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獅嘯
(江西宜春市蘆洲小學,江西 宜春 336000)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路徑研究
陳獅嘯
(江西宜春市蘆洲小學,江西 宜春 336000)
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如何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一直以來都是一線音樂教師研究的重點課題。為了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本論文從小學音樂課合唱實際教學出發,對現階段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列舉,同時提出了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主要途徑,旨在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小學生的合唱能力。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主要問題;主要途徑
對于小學音樂教學工作來說,合唱的音色豐富、音域也比較廣,對于培養小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和音樂演唱能力有著獨特的作用。但是在實際小學音樂課堂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部分音樂教師對于教授合唱音樂存在消極態度。同時,小學生在學習合唱的過程中,存在著畏懼的心理,不利于課程正常的展開。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如何進一步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已經成為當前小學音樂教學改革中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音樂教師對于合唱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由于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教授合唱的態度直接決定了音樂課堂中小學生的合唱能力,所以為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授課教師應提高音樂課堂合唱能力教學的積極性。合唱教學是一種對學生素質及教師能力都有很高要求的學科,很多教師會主動放棄合唱教學。另外,部分學校及教師的教學理念仍然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對知識成績的重視遠超過對能力的重視,而作為難以通過卷面分數體現的合唱自然被忽視。
(二)音樂合唱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合唱教學中教師要針對氣息控制方法、不同聲部配合、如何掌握音準等不同的知識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的教學才更加有針對性,才能達到預期目的。然而在現實的音樂課堂的教授過程中,主要教授方式是由音樂老師一遍遍帶唱,反復合唱某一首或某幾首歌曲,并且按照“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向學生灌輸有關音符、節拍等音樂知識。由于這種教學方式過于單一,致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失去興趣,不利于學生學習音樂合唱,最終導致音樂課堂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課目標。
(三)學生對于參加合唱沒有自信心。通常來說,音樂合唱對于學生的音樂素質具有較高的要求,需要確保每個合唱學生能夠進行正確且完整的音樂發音,學生之間能夠進行合作。同時,合唱教學中,學生需要對每一首歌曲都進行反復合唱訓練,訓練又往往枯燥無味。可以看出,小學生在合唱教學中面臨的困難,承擔的任務較重,多數學生對合唱教學普遍存在畏難心理,進而影響了其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有效性也就難以保障。
(一)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學習知識的動力主要來自于學生的興趣。在進行音樂課程的教授過程中,授課教師應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學生進行音樂合唱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合唱的積極性。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應該主要從兩個方面入手: 一是進一步提升小學音樂教學人員的素質和水平,小學生對于學科的興趣往往來自對于老師的熱愛,因此對于小學音樂教師來說,要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不斷創新音樂教學的方法,對合唱教學進行精心的組織設計,進而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兒是著重提升學生對于合唱歌曲的欣賞能力,學生學習合唱本來就存在很大的困難,在提升合唱教學有效性的進程中需要著重培養學生對于合唱歌曲的欣賞能力,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合唱歌曲的感染力和表現力,進而激發起學習合唱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加強音樂合唱技巧的傳授,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由于音樂課程音樂合唱的特殊性,造成在合唱過程中需要不同聲部之間進行協調配合,以較為統一的合唱進行音樂的表演。在提升合唱教學有效性的進程中,教師要注重一些合唱方法和技巧的引導,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合唱能力。首先,是要對學生在合唱時呼吸的節奏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讓學生掌握在合唱過程中一些最基本的呼吸方法; 其次,要指導學生正確的控制氣息,對學生在合唱過程中不正確的氣息控制方法進行及時的糾正; 最后,要進一步加強學生對于音準和節奏的練習,提高學生在不同聲部之間的轉換以及連貫,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合唱能力。
(三)使用樂器教學,增強學習興趣。器樂在表現不同聲部之間的音準和音高方面有著自身獨特的優勢。所以,在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過程中,音樂教師可利用音樂課堂的樂器進行輔助教學。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宏觀上對于音準和音高進行把握。比如,在對二聲部歌曲《送別》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分聲部進行演奏,在學生對于不同聲部之間的音高和音準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和掌握之后,在讓學生進行不同聲部之間的合奏練習。通過讓學生有計劃的進行練習,提高音樂合唱教學的效率。
(四)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合唱中往往存在著多個聲部,在進行合唱教學的過程中,如果將學生按照不同的聲部進行劃分來演唱不同的聲部,往往會存在很大的困難,導致很多學生在合唱的過程中出現了不同聲部之間的串音現象。所以,音樂教師在音樂課堂中進行合唱教學階段,應當加強對于學生聲部處理能力的引導過程,確保將不一致的聲部調整為統一的聲調。這樣通過適當地增減合唱的難度,讓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地融入到合唱學習中來,進而進一步提升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課程教學中占據著比較重要的位置,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對于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教學工作中面臨的一個重點和難點。在提升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進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合唱教學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進一步激發起學生對于合唱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注重合唱教學的方法引導,充分利用器樂來對合唱教學進行輔助,適當增減合唱教學的難度,進而通過合理的教學手段和高效的教學方法來進一步提升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提升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
[1]周意靜. 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策略探討[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05:73.
[2]洪英.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 黃河之聲,2015,05:14.
[3]莊敏. 淺談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歌唱教學[J]. 黃河之聲,2015,08:45.
[4]陳靜文.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J]. 西部素質教育,2015,08:99.
[5]周擁軍. 小學合唱教學的實踐研究[J]. 赤子(上中旬),2015,22:294.
[6]耿妍. 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初探[J]. 音樂時空,2014,15:180-181.
G623.71
A
1671-864X(2015)11-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