳武等. 圖書館服務與社交網絡整合研究——清華大學圖書館書友會實踐案例. 圖書館雜志,2011 (6):24-28
7.楊建永, 張成波, 鄒宇瑞. 關于圖書館社交網絡(Lib-SNS)構建的研究. 圖書館學研究,2010(15):27-31
8.肖向紅. 社交網絡嵌入高校圖書館的探究. 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13(9):112-114
9.張蓓, 竇天芳, 張成昱等. 開發模式下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的設計與實現. 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14(1):87-91
〔分類號〕G250.7
〔作者簡介〕寧巖(1961-),女,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研究館員,辦公室主任,從事圖書館學研究;任俊霞(1981-),女,哈爾濱工業大學圖書館館員,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從事圖書情報、信息咨詢研究;姜長寶(1982-),男,哈爾濱工業大學團委副書記,哈爾濱工業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從事信息管理、高等教育相關研究。
* 本文系黑龍江省高校圖工委“圖書館信息咨詢服務社交網絡平臺的設計與應用”(項目編號:2013-B-033)的研究成果之一。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Embedded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A Case Study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ing Yan1Ren Junxia1Jiang Changbao2( 1.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brary; 2. Youth League Committee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brary for example,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embedded services and self embedded based social networking “Burning think” design ideas, create a “microblog station”provide prompt advisory services, establish “book friends club” to promote academic services normalization, create knowledge cloud to build academic knowledge repository, build a “subject field” to lead the campus public fashion. Then, Thesis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embedded university library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 under the new media horizon, to offer a usefu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for the university library innovative application model.
〔Keyw ords 〕University library Embedded Social networking Platform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