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
(南京大學 文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三江學院 文新院,江蘇 南京 210012)
柘皋是筆者的家鄉,古稱橐皋,西周初期群舒一支由山東南遷,在此建立宗國,群舒乃皋陶后裔。[1]1柘皋如今隸屬于合肥市,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三國以來,此地即兵家必爭之地,南宋劉琦于1141 年在柘皋大破金兵,1941 年省保安第八團殲日軍500 余人。柘皋方言屬于江淮方言的洪巢片,是官話方言的一個分支。
從柘皋話與古調類發展及對應來看,平分陰陽的規律是趨同的,中古清聲母變為陰平、濁聲母變為陽平,且在柘皋話中未保留古平聲的濁聲母,濁音清化了。中古上聲變為上聲、去聲兩類。清上歸上,次濁上歸上、全濁上歸去。去聲歸去。入聲字在柘皋話中仍然保留。以下將著重從柘皋方言的聲韻調這三個方面加以分析,為了行文的一致和簡潔,正文中的音素均直接以國際音標形式出現:
p 爸波布 ph帕破盤 m 悶膜秒 f 發風佛
t 得點帶 th托跳特 l 那念賴
ts 自雞機 tsh次欺撐 s 四洗生
只證債h遲纏床 ? 是山圣 ? 日然
? 撿就斤 ?h球橋墻 ? 新秀謝
k 哥改工家 kh可刊礦 x 和胡含鞋
?
柘皋話涵蓋了五音中的唇音(雙唇音p、ph、m 和唇齒音f)、舌音(舌尖中音t、th、l 和舌尖后音、h、?、?)、齒音(舌尖和舌面的擦音和塞擦音ts、tsh、s、?、?h、?)、牙音即舌根音(k、kh、x)。36 字母中的幫組的四個重唇音全清音幫p、次清音滂ph、全濁音并b、次濁音明m 在柘皋話中沒有對應的是全濁音b。唇音中的輕唇音非敷奉微四母,柘皋話沒有濁音聲母與之對應,且非敷二母合并為唇齒音f 聲母。舌頭音端組的端t、透th、定d、泥n 四音,依然沒有全濁音定母d,且次濁音n 被來母l 取代。
舌上音知組的知徹澄娘四母沒有對應的方言。次濁音來母合并了本應屬于泥母的詞語。精組的舌尖音包括全清音精ts、次清音清tsh、全濁音從dz、全清擦音心s、全濁擦音邪z,柘皋話中精組有ts、tsh、s,沒有全濁塞擦音dz 及全濁擦音z。翹舌音莊組包括全清塞擦音莊、次清塞擦音初h、全濁塞擦音崇d?、全清擦音生?、全濁擦音俟?,在柘皋話中莊組沒有全濁塞擦音d?,其他均有對應,這一點跟普通話一致。濁音清化在語音的發展上表現得較為明顯。
牙音即舌根音見組包括四母:見k、溪kh、群ɡ、疑?,柘皋話中沒有對應的群母字,即沒有全濁舌根塞音。疑母字很少,在柘皋人中大多已將疑母字按照普通話發音。見組中許多例字,參照《廣韻》[2],如“江、蔣、絳、覺、寄、羈、饑、冀、季、姬、幾、居、車、舉、句、佳、街”,其韻母在柘皋話中的發音均已腭化,跟普通話一致。這里面的規律是見組聲母k 后加細音i 或y 時,發音部位從舌根往前移,直至腭化為舌面前,這可能是受到了前高元音的拉動所致。
次清的滂Ph、敷fh、透th、徹th、清tsh、穿?h、溪kh七母均為送氣音,柘皋話中保留了滂Ph、透th、清tsh、穿?h、溪kh數母。柘皋方言不分前后鼻音,后鼻音實際發音一律歸入前鼻音,作為聲母的鼻音邊音不分,一律歸入邊音,這一點與南京方言類似。
比較特殊的是普通話聲韻發為?i 的如“雞、機、寄、記”,在柘皋話中均發tsi,再檢驗一下普通話中的?hi,如“其、期、器、氣”,在柘皋話中則發為tshi,在普通話中發?i 的如“洗、西、系、喜、希”,方言中則為si。可以看到當普通話的?、?h、? 跟i 拼合時,柘皋話一律變為ts、tsh、s 與i 拼合。方言中仍然保留了如今已經尖團合流的尖音,即舌尖前音ts、tsh、s,并沒有腭化為舌面音?、?h、?。所謂尖音,就是精系字齊撮呼的讀音,其聲母近似現代舌尖音ts、tsh、s(精系舌尖音的發音是舌尖抵下齒背),如積tsi、七tsi、西si。
舌尖前清擦音s 以及對立的舌尖后清擦音? 跟普通話的情況不太一致。比如普通話聲母為? 的“生、師、瘦、事、獅、駛、數”等詞,在柘皋話中聲母均為平舌音s,但又并非所有的普通話聲母為? 的在柘皋話中均發為s。筆者推想柘皋歷史上曾于春秋時隸屬于吳,因此殘存有吳語的發音。但是吳語的勢力影響并沒有官話方言那么大,因此平翹舌的對立在柘皋話中仍然很明顯。
“家”一字的發音比較特殊,柘皋話發為ka,舌根音k 對應了普通話的舌面音?,韻母中沒有普通話對應的i 介音。但類似的例字并不是太多。x 聲母中例字“鞋”普通話對應的聲母應為?,即“鞋”字在柘皋話中的聲母x,對應的是36字母中的曉母x,在普通話中跟細音搭配,變作了?。柘皋話的“鞋”的聲母屬于舌根全清音,而新派的柘皋人逐漸趨于將其發為舌面前的全清正齒音審母的?,發音趨前。
《巢湖方言聲調實驗研究》[3]一文將? 和n 皆歸結為聲母,但是從筆者的經驗來看,原隸屬巢湖的柘皋人漸漸不再將? 作為聲母發音,因為這樣發音十分費力。唐守溫創的《三十六字母》中疑母屬牙音,即舌根音?,個別老派的柘皋人將以下疑母字仍然保留古音:眼、額、硬、昂、鱷。但是中青年以及兒童,幾乎不用遺留的古音發音。而在鼻音和邊音的選擇上,也傾向于邊音。跟普通話的聲母相比,柘皋話少了鼻音聲母。因此加上零聲母,柘皋話一共21 個聲母。
普通話的聲母加上零聲母一共22 個,比柘皋話多了一個n 聲母。在柘皋話中,鼻音聲母n 實際發作了音位變體l。這一點與同屬江淮官話,且同屬洪巢片的南京話是類似的。聲母與普通話的大體相似,也是柘皋話歸入北方方言區的主要依據之一。
從發音方法上來看,柘皋話中的輔音包括如下幾種:
(1)塞音作為聲母或喉塞尾。
根據送氣與否的區別特征,包括雙唇不送氣塞音p、雙唇送氣ph、舌尖中不送氣塞音t、舌尖中送氣塞音th、舌面后不送氣塞音k、舌面后送氣塞音kh,喉塞尾音? 作為入聲現象保留。
(2)塞擦音做聲母。
送氣與否仍然為重要的區別特征,其中包括:舌尖前不送氣塞擦音ts、舌尖前送氣塞擦音tsh、舌尖后不送氣塞擦音、舌尖后送氣塞擦音h、舌面前不送氣塞擦音?、舌面前送氣塞擦音?h。
(3)鼻音m、n。
m 作為聲母。n 往往作為韻尾出現,而且也作為后鼻音的音位變體出現。如果n 作為聲母,柘皋話中實際的音位變體是l。
(4)邊音l。
l 同化了作為聲母的n,鼻音聲母n 發作l,原因可能是因為發l 比較省力。
(5)擦音。
擦音均做聲母:唇齒清擦音f、舌尖前清擦音s、舌尖后清擦音?、舌尖后濁擦音?、舌面前清擦音?、舌根清擦音x。
上古時代漢語沒有輕唇音,輕唇音是中古以后從重唇音中分化而來的,非f、敷fh、奉v、微?。柘皋話中沒有非敷奉三分的情況,均為f 聲母。也沒有微母。
? 字雞易理 i 姊級一 u 鋪吐虎無 女區雨羽
? 志質是時 a 爸達差啊家 ia 加下呀 ua 卦話娃
E 太塞哎 iE 結也 uE 乖帥外 e 被對
ue 貴追為 ye 茄 ? 抽后都 i? 扭求有
? 保貓好繞 i? 標條教藥 v 躲國謀 ?n 半散干安
i?n 欠威諫鑒 u?n 萬玩晚 1~扇閃 i 1~線艷添先嚴
u 1~軟染 y 1~元犬 ?n 酸卵 u ? n 船官
?n 根吞寸 in 今敏進定 u?n 純棍蚊 yn 俊暈永
?? 風碰 u? 用榮 ?? 達法 i?? 甲瞎
u?? 滑襪 ?? 直尺不 i?? 急一 u?? 桌
y?? 曲律域 e? 北被 i e? 別貼鐵頁 ye? 雪學血
音韻學中細音指發音時口腔中共鳴空間較小的音。齊齒呼和撮口呼開口度較小。柘皋話韻母中洪音比細音稍多。? 韻母中一些例字,對應普通話的韻母為i,如“雞、機、器、其、西”,元代周德清著的《中原音韻》中,屬于齊齒呼的齊微韻例字如“機、妻、西、溪。希、衣、篦、梯、泥、奇、移、啼、脾、迷、倚、米、喜、帝、立”,其中被歸入齊微韻的“疾、夕、及、鼻”在柘皋話中仍然保留入聲。這一組韻母在柘皋話中的發音,均帶有明顯的摩擦音。
對應的是普通話的y 聲母,摩擦音明顯,中原音韻中屬于撮口呼的魚模韻,例字如“居、虛、蛆、迂、區、須、魚、語、呂、舉、許、女、曲、御、慮、鋸、絮、去、聚、玉”,這組例字的韻母在柘皋話中均統一發作,聲母多為j、q、x、l 或零聲母。
普通話的an、ian、uan、yan 在柘皋話中開口度均變小,分別發為1~、i 1~、u 1~、y 1~,舌位從低元音走向半高與高中間的前元音,且傾向于鼻化音。“家ka”在柘皋話中為開口二等牙音,在普通話中變為齊齒呼,但對應并不是很整齊。例字在柘皋話中不太多。入聲韻是柘皋話的特色之一,由于入聲韻的加入,韻母總數比普通話略多。方言中也分為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及撮口呼。普通話中韻母為i 或y 的部分例字,在柘皋話中均帶有摩擦音,發為? 或,例見上文。前鼻音和后鼻音在in 和i? 中不分,也是柘皋話的特點之一,后鼻音? 跟i 組合可能是因為不太好發,本地人干脆規避,直接發為i+前鼻音n。
柘皋方言單字字調包括陰平(調值為31)、陽平(35)、上聲(213)、去聲(53)、入聲。單從聲調來看,陰陽上去四聲跟普通話沒有太大的差別,普通話四聲的調值為55、35、214、51。但是就筆者調查發現,柘皋人說家鄉話,外地人不太能聽得懂,原因可能在于聲母和韻母跟普通話的差異較大,柘皋話的可接受度在方言區外并不是太高。
柘皋話的陰平調值為31,與普通話的高平調(55)相比,為中降調,聽感沒有普通話清晰響亮。陽平調值沒有變化。上聲的收尾沒有普通話那么高,但仍為曲折調。去聲并未全降,而是個半降調。另外保留了入聲。
柘皋話平分陰陽,平聲古清聲母歸入陰平,平聲古濁聲母歸入陽平,即平分陰陽是根據清濁劃分的。上聲源自上聲的古清聲母以及上聲的古濁聲母的次濁。 去聲源自上聲的古濁聲母的全濁聲母,以及去聲的古清聲母和濁聲母。濁上歸去的例字如:婦、旱;去聲的古清聲母歸去的例字如:富、對、去、試;(婦是奉母上聲v,富是非母去聲f,中古本來屬于不同聲母,只是現在演變為相同聲母了。)去聲的古濁聲母中的次濁與全濁均歸去。
柘皋話入聲仍然保留,發促聲,柘皋話中的入聲字沒有p、t、k 作為塞音尾,而是喉音? 作為塞音尾。元曲的“入派三聲”卻是語言中已發生的現象。全濁聲母入聲字變陽平、次濁聲母入聲字變去聲,是官話方言已經發生的事實。[4]36
古調類清濁對應明晰,且濁聲母還分為次濁和全濁。三十六字母中包括并b、奉v、定d、澄?、從dz、床d?、群ɡ、匣?、邪z、禪?10 母。這些濁聲母在柘皋話中均無對應。三十六字母中幫p、非f、端t、知t 、精ts、照?、見k、影o、滂ph、敷fh、透th、徹th、清tsh、穿?h、溪kh、曉x、心s、審? 等18 母都是清音聲母。其中全清有11 個,幫p、非f、端t、知t 、精ts、照?、見k、影o、心s、審?、曉x。全清的幫p 和次清滂ph、全清端t 和次清透th、全清精ts 和次清清tsh、全清照? 和次清穿?h、全清見k 和次清溪kh在柘皋話中構成整飭的不送氣和送氣的對立。
本文著重從柘皋方言的聲母、韻母、聲調三個方面出發,分析了其音韻特點,并運用了音韻學的一些知識進行闡釋,由于學識所限,難免有膚淺和疏漏之處,敬請讀者批評指正。
【注釋】
本文受到了張玉來教授的指導以及同學曹鵬鵬、周永軍的指點。
[1]巢湖市柘皋志編纂委員會. 柘皋志[M]. 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
[2]陳彭年. 宋本廣韻[M].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3]邢五洲. 巢湖方言聲調實驗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2008.
[4]張玉來. 《中原音韻》的史實及其音系結構[D]. 南京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