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偉欣
(江西宜春市蘆洲小學,江西 宜春 336000)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探討
何偉欣
(江西宜春市蘆洲小學,江西 宜春 336000)
古詩詞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文學作品中的奇葩。從建國以來,小學語文教育歷經多次改革,古詩詞始終是重點關注內容。從源遠流長的古詩詞文化中,學生可以汲取豐富的影響,了解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結合當前我國教育形式以及新課標改革的要求,如何對傳統的小學語文古詩詞展開教育改革,并突出人文教育的優勢,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關注的話題。本文針對這一課題進行研究,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議。
小學語文;人文教育;古詩詞;新課標
顧名思義,“古詩詞”即指古代流傳下來的詩詞文學作品,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古詩詞凝聚了千百年來的歷史縮影,是文人墨客文化思想的精髓,通過學習古詩詞,可以進行良好的傳統文化熏陶,實現良好的人文教育目的。
簡單地說,古代詩詞集中體現了古代詩人的思想意識,從這些思想意識中分析得出當時社會、經濟及民族風俗等情況;每一首古詩詞都代表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可以通過字里行間以及背景資料,去了解更多關于人文方面的信息。
從形式上來說,古代詩詞格式、韻律具有一定的規律,如抑揚頓挫、押韻、平仄等,無不彰顯了我國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責任將這些文化瑰寶傳承下去,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做好古詩詞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增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熱愛,這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有非常巨大的意義。
(一)體會古詩詞中的美好意境。我國有很多著名的詩人,也存在很多種不同的類型,如浪漫詩人、田園詩人等,其中不乏大量關于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詞作品,可以從對景物的描述中感悟自然,熱愛自然。如在唐朝詩人李白的筆下,祖國的大好河山往往是古代詩詞中主要的描寫對象,詩人借助對壯美河山的描繪抒發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及報國之情,同時也顯現對大自然的喜愛。小學生對自然情懷的抒發,并沒有那么深刻,而古詩詞教學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及對自然的感悟能力。 例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一詩中,通過對廬山瀑布夸張的描寫,表現出一副恢宏的其實。這首詩詞其實雄渾,讀起來朗朗上口,是我國古代詩詞中的佳作,教師應該充滿感情地進行朗誦,給學生一種仿佛站在瀑布面前的感覺,“疑是銀河落九天”情境躍然眼前。又如他的《關山月》,描述的是天山月初的情景,同時大量地描寫了邊關的風物人情,“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展現出天高地闊,“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表現出萬物蒼涼的氣氛的邊疆氣氛,更有“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的心情寫照。
(二)古代詩詞是詩人思想的精化和生命的感悟,從詩詞的閱讀與學習中體會到當時詩人寫詩時的真實情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懷。從詩詞中領悟更多的人生道理,那些旅人情思、愛國情懷、友誼情深等都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源泉,學習語文需要想象力、創造力,古代詩詞教學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這些能力。比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不故人”的詩句,學生在閱讀中可以隱約體驗到一種離別的氣氛,通過教師的引導,更從中體會到什么是離別之苦,什么是朋友間珍貴的情誼,同時也會激發對友情的珍視。“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詩句,學生讀來會感受到思念家鄉與親人的那種落寞心情,在未來的生活中不管自己身處何方都必然會心存家鄉及故人。
(三)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培養個人品質,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古詩詞教學在小學生人文素養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對個人品質和世界觀的形成是功不可沒的。古詩詞中包含祖國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和杰出的科學成就等,這些對小學生來說都是新奇的、有趣的,在學習過程中更會有所感悟。
(一)注入歷史背景知識,感受濃厚的人文情懷。
小學生求知欲望非常強烈,同時也處于學習的初級階段,教師要抓住這些特征,在進行詩詞講解的時候,告訴學生詩人的背景、詩詞創作的歷史環境等。學生在了解這些情況之后,在體會詩詞內涵的時候,才會更準確到位。教師在課前必須查閱大量資料,將授課語言進行組織,明確教學目標。目前多媒體技術在我國小學教育中應用十分普遍,在古代詩詞教學中可以引入多媒體技術,以講故事的方式向學生娓娓道來;其次,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自主思考,養成提前預習的習慣,例如,可以在課堂講解開始之前,給學生留有一定的任務,使其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和思考詩人當時的處境和思想意識;最后,課堂上盡量保證師生互動,多鼓勵學生舉手回答問題,對有疑問的地方及時給予解答,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
(二)引入情景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1.教師要明確古詩詞教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利用引入情景教學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例如在教學溫庭筠的《商山早行》時,創設的情境最好是在一個天還灰蒙蒙的早晨,唯有雞叫聲打破這份寧靜,早起的客商帶著滿腔情緒開始出行。
2.激發學生的興趣。仍以《商山早行》為例,學生這時候的心理活動應該是客商為什么要起那么早,他要去往何方?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進行誦讀,會在腦海中自然而然的勾勒出一個古代商人的模樣,并對其身份進行猜測,漸漸地構思出一種故事情節。然后教師順著學生的思路開始講解,把詩人所處的社會環境、詩詞的創作背景等解釋清楚,學生會把聯想的情況進行對比,從而感知一個活生生的形象屹立眼前。雖離作者生活的年代有千年之久,但如今學習起來就像發生在自己的身邊,一種莫名的親切感油然而生,學生對古詩表現出喜愛的同時,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總體而言,古代詩詞在中小學語文學習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現代人了解古代文化的一扇窗戶。因此,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不僅有責任將其傳承下去,更有責任將這些文化發揚廣大。在現實的學習過程中,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為我國人文教育作出貢獻。
[1]余忠淑.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探討[J]. 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11,03:94-97.
[2]支娟.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探析[J]. 考試周刊,2015,02:43.
[3]陳瓊真.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探討[J]. 吉林教育,2015,13:110.
[4]魏小成.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探討[J]. 考試周刊,2015,49:26.
[5]錢勇. 論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人文教育[J]. 新課程學習(上),2013,02:148.
[6]劉長熔. 新課標下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理念的探討[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09,12:46.
G623.2
A
1671-864X(2015)11-0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