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
(武漢東湖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212)
英漢書評語篇態度資源的對比分析
張維
(武漢東湖學院外國語言文學學院,湖北 武漢 430212)
書評主要是用于評論或者介紹、分析書籍的形式及內容,并探究其創作思想、藝術以及知識性。而態度則是人們在社會文化的制約下參照情緒和情感反應對書籍參與者及過程實施主體評價的一種評價資源。文章主要基于態度視角,通過對中、英書評各20篇進行定量及定性結合的方法進行分析,并探討兩組書評的態度資源間的差異,以期使得讀者對書評語篇這一語體性評價資源進行更深入的認識,進而為日后研究不同語體的評價資源提供理論基礎及經驗。
英漢;書評語篇;態度資源;對比
書評,是使作者、讀者以及出版商三者之間可以進行信息的交流的一種渠道。書評的類型較多,比如,思想性的書評、情感性的書評以及描述性的書評等。書評不僅形式多樣、而且內容也包羅萬象。根據其被評價的內容,可將其職能主要概括為審美、導向、推動、勸薦以及提示等功能。本文主要以評價系統為理論框架,分析并探討書評語篇的實現性評價意義。其中,專門研究了其在態度意義上的主要特性。
評價理論屬于一種新型的語法框架,它所關注的是語篇中能夠協商的各類態度。可根據評價理論的語義將其評價資源主要概括為態度、介人以及級差三個子系統:(1)態度系統:態度系統指的是語言使用者將情緒以及情感反應與參加者、過程相聯系的一種評價性資源。態度系統又包括情感(即對人物的情感表達)、判定(對人物性格及行為進行的評價)、鑒別(對事物價值做出的評價)。其中,情感屬于態度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情感主要用于表達出語言使用者對相關事件或者問題產生的情感反應以及意愿傾向等,并基于情感角度對其進行的一種評價;判定系統指的是根據制度、規范的要求對人物的行為做出相應的肯定或者否定的評價意義。換言之,指的是語言使用者參照參與者的行為或者意愿對其進行的評判;鑒別系統指的是對產品、過程等,其中包括人工制品、語篇甚至更為抽象的結構。比如,計劃、規章制度等的評價;(2)介人系統:介人系統指的是用于衡量語言使用者或者作者的心聲及語篇中各類命題及主張的一系列的相關語言資源,包括全部使語篇及作者的心聲存在主體間性的各種語言資源;(3)級差系統:級差系統指的是對態度以及介人程度的各種分級資源,主要包括語勢以及焦點兩個子系統。評價理論主要討論的是語篇或者語言使用者表達、協商、意識形態等語言資源,評價理論更為關注的是如何表達態度系統中的情感、判定以及鑒別語言,以及把命題及主張進行人際化的一系列資源。
(一)英漢書評語篇的態度資源對比分析
通過對20篇英漢書評語篇進行分析,其情感、判定以及鑒別的具體分布情況如下表1所示。在漢語語篇中出現的態度資源的總頻率略低于英文語篇;平均36.6%小句體現出作者的態度傾向,而漢語語篇的平均32.8%小句則使用了態度資源;在態度系統中,出現情感的頻率最低,漢英語篇中所占比例分別為13.5%、10.4%;鑒別系統和判定系統出現的頻率相差不多,漢語語篇中判定所占的比例為46.1%,略高于鑒別系統40.4%;英文語篇中鑒別系統占全部態度資源的50%以上,遠高于判定所占的比例。

表1 英漢書評語篇的態度資源對比分析表[篇數/百分比,(n/%)]
實現關系屬于系統功能語言的核心思想,其對語言的使用是語言使用者選擇意義潛勢的重要結果。選擇詞匯語法層是語言使用者所要表達語義的一種體現方式,語義關系又具有體現出更高層面語境的效果,即語言使用者所處的文化以及社會語境等。將情感一判定一鑒別這三種態度資源按照順序進行排列,其語言的個人化、主觀化程度呈逐一遞減趨勢,而客觀化的程度則呈現上升的趨勢。根據結果進行推斷,中文書評作者更加習慣與將個人情感、個人思想意識融入在語篇中,中文書評作者更愿意與讀者在心靈上溝通,通過分享內心的心理感受,更希望通過書評語篇引起讀者的共鳴,以其結盟讀者的思想和意愿;而英文書評的作者則更加傾向于采用貌似客觀的語言,會以比較隱蔽的態度資源來表達對作品或者作者的看法。這種差異性的存在應該與中西方的不同意識形態及文化價值觀有著很大的聯系。中國一直以來推崇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認為社會人不能脫離周圍的社會群體。因此,漢語評語篇中也會希望得到集體以及社會的認可;而西方則更為崇尚個人主義,他們更注重的是個體的感受和想法,“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比較嚴重。因此,英語評語篇中更習慣于表達作者自身的想法。與漢評語篇相比較,英文書評中會更擅長采用表現鑒別的態度資源來實現評價的意義。
(二)英漢書評判定類型和實現方式對比分析
通過對判定類型和實現方式的對比分析發現,判定系統的組成部分的分布情況并不均勻,詳見表2。社會約束出現判定資源的頻率比較低,而社會尊嚴在漢英語篇中所占的比例則較高。這一結果的出現與選擇書評的語場種類有關,由于本研究所選的語料均屬于文學評論,文學評論中很少涉及一些法律和道德層面的評判,即使被批判的作品或者行為也不會觸犯法律或者道德的譴責。社會尊嚴具有正負面的雙面性含義,正面表示讓人羨慕,負面含義指的是受到譴責。此外,在判定系統中,中立評判是作品原作者所賦予人物的個性化特點,不帶有評論者的任何個人感情色彩和態度傾向。

表2 英漢書評判定類型和實現方式對比分析表[篇數/百分比,(n/%)]
(三)書評語篇鑒別類型及實現方式對比分析
鑒別的三個組成系統出現的頻率按照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為反應、構成和社會價值,詳見表3。由于本研究所選擇的語料主要是文學作品的評論,因此,大部分鑒賞意義均與讀者對作品或者人物的感受及其反應緊密相關。書評鑒賞系統主要體現在對作品的結構、情節以及設計布局的合理性,因此,鑒賞系統是文學評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社會價值部分比例偏低與所選擇的語料語場間存在著一定的關系,不是全部書評都會圍繞著作品的影響力或者社會意義完成。例如雜談、散文等體裁的評論,作者則會通過有感而發的方式進行評論,而很少會涉及到顯著性評價。

表3 書評語篇鑒別類型及實現方式對比分析表[篇數/百分比,(n/%)]
通過對20篇英漢書評語篇的比較研究,可以發現英漢書評語篇在表達和評價中既存在共性的規律及特點,同時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差異性,具體表現如下。
1.判定系統及鑒別系統都屬于書評語篇中表達態度的重要資源組成部分,相對而言情感資源所占的比重比較小。
2.在判定系統中,社會尊嚴的含義判定所占的比例明顯高于社會約束的含義。同時,中文語篇的表現判定的態度資源略高于英文語篇。并且英漢語篇均屬于顯性表達方式,尤其是采用修飾語以及名物化所體現的評價意義中更為明顯,標記動詞卻很少使用。其中,最明顯的差異主要體現在英文書評語篇中表現屬性的判定含義所占的比例遠遠高于漢語語篇;在用中文進行表達的過程中更為習慣的采用“的”字短語或者四字成語來表現屬性。
3.鑒別系統中,英文書評比較中文語篇而言,更多地會使用表現鑒別的態度資源來實現評價的意義。在鑒別系統的三個系統中,反應的比重最大,構成居中,社會價值則占有最小的比例。這一結果和所選用的語場之間具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在鑒別意義的實現方式方面,漢語和英語書評語篇具有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主要是通過表屬性以及修飾語的實現方式來表達語言使用者對事件、抽象物、過程等的鑒別意義。而表現方式的態度性詞匯、環境成分以及名物化所占比重均比較小。綜上所述,英文語篇的作者則更加習慣于采用具有隱蔽性和貌似客觀的語言來表達自身的各種評價態度;而中文語篇的作者更為傾向于采用比較顯性的判定方式,其結合讀者的思想和意愿更為明顯,這種差異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中西方的意識形態以及文化價值觀等文化語境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本研究由于選擇語料的樣本數量比較有限,選擇范圍上也具有比較大的局限性。同時,也缺少對介人系統和級差系統的全面調查研究,使得讀者對英漢書評語篇這一語體的評價資源仍然難以實現整體性的認識,以期今后在進一步研究不同種類的語體評價資源時繼續探索和學習,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英漢書評語篇這一語體的評價資源共同努力。
[1]邢丹丹.評價理論框架下中英文學術書評的態度資源對比分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4(03).
[2]馬魁.態度資源在英漢社論中的對比分析[J].甘肅高師學報,2013 (06).
[3]王雪.英漢語言學類書評評價資源對比分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02).
[4]邱輝.英漢語言學論文引言的態度資源對比分析[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3(02).
H315.9
A
1005-5312(2015)11-0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