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1月15日,瑞士伯爾尼,瑞士央行大樓。圖/IC
1月19日,中國股市大跌200點。當天最流行的段子是:“踩踏這就開始了。誰制造的踩踏?股市的城管。他們認為,為了避免踩踏,需要疏散人口,但人們不聽他們的,鳴槍警告吧?明顯不是辦法,于是城管官員想了個溫和的主意:到煙花店買了最小一只鞭炮,扔到最密集的人群里……”
從這個段子可以看出,小散們認為“滬指踩踏慘案”的元兇是監管層,證監會整頓融資融券業務,銀監會同日下發意見稿,限制委托貸款,擺明了要給股市吃瀉藥。不過證監會、銀監會也有苦衷,他們本來只想提醒孩子一下,溫柔地打一巴掌,誰想到孩子竟然跳樓了。中國的股市這么脆弱,證監會不得不連夜回應,強調無意打壓股市。
股市民怨沸騰之際,還有誰愿意幫證監會背黑鍋?出頭的竟然是瑞士央行。前瑞銀首席經濟學家喬治·瑪格納斯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稱瑞士央行15日突然宣布放棄瑞郎兌換歐元的下限,造成了全球金融體系震蕩。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進一步分析說,歐洲的瑞士央行扇動了下翅膀,在萬里之外的中國,人民幣面臨貶值壓力。
財經媒體稱,瑞士央行變臉或引發新一輪歐洲金融危機,波及中國。中國擔心經濟蕭條情況下又引發金融危機,所以“一行三會”開始備戰“瑞士法郎風波”,這才有了證監會突然宣布整頓兩融業務,引發周一A股狂跌。
千里之外那場引發全球金融動蕩的“瑞士法郎風波”目的何在,其意義又是什么?徐高認為,盡管瑞士央行的行為超市場預期,但瑞士央行此時棄守1.2匯率下限也有其道理。
在2011年歐債危機處于高潮的時候,瑞士作為全球資金的避風港,曾經吸引避險資金大規模流入,從而大幅推升了瑞郎匯率,對瑞士出口形成了明顯打擊。為了抑制瑞郎升值的勢頭,瑞士央行從那年開始宣布要將瑞郎對歐元的匯率穩定在1.2以上,并積極對外匯市場進行了干預。
為了維護1.2的匯率下限,抑制瑞郎的升勢,瑞士央行必須要在外匯市場中賣出瑞郎,買入外幣。這樣一來,瑞士央行就像要抑制人民幣升值的人民銀行一樣,必須得放出大量外匯占款,導致其資產負債表快速擴張。
而在近期油價崩盤之后,從俄羅斯流入瑞士的避險資金也在增加,從而給瑞郎帶來更多升值壓力。而市場普遍預期在1月22日,歐央行會宣布進行量化寬松(QE),令歐元進一步走貶,可能會有更多資金流入瑞郎。如果匯率下限依然存在時出現這種流入,那么瑞士央行的資產負債規模可能已進一步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瑞士央行先發制人地宣布與歐元匯率脫鉤,也在情理之中。
作為一個離中國遙遠的小國,瑞士央行的此番舉措對中國直接影響很小。畢竟,對瑞士出口在中國總出口中所占比例才0.1%。但作為一個全球金融市場的黑天鵝事件,瑞士央行的行動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帶來更大貶值壓力。
首先,瑞士央行之所以棄守1.2匯率下限,是因為預期歐央行馬上會進行QE。而歐洲進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將給美元帶來更強升值動力。而由于人民幣基本掛鉤美元,這反過來會給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造成更強貶值壓力。其次,瑞士央行的這次出其不意加大了全球金融市場的動蕩,勢必打壓全球資金的風險偏好。在這種情況下,資金將會從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流出,從而加大中國的資本流出規模,帶給人民幣更大貶值壓力。最后,瑞士央行的此次行動有示范效應,會讓國際游資在賭人民幣貶值上更多下注。
實際上在美元強勢的大背景下,不僅是歐元,包括俄羅斯盧布在內的很多非美貨幣都面臨或大或小的貶值壓力,人民幣可能也不例外。瑞士央行此舉將給人民幣匯率帶來更強貶值壓力,而與此所對應的資本流出將會抽緊國內金融市場的流動性,從而推升短期利率。這對建立在流動性推動之上的金融牛市行情不是好消息。
匯率是防范全球性沖擊的重要避雷針(這一次的全球性沖擊是通縮),但各國央行的單打獨斗很少能帶來穩定性。在歐洲央行即將啟動量化寬松之際,要實現穩定目標似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在瑞士召開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或許會對此帶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