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瑞芳
作者信息:030002,山西太原,太原成成中學38980623@qq.com
高中英語新教材(外研版)將各個模塊分為十個部分,其中最后一部分——Task及Module File重在對本模塊所學知識的總結,但在實際教學中卻經常被忽視甚至省略。學完一個模塊后整體的總結是非常有必要的。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過:“一件事如果能常常重復和總結,哪怕是智力最低的學生也都能領會了,至于智力高的學生,因此會精通這門學科?!倍n標中明確指出:“應培養學生有效的學習策略”(教育部 2003),培養學生主動總結模塊內容尤顯重要。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一個模塊中最基礎的兩部分內容——詞匯和語法,是困擾學生學習的兩大難題。對于詞匯,多數學生采取孤立記憶,這種缺乏語境的記憶方法往往導致學生記得快,忘得更快。而對于語法,學生往往死記規則,生搬硬套,不會在句子中靈活使用。因此,教師有必要思考和探索一些方法來促進學生鞏固一個模塊中所學的內容,尤其是其中的課標詞匯和語法項目。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不應該被看成是對于教師授予知識的被動接受,而是學習者主動建構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是通過新經驗與原有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而不斷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識經驗的過程。這種學習理論強調學習的主動性、實踐性、創造性?!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在詞匯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使語言學習成為學生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主動思維和大膽實踐、形成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戴振英 2014)。而“對大多數英語學習者來說,要真正掌握英語,就必須掌握基本的英語語法知識”(程曉堂、鄭敏 2002),這就要求教師多創造讓學生討論、體驗的情景和任務,放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本研究旨在為學生創造這樣的機會,使他們在合作中主動將已學詞匯、語法構建在一個完整的故事中,以達到加深記憶、強化運用的目的。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太原成成中學高一年級的兩個自然平行班,學生水平相當。1304班為對照班,1306班為實驗班,共計134名學生;兩個班在學生人數、學習習慣、學生成績等方面無明顯的差異。
本研究試圖回答以下兩個問題:“故事匯”式的模塊小結方式對學生在特定模塊中的詞匯和語法學習有幫助嗎?學生對于這種總結模式持有什么態度?
1.成績表
對比兩個班每個模塊結束后的檢測成績,模塊檢測內容為本模塊所學詞匯、短語和句子(含語法項目)。對比學生在本校舉辦的高一學生英語單詞拼寫大賽中的成績以及學年檢測成績中的填空題的小分,填空題的內容為本冊詞匯的正確形式(有語法上的變化)。
2.訪談
為了了解學生對這種模塊總結方式的態度,筆者對實驗班的部分(40名)學生進行了訪談;訪談內容涉及對負責編故事小組所編內容的興趣、內容和是否要繼續實施“故事匯”式的模塊小結。
3.課堂觀察
為了了解學生在“故事匯”式模塊小結是否積極認真,筆者采用了自然的課堂觀察法,也就是在課堂上不打斷學生表演的情況下,觀察全班學生的投入狀態,并隨機關注幾位學生,以保證所有學生都認真參與小結課的活動,同時撰寫觀察日記和案例。
在每個模塊的學習中安排一組學生(考慮到每本教材包括6個模塊,因此,全班學生氛圍6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1個模塊,每組學生約8人)將本模塊中所有考綱詞匯和短語編入一個有一定情境的故事中,并且故事的敘述中應體現本模塊所學的語法項目(話題內容可參考TASK中的任務,詞匯和語法項目參考MODULE FILE,教師應補充其他本模塊課標詞匯)。學生集中討論情節、編寫故事,所用到的模塊詞匯和語法作明顯標記,完成后,教師再進行審核,改正其存在的表達錯誤。在保證日常英語教學的同時,在每個模塊結束后的晚自習,這組學生將他們的故事通過表演、講述、幻燈片播放等方式在課堂中展示出來,用時約10分鐘;其他學生在聽、看、評的體驗中,強化對模塊重要語言知識的印象,而另一個班保持傳統的教師列出模塊重點的總結方式。
在每個模塊結束后,教師收集學生編寫的故事,并對模塊內容進行檢測,統計兩個班成績。在實驗中期,收集學生在單詞大賽中的成績并進行對比。實驗結束后統計學年檢測中詞匯和語法題中兩個班學生的得分情況,并圍繞實施“故事匯”式的模塊小結方式對實驗班學生進行訪談。
以下為學生編寫的故事摘選:
An ant was crawling on his desk with his new boots on.And he had a great project that he was going to pass through the world.He crawled to the map that was sticked on the desk by the desk’s owner,an architect.He went across the Pacific O-cean and continental Asia,reaching a place nearby the Mediterranean.Then he saw a huge mountain range.
上文摘自某小組對必修三Module 1中詞匯和語法項目所編的故事片段。本模塊話題為Europe,以談論歐洲城市及其地理位置為主,屬說明文類話題。但這一小組編出來的故事與課本內容大相徑庭,以擬人的手法講述了一只螞蟻及其他小動物的故事,在這個故事中,甚至雕塑(sculpture屬本模塊生詞)都會說話,整個故事把讀者帶到了童話世界中,其中黑體字為模塊生詞,畫線部分為本模塊語法項目被動語態。
在運用“故事匯”結課模式的過程中,對實驗班(1306班)和對照班(1304班)進行每個模塊的檢測,記錄其成績,并取每班中間段的10名學生,對比其模塊測驗成績。對比數據如下(見表1、表 2):

表1:實驗班(1306班)模塊測驗成績

表2:對照班(1304班)模塊測驗成績
通過對比兩個表格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班1306班在模塊測驗中的成績略高于對照班1304班,且保持了每次測驗的領先地位。這表明,“故事匯”式的模塊小結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對于特定模塊中詞匯的記憶和語法的運用。

表3:太原成成中學2013級高一學生英語單詞拼寫大賽

表4:2016屆(高一)2013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考試英語學科成績小分
表3顯示,實驗班在單詞拼寫大賽中優勢明顯。單詞拼寫大賽主要內容為高一必修一、二中的單詞以及少量初中詞匯。這說明,“故事匯”式的模塊小結方式增強了學生對所學單詞的記憶。
從表4可以看出,在運用“故事匯”式模塊小結這種方式以后,學生在填空這一題型中顯示出了一定的差距,題目內容為拼寫所學單詞,并考慮其在句子中充當的語法作用,由此來決定其最終的形式。數據顯示,實驗班1306班在填空題中的班級均分高于對照班1304班,說明這一學年堅持“故事匯”式模塊小結的方式是有效的。
在對學生的訪談中,94.76%的學生都表明愿意繼續實施“故事匯”式的模塊總結方式。這說明,學生對這種新的總結方式持有積極的態度。當被問到“對這種模式的印象如何?有助于加深對詞匯的記憶嗎?”91%的學生認為“故事匯”式的總結方式是一種非常好的模塊總結方式,同學的表演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詞匯放在完整的語境中被表演出來,不容易忘記。這種模式給他們緊張的學習生活帶來了樂趣和收獲。當被問到“是否愿意在今后的英語學習中繼續運用‘故事匯’來總結模塊”時,幾乎所有學生的回答都是肯定的。由此看來,學生對于這種模式持有積極熱情、樂于參與的態度。
本研究的分析結果表明,“故事匯”式的模塊小結方式有助于學生記憶特定模塊的詞匯并正確運用模塊中的語法項目。當然,本研究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選取樣本較小,只在筆者所帶的兩個平行班開展了研究。但通過“故事匯”式的模塊小結方式,學生鍛煉了寫作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形成了定期聽英語并作出評價的習慣;同時,學生樹立了在語境中記憶單詞、運用語法的意識,并學會了與同伴合作討論情節,分享自己的觀點。在具體實施模式的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小組集體討論情節、發表建議時,規定每個成員都要陳述自己的想法,形成一致意見后,分工執筆,為了保證不出現一人代勞的現象,可規定學生集體討論的時間和地點,教師要參與進去,負責監督和指導。
學生在編創故事時,會根據他們特定年齡段的興趣和想象力提出一些特別的想法,不一定符合教材模塊提供的話題,這種情況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創造成果,不能予以武斷的否定。
在實施“故事匯”式模塊小結的過程中,會出現某些小組因沒有編好、寫好故事而提出推遲表演的情況。為了避免類似情況的出現,教師應提前分好組,明確每組交稿的時間,以留出修改時間和學生熟悉定稿內容的時間。逐漸地,小組成員會形成定期討論、寫稿、預演的習慣,保證“故事匯”式模塊小結的順利進行。
在今后關于“故事匯”式模塊小結課的研究中,教師應細化各項規則,制定更詳細的評價標準和激勵機制,激發學生更大的創造力和更積極的參與熱情。
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