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黃 瓊
城市黨報:以創新、深耕社區新聞提升競爭力、影響力
□ 文/黃 瓊
作者認為,城市黨報不妨將視角對準社區,深度開發社區新聞,構建報紙與受眾之間的新鏈條,探索具有個性化、特色化的新聞傳播模式,以應對沖擊與競爭。
城市黨報 社區新聞 競爭
這幾年,很多都市類報紙在社區新聞領域展開了激烈競爭,在版面和篇幅上都十分重視。城市黨報不能再忽視社區“小事”了,應該充分認識到城市黨報做好社區新聞的重要意義,創新、深耕社區新聞,牢牢把握引導權和話語權。
作為社會的縮影,社區擁有相對完整的社會結構體系,像是一個小社會。而社區新聞是這個“小社會”的寫照,反映著各個家庭、不同居民的日常生活。
社區是民生新聞的一個重要來源。社區內蘊藏著大量新聞素材。一方面,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往往在社區得到充分反映;另一方面,隨著社區功能的不斷發展完善,生老病死等各種事宜逐漸從單位向社區轉移,社區正在逐步替代政府和單位成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組織單元。社區所承擔的社會功能和職能正變得愈來愈廣泛,它已經成為居民和居民之間、居民和政府部門之間、居民和整個城市之間不可或缺的橋梁和紐帶。城市黨報應把目光瞄準社區居民,努力爭取他們成為自己的讀者。
按照新聞的接近性原理,受眾總是關心那些和自己所屬群體有關或能引起共鳴的人和事。看到自己小區的新聞,會特別關注,潛意識里會對報道的這家媒體有種親切感。這對拓展報紙發行量及社會影響力都有積極意義。
城市黨報一個重要功能就是關注地方公共事務,促進公民參與,為公眾利益服務。如果對那些公眾關心、政府關注的問題進行議題設置,讓眾多社區居民參與進來,形成一種新聞互動,不僅會使問題引起整個社會和政府有關部門的重視,促使問題得到解決,也會讓他們懂得,參與公共事務最終是和自己的利益聯系在一起的,他就會由關心自己事、身邊事,到關注大家事、周圍事、社會事、國家事,激發人們主動、熱情地去參與公共領域事務,參與公共利益維護。城市黨報可以通過社區新聞創造話語平臺或搭建公共平臺,更多地讓普通民眾“出鏡”,讓他們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營造民主輿論環境,培育受眾的公民意識。
另外可以采寫一些社區中有共性的問題,通過這類報道積極引導居民參與和管理社區公共事務,推進社區自治和基層民主建設。這有助于培養健康的社區意識, 實現社區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與自我監督。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公民意識。
(一)按“大社區”理念選題拓展社區新聞內涵
社區新聞范疇很廣,報道觸角可以深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領域、環節。社區建設、社區服務、社區活動、社區人物等都可以成為社區新聞的內容。而且,社區新聞也不是與時政新聞、經濟新聞完全割裂開來的,重要的時政活動、嚴肅的經濟信息同樣可以通過社區新聞來詮釋。
因此城市黨報要做“有溫度、有銳度,有深度”的社區新聞,不僅要滿足讀者對身邊事、身邊人的信息需求,還要滿足對新聞的分析、解讀、延伸、深加工的處理。除了加強對社區居民生活狀態的微觀報道,還要立足于反映普遍存在的問題,把某些現象、某個事件放到城市社區建設的背景下去觀察和分析,揭示出對其他社區工作或城市發展的經驗教訓或參考意義。這樣的報道視角使“小社區”與宏觀大局結合,從而能夠“跳出社區”,有效提升了新聞品質。
建構豐富的社區新聞價值空間,以社區的小人物、小事情為切入口,跳出社區,站在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待社區中的人和事。2013年1月,《寧波日報》在都市新聞版開辟了《社區人社區事》欄目,以人為本,做好老百姓家門口的新聞。《聯南小區業委會給2275戶業主“發紅包”》《住戶私自違章擴建京華苑面目全非》到《八旬老太有神功舉腿劈叉賽少女》《北侖牡丹社區破解健身舞噪音擾民難題》等,已刊發90多篇報道,涵蓋了社區內的感人事、新鮮事、煩心事,從細微之處捕捉好主題,從微觀報道中挖掘民生大事,把“精微細”的社區新聞做得既有廣度又有深度。
社區新聞報道可以著眼于“情”字。社區里有很多情感文章可以做,如鄰里之情、夫妻深情、骨肉親情等等。通過這類真情報道來宣揚溫暖的社會情懷,提倡高尚的道德情操。從而倡導社會主流價值觀,倡導健康和諧的社會理念、社會道德和良好的社會風尚。
社區新聞的報道還可以著眼于“難”字。在社區中有很多共性的問題,流浪貓的問題、養狗的問題、毀綠種菜問題、停車問題等,這類新聞使讀者在閱讀時容易產生期待感、認同感,從而引起大多數人的高度關注。對此,報社可以出面邀請社區管理專家或權威人士,從不同層面和不同角度來討論,給社區號脈,以期找到合理的解決辦法。
(二)堅持服務宗旨實現社區新聞的公共價值
融合時代,城市黨報只有將“生產內容”和服務結合起來,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
社會服務功能是社區最基本、最核心的功能,所以社區新聞要堅持對受眾有用的原則,為廣大居民傳播信息知識,指導生活方式,陶冶道德情操。對政策文件、政務通告、法律新規等進行通俗易懂的解讀;對水、電、氣、出行、消費、物價、健康、休閑、就業等實用性資訊及時傳播,甚至包括超市購物打折、寵物飼養等信息;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生活經驗,比如裝修、育兒、烹飪、維權等。居民通過社區新聞平臺進行生活經驗交流,使居民從中獲得幫助。另外,在對一些單體社區新聞事件進行報道時,可以及時跟進服務信息,如乘坐公交車時如何利用逃生錘,冬季流感預防,夏季防暑降溫等。
社區新聞的服務性還體現在敢于直面社區各種矛盾,積極干預居民生活,讓居民的呼聲、疾苦入耳、入腦、入心。2011年下半年,《寧波日報》推出“黨報熱線在基層”活動,把熱線辦公桌搬進社區,聽取居民呼聲,了解社情民意,做好黨報與社區群眾面對面的互動,并與基層單位和社區合辦各類活動,關注民生、服務百姓。如組織社區居民到菜場,邀請工商人員現場進行食品安全檢測,為居民購買水產品、禽肉類食物和干貨、干果等支招;為解決海曙文昌社區的停車難問題,聯系交警“牽線”酒店,力推車位錯時停車;為居民組織消費維權投訴咨詢活動等等。活動持續開展一年多,刊發各類活動稿30多篇,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 2012年1月4日,《寧波日報》“黨報熱線在基層”活動中,工商人員在白沙菜場為市民進行食品安全檢測。

▲ 2012年7月30日,“黨報熱線在基層”活動中,很多居民進行消費維權投訴咨詢。
在社區新聞中亦可借鑒“分眾化服務”策略進行報道。如關注青少年、兒童等年齡段群體,尋找服務途徑。每年6月是高考、中考時間,然而由于近年來廣場舞不斷升溫,加上一些小區邊上的工地晚上施工,極大影響考生復習。為此,2014年6月5日,《寧波日報》特別推出“拒絕噪音,共同護考”欄目,一方面希望網友通過新聞熱線、微博和新聞客戶端反映訴求,一方面記者聯系奔赴一些社區,傾聽各方聲音。通過一系列報道,以客觀公正的陳述,讓利益各方換位思考,共同營造和諧、溫馨的良好局面。報道社會反響強烈,引發了眾多網友在微博和新聞客戶端留言點贊。
城市黨報還可以多著墨于社區服務內容和方式的創新。隨著居民訴求的提升和多元化,傳統的社區服務內容和方式已無法滿足新需求。在一些新的高檔社區,已開始探索購買服務或委托社會組織為居民提供專業化、細分化的生活、文化等多方面服務。社區新聞報道可以探尋社區管理或物業管理的良好模式,從而促進更多社區提升服務。
總之,城市黨報只有秉持“切實為居民服務”的態度,長期服務社區,才能成為居民的信息顧問,形成黨報與社區居民之間緊密、牢固的關系和精神文化共同體。
(三)依托新媒體促進社區新聞報網互動
“互動”這個細胞能激活社區新聞的生命。2012年1月,面對近年來老小區物業管理面臨重重壓力,物業公司與業主間的矛盾頻發,《寧波日報》都市新聞版推出了“關注小區物業”年終系列報道,探討小區公用設施修繕、小區停車、開發商遺留下房屋質量等問題,探索小區管理模式,除了通過新聞熱線的參與方式,讓市民通過QQ和微博為破解難題出謀劃策,很多市民的觀點有理有據,其深度甚至超過了一些專家看法,再通過版面與讀者共振共鳴,實現了媒體輿論場和百姓輿論場的有效對接,產生了特別效應。
在探索報網聯動上,可以借鑒一些都市報的做法,嘗試推出電子雜志,延伸報紙新聞的容量和影響。早在2009年,寧波日報報業集團的《東南商報》和浙江萬里學院合作創辦了電子雜志“社區周刊”,利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方式拓展內容,將社區內的一些有用有意思的信息發到電子雜志上。“社區周刊”的記者和學生平時深入居民中間,了解他們的需求,然后由報社聯合教育、工商、法律、醫院等部門到社區為居民提供各類咨詢和服務。除了傳播信息、提供服務外,“社區周刊”還提供一些休閑內容,如播送Flash小游戲、介紹影視資訊等。同時,在報紙版面上推出一個與電子雜志相應的欄目,將其中一些特別重要特別精彩的新聞直接予以刊發或者對網上熱議的問題進行更深更廣的報道。
隨著社交媒體的興起,城市黨報應該創新互動新聞的形式,如與一些大型社區網站合作,除了開設BBS和QQ群等網絡交流工具,還要通過APP、微博和微信公眾號,爭取更多的居民參與,增加報紙與居民溝通的渠道,拓展獲取新聞線索的途徑。如今,多個社區依托微信平臺,打造了“微社區”,城市黨報可以充分利用這個資源,與社區微信平臺及時對接,及時推送內容,設置微資訊等欄目。同時在報紙上以欄目等形式推出相關報道。
另外,城市黨報還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通過嵌入式傳播方式使媒體聯合各級職能部門共同走入社區,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詢服務和便民服務,從而達到共贏。可以借助一些特定的時節,或者根據小區的有關特點針對性地組織公益性質的活動,比如在一些高收入人群相對集中的社區,相應地推出諸如汽車展示、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活動;在老年人數量較多的老小區,推出醫療、健身方面的活動;也可以通過某些特定的事例與社區讀者互動,比如關注外來務工者集聚區內的單身青年,為他們搭鵲橋組織各類聚會等。
媒體與社區互動、互助的活動,會在社區之間產生聯動效應,最大化地吸引市民的注意及參與,從而擴大報紙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作者單位:寧波日報社)
編 輯 文璐 wenlu@xinhua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