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洪波
(遼寧現代服務職業技術學院 公共教學部,遼寧 沈陽 110164)
高等職業教育要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除了要有精湛的專業技能知識外,應用寫作是從業人員必備的能力之一,也是近年來高職院校開設最多的公共基礎課程之一。雖然在課程體系上應用文寫作課程占有一席之地,但由于教學模式的單一性、教學內容的抽象性,在學生的心里卻地位不是很高。學生感到課程乏味,學習效果也不佳。為了提高這門課程的教學效果,就要認識到應用文重在應用,應用就要有情境,猶如魚離不開水,應用文寫作的情境就是水,實際的寫作就是魚。在干涸的池子里放再多的魚,結果是魚以結束生命告終。而應用文寫作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應用寫作思維,構思與謀篇布局是寫好應用文的第一要義。因此,從教師教學的視角采用以“直觀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思維,以“真實的情境”,開啟學生的思維,以“體驗的方式”,活躍學生的思維,用創設思維情境的方式,構建“三維”立體的高職應用文寫作課程教學活動。
高等職業教育要培養的是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應用文寫作課程是一門既提升學生人文素質,又提高學生應用寫作技能的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應用文寫作能力也是現在用人單位選拔人才的一項重要指標。但在長期的應用文寫作課程的教學中,出現了學生不愛聽、教師不愛講的現象。課堂枯燥沉悶、師生怨聲載道,課程的開設形同虛設,其課程開設的價值與意義體現不明顯,致使一部分學校將其取消。總結其原因,教育界有這樣一句話,沒有不好的學生,只有不用心的教師。從教師教學的視角分析存在的問題。
1.教師教學過程“程序化”。應用文寫作學生學習興趣低是廣大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首要問題。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引導的應用文寫作課程猶如死水一潭。而很多教師采用的是程序化的先講概念、性質、格式、再讓學生仿寫,這種傳統的教學過程,讓本來理論性強的課程顯得更無生氣。
2.教師教學內容講授“抽象化”。教師教學注重知識的講授,忽略能力的培養。應用文寫作看似主要是要掌握不同文種的寫作格式。如此,教師在講授知識內容時,主要以格式的書寫為主,但格式的程序化、模式化,又讓學生分不清不同文種各自的區別何在,于是,一學期下來,教師講了10 多個文種,但學生基本只掌握了2、3 個格式,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較差。
3.教師教學方法“平面化”。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多采用“一言堂”式的知識講授,間或以賞析例文為主,學生在“平面”的空間中接受知識,無形中就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厭惡。
應用文寫作的工作環境要求較高,所有的應用文都是在具體的工作中產生并運用的。美國著名寫作學家唐納德·奎德認為:“在整個寫作中,寫作和思維是同時產生的,寫作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的過程。”應用文寫作的過程是對社會實際生活的認識、分析、概況、總結的過程。是要找出事物的規律與本質。找出解決事物的有效方法。說到底是一個思維到寫作的過程。要重點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理性思維能力。創設思維情境指的是在教學過程中,創設工作環境,模擬工作場景,讓學生以工作人員的角色進入課堂,以工作人員的身份完成應用文寫作任務。
傳統的應用文寫作在內容設置上往往是以教師理論講授為主,缺少學生課堂與課后實踐環節。而無論是文學寫作還是應用文寫作都要在實踐中才能掌握知識、運用知識。為此,在課程內容設置上需要打破過去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為主的課時安排,加入了學生實踐的環節。不但每次課都設有學生實踐環節,而且在課程的整體設置上以三次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課程安排課時。學生實踐課設置的原則是要以學生課堂與課后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如調查報告,學生要先完成課后的調查,分析調查資料,并制作好對調查情況的分析匯報課件,課上匯報,教師點評。廣告文案書寫是要求學生課前設計好廣告文案,課上以課件或視頻、情境表演的方式進行展示。簡歷填寫,要求學生在一次模擬的招聘會上完成簡歷填寫、投遞,與招聘人員交流這樣的流程,讓學生在實戰中,了解企業招聘流程,掌握書寫簡歷時要以企業的招聘要求為前提,填寫的內容要與企業需要人才的能力為中心,方能在招聘中應聘成功。教師要在學生講述后指出存在的不足及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樣,學生能在實踐中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應用文寫作是要解決實際問題,不同于有感而發的文學寫作。是在實際工作中有了需要處理的問題才書寫的文體。工廠式的教學,不但適用于高職院校的專業課程,文化課程中,尤其是應用文寫作課程,也需要讓學生在模擬的企業中學習知識。在課程授課時,將班級企業化,學生員工化,教學內容實踐化。
應用文寫作要求實踐性非常強,而大部分的學生沒有實習或在企業實踐的經歷,沒有,我們可以在教室里創設公司環境,營造公司工作氛圍。第一節課讓學生將自己班級命名為和所學專業對口的公司。將學生分成小組,每個組選一名學生做組長,各小組按公司各個部門命名。組長就是部門的領導,按學生所學專業設置不同的部門。企業每天不同的部門要處理不同的事物,所以每次課要一個部門小組負責一次本部門的事物處理,在事物處理的過程中就要運用到應用文寫作知識。學生在企業化的氛圍中,進入角色快,對要完成的任務,思維較活躍,而記憶也教深刻。如:在講介紹信時,可以先讓一個部門擬定要派3 名人員到一個培訓機構進行培訓,在走之前要去企業的辦公室開具介紹信,這時,學生既了解了介紹信的用途,在開具的過程中也掌握了寫作的格式與要求。
1.以“直觀的畫面”,開啟學生的思維。視覺上的畫面比抽象的思維具有更直觀的印象。思維的開啟往往是以視覺上的沖擊開始的。
應用文寫作要求格式要規范,具有固定的模式,尤其是行政公文的寫作,有非常嚴格的規范格式,如果教師仍以“固化”的教學模式,向學生講授規定的格式,學生會感到課堂枯燥無味。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打破慣有的先講授概念、特點的模式,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中的例文格式,尤其在講授行政公文寫作的時,先讓學生閱讀公文的首頁、正文模板,讓“直觀的畫面”植入學生的頭腦,此時,教師再講授公文的概念時,就不需過多的語言表述。視覺上的沖擊要比抽象的語言的表達更有說服力。
應用文寫作中對文種概念的表述往往讓學生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但概念又是文種解釋的精髓,為此,要用一個具體的情境來引出文種適用的范圍,如在講請示文種的寫作時,課前擬定公司一個部門要購置一定數量的辦公用品,這時,需要這個部門向上級請求批準,在這個情境中,學生很直觀的掌握了請示的概念。同時擬定一個公司要送一部分員工去某個大學培訓部培訓業務,這時,向學生提問這種情況下使用請示這個文種可否?讓學生自己來思考,如何解決問題。學生會主動地去翻看、查找書籍,最后得出的答案是不能用請示文種,需要用函,此時,不需要教師做過多的講解,學生對請示與函的概念及區別掌握的會更加牢固。
2.以“真實的情境”,活躍學生的思維。應用文寫作重在應用,由于高職學生缺少實踐的經驗,對應用文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了解的過少,致使應用文寫作對很多學生來說猶如隔空天書,不接地氣其實,在現實的生活中處處能用到應用文。教師在講授課程時,除了課上要創設情境外,課下要布置能讓學生真正實際操作的作業。如在講書信的寫作時,布置 的作業為讓學生給教師發一封電子郵件,要求以正確的書信書寫格式給教師寫一封信,同時要附加一個圖片或文檔的附件。在每次導入新課時,用真實的情境導入,讓學生感受到應用文寫作的實用性。
3.以“體驗的方式”,梳理學生的思維。經歷是最好的老師,知識尤其是實踐性強的知識,需要在實踐的土壤里才能生根發芽。應用文寫作是在一定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中產生的。應用文寫作是一個在實踐的過程中進行的,學生需要在應用文產生的背景、過程及擬稿、修改稿最后到定稿的一系列過程中掌握寫作知識。如在講授“調查報告的寫作”一節時,讓學生參與調查報告寫作的全過程,從問卷的設計、問卷的調查、問卷的整理、問卷的分析、到最后寫成調查報告,一系列過程全部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教師需要在課前布置學生調查環節要做的任務,學生在課下完成任務,課上將調查的情況及分析情況以課件形式在課上進行講解,教師根據學生對調查的情況的分析,講授調查報告的寫作,指出學生在調查環節和分析環節中存在的優缺點。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與知識的講授,在課下完成調查報告的書寫工作。
如講授合同一節,將班級的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扮演買房方,一組扮演賣房方,雙方在自己小組內討論好各自的條件,派一名學生代表進行交涉,然后擬寫房屋買賣合同。學生在交涉前教師要將合同書寫的要求及要素講解清晰,學生要有根有據的進行草擬合同、修訂合同。這種方式,讓學生在實戰中運用了知識,掌握了知識。
應用文寫作能力是從業人員必備的能力之一,采用恰當的教學模式是提高應用文寫作教學質量的前提,運用立體的教學方式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營造企業化的教學氛圍,能夠讓學生快速進入寫作的思維狀態,采用直觀的、真實情境、體驗式的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快速形成寫作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應用文寫作能力。
[1]孫春成.語文課堂立體教學模式[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2]王佐書.學與教的理論與實踐[M].開明出版社,2008.
[3]杜晨陽.提升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效率的幾點思考[J].現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