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清超
我一直很喜歡給我的學生講這么一個故事:在一個池塘里,一只小蝌蚪和一條魚一起長大。一天,蝌蚪變成青蛙去了岸上,它回去跟魚說:“魚大哥,外面的世界可大了。比如說,一個龐然大物叫牛,它的身體很大,頭上長著兩只彎彎的犄角,吃青草為生,身上有黑白相間的斑塊,長著四只粗壯的腿,還有尾巴……”魚聽后建構出一個牛的形象:一個大大的魚身,頭上有角,有四條腿身,上有牛的特征。但它既不是魚,也不是牛,我們把它稱為“魚?!?。
我們今天中國孩子學的外語,其實就是“魚?!?,我們的孩子缺乏真實環境,建構起來的語言缺乏真實性。但在現在這個時代,網絡是一個天然的交流工具,那么怎樣運用網絡技術來改革外語教學,這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
我們國家在今年3月提出“互聯網+”的概念?!盎ヂ摼W+”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
如今,工業已到了4.0時代,教育還停留在2.0時代,可以說我們的教育已遠遠落后于社會的發展。信息化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全球化、數字化、知識創新時代需要具備解決復雜問題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具有有效溝通與協作能力的人才。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思考:學校教育的革命性影響產生沒有?信息時代需要什么樣的教育教學?教會我們的孩子什么?什么能力對今天的學生來說是最重要的?如何教?技術如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與發展能力?
信息時代教育的大變革已經來臨,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1)社會轉型:第三次教育革命;(2)技術創新:學校流程再造學校結構性變革;(3)認知行為:下一代學習。
美國教育變革的路徑為:學生學習方式轉變推動教育系統變革;其發生的條件是:技術促進學校的結構性變革,提高學校生產力。
下面我將通過兩個案例來介紹教學形態的創新。
案例1:翻轉課堂
美國的基金公司分析員薩爾曼·可汗(Salman Khan)通過自己制作的微課件為表妹補課的模式獲得巨大成功。目前美國每天有上百萬中學生在家觀看Khan學院的數學教學視頻,第二天則跟同學一起在教室做作業,遇到問題可以向老師和同學請教。這種教學模式跟傳統的“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的方式正好相反,被稱為翻轉課堂。
翻轉課堂的理念:(1)知識傳授:在教室外,讓大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2)知識內化:在教室內,便于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翻轉課堂的本質是應用互聯網思維與技術優化傳統教學過程,由傳統的“教—學”發展到“網絡支持的主動學習(先學)——協作建構”。
案例2: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MOOC
MOOC是通過社會化網絡學習環境向參與者提供圍繞某個主題的分布式開放教育資源和教學活動,允許參與者在領域專家指導下通過自組織學習方式參與課程資源建設與分享、建構個人學習與概念網絡,形成個性化意義與觀念的關聯式課程。
MOOC通過網絡整合開放教育資源,實現內容開放、教師開放、學生開放。知識全球化、人類知識分享與學習行為的改變、互聯網資本推動MOOC的發展;MOOC加劇高等教育的競爭,推動高等教育網絡化、國際化、平民化;MOOC推動傳統教育系統要素的調整與重構,催生新型的教育模式。
互聯網思維的教學由封閉走向開放。封閉式教學—半開放式/連接式教學(Connected Teaching)—社會化自組織(開放式)教學;課堂教學—翻轉課堂—MOOC課程。技術:媒體替代—流程重造—結構性變革。
我們應用互聯網思維思考教育問題:驅動當今社會變革的是無所不在的網絡,無所不在的計算、無所不在的數據、無所不在的知識;將互聯網的開放、共享、平等、自由特征與教育教學的本質規律相結合,形成對學習者、課程、學校、教育政策、機制體制等教育因素的定位及作用的新的思考方式。
網絡重塑教學形態,使各種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在線教育教學模式不斷涌現:(1)基礎教育:翻轉課堂、自組織學習;(2)高等教育:視頻公開課、MOOCs(Cousera,edx,Udacity);(3)繼續教育:混合學習、云課堂、MOOC。這些模式與傳統學校教育模式兼容嗎?是破壞者,是創新者,還是學校教育的延伸?與學校教育對抗,還是走向融合?
在線教育與學校教育融合的途徑:(1)課前備課:網絡教研、備授課系統;(2)課堂教學:智慧型教學環境、翻轉課堂;(3)課后輔導:名師課堂網絡直播;(4)教學評估:學習過程數據分析、評測分析;(5)家?;樱夯谑謾C的APP應用。
在線教育與學校教育融合的基礎:(1)智慧教育環境:基于互聯網、傳感器、云計算新一代智慧教學環境為課堂行為的智能感知與分析提供基礎;師生復雜能力的感知與評價。(2)教育大數據:建立可流動、可獲取、可應用的大規模非結構化數據,幫助學生理解教育系統整體;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自我導向式學習、智慧學習。
我們應學習用數據科學解決教育問題,學習數據科學(Date Science),學習分析技術應用。
網絡時代需要學校重構教育系統,融合在線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優勢,創新教育教學方式。
融合的基本途徑:課堂教學(翻轉模式)、個性化學習(網絡課堂)、網絡學習分析等。
推進學校改革需要從教育政策、學校文化、教師態度、課堂教學、學生學習等多個角度考慮。
技術環境下的外語教學實踐有以下三種:
(1)優化傳統課堂:多媒體教學環境下,服務于課程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2)變革課堂教學:網絡教學環境下,通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應用網絡再造教學流程。
(3)重構課程體系:應用開放的教育資源與網絡環境,重構課程內容與教學過程。
這里主要提一下翻轉課堂模式。它的教學策略是群體教學與個別學習的融合,理論依據是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本杰明·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理論。掌握學習(精熟教學法)策略的實質是群體教學并輔之以每個學生所需的頻繁的反饋與個別的矯正性的幫助。
翻轉課堂的積極意義:班級授課制框架的課堂教學引入網絡學習的新思維,拓寬課堂的時空,重新定義課堂;實現群體教學與個別學習的有效融合;在線教學的理念與傳統課堂如何進一步有效整合,實現在線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融合,需要進一步探索。
外語課堂教學的大變革需要發揮網絡技術突破課堂教學時空的優勢,探索互聯式教學,利用網絡重構課堂。大量國際化開放課程資源為構建信息時代的互動式、開放性、富媒體新型外語課程提供了基礎。網絡環境下教學內容創新與語言交流環境的拓展將推動新型外語課程的重構,形成超越傳統外語課堂的教學模式。
網絡資源是天然的外語教學工具,外語教師要提升各種網絡教學資源收集與整合的能力。微課資源制作方式:PPT講解錄制、錄屏工具制作、快速課件工具制作、視頻拍攝等。合理應用網絡化教育教學資源與工具,可以優化課程結構,提升課程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