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產業生態化改造及轉型:云南走向綠色發展的思考

2015-02-13 23:55:12施本植許樹華
云南社會科學 2015年1期
關鍵詞:生態發展

施本植 許樹華

產業生態化改造是指在自然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范圍內,對特定空間內的產業系統、自然系統和社會系統進行耦合優化,實現環境友好、社會和諧、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過程。產業生態化改造已成為我國科學發展最迫切的任務之一。云南處在六大國際國內河流的上流或源頭,在國家和地區生態安全格局中的地位獨特。云南生態狀況總體較好,生物多樣性豐富,生態服務功能突出;與此同時,云南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資源性產業所占比重大,能耗、物耗和排放也大,產業生態化改造的任務重大而艱巨。由于“富生態”與“窮經濟”的反差,人們難免擔心產業的生態化改造會影響經濟發展。實際上,正是云南豐富的生態資源和獨特的生態區位,賦予了云南省特殊的比較優勢和重要的后發優勢,通過產業的生態化改造,構建以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為基本內容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是真正實現云南跨越式發展的希望所在。

一、云南省產業生態化改造的重要意義

1.產業生態化改造是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物質資料再生產、人的再生產和環境再生產的統一是社會生產的一般規律。以資源大量耗費為基礎的傳統產業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產業發展的出路在于產業生態化。產業生態化在微觀上通過清潔生產、循環利用、技術改造,可以提高企業的資源利用率,從而緩解經濟發展與資源約束的矛盾;產業生態化在中觀層面上通過建立生態工業園區等,可以使資源在產業系統內循環利用,降低二氧化碳等污染物的排放水平,減輕產業發展對環境的污染;產業生態化在宏觀層面上形成國家產業發展戰略的選擇和管理立法,可以更好地促進整個社會的產業系統與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因此,轉變傳統的產業發展模式,走產業生態化發展道路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一般要求。

2.產業生態化改造是充分發揮云南比較優勢的重要途徑

云南省素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 “有色金屬王國”“水電資源開發基地”“竹林故鄉”“藥林寶庫”“香料博物館”“菌類大世界”等美譽。此外,云南的光能、熱能、風能、地熱的利用前景都十分可觀。云南省的生態功能價值很高,僅森林生態功能價值每年就超過1.48萬億元。豐富多樣的生態資源、獨具特色的生態區位和價值巨大的生態功能是云南省最突出的比較優勢。加快云南的產業生態化改造步伐,才能真正保護好云南的生態環境,發揮好云南的生態優勢,有效地增加云南生態產品的有效供給,通過比較優勢的發揮實現云南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跨越發展。

3.產業生態化改造是云南形成后發優勢的希望所在

2013年云南省GDP總量列全國第24位,人均第29位。云南省人均GDP和單位土地產出的GDP均較大幅度低于全國平均水平。與此同時,單位GDP能耗、物耗和排放又明顯高于全國水平。產業生態化20世紀70年代起源于丹麥,90年代在一些發達國家漸成潮流[1](P139)。21世紀初我國也開始重視產業生態化發展,起步相對較晚。如今全國各地正在積極開展產業生態化改造,云南省和其他發達省份在產業生態化進程中基本上處于同一起跑線上。由于云南有豐富多彩的生態資源和獨具特色的生態區位,開展產業生態化改造能使云南形成后發優勢,實現可持續和跨越式發展。

4.產業生態化改造是云南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目標

從總體上看,云南省現有煙草及其配套、能源、冶金、化工、機械、醫藥、信息、建材、農特產品加工、造紙等十個重點行業,多數行業的產業高度化和產品加工度較低,產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較小,產業結構單一,產品核心競爭力較弱。許多戰略性新興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產業結構優化在縱向上主要體現為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演進,橫向上主要體現為高加工度化、高附加值化和技術集約化。產業生態化過程實質上是產業結構優化的過程,表現為生態效率的提高,這也是云南省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方向和目標。

5.產業生態化改造是云南進一步擴大沿邊開放、建設面向西南開放“橋頭堡”的重要保障

云南地處中國、東南亞、南亞三大經濟板塊的結合部,不僅是珠江、紅河等重要河流的源頭,也處于長江、湄公河(瀾滄江)、薩爾溫江(怒江)、伊洛瓦底江(獨龍江)等多條國內國際河流的上游。云南產業的生態化改造,是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需要,也是建設生態“橋頭堡”的需要。推進產業生態化改造,加強大江大河上游的森林生態建設、水土保持和重點區域石漠化治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構建生態安全屏障,是云南省肩負的重要使命,是實現國家生態安全和睦鄰安邦的需要。

二、云南省產業生態化改造的主要內容

1.構建與生態文明相適應的生態經濟功能空間布局體系

根據云南省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生態特點、經濟發展強度和未來的發展潛力,結合國家的主體功能定位,開展云南省生態經濟主體功能發展區劃。建議把全省統籌規劃為碳排放控制區、減碳引導區、零排放發展區、生態碳匯區等四種類型的生態經濟功能區。在這四類區域內按照主體功能有選擇、有區別地進行包含產業鏈、生態鏈和價值鏈互補共生、具有循環功能的空間產業集群布局;不同的生態功能區域分別實施不同的產業規劃,選擇不同的產業發展模式。碳排放控制區為城市化或工業化地區,其布局對地方經濟有重要拉動作用,短期內尚不能放棄的資源型“三高產業”和為區域內生產和消費服務的相關產業要在區域內集中生產、集中排放,循環利用、綜合治理,并在重點領域集中進行低碳技術攻關,消除碳鎖定。減碳引導區為城市化和城鎮化程度較高的地區,主要是為工業、服務業和農業循環共生的低碳型產業布局;零排放發展區為凈排放量接近于零的新興產業區,要引進世界領先的零碳負碳科學技術,發展新型產業;生態碳匯區為重點森林、草甸、濕地、水源保護區,要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加強碳匯林建設和生態修復。依據不同生態功能區的功能定位,實行分區、分類管理的產業和投資導向、產業政策,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績效評價考核機制,努力實現云南生態文明建設與產業經濟的良性互動與發展。

2.構建以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為基本途徑的產業發展新模式

產業的生態化改造的內容包括關閉重點污染企業,優化產業和產品結構,完善清潔生產機制,采取節能減排措施,改進生產工藝,提高循環經濟發展水平等。通過生態化改造,減少產業發展以及相應的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和生態空間的占用,提高生態資源用于滿足人類需要的效率,以更少的生態成本獲得更大的經濟產出[2](P26)。通過大力發展綠色產業和無污染的產業,提高云南產業的生態化水平,增加綠色、無污染產業增加值在全省GDP中的比重。要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貫穿于產業活動的全過程,從源頭上減少生產活動對生態環境的損害[3](P5)。為此,一是要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增加第三產業的比重,適當降低第二產業的比重,尤其是降低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的比重。二是在工業體系內部大力發展循環、低碳型工業,培育新興產業。積極推進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發展模式,改變“用了就扔”的產業導向[4](P77),實現資源、能源和廢棄物的合理有效利用。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節能環保技術,加快傳統產業的生態化改造和升級,淘汰減少部分無法改造的“三高”產業的落后產能。以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為重點,建設一批循環經濟示范園區、清潔生產示范園區和生態工業園區。三是大力發展高原特色生態農業,打造結構合理、技術和產品標準化、生產環境生態化、資源利用高效化的高原生態高效農業體系。

3.形成綠色消費、低碳生活的全新生活方式

強化全體公民的生態危機和環保意識,提高生態文明建設的公眾參與程度,提倡綠色消費、低碳生活新風尚,在減少資源消耗和浪費、保護環境的同時,擴大綠色、生態產品的市場需求,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5](P18)。一是倡導健康環保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通過建立政府、媒體、社區、學校、企業與公眾相結合的宣傳機制,利用各種方式倡導綠色消費觀,讓先進生態文明理念、生態文明行為方式和道德規范滲透到城鄉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中,使其主動轉變消費觀念,踐行綠色消費,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二是提供能保障綠色消費、低碳生活的制度安排。通過生態文明地方性法規體系建設,完善設施,鼓勵企業提供生態產品和服務,引導居民開展綠色消費、低碳生活。政府通過制定地方性生態法規、信貸政策,實施污染者付費制度和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推行生態標簽制度,從而引導企業進行低碳生產,提供生態產品和服務。健全城鄉低碳生活基礎設施,改善大眾交通設施,加強綠色社區建設等,從衣、食、住、行、娛等方面為實現綠色消費、低碳生活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保障。

4.把云南潛在的生態和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綠色發展優勢

不僅要看到云南豐富的礦藏資源,更要看到云南充足的陽光、立體的氣候環境、巨大的水能、豐富的動植物基因、眾多的民族文化資源以及地處中國、東南亞、南亞三大經濟板塊結合部等可持續利用但又無法復制的獨特的生態和人文地理優勢。一是要利用好云南豐富的優質水能、生物質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發展無碳和低碳能源,加快開發水能,大力發展風能,穩步推廣太陽能,強化生物質能的開發。配合中緬石油天然氣項目的建成投產,拓展天然氣能源的用途,構建多元、清潔、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二是大力發展碳匯市場。云南森林植物碳儲量占全國森林植物碳庫的14.13%,平均森林碳密度高于森林覆蓋率最高的福建和森林面積最大的黑龍江省,森林碳匯價值約為27.6億元,是一筆數額巨大的潛在財富。大力推進森林碳匯資源的市場化,將豐富的碳匯資源轉化為經濟優勢,不僅可以使老百姓從護林和種植林木中受益,還可以找到既保護環境又發展經濟的新路子。三是打造獨特的云南生態文化產業體系。依托云南豐富絢麗的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挖掘云南豐富的山水、多姿的民族風情和歷史文化等民族文化資源和優勢,發展森林旅游、民族風情文化體驗游、康療養生和農業休閑旅游等具有云南特色的生態文化旅游產品;多渠道開發體現云南自然山水、民族風情、生態資源特色和倡導生態文明的影視、圖書、美術、網游、音像、舞劇、動漫等文化產品;規劃建設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濕地公園、植物園、動物園、自然博物館、民族生態博物館、地質博物館、文化遺址等生態主題公園;打造在全國享有聲譽的文化產業業態和品牌,促進生態文化資源與現代建筑業、飲食業、房地產業、旅游業、傳媒業的融合,拓展生態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形成文化與其他產業深度融合的新型產業體系。

5.破解“資源利用與保護責任不對稱性同構”的難題

資源開發利用權及收益與資源環境保護責任及成本不對稱[6](P23),公共資源共享與擔責保護所形成的權責結構不對稱,是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中普遍存在的難題。為破解此難題,必須進一步推進云南資源環境產權制度改革試點,通過對資源環境產權界定、產權配置、產權交易、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改革,確立資源環境產權的歸屬權、份額以及對產權相關權利的分割或分配、產權人獲得收益的制度保護體系,平衡環境外部經濟的貢獻者和受益者之間的利益關系。爭取國家支持建立與試點相應的環境產權利益補償機制,包括建立資源環境外部效應的貢獻者和受益者之間直接進行的市場化補償機制,以及國家和省區之間縱向橫向結合的利益補償機制,通過政府征收環境稅費籌集補償資金、轉移支付實現生態屏障區外溢效應的間接補償機制,從而理順為生態環境保護做出貢獻的地區和享受溢出效應的地區之間的收入分配關系,真正做到受益者付費、貢獻者獲益、損害者賠償。

6.完善云南省產業發展生態化、生態發展產業化的機制

主要包括三大機制:一是“政府引導、市場配置、企業支撐、公眾參與”協同推進的低碳經濟發展機制。政府通過層層分解節能減碳約束性目標和制定分區域的產業政策導向,加大低碳科技研發和人才培養,引導云南經濟轉向綠色發展;通過市場機制將污染權、自然資源使用權等相關標的物納入市場交易,為企業發展低碳經濟提供商業激勵。通過公眾參與和監督,確保產業生態化政策得到充分的落實。 二是有效矯正生態環境保護或破壞行為主體的生態利益和經濟利益分配關系、實現生態外部性內部化的生態補償機制,其中包括責任確立機制、補償范圍確定機制、補償方式選擇機制和補償制度保障機制。通過生態補償機制的構建,使消費生態服務的主體支付費用,提供生態服務的主體得到經濟回報,造成生態服務功能損失的主體支付費用,恢復生態服務功能的主體得到賠償。 有效解決生態補償中“誰補償、補償給誰、補償多少、怎么補償、如何保障補償”的問題,使生態環境的保護者、提供者和受益者之間形成良性互動。三是科學評價生態功能價值以及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價格形成機制。對生態系統進行科學評估和服務價值核算,形成合理的能夠反映市場供求關系、資源稀缺程度和耗減成本、生態環境損害和保護成本的生態產品價格形成機制,為排污權、碳匯等生態產品的價格發現以及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提供科學依據。

7.建立科學的發展評價和考核指標體系

GDP、收入、物價是政績,平安和諧是政績,青山綠水也是政績。建議云南省率先試行綠色GDP核算模式,建立配套的產業生態化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和相應的政策體系。綠色GDP核算模式是一套包含環境資源成本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盡管綠色GDP核算的實施過程中有許多技術和制度層面的現實困難,但云南應知難而上,率先嘗試,以期形成可以復制和推廣的經驗。這一體系以環境價值量核算結果為基礎,用環境成本對傳統國民經濟核算中的各個總量指標進行調整,形成經過環境因素調整后的綠色GDP核算模式和綠色國內生產總值指標體系。在統計指標中除了常規的耕地保有量、單位生產總值能耗、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外,增加“森林、草地、濕地面積比例”“水質達標率”“空氣質量達標率”“碳匯”“生態財政轉移支付”“生態補償資金”“新興產業”等反映自然生態現狀、改善或損害的指標,使有關統計指標能夠反映綠色發展的要求,增進“環境正義”。[7](P10)此外,在政府年度目標考核中,實行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責任制,將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任務逐級分解落實,發揮好考核評價的硬約束作用。

三、云南省產業生態化改造的對策建議

1.探索實踐具有云南特色的“新型工業化”發展之路

中央明確提出要走“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我國的新型工業化具有一系列特點:就工業化與商業化、市場化的關系而言,西方國家先完成商業化后再搞工業化,而我國的工業化和商業化、市場化是同步推進的;就工業化與生態化的關系而言,西方國家走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我國則必須工業化和生態化同步;就工業化與信息化的關系而言,西方國家先完成工業化再搞信息化,我國要通過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就工業化與勞動力就業的關系而言,西方國家在工業化過程中使無數勞動者失業,我們則要力爭減少失業,充分發揮我國的人力資源優勢。

云南在走“新型工業化”之路的過程中,除了正確處理好工業化與市場化、生態化、信息化、勞動力就業的關系之外,還應當率先發展服務業,通過服務業的發展帶動和提升第一、二產業的發展,也就是說,不再拘泥于從農業到工業再到服務業的一般產業發展規律,而是在農業產業化和工業化的過程中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包括直接服務于第一、二產業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通過服務業的優先發展更好地為農業和工業積累資金、培養人才、拓展市場,從而有效地推動第一、二產業的結構轉換和升級發展[8](P15),提升云南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水平。云南氣候優勢明顯,地理區位獨特,同時處于幾大江河上游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敏感地區,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任務十分艱巨,加上遠離國內上海、天津和廣州等經濟中心,使云南在第一、二產業發展方面不可避免地遇到運輸成本高的競爭劣勢。服務業特別是現代服務業則具有受運輸制約相對較小、環境污染相對較少、對氣候條件要求相對較高等特點,走優先發展服務業的“新型工業化”之路,可以充分發揮云南的氣候優勢,有效地緩解云南工業化進程中的運輸制約和環境制約,還可以形成云南的后發優勢,使云南能夠后來居上,真正在產業發展上實現跨越。

2.推行低碳、環保、綠色和生態產業優先發展的產業政策

要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包括林下經濟;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包括高原特色農業;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加快傳統產業生態化改造步伐,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生態產業,促進傳統生態產品的價值鏈提升和新型生態產品的研發創新,提供高效優質的生態產品,有效實現生態產品價值鏈的提質、增量和增收。尤其要把環境優先、生態立省戰略體現在大力扶持環保產業發展的實際行動上。環保產業是永遠的朝陽產業,其領域非常廣,包括使環境負擔降低的裝置的開發與銷售、對環境損害較小的產品的開發與銷售、環境服務業的開發與服務、有關強化公共設施的技術設備及系統的開發與銷售等。通過加大環保產業投入,扶持環保技術研發推動具有云南特色的環保產業發展,不僅可以減少對環境治理的投資成本,還可以推動區域經濟的持續發展。日韓等國的經驗表明,環保產業連帶效應大,可以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增長極。為此,建議制訂專門的財政補貼、減免稅政策,并提供低息貸款、折舊優惠等,對節省資源、節能、循環利用、減少有害物質及降低公害的環保產品的開發、銷售予以系統支持,以推動云南特色環保產業的發展。

3.實施對生態脆弱、敏感地區加大生態補償的政策。

要認真探索在云南各個主體功能區實施的具體辦法;針對云南的礦產資源重點輸出地區、生態破壞嚴重地區、資源環境保護的重點區域等,采取減免稅收、撥款資助等傾斜性優惠政策;完善自然保護區生態補償機制及政策體系等。當前的重點是探索激勵社區通過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獲得發展的相關政策。由于生態脆弱和敏感區域在生態系統保護中承擔著重要而關鍵的任務,同時大部分生態脆弱和敏感區域地處貧困邊遠地區,社區自我發展能力弱,對資源的依賴性強,社區經濟開發和生態建設的矛盾十分突出。應以探索激勵社區通過保護環境和生態建設獲得發展的相關政策為切入點,探索保護區和社區協調發展的模式。要進一步探索和完善社區生計替代補償政策、社區保護行動的資金支持政策、企業責任補償政策和區域間生態補償政策。

4.積極開展與產業生態化相關的體制機制創新

要研究綠色國民經濟核算方法,開展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的成本以及水、濕地、森林的資源價值等方面的核算;探索將發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環境損失和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發展水平的評價體系;制定科學的環境稅費、生態補償、自然資源管理、產業結構調整、產業污染控制等優惠性或生態導向性稅費政策與信貸政策;完善公眾環境權益維護法規;探索提高清潔能源比例、推廣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技術的有效辦法。當前重點要探索提升傳統生態農林產品價值鏈的相關體制和機制,將現有的生產導向型產業發展方式轉變為市場導向型發展方式,通過價值鏈的提升實現價值增值。對于云南省產業生態化改造而言,產業價值鏈的每一個環節,包括戰略規劃、技術開發、生產加工、物流、營銷和品牌打造等都十分重要,需要切實加強。

5.爭取中央把云南列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及產業生態化改造的試驗示范區

建議爭取中央支持云南開展產業綠色化、低碳化和生態化相關政策的先行先試,探索與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要求相適應的經濟發展新模式。建議以中央政府公共財政出資為主、積極吸納各方責任主體的資金,設立云南省生態屏障和產業生態化建設專項基金,為云南省生態服務功能區建設項目和工程實施提供必要而穩定的資金支持,以有效解決目前生態建設和環保的責、權、利不對等,成本和收益不對稱,國家生態安全責任主體單一、層次較低、政策和資金投入不足、地方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矛盾突出、績效較差等問題。鑒于云南跨境生態與環境問題及其引發的相關問題的重要性、敏感性和復雜性,應立足云南,面向東南亞和南亞,以跨境生態系統變化與生態安全維護為目標,建立跨境生態安全及環境動態監控系統,確保國家及區域的生態安全,探索有效服務于“一帶一路”戰略的跨境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

猜你喜歡
生態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中國核電(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生態之旅
從HDMI2.1與HDCP2.3出發,思考8K能否成為超高清發展的第二階段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華人時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
生態
領導文萃(2015年4期)2015-02-28 09:19: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蜜桃视频| 99这里只有精品6| 无遮挡一级毛片呦女视频| 夜夜操天天摸| 97成人在线观看| 久久视精品|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国产免费高清无需播放器|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国产小视频免费| 91破解版在线亚洲| 国产农村精品一级毛片视频|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456亚洲人成高清在线|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欧美亚洲第一页|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尤物精品国产福利网站|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免费A级毛片无码无遮挡| 小13箩利洗澡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全部无卡免费的毛片在线看| 国产高清国内精品福利| 婷婷丁香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综合| 国产成年无码AⅤ片在线|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z| 精品福利国产| 日韩区欧美区| 日本少妇又色又爽又高潮|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操国产美女|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国产精品专区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网综合| 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re不卡|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色天使|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午夜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美女一级毛片|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野花国产精品入口| 香蕉伊思人视频| 青青久视频| 午夜性爽视频男人的天堂| 五月天久久婷婷| 五月婷婷伊人网|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久久99国产综合精品女同| 国产手机在线ΑⅤ片无码观看|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亚洲成网站| 亚洲综合18p| 青青国产在线| 99激情网| 久久毛片免费基地| AⅤ色综合久久天堂AV色综合| 欧美国产日韩另类| 国产精品性| 在线人成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高清无码麻豆精品| 日本色综合网| 国产福利观看| 伊人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 思思热在线视频精品| 国产丝袜91| 伊人成人在线视频|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久久99国产乱子伦精品免| 青青热久麻豆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最新亚洲av女人的天堂| 思思热精品在线8| 国产白浆在线| 综合五月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