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理達
作者信息:122000,遼寧 朝陽,遼寧省朝陽市第二高級中學
zhulida@163.com
高中英語的閱讀一直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高考中閱讀所占比重很大,而閱讀是對學生綜合語言水平的考查,既要求學生具備語言理解能力,還要掌握語言分析、推理能力,因此對高中學生來說學起來比較困難。那么應如何開展好閱讀教學呢?教師可以從下幾個方面著手。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導師,沒有興趣的支撐,任何的學習都容易半途而廢,即使學生堅持也事倍功半。因此,形成學生的興趣是前提也是開展閱讀教學的第一步,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主體性,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學習。很多教師發現學生一旦面對大篇的英文閱讀就會喪失興趣,這主要是由于高中階段學生的形象思維發展已經完善,但是抽象思維能力處于發展時期,而英語閱讀多是一些抽象性的文化題材或者科學技術等文章,導致學生理解上的阻礙(楊偉燕2012)。
第一,培養興趣要借助學生的思維特點,利用其形象思維能力來促進閱讀教學的進行。例如,在學生學習歐美文化類的閱讀時,教師可以為其展示形象的具體文化圖片,像圣誕節舞會、萬圣節的各種面具等,順勢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還有的學生之所以對英語閱讀失去興趣是因為覺得上課沒有自由,死記硬背,按照教師的思路學習使其產生壓抑的感覺,繼而形成逆反心理,最終失去對閱讀學習的興趣。確實不少教師為了節約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上閱讀課讓學生逐字逐句的翻譯,本來應該是自主學習的過程完全成為被動接受,滿堂灌的學習方式致使具有強烈表現自己需求的學生無法得到滿足,喪失學習興趣(劉麗平 2014)。因此,教師應該改變教學方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多給學生時間和空間讓其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完成學習任務,由此在主體性建立的過程中形成學習的興趣。
第三,閱讀教學本身就比較枯燥,不僅要學習陌生的單詞還要掌握句型和語法特點等,學習內容多導致學生學習壓力大,產生排斥的心理,更別提培養興趣了。教師可以通過豐富課堂內容,例如,加入音樂的賞析或者視頻的展示使學生眼前煥然一新,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激發其對閱讀學習產生興趣。
第四,高中階段學生情感豐富但是多變,對于教師依賴性比較強。例如,不少教師發現學生經常會因為喜歡一位教師就熱愛該教師所授課程,因此,教師可以自身的教學素質和人文素養為切入點,以此激發學生對閱讀學習的興趣。例如,有位青年教師,上課熱情飽滿,對學生非常負責,關心每位學生的發展,他的活躍和投入也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其所授閱讀課學生踴躍發言,充滿興趣。其他幫助學生建立興趣的方式還有很多,如開展互動教學,豐富課堂形式等,使其內心產生學習的驅動力,從而主動參與教學過程。
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每位學生的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保證班級整體閱讀水平的提高。閱讀作為教學重點,學生在接受和學習的時候往往會出現差異性,但是很多教師片面的將其歸結為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就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對其進行分層,以前面學生的發展為重點,對于后進生要求很低,只要不擾亂課堂秩序就行,導致好的越來越好,差的越來越差(隗春雨 2011)。這是對于分層的表面理解不夠深入和客觀。還有的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以中間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為標準開展教學導致學生閱讀能力出現嚴重兩極分化。鑒于此,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教師要實現分層標準的多樣化。每個學生都是來自不同家庭的獨特個體,都擁有獨立于他人的成長環境,因此在個性、意志、學習能力、情感、品質等各個方面存在顯著的區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注意觀察學生的各方面特征,并從班主任和其他任課教師那里進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分層才客觀合理。
第二,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還要對閱讀教學的內容進行分層,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快速幫助每個層次的學生掌握相應的層次內容,為不同層次學生設置靠近其最近發展區的學習目標,使其不斷獲得新的發展。例如,一篇閱讀里面包括基本的詞匯、語法、句式變化、邏輯結構和重點詞義推理等不同層次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課下預習,為其設置不同的任務,在上課的時候先讓后進生找出自己覺得重要的詞匯,中等生在面上進行擴展,最后優等生補充完善,進行深度挖掘。這種分層教學的方法可以實現每個層次的學習都獲得成就感,在閱讀教學中確認自己的能力,不斷進步。
第三,高中階段學生沒有具備獨立評價自己的能力,往往依據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來評價自身,因此學生對于教師的評價極其在意,教師評價的不合理或者方式不巧妙很容易損害學生的信心、挫傷其自尊心,因此,筆者認為教師在評價上也要開展分層。不少教師都出現一個通病就是只關注學習好的學生,總是表揚優等學生忽視后進生的發展變化,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劉之霞2010)。一方面,教師要獨立評價每個學生,例如很少發言的后進生偶爾一次忽然發言,教師要抓住機會表揚他(她),鼓勵學生參與的勇氣;另一方面,教師要完善評價的標準和方式,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在閱讀方面的成就,促使其始終堅持閱讀的學習。總之,在閱讀教學中采取分層的方法可以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促使學生整體積極性的建立。
英語閱讀作為書面語言表達有其自身的語言藝術和審美特征。教師應該幫助學生發現閱讀的美感,使其在心理上認可閱讀的學習,對閱讀產生熱愛,使閱讀學習成為一種審美享受而不純粹是學習任務,成為一種自覺的知識內化過程。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而且可以產生理想的教學效果。這樣不少教師過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在閱讀教學時過分強調學生掌握尋找閱讀答案的技巧、語法的講解、詞匯的學習,而忽視閱讀作為一個整體所具備的語言美感。
第一,不要把閱讀分割的七零八落,要把它作為一個整體對待,教師要鼓勵學生多朗誦,帶領學生有感情地投入閱讀鑒賞,在詞匯發音方面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例如,閱讀本身就是需要在聲調和情感方面有變化的,教師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閱讀實踐,親自感受審美過程。
第二,無論是評論性的文章還是介紹性的文章都有作者主觀的情感在里面。教師不要過于功利性地讓學生尋找作者的立場,而是讓學生參與閱讀話題的發言,自身對于閱讀內容進行審美鑒賞,發表自身的觀點,主動探索作者的創作意圖,從而以審美來減學生的厭倦心理。
第三,閱讀審美教學可以充分利用歐美的文化背景進行審美鑒賞,通過借助歐美文化氛圍的營造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閱讀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還是整體審美能力和語感的培養,教師通過設置審美情境來促進學生情感的融入和共鳴,借助一篇小小的閱讀使學生了解更為廣闊的充滿美感的英文世界,從而對閱讀產生新的感受。總之,審美作為閱讀的一部分,具有升華的作用,能促進感性認知的提升。
閱讀只是作為一種理性的內容存留在學生的記憶中,很容易被遺忘,而實踐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重構,自覺回憶、消化、理解閱讀內容,產生自己獨特的感性認知,在實踐中獲得閱讀的精華。另外,實踐也極大地豐富了閱讀教學的內容,使閱讀教學更加豐富多彩。例如,鼓勵學生針對閱讀主體開展演講比賽或者展開辯論。比如,不少西方國家已經將安樂死合法化,這一做法有利有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分組進行發言,讓閱讀學習和學生的生活建立聯系,激發其參與熱情。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針對閱讀內容自主設計情境進行現場表演。總之,實踐就是為了讓學生把所學知識自覺內化。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閱讀教學需要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其各方面綜合發展,培養優秀的英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