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彭納 特約記者 何萬敏
作為縣城的“一把手”,“縣委書記”四個字不僅意味著權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社會穩定、群眾滿意……這個崗位上,縣委書記考慮的事情多,需要承受的壓力也大。在面對大大小小的具體事務時,縣委書記心中感受到的各種滋味,恐怕只有他們自己能夠體會。
縣委書記對所在地社會經濟的發展規劃要做到胸中有竹,長期積累的問題需要拿出解決之道。作為“一把手”,一個縣城如何發展,這是縣委書記工作中最大的壓力。不光發展,招商引資、維穩等問題也是縣委書記的壓力。然而,壓力之中也有機遇相伴,排除壓力,抓住機遇,促進發展,這是每一個縣委書記的“必修課”。
自貢市貢井區委書記鮮光鵬談到工作時,“發展”是提到次數最多的詞。
多年來,貢井一直被看做是游離于主城區之外、一個城郊型的區域。貢井當前所面臨的問題,也是多年來一直困擾貢井的問題,那就是基礎差、底子薄、發展不足。作為書記,鮮光鵬對貢井的發展既是信心勃勃,又是憂心忡忡。
憂心的是,貢井并不是自貢發展的重點區域,再加上基礎不如別的地方,所以貢井發展困難是可以想象的。但是鮮光鵬說:“貢井人民有信心把它干成重點!這是貢井人的姿態、勇氣。”
帶著這份勇氣和決心,一份發展規劃在鮮光鵬的心中醞釀著。一個地方經濟要提速,產業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但是貢井此前幾乎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產業,那產業如何發展起來?既然沒有,那就創造條件,把沒有變成有。
說干就干,貢井規劃出13.7 平方公里的工業園區,4 平方公里的汽貿產業園概念性規劃,貢舒片區在原有基礎上拓展6 平方公里,實現拓展空間20 平方公里。從產業發展空間上來看,貢井未來10 年不再為這個根本性問題焦慮。鮮光鵬說這就是所謂的“無中生有”。
想辦法,找出路的還有涼山州喜德縣的縣委書記曲木伍牛。
今年46歲的曲木伍牛,當縣委書記已經三年半。他所在的喜德縣總人口近20 萬,彝族占到九成,是涼山典型的彝族聚居貧困縣之一。與涼山州資源富集迥異,喜德“沒有資源稟賦,處境尷尬,怎樣突破”,這是他經常思考的問題。
因為少數民族地區特殊的情況,除了貧困,這里還有維穩這項重任。因此,曲木伍牛認為工作的開展首先要把握政治方向,民族地區社會政治穩定,是最大的責任和擔當,也是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其次是樹立群眾觀點,切實走群眾路線,把群眾放在心中;再則是敢于攻堅破難,改變現在喜德縣貧困的現狀。他還將想法寫成文章刊發在人民網,獲得了好評。
兩位縣委書記在壓力之下,抓住一切機遇,改變著所在地,也因此被推薦參加了去年11 月中央黨校首期縣委書記研修班,這是對他們工作成績的肯定。
有壓力,有機遇;有辛勤,有獎勵;有付出,有收獲。這是“縣委書記”四個字背后的意義,也是縣委書記們體味的五味人生。

雷波縣委書記王榮華(右二)與溪洛渡水電站庫區卡哈洛鄉移民拉家常。圖/唐曉軍
2014 年7 月的一天,雷波縣委書記王榮華早早做好準備,因為今天又要“打場硬仗”。要去走訪的地方由于庫區移民工程,道路還未通,只能乘船。渡過河,剛剛上車沒多久,突然,山上就傳來窸窸窣窣地響動。
“快跑,上面滾石頭下來了。”王榮華和大伙快速轉移,剛剛站定,一名工作人員解釋說:“這里正在搞移民復建工程,山上的山體被弄松了,偶爾會發生這種現象。”一聽到這種現象時有發生,王榮華立即做出安排“要加強山上的植被建設,這樣石頭就不容易滾下來了”。
這個小插曲并沒有打斷王榮華的行程,一行人很快到達目的地。在走訪完鄉上的學校以及醫院等地后,王榮華立即召開討論會。

喜德縣委書記曲木伍牛(左)看望鄉親。圖/馬海木呷

圖/東 方IC
“村活動室雖然修建了,但活動室前面沒有壩子,也沒有運動娛樂設施,希望幫我們建一個壩子及弄點運動器材來?” 花椒村村支部書記安里土第一個說出了自己村里的難題。
“我們村的路沒有修好,學生上學很難走,巴姑與一車的橋還沒有修通。然后村上沒有水,希望書記能幫我們解決。”巴姑村村支書吉克拉伯發言道。
……
王榮華把艱苦條件下的工作,視為“鍛煉黨性,磨煉人性、檢驗真情”的“試金石”。而且民生事,無小事。能夠為群眾辦事,能夠把事情辦好,這不僅是王榮華謹記的,也是很多縣委書記的目標。“能夠得到群眾的認可,比什么獎勵都實在!”
作為一縣之主,面對許多突發狀況,縣委書記還得沖在第一線。
陳峰平任職縣委書記期間,縣域發生血源性感染艾滋病事件,被感染者多達20 多名。他被艾滋病患者圍困,為化解民眾的恐慌,他兩臂一邊抱一個艾滋病家庭的孩子,安撫民眾。
縣委書記是沒有早九晚五一說的,他們付出的幾乎是自己所有的時間,在有突發情況時如此,在平常工作中,也是如此。縣委書記們無一例外都表示,白天調研、開會、出差,晚上還有一大堆文件等著他們處理,工作占據了時間的大部分,對家人,他們未盡到應有的責任,除了愧疚、抱歉,他們也無法用更多言語表達。有縣委書記這樣感嘆:“就像一個陀螺,被各種力量抽打得無法停止。”
付出總會有回報,他們在這份工作中,也有區別于他人的收獲。
整個縣城的變化都會因為一個決定而改變,有人說,一座縣城的發展總會打上縣委書記的烙印,縣委書記什么樣的性格,從縣城就能看出來。一座縣城會因為縣委書記一個正確的決策而往正確的方向發展,其帶來的積極影響也會持續很多年。這樣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是別的職業難以體會的。
還有一部分收獲更是暖人心,那便是來自于群眾的贊美。“老縣委書記”習近平說,當縣委書記一定要跑遍所有村。將縣域每一個角落的情況都掌握到,將群眾反映的每一個問題都聽清,才能夠針對問題“對癥下藥”。王榮華到雷波縣43 個月,幾乎把全縣跑了個遍。他自豪把“縣情吃透了”。當老百姓反映的問題一一解決時,換來老百姓發自內心的感謝及贊美,這樣的幸福,是縣委書記最甜蜜的時刻。
有壓力,有機遇;有辛勤,有獎勵;有付出,有收獲。這是“縣委書記”四個字背后的意義,也是縣委書記們體味的五味人生。(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