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淺談如何提高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
王丹
英語閱讀是高中生英語學習的重要部分,是高中生學習英語必備能力,對高中生整體的英文素養以及高考中的英語成績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較差會對他們英語成績的進一步提高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只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用正確的方法指點學生,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斷總結才能形成真正的閱讀理解能力。通過對高中生英語閱讀現狀的觀察,分析其在英語閱讀過程中的誤區,進而得出提高高中生閱讀水平、閱讀理解成績的方法。
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理解
在高中英語學習中,閱讀占了很大的比例,在高考英語試卷中,閱讀理解題目占了30%的比重,除此之外,完形填空、語法填空、寫作等也都兼有考察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理解能力。然而,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閱讀理解能力薄弱導致英語嚴重失分。因此,閱讀理解被視為學生的重大障礙。筆者通過一系列的觀察和實踐發現,一些高中學生在英語閱讀能力及閱讀理解成績提高方面的做法存在一些誤區,本文將分析這些問題,并提出解決策略。
通過筆者工作過程中的訪談和考試后的學生反思,高中生在英語閱讀中出現的問題各有不同,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詞匯量不夠
詞匯為文章基礎,學生想要提高英語閱讀水平,詞匯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詞匯量不足的問題普遍存在,尤其對于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詞匯更是致命硬傷。面對一篇英文文章,基礎薄弱的學生經常不知從何下手。學生常常說的一句話是“英語都快認識我了,可我還是不認識她”。面對不認識的英文文章,無論它有多么優美,學生都不愿意、也沒有能力去理解。因此,詞匯的積累對于高中學生而言是一個必須要做好的工作,且詞匯量要隨著英語學習的深入不斷積累。
(二)即使認識單詞,仍不能夠理解整句句意
總的來講,基礎中等的學生大多存在這樣的問題,即使認識單詞,仍不能夠理解整句句意。對于這樣的學生來講,即使有一定的詞匯積累,但是經常遇到都是由很熟悉的單詞構成的句子,卻還是不明白這句子到底講的是什么的情況。筆者認為,學生出現這樣,主要原因是學生在詞匯記憶過程中只記憶個別意思,或是難以區別同一單詞的不同詞組搭配。以一詞多義為例,stand這個詞,學生記憶中的意思是動詞“站著”,一旦出現在There are some standsat the gate ofmy school.(stand作名詞意為“貨攤”)這樣的句子中,學生就不知所云了。實際上,stand作為名詞常有“看臺,立場,貨攤”等意思。
(三)高中生的閱讀是盲目的
這類問題主要存在于基礎好的學生之中,他們基礎較好,詞匯量較大,詞組記憶準確,但是閱讀的效果仍舊不好,閱讀理解題得分仍舊不高。通過和這類學生的交流、測驗,筆者發現這些學生的閱讀是任務性的,他們不去主動思考,只是被動閱讀,單純知道意思就滿足了。這類學生不僅英語閱讀能力較弱,語文閱讀能力也不是很好,從某種方面來講,應該是閱讀習慣存在問題。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通過歸納上述問題,我們同時也能分析出日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一些誤區:
(一)過于強調詞匯在英語閱讀中的地位
單純從閱讀來看,詞匯的地位是難以撼動的,但是英語閱讀能力的考查重點卻不在詞匯,而在閱讀理解。廣東高考閱讀理解題目考查詞匯的不超過4分,即不超過兩道題,而閱讀的考查重點則是在于對文章細節的理解和根據文章做出推理判斷。同為語言,以中文為例,高中生對語文文章的詞匯掌握應該是足夠的,但是仍舊不能對文章理解透徹,同樣,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閱讀不等于詞匯。現實教學中,很多學生為了提高閱讀理解成績而盲目地背誦大量的單詞,這一方法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則意義不大。
(二)僅僅依賴于課堂培養,僅僅在需要時培養
閱讀能力的培養是一個相對較為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時間的接觸、鞏固和總結。對于很多高中生來說,這樣一個漫長卻不見成績的過程,是他們不愿意去堅持的,他們更愿意投身于努力就有成效的學科。因此出現了部分高中生只有在考前才想臨時抱佛腳,日常則用一種懶散的狀態來應付英語閱讀,即課上有教師指導時就學一下,課下沒有教師的督促就躲清閑不學習英語。
(三)將閱讀能力孤立,不注重閱讀能力與其他能力的合作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中的要求,以及英語實際學習過程中的總結可以得出一個眾人都認同的觀點:英語中的聽、說、讀、寫能力是相通的。日常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是將各個專題分開練習。這種做法看似很有針對性,實則忽略了英語各方面能力的綜合帶動作用。
(一)語言能力的提升是根本
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講,語言能力的提高能夠切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過分夸大詞匯在閱讀中的作用,同時也不能忽視詞匯在閱讀中所起的作用。高中英語的詞匯記憶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語言學家把專門研究詞形變化現象和規則的學問叫做構詞法(Word-building)。中學生英語構詞法常見常用的可以通過以下三種形式構成新詞:轉換、派生、合成(陳永媛2012)。
轉換,通俗來講就是一詞多義,學生在記憶過程中可以通過詞義間的關聯性,將多詞性、多詞義的詞匯同時記憶,如此一來,此類詞匯的記憶就變得相對較為容易了。
對于詞匯記憶存在問題的高中學生來說,一些常見的派生方法即加前綴、后綴的用法能夠幫助其增加很大一部分的詞匯量。例如,like(v.喜歡)→dislike(v.不喜歡),dis-作前綴表示否定;同樣還有un-,in-,il-,ir-,non-等均為否定前綴。同樣help (n.幫助)→helpful(adj.有幫助的),由-ful作后綴把詞根從名詞詞性變為形容詞。除此以外。-ness變為名詞,名詞后加-y變成形容詞,形容詞后加-ly變成副詞等。
合成法,顧名思義,將兩個以上的單詞合在一起形成新單詞,其意思一般情況也為兩個單詞的意思之和。如workmate(同事)=work(工作)+mate(伙伴),工作上的伙伴即“同事”了。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多給學生講解一些常見的構詞法,能夠讓學生對詞匯的記憶更加的有效率。筆者教學中常常無意間滲透構詞法,事實證明,所教班級學生高考英語閱讀成績比同層次的其他班級學生的成績要高很多。
2.歸納法
歸納法就是把一些屬于同一類的詞匯進行整理,連接成方便記憶的知識網。教師可以教會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歸類,例如,學生可以將所有的表示“提高”這個意思的動詞歸類統一記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分類,還可以將詞匯相關的各種變形歸納到一起進行記憶,這一歸類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和構詞法有重合之處。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只教授方法而不強行統一歸類,讓學生依據個人情況獨立進行整理歸類,本身歸類的這個過程就能夠促進對詞匯的記憶,同時歸類后的詞匯記憶也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的詞匯記憶效率。
3.猜詞法
眾所周知,語言的學習很是注重在實際語境中的習得和應用。猜詞即在一個閱讀的語境中根據文章邏輯推理,上下文文意猜詞生詞詞義。準確來講,猜詞不是詞匯記憶方法,而是實際操作中的應用方法。猜詞這項能力能夠大大提高中等學生對文章的把握,進而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2.2.3 苜蓿、小麥種子萌發各指標化感指數絕對值 化感指數絕對值的大小表明化感強度,4種不同自素物質影響下,苜蓿、小麥種子萌發各指標基本均為負值(表1,2)。苜蓿種子萌發各指標化感指數絕對值均隨著自毒物質處理濃度升高而呈上升趨勢;小麥種子萌發各指標的化感指數絕對值在C各濃度作用下、A、D濃度大于0.010 g/L及B濃度大于0.025 g/L后迅速增大,說明抑制作用強度與自毒物質處理濃度關系密切。4種自毒物質毒性強弱表現為C最強,B最弱,A、D居中,且對苜蓿的抑制作用遠強于小麥(圖2)。
(二)從初中開始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前提
上文提過學生在日常英語閱讀過程中存在的一個誤區就是,英語閱讀僅僅在需要的時候才進行。因此,筆者認為為學生培養好的閱讀習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前提。如何培養習慣?不僅英語閱讀能力形成需要時間,習慣的養成同樣也需要時間,因此高中生的閱讀能力不能僅僅在高中階段才開始培養,初中,甚至小學都可以開始了。兒童發展心理學認為,兒童的后期學習習慣主要形成并決定于中小學階段。因此,筆者認為,高中生的英語閱讀習慣要從初中甚至小學開始。
閱讀習慣就是習慣了每天閱讀,不是想讀就讀,不是想什么時候讀就什么時候讀,要求家長或教師在每天的固定時間督促學生去閱讀英語,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除此之外,讀什么也是初中教師應該思考的。初中生在習慣養成期,閱讀材料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材料,只要是健康的、學生感興趣的且材料通俗易懂即可,教師在選材過程中要不斷滿足學生對閱讀的期待,這樣才有助于維持學生對閱讀這一“枯燥”項目的興趣。那么怎么讀呢?閱讀的同時要注意邊讀邊總結主旨大意、中心思想、前后鋪墊等。一旦養成了這樣有目的的、廣泛的、習慣性的閱讀習慣,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就指日可待了。
(三)教師的指導和引導是關鍵
1.教師要全面調動學生英語學習各個方面的能力
要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教師的眼光不能僅僅局限在閱讀這一種形式里,在閱讀之外,可以將閱讀的心得和技巧適當的用在其他能力的聯系上,也可以將其他方面的能力綜合在閱讀能力的提升上,這樣就可以事半功倍了(丁璐2013)。
2.教師要對學生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進行指導
高中英語閱讀主要涉及對文章的略讀、精讀、找讀。略讀是通過對文章的一個整體粗略性的閱讀,了解文章的基本大意(鄂慶華2014)。精讀是指對文章進行分段細讀,理解文章細節,能夠抓住文章的關鍵信息,挖掘出文章結構間的內部聯系(郭文莎2012)。找讀則是有針對性的從文章中找出一些特定的信息的一種閱讀方法,如人物、時間等。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如何在看到閱讀任務時使用這三種閱讀技巧,并在課堂中反復強化鞏固,使學生盡量掌握落實。如何落實呢?筆者常用的方法就是在課前就行快速的閱讀訓練。訓練材料通常較為簡短,難度適中,再加上3~5個閱讀理解測樣題,讓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然后針對閱讀速度、準確率進行講評,長期堅持能夠提高學生的做題速度和準確性。
3.教師要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可以是美句摘錄,固定搭配應用,生詞整理,也可以是文章讀后感。閱讀初期,可以讓學生做一些簡單的美句摘錄,詞匯搭配整理等,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文章的印象,又可以幫助學生養成習慣。待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水平后可以過渡到閱讀理解檢測。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讀書筆記寫出讀后感。具體操作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以明確的指導,如工具書的使用,讀后感寫作前的筆記記錄方法等。實踐證明,讀書筆記可以很好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只要學生和教師共同堅持,必定能產生喜人的效果。
總而言之,高中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只要運用正確的方法,加上堅持不懈的努力,英語閱讀并不是不可跨越的障礙。
引用文獻
陳永媛.2012.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J].海外英語,(4):127-128.
丁璐.2013.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策略[J].黑龍江科技信息,(9):186.
鄂慶華.2014.淺談如何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11):52-53.
郭文莎.2012.提高中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途徑[J].科技信息,(32):624.
作者信息:518100,廣東深圳,廣東省深圳市光明新區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