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毅
劉靖之(1981)認為,在過去的80年里中國的翻譯理論一直在強調重神似不重形似,從而達到化境。而《紅樓夢》作為一部中國的古典名著,體現了曹雪芹的語言風格、寫作技巧,情感和藝術準則。因此,當談到翻譯時,正如劉靖之(1991)所言:翻譯不僅要忠實于原文的字面意思,而且也要忠實于原文的潛在意義。也就是說,忠實包含了風格、情感、思想和原文的節奏。而且,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目的論”的提出者漢斯·弗米爾(H.J.Vermeer)認為,在翻譯行為中,譯者是一位專家。弗米爾強調了譯者的重要性。毫無疑問,作為翻譯家的大衛·霍克斯和楊益憲夫婦對《紅樓夢》的翻譯都傾注了巨大的心血,正如林以亮所言:如果譯者在從事翻譯時沒有激情,那么他(或她)在一開始就注定要失敗(轉引自Jinzhi Liu 1981)。在本論文中,我們參照的是197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一書。與此同時,文章探討了《紅樓夢》第二十回和二十九回中標題的翻譯。其中楊代表楊益憲夫婦,霍代表大衛·霍克斯。
第二十回
原文:王熙鳳正言彈妒意林黛玉俏語謔嬌音
霍:Wang Xi-feng castigates a jealous attitude with some forthright speaking
And Lin Dai-yu makes a not unattractive speech impediment the subject of a jest
楊:Xifeng Reproves a Jealous Woman
Daiyu Mocks a Prattling Girl
第二十九回
原文:享福人福深還祈福多情女情重愈斟情
霍:In which the greatly blessed pray for yet greater blessings
And the highly strung rise to new heights of passion
楊:Favourites of Fortune Pray for Better Fortune
An Absurd,Loving Girl Falls Deeper in Love
首先,《紅樓夢》的每一章節標題都是一副對聯。根據維基百科,對聯應該遵循以下原則:
原則一,對聯中上下兩聯必須字數相等。
原則二,講究對仗工整,對聯的對仗除要求上下聯字數相等外,還要求句法相似。
原則三,講究平仄強調平仄,是為了使對聯讀起來抑揚頓挫,有音律和諧美。對聯的平仄要求平對仄,仄對平。
對比分析如下: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很顯然,上下聯并沒有完全字字平仄相反,原文的上聯和下聯第一個字都是平調,第三個字和第四個字都是仄調。上下聯并沒有完全遵循講究平仄的原則。黃兆 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標題的完全平仄會使對聯顯得僵硬呆板;第二,“王熙鳳”和“林黛玉”都屬于最小的語言單位。(Jinzhi Liu 1981)在其他章節標題也會有諸如此類的問題。
基于語法分析,在上聯中,“王熙鳳”是主語,“妒意”是賓語,“彈”是動詞,“正言”作為副詞修辭動詞“彈”;下聯“林黛玉”是主語,“嬌音”是主語,“謔”是動詞,“嬌音”修飾動詞“謔”。此外,“正言”和“巧語”反映了人物不同的性格和形象?!罢浴笔侵竾烂C和正式的語言,王熙鳳負責榮國府的日常事務運行,在家庭中有著顯著的經濟和政治權力。王熙鳳表面試圖安慰賈環,但她的真正意圖是搞垮趙姨娘。林黛玉聰明并且接受過良好教育,她總是說些俏皮話讓姐妹們開心。因此,上下聯的關系不僅體現在語法上,同樣也體現在言辭上。此外,“享福人福深還祈福 多情女情重愈斟情”在第二十九回給我們留下這樣的印象:作者為了激發讀者閱讀興趣故意采用了一定的修辭技巧。從上面的分析不難看出,章節標題的翻譯特點包括上下聯字數相等、語法結構之間的平衡以及一定的修辭技巧。顯然,我們無法從譯文中獲得原文的感受和情感。然而,大衛·霍克斯的翻譯強調文本的功能。章節標題的功能是為了勾勒出故事的大綱。大衛·霍克斯一方面保存原文的風格,畢竟,讓完全不同的兩種語言完全對等幾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大衛·霍克斯語言更加清晰、地道。大衛·霍克斯似乎在原文本和目標讀者中尋找一種平衡,目標讀者可以掌握故事的情節。正如林以亮提出的翻譯標準:第一,整體把握源文本;第二,母語的操縱能力;第三,經驗加上足夠的想象力(Jinzhi Liu 1981)。大衛·霍克斯在原文本和目標文本找到了一種合適的平衡。相比之下,楊益憲夫婦的翻譯強調了《紅樓夢》的故事性,告訴目標讀者相關章節的內容,而忽視了對原文特點的關注。
本文比較分析了大衛·霍克斯和楊益憲夫婦對《紅樓夢》第二十回和第二十九回標題的翻譯,我們要感謝譯者為翻譯《紅樓夢》所做的不懈努力,對語言的高超的掌控以及樹立的翻譯的審美標準。與此同時,在翻譯第二十回和第二十九回時也存在一些小的錯誤。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文學翻譯是一個困難和令人興奮的領域,只有那些擁有很高的文學造詣、高超的寫作技巧和優質的雙語溝通能力的譯者才能翻譯得更好。
Xueqin Cao.1972.Hong Loumeng bashihui xiaoben(紅樓夢八十回校本)[M].Beijing: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