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琦
優化詞匯教學策略提高教與學效率
董琦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已成為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通過呈現單詞要講究方法、怎樣在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提高教學效率、教學之后的鞏固和擴充三部分進行有效論述,從而提高教學中教與學的效率。
呈現單詞;提高效率;鞏固擴展;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就是為達到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任務所采取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在十一年的課堂教學實踐中,筆者通過對詞匯教學策略的探索,特別是對呈現單詞的方法以及教授的方法進行探究,期望對提高教學效率有所幫助。
眾所周知,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詞匯的教學至關重要,學習新詞通常使用的方法有:
(一)利用直觀教具呈現
如果教授的詞匯是名詞就可以使用實物直接呈現,例如,desk,book,eraser。這些詞匯的呈現就可以很簡單地用實物演示,直觀地給學生。如果呈現形容詞(long/short...),副詞(fast/slow...),或是方位介詞(on/under...),就可以用圖片簡筆畫等呈現,這樣即使不用語言描述學生也會一目了然,知道教師要教授的新詞。直觀教具還包括教師的肢體語言,例如:在教動詞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做出相應的動作給學生演示,與此同時還可以用說說、唱唱、做做的形式來教授動詞。如:教動詞swim,run,walk時,教師可以邊說邊做地教:Swim,swim,swim,I can swim.Walk,walk,walk,I can walk. Run,run,run,I can run.這樣學生不但學得快而且記得牢,又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
(二)利用多種感官刺激
1.聽覺刺激
教師可以利用歌謠、歌曲等形式來刺激學生的聽覺,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北師大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有很多跟知識配套的歌曲,這些歌曲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
2.視覺刺激
教師在教授一些詞時,可以給學生出示一些動畫或者做一些肢體動作來幫助學生理解詞義。例如在教excited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一個帶有表情的圖片,學生看過之后對這個詞的理解就更深刻了。再如:在教一些方位介詞時,教師可以用兩只手給學生做一些演示,on—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的上面,in—一只手攥拳放在另一只手的里面,under—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的下面。在教二年級的I have long arms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依據每個單詞的中文解釋在黑板上畫不同形狀,“fat”畫成又矮又寬,“thin”畫成又高又瘦,“long”畫成很長,這樣,學生一看就很感興趣,很快明白單詞的意思,有利于學生記憶單詞。
3.嗅、味覺刺激
教師在教以下詞匯時,通常就要用到嗅、味覺刺激的方法。例如,教師在教授sweet,sour,hot,cold,delicious時,如果學生親自品嘗或是聞了以后印象會更加深刻,教師就可以將課程設計為一個猜謎活動,把學生的眼睛蒙上,通過聞一聞來猜是什么東西,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可以加深對單詞的印象,學生學起來更感興趣。
4.觸覺刺激
有些詞如果讓學生通過親自摸一摸體驗一下的方式來學習,不但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會幫助學生更快理解與記憶。例如:soft,hard,hot等,教師可以通過觸覺讓學生猜猜是什么。
當然,如果學生可以對單詞的學習采取多種方法,多感官刺激,學習效果會更好。
如何幫助學生記憶新詞在學習中教學中尤為重要。學生在學新詞時很有興趣,可是學生對記憶新詞卻很反感。這就需要教師在講授新詞的同時,應該想盡辦法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并教給學生一些記住單詞的方法,幫助學生降低記憶難度,使學生覺得記住一個單詞并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教師可以想盡辦法聯系到新詞的音、形、義、用,全方位地幫助學生記憶。
(一)“音”——明晰規律重音準
“音”是講授一個詞的第一步,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接觸最標準的讀音,而且必須保證讓學生至少聽三遍,聽完之后再讓學生看著教師的口形來模仿。同時,教師要觀察每一個學生的口形和發音是否準確,盡量減少讓學生齊讀,避免出現濫竽充數現象。例如,在含有th,w/v,m/n的單詞中,學生最容易因聽不清而讀成錯誤的發音,這時教師就需要看學生的口形來糾正。一些比較長的單詞學生會不容易記住,教師可以分音節拼讀的方法進行示范,如ambulance,將這個單詞分為四個音節教給學生時就容易多了。
(二)“形”——拼寫單詞巧記憶
“形”的記憶是幫助學生記住怎樣拼寫單詞的好方法,教師可以用舊詞帶新詞幫助學生聯想,例如,ear—hear,all—tall等,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學生會很快記住新學的單詞,還有一些表示職業的詞和形容詞的比較級、最高級,例如,teath—teacher,big—bigger—biggest等。另外,教師可以利用拼音規則幫助學生形象記憶,如加—tion,—y的單詞,這些詞比較容易記住。
(三)“義”——多種渠道助理解
在掌握各單詞的“音”“形”之后,就是“義”的理解,正確理解詞義是運用詞匯的基礎。在授課時,教師應注意利用多種渠道讓學生理解。在教授低年級時,教師可以用圖片幫助學生理解,使學生在直觀認識后記憶,例如動物名詞等。在教授中高年級時,教師應注重讓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把單詞放到一句話中解釋或是重點講解,學生會很容易記住單詞的含義,例如,“Here is a diary,Mocky.It has the days of the week.You can learn them.”這句話中的“diary”一詞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聯系上下文感知意義,學生通過對整個句子的理解很容易猜出這個詞的含義,又如,對話中有這樣一個句子“The geese are cute,they live in the pond.”對于“pond”這個詞教師可以給學生出示兩個答案:“水塘”“草原”,這樣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其含義。學生只有在真正理解了詞義之后,才會進一步去運用它。總之,教師在解釋單詞含義時,盡量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而是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自己感知,這樣學生才會理解透徹,記得牢固。
(四)“用”——詞句文景緊結合
教師教單詞的最終目的是使學生會“用”。怎樣一邊講一邊教學生如何運用呢?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多花心思。例如,教一年級圖形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思考“What shapes can you see in our classroom?”這時,學生就會開動腦筋,注意觀察周圍事物的形狀,“It’s a square.”(指著課桌),“It’s a star.”(指著國旗)等。由此可以體現出“詞不離句、句不離文、文不離景”的理念,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使用單詞,真正體現出學英語的目的。在中高年級教學過程中筆者也會注意把新舊知識聯系,讓學生學有所用。
詞匯得不到鞏固的英語課就像一株無花果,只能用來欣賞。正確、有效、科學的詞匯的鞏固是英語教學成功的關鍵。教師可以運用游戲的方法來進行。例如,在教Who’s she?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即興發揮,邊拍手邊chant:Mother,mother,who’s she!Father,father,who’s he!來區分“she”“he”的用法,并能夠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反復復現,注重實效也是鞏固知識的重要方法。根據艾賓浩斯遺忘規律,前三天的復習鞏固最重要,應該每天復習一次,接下來第五天復習一次,學生就可以將知識鞏固。
除了鞏固,教師還應該在適當的時候給學生擴充一下相關知識。例如,在教各種分類詞匯的時,可以對知識進行擴充。擴充知識以下問題:
1.根據生活實際,選擇學生熟悉的或者是關注的信息擴充。
2.整體分析教材,注意前后聯系,選擇跟教材相匹配的內容或是之后還會浮現的內容擴充。
3.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不應該把擴充拓展變成學生的負擔。
總之,策略是指根據既定的目標或任務而制定的計策和謀略。最早用于古代戰爭,也就是所謂的“勝于百日之后,決戰于千里之外”。現在教育學中提到教學策略意在提醒教師要注重教學的方法,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作者信息:101300,北京,北京市順義區東風小學建新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