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麗
(云南省文山學院 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中心,云南 文山 663000 )
?
在《普通話》教學中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以云南省文山學院少數民族學生普通話口語教學為例
○ 雷麗
(云南省文山學院 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中心,云南文山663000 )
[摘要]在《普通話》教學中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擺在邊疆民族地區師范院校普通話教師面前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結合云南省文山學院普通話教學實際,從教會學生聆聽、培養說話熱情、注重朗讀訓練、實現學生會說、營造交流氛圍、適時給予鼓勵六個方面作簡單闡述。
[關鍵詞]普通話教學;提高;少數民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方法途徑
云南省文山學院屬于邊疆民族地區師范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占學校學生總人數的40%左右。筆者從事《普通話》教學多年,在《普通話》教學中,筆者發現少數民族學生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較差,整體影響了學院普通話口語教學的效果,更重要的是,也給他們的人際交往、就業帶來影響。下面,筆者結合教學《普通話》課程多年的經驗,針對少數民族學生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不佳,而筆者一直以來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做法進行闡述,以期能夠拋磚引玉。
(一)教會學生聆聽
“聽”是信息的輸入。少數民族學生由于心理等方面的原因,顯得很封閉,不太愿意聽別人說和講。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求少數民族學生善于聆聽別人說的、講的。少數民族學生只有先善于“聽”,在“聽”中逐步積累豐富的知識,長了見識,在口語表達時,才能妙語連珠,口若懸河。
但是,在《普通話》課堂教學中,筆者經常發現一種現象,就是有的少數民族學生不注意“聽”老師說、講,不愛“聽”同學說、講,讓“聽”的效果大打折扣。那么,教師如何在“聽”中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呢?筆者做法:
一是讓少數民族學生聽詞語,說意思。每次《普通話》教學,筆者都讓少數民族學生聽筆者讀50個左右的詞語或短語。在讀中,讓少數民族學生聽讀得是否正確,然后讓少數民族學生說出讀的詞語的意思、用法和感情色彩,并叫少數民族學生起來用一些詞語進行造句。二是讓少數民族學生聽句子,記筆記。為了讓少數民族學生積累知識,培養好少數民族學生“聽”的習慣和能力,筆者在課堂上會經常性、有意識地讀一些名言警句給少數民族學生聽,讓少數民族學生用筆記記下來。三是讓少數民族學生聽故事,說感受。筆者經常收集一些有啟發意義的課外故事或用《普通話》教材里那些故事性很強的短文,讓少數民族學生輪流上臺讀,讓其他同學生聽。聽后,再讓學生起來說感受給其他同學聽。聽的同學要注意聽得明白,聽得清楚,記好聽的內容。
(二)培養說話熱情
要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要求教師必須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寓口語表達訓練于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充分激發少數民族學生說話的興趣。《普通話》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利用各種活動來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筆者做法:
一是利用課前三分鐘訓練少數民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每節課前,筆者讓少數民族學生輪流上臺進行3~5分鐘的口語表達訓練。訓練的方式是讓少數民族學生講有趣的見聞、故事、笑話等,形式不拘一格,靈活多樣。這樣做,主要是激發少數民族學生說話的興趣,同時活躍課堂氣氛。這樣的訓練方式長期堅持下去,少數民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便會有所提高。二是利用活動訓練少數民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普通話》課堂教學中,筆者經常組織少數民族學生進行“講故事比賽”“成語接龍比賽”“演講比賽”“詩詞朗誦比賽”等活動,讓少數民族學生在活動中學好口語,在實踐中訓練提高口語表達能力。三是利用復述訓練少數民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普通話》教學中,筆者利用好《普通話》教材里面的短文材料訓練好少數民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針對不同的短文材料,采用不同的復述方法進行不同的口語表達能力訓練。
(三)注重朗讀訓練
在《普通話》課程教學中,筆者經常性地帶少數民族學生朗讀詞語、名言警句和短文等。在朗讀中,注重教少數民族學生朗讀技巧,注重朗讀語速、語氣、語調、輕重和節奏,訓練好少數民族學生朗讀的能力。如《普通話》教材中提供了不少初、高中語文課文中的不少選段供朗讀,筆者就教會少數民族學生針對不同文體選段,采用不同的朗讀方法。如朗讀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筆者向少數民族學生講清這是一篇優秀的散文,課文里充滿了作者淡淡的喜悅與淡淡的哀愁。在朗讀時,要注意情感的起伏變化等。
《普通話》教材里的朗讀材料,有些是文辭優美的散文,有些是經典詩詞,有些是要求背誦的名篇。這些朗讀材料,作為教師,要注意結合少數民族學生實際,選用適合少數民族學生的選段進行朗讀,教給少數民族學生朗讀技巧,以此提高少數民族學生朗讀的能力。
(四)實現學生“會說”
少數民族學生膽小、害羞,不善交流,不愛說話。因此,筆者在教學中,注意因勢利導,選擇那些有話可說,有趣可樂的話題讓少數民族學生進行口語表達訓練。如讓少數民族學生講英雄故事,作自我介紹,即介紹自己的性格特點、自己的愛好特長;敘述自己的成長經歷;做好課前3分鐘學生上臺的口語演講;要求少數民族學生介紹本民族的家鄉風景、民風民俗;讓少數民族學生復述經典故事、推介名著與人物、發表時事感想;不定期組織美文誦讀、主題演講、相聲小品的模仿練習。少數民族學生通過這些途徑和方法讓自己想說話,敢說話,主動與其他同學交流,相互影響,相互啟發,相互比較,口語表達能力定會逐步得到提高。
(五)營造交流氛圍
要想讓少數民族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必須營造口語交流的氛圍。那么,怎樣營造口語表達交流的氛圍呢?
一是對話。對話是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對話是最真實的口語交際行為。學生通過對話,可以訓練口語表達能力,學習別人說話的方式、技巧、策略。二是創設一定的語言情境。《普通話》教師要結合教學實際,積極創設適合教學和學生的口語表達情境,讓少數民族學生可以針對情境主動參與,有話可說。同時,教師要積極創設復述和轉述的情境,讓學生學會進行復述和轉述。如讓少數民族學生復述老師講課的要點、順序等。
(六)適時給予鼓勵
少數民族學生自尊心強,自信心不足,在現實中,比較講面子。所以,在《普通話》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少數民族學生在口語表達能力方面的閃光點,即便閃光點很小,教師也要適時給予鼓勵,讓他們覺得老師還是贊賞自己,從而消除他們心理上的焦慮。同時,少數民族學生也要善于表現自己,即使說錯了,也不要緊。但無論少數民族學生說的怎么樣,教師也要多鼓勵,讓少數民族學生知道自己也行,有信心。這樣,才有可能激起少數民族學生訓練好口語表達能力的興趣,才有可能提高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總之,在《普通話》教學中,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方法途徑多種多樣。上述提到的方法,只是筆者在《普通話》教學中多年來常使用的方法,對各位同仁不一定適用。但是作為邊疆民族地區師范院校的《普通話》課程教師,不管是誰,都應學會針對不同的少數民族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針對性地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這是一個不二的選擇。
【 參 考 文 獻 】
[1]李永康.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訓練少數民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J].文山教育,2015(4).
[2]李燕輝.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口語表達能力[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3(47).
[3]高娃.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漢語口語表達能力初探[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11).
[4]肖謙.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口語訓練方法初探[J].湖南教育(綜合版),2005(14).
[5]孫惠欣.少數民族地區高校普通話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09(11).
[6]楊景霞.高校普通話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策略——以少數民族地區的瓊州學院為例[J].考試周刊,2013(1).
[中圖分類號]H19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10(2015)09-0095-02
[作者簡介]雷麗,女,云南省麻栗坡縣人,云南省文山學院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文化民族教育、地方文化研究及語言應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