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大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北京100048)
?
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的實踐、認識與思考
欒大凱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北京100048)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2004年面向全國啟動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以來,積極探索資格考試、同行評議和繼續教育相結合的評價模式。本文從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開展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的實踐入手,介紹學會開展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的具體做法,分析了此項工作在學會人才培養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在深化改革和政府職能轉移中進一步做好此項工作的若干設想。
全國學會機械工程師同行評價設想建議
經中國科協批準,中國機械工程學會(以下簡稱“我會”)自2004年開始啟動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試點工作,這是中國科協響應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按照決定中關于“建立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科學的社會化的人才評價機制”工作要求,充分發揮學會在專業引領和人才集聚方面的優勢,在積極探索資格考試和同行評議相結合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方法和積極推進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方面所做的一項有益嘗試。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中關于“減少資質資格許可和認定”明確提出“重點培育、優先發展科技類等社會組織,按規定需對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進行水平評價的,政府部門依法制定職業標準或評價規范,由有關行業協會、學會具體認定”的改革方向,為全國學會開展的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在深化改革這一宏觀形勢下,總結我會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10年來的實踐經驗,重新認識資格認證工作的目標、內涵和深入思考資格認證工作的發展趨勢及重點、難點問題,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一)我會開展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的背景
2001年,我會完成了中國科協下達的“我國加入WTO后機械制造業科技人員知識更新對策研究”的課題。在報告中,我會建議“采取制度化與市場化相結合的機制,工程師資格認證(職稱評定)必須與繼續教育掛鉤”。
2002年,我會決定在原有技術資格認證和職稱評審工作的基礎上,將機械工程類技術人員資格認證工作更加深入地、規范化地開展起來,并專門成立了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技術標準起草小組,在廣泛征求各方意見的基礎上,制定了《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暫行辦法》《機械工程師資格考試大綱》《機械工程類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科目指南》《機械工程師資格考試指導書》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和資料。
2003年,中國科協同意我會開展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在批復中提出:“希望你會按照國家有關政策,積極探索,做好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并及時總結經驗,推動學會改革和發展,促進我國機械工程人才成長與學科發展。”同年,我會在蕭山進行了首批認證試點。
2004年,我會與中國科協和教育部考試中心在北京聯合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向社會正式宣布在全國啟動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的實施工作。
(二)我會開展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的主要做法
在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中,我會始終堅持資格認證與繼續教育緊密結合的原則,實行“培訓—考試—認證”三分立的工作機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資格考試、業績考核和同行評議相結合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方法。從2004年至今,我會依托專業分會與省、自治區、直轄市機械工程學會和部分社會力量,建立了由9個專業分會和28個分中心組成的認證工作體系,遴選和編寫了120本繼續教育教材,錄制了50多門課件,建立了機械工程師在線學習平臺,組建了有70多家單位參加的培訓網絡,開展了機械工程師和機械設計、物流工程、材料熱處理、包裝與食品機械、工業工程、工業設計、設備與維修工程、鍛壓、鑄造等9個專業工程師的認證。截至2015年10月,我會共舉行了11次全國統考,已通過認證的各類工程師達到28000多人。
為了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由政府主導、科技社團具體實施的工程師資格同行評價制度,我會與英國工程技術學會、英國營運工程師學會等國外學會簽訂了工程師資格雙邊互認合作協議,開展了國際互認的前期探索。截至2015年,我會與IET、SOE共舉行了8次互認面試,共有80人取得英國工程師資格,200名SOE會員取得了我會高級機械工程師或機械工程師資格。
為了進一步提高認證工作質量,我會每年召開一次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會議,至今已經召開了11屆。為了提升機械工程師服務能力,我會創辦了《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通訊》,至今已出版發行了38期,每期發行量4500多冊。為了擴大資格認證工作的社會影響力,我會積極推進企業認可制度,向學會的團體會員發放認可書,并通過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機械工程學會向企業發放認可書,至今已有60家簽訂了企業認可書。
(三)我會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的特點
1.制定以能力為導向的工程師認證標準,通過資格考試、資格認證和繼續教育予以落實。通過開展國內認證試點和國際互認合作,我會逐步認識到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程師資格認證和工程師繼續教育是工程技術人才成長鏈條上的三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因此,在總體策劃和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始終注意這三個環節的銜接。在認證標準方面,根據認證是對工程師現有以及后續發展能力評價的特點,我會制定了由“專業知識、技術能力、職業素養”等要素構成的評價標準,以工作業績為依據,全面反映工程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職業發展能力。這項工作分別在資格考試、資格認證和繼續教育三個工作環節中得以體現。
為了確保每位機械工程師具有合格的基礎知識,我會制定了《機械工程師資格考試大綱》,編制了《機械工程師資格考試指導書》等系列資料,通過機械工程師資格全國統考,實現對申請人大學期間以及工作實踐中所獲得知識的全面考核。
為了保證認證結果的一致性,我會制定了《機械工程師技術能力要求》,在我會高級會員、理事和專業委員會委員中遴選和組建了專家庫,依據統一標準,對申請人進行能力評價。
根據機械工程行業特點和未來發展方向,我會編制了《機械工程類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科目指南》,為機械工程師認證前的學習和認證后的進修提供全面指導。
2.建立質量為先和服務會員的認證工作體系,帶動全國學會和地方學會能力提升。為了實現機械行業各地區、各專業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資格評價的全面覆蓋,我會建立了以專業分會、各省區市機械工程學會為主體的“大學會”認證工作體系,并且通過制度來保證資格認證工作的質量。我會依據ISO9000認證體系,編制了有關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管理體系文件,對資格認證中的各個工作環節進行過程控制,以保證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的規范性。
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機械工程師的職業發展,因此我會在開展資格認證工作之初就提出了“以資格認證為龍頭,以繼續教育為主體”的工作方針。隨著認證工作的不斷深入,全學會深刻意識到資格認證工作是學會為會員服務的一項重要工作。
以山西省機械工程學會為例,通過開展資格認證工作,山西省機械工程學會凝聚了一批會員,帶動了全學會工作的發展。如為了做好服務工作,山西省機械工程學會特意制訂了有關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的暫行辦法等,并形成了《管理規章制度匯編》。
3.堅持以市場需求和企業認可為工作目標,服務會員職業發展和高校畢業生就業。我會的資格認證工作按照“行業指導、單位自主、個人自愿、社團服務”相結合的原則,市場需求和企業認可是該項工作的根本目標和發展動力。從我會2010年資格認證工作調研結果看,超過40%的人員期望取得由工程專業科技團體認證的工程師資格,以獲得同行認可,進而獲得職業發展,這一點在民營企業、合資或外資企業參與認證的人員中尤其突出。以長三角和珠三角為例,超過80%的認證人員來自民企或外企。
我會積極推進企業認可,一方面通過與企業簽訂機械工程師資格認可書(認可協議)等形式,讓越來越多的企業了解資格認證工作;另一方面確實從考評環節讓企業認識資格認證的含金量。如大連機床集團、大連橡膠塑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把機械工程師資格作為企業內部職務晉升的條件之一;新疆特變電工股份有限公司為取得機械工程師資格的人員提高工資待遇;太重集團企業內部文件規定“凡取得機械工程師資格證書的人員,可根據工作需要聘任工程師專業技術職務”。
針對目前大學生能力與用人單位要求的差距,我會在熱處理、物流工程、工業工程等特定的機械類專業開展了見習專業工程師資格認證。見習工程師主要面向剛畢業的大學生,目的是提高畢業生的就業能力,提升畢業生的實踐能力。從認證的規模看,見習工程師在學會認定的各類工程師中占絕對多數。從部分培訓機構的反映上看,持有見習工程師資格證書的畢業生在找工作時比相同條件未獲證的同學更具有吸引力。從發展的趨勢看,總體處于穩步擴大的態勢。
實踐證明:我會的認證工作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私營企業的技術人員職業發展創造了條件,幫助大學畢業生提高了就業能力,為促進我國機械工程技術人員的國際交流和技術合作提供了支撐。
(一)學會理事會高度重視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
我會在認證工作中,始終堅持理事會的領導,從認證工作啟動至今,學會歷次理事會都把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做為學會人才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我會第八屆、九屆理事長路甬祥院士在這項工作啟動之初就對學會開展工程師技術資格認證工作非常關心,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強調:“學會現在抓的工程師資格考試和認定工作一定要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穩步發展。學會評定的工程師要面向企業、面向實際。要彌補當前機械工程教育中缺乏實踐環節和動手能力培養的缺憾。要解決大學培養的通才和實際需要的專才之間的矛盾,為社會做出貢獻。要認真研究工程師認定中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考核和評估問題。在評委中應該有來自企業界的專家,因為他們對考核實際動手能力是有經驗的。”
中國工程院院長、我會現任理事長周濟院士提出:學會要建設“機械工程師之家”,以人為本,服務會員。要積極為會員和科技工作者知識更新和專業培訓服務;要著力搞好工程教育認證、工程師資格認證和工程師國際互認工作。
(二)學會系統不斷加深對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的認識
1.“應勢而謀,先行探索,建立體系,積極推進”階段。從2004—2007年,我會召開五次全國性的工作會議,全學會系統對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有了清楚的認識和明確的定位:一是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要體現學會人才培養工作的本質。二是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是學會的第二次創業,關系到學會的改革與發展,具有很強的后續性。從發展會員到培訓,從認證到繼續教育,再到注冊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鏈。三是需要進一步加強為工程師做實事工作,做好個性化服務,讓會員感到溫暖,有到“家”的感覺。四是要進一步集成資源,形成合力,整體推進。五是學會開展此項工作,必須堅持質量為先這條主線,一定要經得起社會的考驗,經得起國際的考驗,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2.“直面挑戰,堅定信心,明確定位,穩妥推進”階段。2007年末,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清理規范各類職業資格相關活動的通知,這對于資格認證工作有一定的影響。在2008—2010年內,學會通過兩次工作會議,對資格認證工作的發展方向進行定位:一是堅持穩妥推進資格認證工作,不斷實現社會、企業和國際認可,進而實現“穩中有為保局面”的工作目標。二是資格認證工作要堅持理事會領導,致力于服務會員;堅持把好質量關,不以盈利為目的;沉下心來,跟蹤服務;持續改進,強身健體。三是資格認證工作是學會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學會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四是要直面挑戰、統一思想、堅定信心、打持久戰。五是在資格認證工作中要處理好以下4個關系:質量和數量的關系;資格認證與繼續教育的關系;資格認證與學會各項工作的關系;資格認證與自身建設的關系。
3.“深化認識,持續改進,不斷完善,著力推進”階段。2011—2014年,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我會對資格認證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重點任務和工作目標、工作愿景等方面重新進行了梳理。(1)在對資格認證工作的認識上提出:要充分認識服務會員永續成長的職業性;要充分認識機械工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要充分認識確保質量,率先發展的緊迫性;要充分認識構建專家隊伍的必要性;要充分認識提供企業廣泛認可的基礎性;要充分認識形成團隊整體推進的現實性。(2)在資格認證工作思路上提出:要扎實搞好自身建設;要關注協調各方關系;要認真確保認證質量;要努力促進政府認可。在重點任務上有六個環節、六個抓手:在輿論宣傳上要著力抓典型;在培訓上要著力抓能力;在統考上要著力抓合格率;在申報上要著力抓總結;在資格上要著力抓互認;在跟蹤上要著力抓服務。(3)在資格認證的工作目標上提出:要爭取做專業認證的正規軍,職業培訓的大學堂,資格認證的推動者,人才培養的主戰場。在工作愿景上提出:開展工程師資格認證的政策研究,促進政府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提升學會系統的工作能力,使學會具備承擔政府轉移職能的條件;改進認證的體系、標準與程序,完善認證工作的實施基礎;形成自律與監督的環境,構建認證工作的保障機制。
(一)順勢而為,深刻認識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緊迫性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明確指出:2014年完成的任務中包括取消國務院部門對企事業單位和個人進行水平評價的事項,改由有關協會、學會具體認定,相應加強監督管理。這些不僅為學會的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與社會環境,而且還提出了政府改革的時間節點。
未來,學會要順勢而為,增強緊迫感,在中國科協的統一領導與組織下,更加堅定機械工程師認證工作的發展思路,把提高學會人員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以及建設高水平的專家隊伍作為學會能力提升的落腳點。
(二)建章立制,著力增強承接政府轉移職能的主動性
客觀來說,由學會來進行個人水平評價,政府負責監管,既能充分發揮學會在本專業的權威優勢,又能提高政府部門的工作效率和公正透明度。對我會開展的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來說,10年的實踐為承接政府轉移職能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但是一旦納入政府監管,必須要遵守政府制定的“游戲規則”,尤其是在自律方面需要提前做好預案。為此,必須主動做好以下三項工作:一是主動為政府主管部門建言獻策。對于需要政府制定的職業標準或評價辦法,學會可以組織業界專家,提出標準或辦法草案,并通過中國科協,報有關部門參考。二是加強內部治理,增強自我約束機制。學會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對參與認證工作的單位提出考核要求,并定期依據標準進行檢查,確保參與單位有能力履行職責。三是在政府真正轉移職能之前,要有耐心、有信心、有決心,健全體系,主動推進。
(三)瞄準一流,保持學會資格認證工作的先進性
2013年,中國科協已經代表我國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本科工程學位互認協議——華盛頓協議的準會員,如果順利,在未來幾年內將轉為正式成員。華盛頓協議的宗旨是通過雙邊或多邊認可工程教育資格及工程師執業資格,促進工程師跨國執業,該協議提出的工程專業教育標準和工程師職業能力標準,是國際工程界對工科畢業生和工程師職業能力公認的權威要求。在這一背景下,可以預見,我國工程師制度未來將加速向國際化方向邁進。為此,我會提出要進一步深刻分析,科學前瞻,銳意進取,率先實踐,在機械工程師資格認證工作上首先做好三項工作:一是要注意做好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工作的有效銜接。要抓住認證標準這個牛鼻子,制定標準、宣貫標準、認真執行標準并適時修訂標準。二是要從發展企業專家做起,讓盡可能多的企業、行業專家參與到此項工作中來,進而使企業對學會的工程師認證有所認識并逐步認可。三是要樹立全學會系統相互配合、相互支撐的全局意識,整體推進學會的繼續教育工作,并從課程設計及教材編制入手,做出特色,形成品牌。
總而言之,學會開展工程師資格認證,符合學會組織自身的特點,符合人才社會化評定的潮流。學會承接政府委托的人才評價方面的職能,不是代表政府行使人才評定的“權力”,而是充分發揮學會人才共同體的作用,真正實現“同行評價”,讓專業人才脫穎而出,在企業創新中發揮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學會必須加強組織建設、制度建設、能力建設和思想建設,建立健全學會的自律監督機制,切實提升自身能力,使學會的認證工作真正經得起社會的考驗,經得起國際的考驗,經得起歷史的考驗。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A].2003-12-26.
[2]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A].2013-03-14.
[3]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A]. 2010-06-07.
[4]中國加入《華盛頓協議》工程教育質量得到國際認可[EB/OL].http://news.xinhuanet.com/abroad/2013-08/21/c _1252171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