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翟志祥
(南京曉莊學院,江蘇 南京 211171)
?
淺談言語交際過程中詞語的變異現象
○ 翟志祥
(南京曉莊學院,江蘇南京211171)
[摘要]言語交際過程中詞語的變異是普遍存在的語言現象。分析探討詞語變異的原因、類型及特征,并對詞語變異現象作出展望,具有深刻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詞語變異;詞語系列化變異;校園詞語變異
“言語變異是語言運用中對語言基本運用單位的變通,詞語變異則是語言運用中詞語的變通使用”?!霸~語變異一產生,就以自身的特質區別于其他語用現象。它以語言常規為參照,具有與之相對的區別性特點”[1],詞語變異的運用可以使人們在言語交際過程中獲得最佳表達效果。任何語言中,言語交際過程中的詞語變異都是一種積極的語言現象,對此進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下文從詞語變異的原因、類型和特征等方面作初步探討,同時對詞語變異現象作出展望。
一、詞語變異的原因
首先,從語言本身的角度看。一方面,詞語變異是語言本身不斷發展變化的結果,在語言諸要素中,詞匯是最活躍的因素,社會的發展和進步,隨時反映在詞匯的變化和發展上;另一方面,語言本身的不自足性決定了詞匯系統呈現出開放的態勢,在言語交際過程中產生詞語變異現象。主要表現為吸收和引進外來詞,創造新詞,舊詞賦予新義等。如“迷你”,這一音譯最早見于香港,意為“微型的”,吸收引進來之后,跟著又產生了“迷你裙”、“迷你收音機”、“迷你手表”、“迷你辭典”、“迷你電池”、“迷你車”、“迷你沖印系統”等系列化的詞語變異。因此,詞語變異現象的產生是語言發展的必然。
其次,從社會的角度看。一方面,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使得人們的生活品位越來越高,精神上的束縛也越來越少,在這種社會環境中,語言的發展環境也變得自由寬松,人們往往追求語言的創新而不滿足于傳統固有的表達方式,詞語變異的運用也就日益流行發展起來;另一方面,社會變革是多方面的,生產力的發展也是快速的,隨著新事物、新概念的層出不窮,這就要求詞匯系統及時反映這些變化以適應人們言語交際的需要,因此,詞語變異在人們言語交際過程中會得到廣泛應用。
再次,從語用的角度看。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化水平的提高,人與人之間的交際更加注重語言的品位。詞語變異是一種特殊的言語現象,它那新奇的形式和鮮活的效果被人們所推崇,特別是有知識的年輕群體。在進行言語交際時,面對不同的交際情景,人們往往運用詞語變異方式,這也符合了當代人的交際心理,人們需要有創意地進行言語活動,從而達到最佳的表達效果。
二、言語交際過程中的詞語變異
(一)詞語變異的類型
目前,人們在言語交際過程中運用詞語變異的現象愈來愈廣泛?,F將詞語變異類型進行分類和舉例。
1.詞語的超常搭配。詞語的超常搭配就是指超出常規語法和邏輯意義上的詞語搭配現象①,下面講的是在超常搭配基礎上通過比喻來產生新義的一類。
如“打擺子政策”里的“打擺子”原來是指一種忽冷忽熱的急性傳染病,即瘧疾。現在用它與“政策”超常搭配,比喻政策的變化無常;再如 “豆芽學科”里的“豆芽”原來是指一種蔬菜,即用黃豆、黑豆或綠豆過水發芽而成,芽長二、三寸,也叫豆芽菜?,F在用它與“學科”超常搭配,比喻不很重要的課程或科目。類似的還有“大肚子信箱”(比喻不按時開取,信箱內信件大量積壓)、 “候鳥型人才”(比喻根據某地經濟發展的需要聘用并在完成項目后去留自由的人才)、“跳板婚姻”(比喻為達到某種目的而締結的毫無感情基礎的婚姻關系)、“豆腐渣工程”(比喻劣質工程)、“蜻蜓干部”(比喻到基層后不真正聯系群眾,不深入調查研究的干部)、“跳樓貨”(比喻大幅度降價的商品)、“金點子”(比喻特別好的主意)等等,這些加點的詞語原來都與各自后面搭配的詞語毫無關系,而現在通過超常搭配產生了新義,這樣不僅生動形象,也增強了表達效果??梢?,詞語變異是增強語言表現力的一個重要方法。
2.詞語運用范圍變異。詞語運用范圍變異主要是指一個詞的意義概括的范圍與原來的指稱的范圍有所差異。
例如,“下?!币辉~在30年代出現時指“戲曲界業余演員搭班正式成為職業演員”。1949年以后,流行在港臺的“下海”泛指女子淪落風塵,而在內地,“下?!币辉~就消失了。80年代末,內地再度出現了“下海”,那是指科技人員離開研究單位,自己去辦公司,搞實業,具有“冒風險,賺大錢”的含義。90年代初,“下海”又解釋為各行各業中放棄原來的工作而經營商業的行為。[2]4我們可以看出:“下?!币辉~的運用范圍在擴大,這種詞語變異現象反映國內在建立市場經濟初期,一些公職人員自愿扔掉了鐵飯碗,紛紛走向市場,投身到涌動的商業大潮中去的社會巨變。
再如“軟著陸”。1993年我國因經濟過熱現象曾引發通貨膨脹,黨中央及時采取措施,狠抓金融整頓工作,不到半年時間,通貨膨脹和經濟發展的速度就穩定下降,化險為夷,人們用“軟著陸”去描述這種現象。而“軟著陸”原來是航天術語,專指航天器由于采取了減速等措施安全降落?!捌牌拧币辉~,原來指丈夫的母親,在我國傳統的文化里,“婆婆”往往附上了獨斷專行的文化色彩,近年來,有人把對下面瞎指揮和不明智、不民主的頂頭上司也稱為“婆婆”?!皟裙Α痹稿憻捝眢w內部器官和內部功能的武術或氣功,現在借指企業良好的內部機制,因此,把企業建立良好的內部機制稱為“練內功”。
不難發現,“軟著陸”、“婆婆”、“內功”這些詞的詞義與“下?!币粯?,運用范圍都有所擴大,是詞語變異運用的一種體現。再如,“效應”原指物理的化學的作用所產生的效果,如“光電效應、熱效應、化學效應”等,現在指某個人物的言行或某種事物的發生、發展在社會上引起的某種反響或產生某種效果,如“轟動效應、名人效應、明星效應”等;“力度”是音樂術語,原指音樂作品表演時音響的強度,分最強、中強、漸強、中弱、更弱、最弱,由最強到中強到漸弱、最弱,力度逐漸消失,現階段“力度”已指許多社會現象,包含“強度”和“功力的深度”的意思,如“加大改革力度”、“增強打假(指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力度”;“輸血”指把健康人的血液輸入病人體內,現在也可用于從外部給企業援助; “造血”指肌體自身制造血液,現在也稱企業依靠自己的力量,通過內部調節,保持自身的活力。由此可見,詞語運用范圍的變異使現代漢語詞匯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和發展。
3.詞語系列化的變異。所謂詞語系列化變異,是指以新事物、新現象的出現為契機,按照語言系統的類比規則合成一群新詞或新的短語[2]8。
以“軟”字和“硬”字為例。如火車客運方式“軟席”、“軟座”、“硬臥”。建國前,火車座位被分為“頭等臥車”、“二等臥車”、“三等臥車”三等,直至建國后搬用了蘇聯的火車客運方式,才有了“軟”“硬”這樣的術語,因為火車的座位和臥鋪不再分為三等了,只分為兩類:“硬”的(低級的)和“軟”的(高級的)。六十年代電子技術突飛猛進,現代漢語詞匯庫中出現了“軟件”一詞,“軟件”是相對于“硬件”說的,是指裝載程序的設備。七十年代以后日本科學界提出“軟科學”一詞,可能是從“軟件”派生的[3],即處理信息的科學。同樣還有上文提到的“軟著落”(指航天術語,指航天器由于采取了減速等措施安全降落)。自從我國實行了對外開放政策,慢慢地人們言語交際中出現了“硬通貨”和“軟飲料”這樣的詞,“硬通貨”指可以兌換的外幣或外匯;“軟飲料”指不包含酒精的飲料,如“葡萄汁”、“橙汁”等。近來又出現了“軟包裝”(不用金屬或玻璃容器裝置,而用塑料、鋁箔、布帛等“軟性”材料包裝)的飲料,如“酸酸乳”等。
再如,從“文盲”一詞,而產生了“科盲”(缺乏起碼科學知識的人)、音盲、法盲、舞盲、藥盲、機盲、股盲、電腦盲、外語盲、統戰盲等詞。又如 “的士”(出租小汽車),由此產生了打的、叫的、坐的、攔的、打面的、打摩的、打殘的、打火的、打豪的、打夏的(指夏利汽車公司的出租車)、的哥、的姐、的爺(指出租車司機)、的票(出租車的報銷憑證),還有非機動車詞語系列化的變異現象,如打馬的、打駱的、打板兒的(坐平板三輪車)、打驢的(騎小毛驢)等等,不過對于運用在非機動車方面,情況少而已。近年來,有甚是稱坐飛機為“坐飛的”了。據于根元《1991漢語新詞語》里統計,這樣系列化的新詞約占全年新詞總數的百分之十四左右。[2]9
詞語系列化的變異現象出現在生活中的各行各業,隨處可見。如有了歌星、影星,就跟著出現了舞星、笑星、奧星;有了歐洲游、自駕游,就出現了自助游、紅色旅游(參觀革命紀念景觀)、太空游等。近幾年,由于強調搞活流通領域,也產生了許多帶“商”的詞語,如“商海、商戰、商德、商譽、商風、商檢、商展、商貿、商場(指商業界)、商亭、商攤、商廈、商業街、商業寫字樓、商品房、商品菜、商業廣告、文商、房地產商、外商、港商、臺商、游商(指流動商販)等等。這些系列化詞語在社會經濟大變動的影響下,正呈現出一種流行的趨勢。1988年農業部提出一項關于發展副食品生產、保障城市供應的計劃,這項計劃被稱為“菜籃子工程”(《人民日報》1988年7月8日)。如“上海的‘菜籃子工程’包括建立副食品生產基地……實行產銷一體的體制改革等”。(《人民日報》1988年10月20日)。不久,出現了“米袋子工程”,后來出現了“溫飽工程”、“送溫暖工程”、“康居工程”、“再就業工程”(分流安置社會無業人員和企業下崗、待崗人員就業)、“幸福工程”(資助全國貧困母親)、“希望工程”(為解決貧困地區100萬失學兒童享受教育的基本權利而興起的活動)、“素質工程”(一項旨在提高受教育者自我素質而開展的大規模的教育工作)、“211工程”(21世紀全國建設100所重點大學)、“民心工程”(為老百姓辦實事,得民心的工程)、“零點工程”(北京搶救京劇遺產),還有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的“五個一工程”(最初指每年創作出一部好電影、一部好電視劇、一首好歌、一本好書、一篇好論文)。人們把精神產品的生產也看做一種工程,希望抓實抓出成效。有的地方稱具體而簡單的工作為“工程”,如“放心工程”(某地教委實施頒布幼兒教師資格證書制),那就偏離了“某某工程”的本義,似不可取。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一方面,人們在虛擬網絡世界的言語交際中也運用了新的稱謂詞語,如“網民”、“網友”、“網戀”、“網蟲”等;另一方面,社會上出現一批經濟實力較為雄厚、在一定領域內能呼風喚雨的人物,人們對這批特殊身份的人必須命名,既要語義上表現出人物特定的內涵,又要在形式上顯示出新生性。如生活中,你可以發現“爺”稱的詞語系列化變異也很多,即款爺(大亨)、倒兒爺(倒買倒賣者)、股爺(股票的炒家)、宰爺(向買東西或接受服務的人索取高價者)、板兒爺(三輪車工人)、的爺(出租車司機)、侃爺(愛閑聊、神吹的人)、息爺(坐吃利息者)、導爺(導購商品者)、冒兒爺(傻頭傻腦,沒見過世面的人)、捧爺(馬屁精)、柳爺(玩弄女性者)、托兒爺(從旁誘人受騙上當的人)、班爺(靠辦各種培訓班賺錢的人)、攬爺(以欺騙手段招攬生意,從中漁利的人)、包爺(包攬案件,從中周旋而得到好處的人)、卡爺(以權勢卡人者)等等,這種詞語變異所獨具的魅力在于使人耳目一新。
4.校園詞語變異。近年來,隨著大學生這個特殊群體生活的豐富多彩以及思想的開放與活躍,在大學校園內流行著一些特殊的詞語,這些詞語大都具有新穎、生動、簡潔、幽默、形象等特點。
例如:“半月談”,即校園內的閃電式的愛情,半個月就談一次戀愛(例句:大學四年,誰沒有幾次“半月談”);“擦筷子”,指考試前的惡補、復習(例句:要考試了,得好好“擦筷子”了);“恐高癥”,本來是指害怕攀高,這里指擔心別人的分數超過自己(例句:這么認真,你不會是有“恐高癥”吧);“放飛機”,指答應了人家又食言,即言而無信(例句:你不是前天就已經答應我了嗎,怎么現在又“放飛機”);“吹水”,表示說謊(例句:他那個人總是“吹水”,不要理他);“三點式”,指往返于教室、宿舍、食堂之間,與穿著無關(例句:大學生活真沒意思,整天“三點式”,太沒意思了)。
青年學生說話具有很強的情感性,想要把話說到位,達到盡善盡美,以獲得感知和共鳴的效果。例如“種草莓”,(指對男女接吻的一種浪漫稱呼);“日久生蟲”(此處的蟲,乃情也);“早戀黃昏戀”(早晨鍛煉,晚上鍛煉);“熊貓館”(男生對女生宿舍的昵稱,用于女生少的院校,反之亦然);“研究生”(并非指學歷,而是“煙酒生”的諧音,特指那些不知上進,整日與煙、酒為伴的人),等等。[2]7除此以外,校園詞語變異還有“覺皇”(打瞌睡的人)、大喜(洗)之日、奮(粉)發圖強(涂墻)等等。
校園詞語變異絕不僅僅在于語言變異的標新立異令人耳目一新,還在于特殊的語言變異所包含的文化內容,與我們本身日常學習生活密切相關,賦予我們這一特殊群體的心理和年齡特性,迎合了現代社會青年人渴望擺脫束縛創造自我的心態。
這些校園詞語普遍簡潔、精煉、生動,易為青少年接受,還能活躍氣氛、減壓、調侃、掩飾隱私,所以學生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成了校園內的流行詞語。
(二)詞語變異的特征
詞語變異不同于常規語言的特點。常規語言是穩定的、規范的、全民的;詞語變異則超出了語言常規,并且只存在于特定的語境中,具有超常性、獨特性、臨時性等特點。
1.超常性。超常性是對邏輯事理的超越。例如前面提到的“蜻蜓干部”,“蜻蜓”是一種昆蟲的名稱,“干部”是指擔任一定的領導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人員,兩者沒有任何關系,但這里用“蜻蜓”修飾“干部”,比喻“到基層后不真正聯系群眾,不深入調查研究的干部”,含義生動形象,這種超常的組合產生的比喻義增強了表達效果。詞語變異的超常性還表現在將現實生活中許多不符合生活事理的現象表達得“栩栩如生”。例如:“我們就走這一條公路去石湖。遠遠望見渺茫的湖水安靜的躺在那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鄭振鐸《石湖》) 這里的“湖水”是無生命的自然物,而“躺”則是人的行為,石湖無論如何也不會像人一樣躺在那里。但這里形成主謂結構的詞語超常組合,把“湖水”擬作人,使“湖水安靜的躺在那里”這一不能實現的生活事理賦予了藝術真實感??梢姡~語變異增強了語言的表現力,具有超常性的特點。
2.獨特性。獨特性是相對于常規語言來說的,指詞語變異運用形式的新奇獨特,內蘊豐富深邃。言語活動中,常規語言因為經常使用,太為人們熟悉而缺乏新意。清人李漁說過:“人惟求舊,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稱也,而文章一道,較之他物,尤加倍焉。”②詞語變異運用,創造出種種變異表達方式,給人以新鮮、奇特的感受。例如:“在理性上,我愿意‘有婿無類’,做一個大大方方的世界公民。但在感情上,還沒有大方到讓一個臂毛如猿的小伙子把我的女兒抱過門檻?!?余光中在《我們的四個假想敵》)這里的“有婿無類”就是由“有教無類”變異而來,這樣的詞語變異不僅形式新奇獨特,更有了風趣幽默、引人深思的效果。值得指出的是,詞語變異運用還具有十分獨特的內蘊。常規語言的內蘊往往是一覽無余,明白清楚,而詞語變異使得具有明確內涵的詞語表義模糊、不確定,它發人深省,引人入勝。例如“幾個女人有點失望,也有些傷心,各人在心里罵著自己的狠心賊?!?孫犁《荷花淀》)從字面上看,“狠心賊”指無情義的人,借助語境,它在這里是指“丈夫”。而“狠心賊”和“丈夫”,一個無情無義,一個有情有義,這樣的用法可以使人們發揮想象,體會“狠心賊”的豐富內蘊,體驗女人當時的心情和對丈夫的感情。所以詞語變異運用具有獨特的內蘊。
3.臨時性。臨時性也是詞語變異的特點之一。有些詞語變異運用往往存在于特定的語境中,并且在特定語境中發揮言語功能,給讀者以一次性“消費”,缺乏常規語言的穩固性。例如校園詞語變異中的“擦筷子”( 指考試前的惡補、復習)、“恐高癥”( 指擔心別人的分數超過自己)、“半月談”(即校園內的閃電式的愛情,半個月就談一次戀愛)等等。當然,詞語的變異盡管具有臨時性特點,但這并不妨礙它有可能進人詞匯系統,也就是它的個體有時也會獲得人們的承認,從而具有相對穩定性。例如:毛澤東《改造我們的學習》里創造的“有的放矢”本是仿照“無的放矢”臨時造出來的,屬于偶發詞??墒?,后來這一新的成分被廣泛應用開來,最終為社會所接受,可見詞語變異的臨時性并不是絕對的。
三、詞語變異現象展望
詞語變異作為言語交際過程中的一種積極語言現象,它豐富了語言的表達力和適應言語交際的需要,并豐富和發展了詞匯系統。詞語變異對社會也產生積極的影響,這表現在具有特殊表現力的詞語變異個體獲得社會的承認,并廣泛使用開來。當然也會有消極的一面,詞語變異有可能沖擊語言的規范化建設,如校園詞語變異現象良莠不齊,尤其是負面詞太多,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為了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更應該認真地研究言語交際過程中詞語的變異現象,深入探討詞語變異產生、存在的原因和條件,只有這樣,才能正確評價詞語變異運用的優劣,才能靈活地運用語言,充分發揮詞語變異的言語交際功能。
【 注 釋 】
①http://.cersp.com/userlog19/49741/archives/2007
/366483.shtml
②清代,李漁:《閑情偶寄》
【 參 考 文 獻 】
[1]劉靜敏.“詞語變異的特點與功能初探[J].山東社會科學,2004(9).
[2]陳建民.漢語新詞與社會生活[M].語文出版社,2000.
[3]陳原.社會語言學[M].學林出版社,1983.
[4]齊滬揚,邵洪亮,丁嬋嬋.滬上在校青年新詞語使用情況探微[J].修辭學習,2004(1).
[5]現代漢語詞典[M].商務印書館,2001.
[6]曹煒.現代漢語詞匯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中圖分類號]H0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10(2015)09-0004-03
[作者簡介]翟志祥,男,江蘇南京人,南京曉莊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現代漢語和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