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凝恩
(內蒙古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圖書館員的形象問題,一直都是國內外圖書館界關心并討論的話題。自20 世紀90 年代起,歐美國家的多位學者就這一問題,開始了調查與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他們調查與分析了包括書籍、報紙、電影、社會輿論等一些大眾媒體上關于圖書館員的描寫與認知,發現社會普遍大眾對圖書館員的認知上存在一定的刻板印象,并且有一些是較為負面的認知。比如美國學者McReynolds 在研究中指出,在很多科幻小說中,圖書館員被描述成類似“老頑固(old fogy)”或者“消極分子(passive bore)”這樣的形象。而Stephen Abram 和Maggie Weaver 兩位學者在對于電視廣告中圖書館員形象的研究中,則指出圖書館員在外貌上被給予了例如“中年女性”,“頭發一絲不茍地梳在腦后綁成一個圓形發髻”,“棕色開衫毛衣配黑色長裙”等毫無活力與生氣的負面印象。不過在Sapp 對于電影中出現的圖書館員的形象研究中,圖書館員也被賦予“聰明”“充滿智慧”“氣質”“衣著整潔”等正面且評價較高的形象特征。
從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雖然大眾對于圖書館員的各方面形象有著褒貶不一的認識,但往往逃脫不出一定的框架。究其原因,大概是較為封閉的工作環境以及對工作人員安靜及沉穩的性格方面的要求,使得圖書館員的形象被大眾鎖定,形成了固有的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是一個心理學上的名詞,主要是指大眾對某種事物形成一種過分單純化且固定的看法,并把這種看法盲目地認為是該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的特性,因此忽略個體性的差異。在本文中,作者將緊承國內外學者的研究,就常出現在歐美青少年兒童文學中的圖書館員的刻板印象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整理分析。
(一)從性別上來看,出現在歐美青少年兒童文學中的圖書館員多為女性。在英國學者Barbara 的研究中,也提到了大眾小說中約88.7%出現的圖書管理員為女性,而且年齡多集中在30 ~50 歲。例如《瑪蒂爾達》中的圖書館員,是一位和藹可親并且對主人公關愛有加的中年女性。當然在眾多青少年兒童讀物中也不乏男性圖書館員的角色,比如在《周末圖書館》中出現的兩位圖書館員,一位是因為戰爭失去兒子而脾氣蠻橫的中年女性,還有一位是富有愛心的老年男性。以及在《記憶傳授人》中出現了一位充滿智慧的年邁男性圖書館員。而在近年來出版的青少年兒童讀物中,也漸漸出現了年輕男性圖書館員,這可能與圖書館在計算機技術等方面的人才需求有關。
(二)在外貌外形方面,根據Barbara 的研究,圖書館員往往具有“沒有吸引力”,“穿著古板”等刻板印象。然而在歐美青少年兒童文學中,除了早期的一些作品以及之后個別作品中出現過圖書館員是被描述為沒有吸引力,在之后的大部分作品中并未出現過此類的描寫。而且“穿著古板”這樣的說法,也逐漸變成了“穿著整齊,一絲不茍”等較為正面的詞句。例如在《哈利波特》中的伊爾瑪·平斯夫人,還有among others 中的Allison Carroll 等。不僅如此,在近年出版的青少年兒童作品中,對于外形方面的描寫淡化了很多。除此之外,關于“束在腦后的小發髻”,“帶著眼鏡”等較為具體的外貌上的刻板印象,在大部分歐美青少年兒童文學中沒有特意提到。
(三)在對于圖書館員人格與性格方面的刻板印象,通過簡單統計,最常出現的描述性詞語為“保守”、“專橫”、“令人愉快”、“性格開朗”和“充滿智慧”。其中前兩個詞語出現的頻率較高,在《哈利波特》、《周末圖書館》、Upside down、The library dragon等多部歐美青少年兒童文學作品中,都有用到這樣的詞匯對圖書館員進行性格描述。而后面三個較為正面的描寫,也在《瑪蒂爾達》、《給予者》、among others 等作品中出現。可以發現,對于圖書館員的性格描述,正面與負面的描寫兩者兼具。除去這些較為頻繁出現的性格特色,一些青少年兒童文學作家通過使用科幻或夸張等手法來突出圖書館員各種古怪的性格特點。比如在The frog princess 中,一位圖書館員被施以魔法變成青蛙后,依舊以她的口頭禪“讀一遍讀一遍(read it )”作為每一句話的回答。在Something queer at the library 中,一位愛書如命卻性格軟弱的圖書館員卻可以因為壞人踏破一本書后,從桌子后面飛躍而出。在The library dragon 中,平日里冷酷無情的圖書館員卻幫助主角解救了一條思念家鄉的龍。
最后,在圖書館員的工作與職責方面,雖然在一些大眾媒介上,出現了“清閑無聊而且不具備責任感”這樣的刻板印象(Wilson,1982),但在歐美青少年兒童讀物中,對圖書館員的工作職責方面的描寫不多。偶爾會出現“擺放書籍”、“整理書牌”、“整理錄像帶”、“打印復印”這樣一些簡單的工作描述。考慮到兒童文學中出現的圖書館員大多在兒童圖書館里工作,并且并非為主角,所以這樣的描寫也是無可厚非。不過,在一些青少年兒童文學中,圖書館員往往具有淵博的知識并且能夠解決各種謎題等諸如此類的刻板印象也時常出現,比如通過圖書檢索技能破譯謎題的圖書館員(The purloined corn
popper),幫助主角翻譯古老文字的圖書館員(The
library dragon)以及巧妙利用雙關語迷惑強盜的圖書館員(Walter’s magic wand)等。
盡管在這些青少年兒童書籍中,圖書館員都不是主角,但是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圖書館員都是主角的伙伴,并且能夠幫助主角解決問題,是正義的一方。比起來出現在其他大眾媒體上的刻板印象,青少年兒童文學中的圖書館員更加隨和,友善,富有激情與創造力。雖然這也構成了一定的刻板印象,但也都是以正面印象為主。這大概與讀者群體多是青少年兒童有關。根據SLA Task Force 對社會人士的調查結果顯示,62%的成年人對于圖書館員的印象的形成都源于他們的青少年時期(Schuman,1990)。因此,在青少年兒童文學中,圖書館員以什么樣的形象出現,是非常重要的。這些書籍不僅向孩子們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機會,為他們介紹了形形色色的職業,同時也起著一定的導向作用。就像ALA 公共信息處理中心的首席執行官Linda Wallaces 所說:“不要小瞧孩子對我們的印象。想一想當他們長大成為報紙編輯,電視導演,輿論制造者的時候,會是怎樣的結果。”(Wilson,1982)
[1]Barbara,Kitchen. 2000. Librarian’s image in children’s fiction[D]. Master’s research paper,Kent State University.
[2]McReynolds. 1985. A heritage dismissed. Library Journal[J].110 (November1):25 -31
[3]Sapp,Gregg. 1987. The librarian as main character[J].Wilson Library Bulletin 62(January):29 -34
[4]Schuman,Particia Glass. 1990. The image of librarians:Substance or shadow[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 16 (May):87.
[5]Wilson,Pauline. 1982. Stereotype and status:Librarians in the United States[M].Westport,Conn:Greenwood.
[6]Richard,Cavalier. 2003. Among others[M].AuthorHouse
[7]Brown,Marc Tolon. 1998. Locked in the library[M].Boston:little,Brown and Co.
[8]Deedy,Carmen Agra. 1994. The library dragon[M].Atlanta:Peachtree.
[9]Levy,Elizabeth. 1997. Something queer at the library[M].New York:Dell Publishing.
[10]Mann,Pamela. 1995. The frog princess[M]. Milwaukee:Gareth Stevens Pub.
[11]Miller,Mary Jane. 1992. Upside down[M]. New York:Viking.
[12]Hildick,E. W. 1997. The purloined corn popper[M].New York:M. Cavendish.
[13]Houghton,Eric. 1990. Walter’s magic wand[M]. New York:Orchard Books.
[14]羅爾德·達爾.瑪蒂爾達[M].明天出版社,2009.
[15]加里·施密特.周末圖書館[M].南海出版公司,2014.
[16]洛伊絲·勞里. 記憶傳授人[M]. 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
[17]J.K.羅琳.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M]. 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