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文剛++劉鴻燕

[摘 要]新時期,我國不斷推進社會建設與治理改革創新,探索政府、市場、社會關系協調與多元共治的新途徑,社會組織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參與主體進入到社會治理領域。為了提高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學化、認可度,探索開展社會組織統戰工作成為統戰工作的新領域。在分析社會組織統戰工作重要意義的基礎上,對廣東省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剖析,進而構建起系統化的加強廣東省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路徑體系。
[關鍵詞]社會治理 社會組織 統戰工作 廣東
一、問題的提出
改革開放以來,面對復雜化、多樣化、變幻莫測的國內外形勢,我國持續推進社會建設與治理創新,深化改革,適應新時期社會建設與治理新任務的需求,探索多元共治的新途徑。社會組織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也是新時期多元共治的一個有效渠道,具有提供公共服務、參與社會治理、推動現代化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諸多功能。社會組織擁有的非營利性、獨立性、專業化等優勢使其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領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成為社會建設與治理的重要參與力量。自中國共產黨十六屆六中全會以來,各級部門在相關重要會議中多次提出加強社會組織培育與發展。2014年,中央統戰部將“探索開展社會組織統戰工作”作為年度重要任務并選擇部分地區進行試點;2015年,中共中央在《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中指出要“逐步探索社會組織協商”。在社會建設與治理任務重、現代化布局提上日程的宏觀背景下,如何發揮社會組織在協調政府、市場、社會關系中的功能,如何強化社會組織對我國深化改革,建設和諧社會的正向作用,將社會組織融入到我國社會治理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梯隊中,成為理論和實踐領域探討的重要問題。
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省份,率先面臨著經濟社會轉型等多層問題。在社會組織培育與發展方面,廣東較早降低社會組織登記門檻,利用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不斷開發、借鑒境外社會組織理念與資源,積極培育社會組織的潛在力量。在中央明確提出“社會組織協商”概念后,廣東通過多種途徑挖掘社會組織統戰與社會組織協商在化解社會矛盾、解決社會問題等方面的一致性,因此以廣東省為例研究社會組織統戰工作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將根據廣東社會組織發展的現狀,以逐步探索社會組織協商為契機,探析廣東省進一步加強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措施、方法和路徑。
二、研究回顧
關于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相關研究涉及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對于理論研究者來說,社會組織是社會學、公共管理學等學科的重要研究對象,統戰問題是黨建學科的重要內容,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研究是這些領域的綜合和交叉研究,這方面的已有研究主要基于社會組織的重要作用,討論如何將社會組織納入到統一戰線工作的框架中。韋麗萍和黃頌凱(2011)基于社會組織的發展現狀及趨勢,指出在社會組織中開展統戰工作,拓寬統戰工作領域,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功能,能夠形成和諧社會建設的強大合力。王煥培(2011)認為,在社會組織快速發展的趨勢下,深化認識、完善機制、加強服務是加強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重要途徑。何霜梅和江卓(2013)基于社會組織在促進社會合作,提供公共產品,化解社會矛盾等公共治理活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認為社會組織統戰工作具有促進政府與社會組織新型合作關系的形成和整合雙方資源等功能優勢。楊衛敏(2015)探討通過社會組織統戰工作促進社會組織協商建設的思路,尋找二者的有機結合點和互動發展路徑。
在實踐層面,近年來社會組織迅猛的發展態勢,對各級黨委和統戰部門新形勢下的社會組織統戰工作提出了更深層次的實踐要求,而與實踐工作相關的研究亦越來越貼近各地實際。林芳(2008)在浙江省社會組織數量、種類增加的背景下,從原則、方式方法、戰略重點等方面提出以社會組織統戰來實現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的建議。金明娟(2010)以廣州市荔灣區社會組織為例,剖析荔灣區社會組織的數量、規模、專業化程度、政治參與意識和能力不斷提升的現實情況,提出從加強教育,建立和完善機制,創設渠道,做好服務,抓好隊伍建設等層面開展社會組織統戰工作。陸永勝(2013)對貴州省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基礎情況、有利條件和訴求等方面進行調研(包括社會組織數量、增長趨勢、領域分布以及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情況,社會組織統戰工作訴求),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蔣濟東(2015)分析了中央統戰部首批“社會組織統戰工作”試點地區——濟南市市中區的社會組織統戰創新體系。
綜合而言,已有理論和實踐層面關于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研究與培育發展社會組織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多數加強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對策建議涉及社會組織能力的培養、社會組織外部發展環境的營造與支撐條件的創設等。
本文研究與已有研究的不同點是著重于關注“統”。近年來,在多項政策紅利的激勵下,廣東社會組織蓬勃發展,整體規模和增長速度有所提升。截至2015年3月底,經廣東各級民政部門登記的社會組織總數達48721個①(預計2015年底將達到5萬個),分布領域、類型、結構較為合理,雖然省內各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差異化導致各區域社會組織相對數量和絕對數量不均衡,但是社會組織仍為各區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效益。新形勢下,社會組織廣泛吸納了社會各界的力量,對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正向作用不可忽視。加強社會組織統戰工作是提升社會組織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可以有效促進政府與社會良性互動關系的構建,能夠帶動社會力量參與建設更美好的廣東,積極迎接廣東社會治理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挑戰。因此,通過加強社會組織的聯盟、協調合作,做好各階層社會力量的統戰工作,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對象,共同建設幸福廣東、和諧廣東、平安廣東,對拓展統戰工作的社會平臺,實現最廣泛的“大團結、大聯合、大統戰”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三、廣東省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外來人口和流動人口密度大、社會組織多樣化、統戰工作社會化等多層因素的影響下,廣東省以社會組織為統戰工作社會化的重要平臺,以科學的理念為引導,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發揮社會組織的輻射作用,借助社會力量,拓展社會網絡,利用積極因素,開拓了新思路,形成了相對開放、高效的社會組織統戰工作機制,促進了廣東社會建設與治理改革創新。但是,在各層次因素復雜交互作用影響下,也凸顯出一些亟須探討解決問題。endprint
(一)對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目標定位不清
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目標定位是難點,是全局性問題,需要結合傳統統戰工作目標和新時期創新載體下統戰工作目標。在中央無專門的規范性指導文件以及全國各地區社會組織統戰工作處于試點狀態的探索階段,廣東省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目標定位暫無經驗可借鑒,目前僅有的參照標準是中央“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以及相關會議精神。雖然廣東省圍繞“四個全面”積極開展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研究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新思路,打破“弱社會”格局,但是,在宏觀環境已基本形成理論指導缺乏、實踐經驗不足的背景下,對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目標進行清晰定位具有一定的難度。
(二)對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思想認識不到位
目前,廣東省已有20個地市(除河源)、59個縣(市、區)成立了社會組織黨(工)委和聯合工委,建立社會組織黨組織8099個②,通過黨建加強社會組織統戰思想教育,營造基礎環境,為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延伸和具體措施制定提供重要信息。總體而言,廣東省對社會組織發展的戰略認識在不斷提升,特別是對統戰工作社會化有一定認識,雖然廣東省內已有一些地區(例如:深圳)對社會組織統戰工作進行試點,但由于長期以來過分注重社會組織的培育發展問題,而對社會組織統戰工作沒有細致、具體的要求,整體對社會組織統戰工作認識不到位,深度不足、高度不夠。思想認識不到位主要表現為缺乏對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全局統籌和相關政策支持措施的缺失等。
(三)社會組織統戰工作體制機制不完善
由于社會組織協商、社會組織統戰是統戰工作和社會組織培育發展中的新問題,因此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覆蓋面還未完全推開。目前,中央對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相關規范性文件僅有《關于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除此之外,則是個別試點地區出臺的實施方案,實施方案中鮮有涉及完善的體制機制建設,制度建設也較為模糊。廣東省社會組織統戰工作體制機制建設也不例外,傳統的統戰機制并不完全適合社會組織這一具有多重特性(與單位、個人等統戰對象不完全相同)的新型創新載體,統戰部門、社會組織管理部門、社會組織之間的聯系和溝通不充分,對統戰工作職責分工尚未理順,從而統戰領導體制、信息傳導機制、培訓機制等工作機制都有所缺失。
(四)社會組織統戰工作資源較為分散
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開展涉及政策、人才、資金、信息、文化等多項資源要素。推進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目的之一,是將分散在社會各界的力量整合到社會組織這一載體中,借助社會組織的渠道、載體和平臺形成新的統戰網絡。但是,由于資源流通渠道不暢,社會組織統戰資源的分布較為分散,協調流動較慢,社會組織統戰工作體制機制、人才隊伍、信息網絡、文化塑造、資金支持等多方面的建設力度都不足。
(五)針對社會組織的統戰活動較少
從廣東省社會組織信息網、廣東省社會工作委員會網站等重要社會組織官方信息傳播渠道的新聞報道中可以發現,里面涉及的多為社會組織表彰、社會組織主題活動、調研等信息,基本沒有關于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活動內容。廣東省統戰工作網站(同心網)中關于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專門介紹也比較少,而更多的是對統戰工作全局的相關活動進行宣傳。由此可見,廣東省對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活動組織、宣傳報道還較為欠缺,沒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等媒體宣傳統戰的政策、方針和理念。
四、加強廣東省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路徑探析
加強社會組織統戰工作不是簡單地增加社會組織的思想控制力量,而是適應社會組織發展的特點和趨勢要求,打破傳統的科層制統戰模式,動態調整社會組織統戰思路。針對廣東省社會組織統戰工作初步發展的現狀和存在的系統問題,以及社會組織日新月異的變化趨勢,筆者根據廣東省社會組織的發展特點,加快對加強社會組織統戰工作建設路徑的創新探索,提出以下系統化的對策建議。建議思路框架如圖1所示。
(一)從大統戰視角提升對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思想認識
主管部門、統戰部門和社會組織都要提高對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思想認識,創新觀念,認識新形勢下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創新性,以及對推進社會組織參與社會建設與治理的作用,依托政府職能轉移等契機,尋找社會組織統戰工作切入點、生長點,進一步加強與社會組織的聯絡溝通與協調工作,將社會組織統戰思想切實落實到位。
(二)進一步明確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目標定位
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目標定位是否清晰,關系到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整體發展方向。為了更好地發揮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對廣東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要對新時期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目標進行明確定位,以問題為導向,以現實為依據,以科學的方法為工具,設計總目標和分領域、分區域的細分目標。在總目標上明確社會組織統戰工作是為了在深化共識、凝聚力量的基礎上發揮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建設性力量,適應社會建設與治理的戰略布局,推進國家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細分目標上則需要依據行業發展、區域發展的需要而定。
(三)優化社會組織統戰工作體制
根據統戰部門、社會組織管理部門、社會組織的職能與角色定位,按照各自在社會組織統戰工作中的職能定位,明確統戰工作領導部門,設立統戰工作小組,梳理統戰工作橫向關系鏈和縱向關系鏈。總結借鑒其他地區現有的做法,可以有兩種方式參考:一是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以統戰部門為牽頭單位,其他各方積極參與的聯合體制;二是在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按照業務歸屬的原則,由社會組織管理部門負責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統戰部門提供相關戰略指導。具體采取何種體制、方式,需要進一步分析廣東省社會組織統戰的認識深度、歸口管理、職責分工等具體情況。
(四)完善社會組織統戰工作機制設計
為了發揮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長效作用,搭建社會組織發展網絡橋梁,完善社會組織統戰工作機制,科學、合理地設計人才培養機制、聯動機制、信息傳遞機制、激勵機制、保障機制等,探索切實可行的工作機制,強化社會組織與統戰部門和黨組織等的聯系機制。在人才培養機制方面,著重完善社會組織黨建工作,以黨建為抓手,分類指導推進社會組織骨干人員的培訓培養,提升骨干人員及社會組織中黨外人士的統戰思想,增強其影響力,以示范帶動社會組織統戰工作。在聯動機制方面,加強社會組織之間、相關統戰部門之間、社會組織與統戰部門之間的聯系,以聯席會議或者交流研討會等多種形式,形成“各司其職、聯系緊密”的統戰工作格局。在信息傳遞機制方面,充分利用互聯網渠道開展統戰工作,探索“互聯網+”模式下的社會組織統戰機制,加快統戰信息的傳遞效率。在激勵機制方面,引導社會組織成員擁護、宣傳黨的方針政策,激發其參與社會建設與治理現代化的熱情。在保障機制方面,社會組織統戰工作各方要將社會組織統戰工作落到實處,建立基層黨組織,切實加強社會組織的基層統戰工作。endprint
(五)構建社會組織統戰工作平臺
社會組織統戰資源的分散化需要依靠平臺建設來聚攏,平臺建設更是推動社會組織大聯合的“抓手”、關鍵環節和有效路徑。將豐富的統戰資源融入社會組織統戰工作平臺中,凝聚廣大社會組織的群體力量,以社會組織統戰工作平臺為載體,構建協調機制、會議機制、資金保障機制,為社會組織發展提供系統性支撐,從而形成統戰合力。
(六)積極創造性開展社會組織統戰活動
結合各地實際,研究制訂開展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具體實施方案,明確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對象范圍、基本原則、重點任務、主要措施和實施步驟等,在此基礎上積極主動和創造性地開展社會組織統戰活動,一方面是為了宣傳國家層面、省級層面統戰政策方針;另一方面是為了構建“大社會、大聯合”的社會組織統一戰線新格局。具體而言,廣東省社會組織統戰工作可結合廣東的先天優勢和后天優勢,如加強社會組織基層統戰工作,增強同行業社會組織間的團結合作;加強與港澳社會組織的統戰交流,為兩岸社會穩定搭建交流途徑,解決兩岸部分社會矛盾;建設樞紐型社會組織統戰平臺,如社會組織聯合會等;開展社會組織骨干人員或者黨外人士的統一戰線思想培訓,并通過多樣化的媒體形式宣傳社會組織統戰工作。
五、結語
社會組織作為新“社會人”參與社會建設與治理的載體,以新對象的身份進入到統戰領域,對我國改革的深化、經濟的發展、民主政治建設以及和諧社會的構建將產生多方面的影響。面對社會組織迅猛蓬勃發展的趨勢,傳統的個體化的統戰工作體制機制、方式方法等都需要調整優化,以匹配和適應社會組織的發展態勢和特征,秉承統一戰線的主旨和理念,團結聯合,求同存異。廣東省作為改革開放的先行者,在推動社會組織統戰工作中需要積極探索,厘清加強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思路和有效措施,構建社會組織統戰工作新體系,整合社會組織優質資源,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奠定良好的社會基礎。
注釋
①數據來源:楊洋.《廣東省社會組織條例(草案)》提請省人大審議[N].廣州日報,2015-07-30.
②數據來源:王長勝.大膽創新 敢于嘗試,積極推進廣東省社會組織黨建工作[J].中國社會組織,2015(9):34-36.
參考文獻
[1]何霜梅,江卓.公共治理視閾下的社會組織與社會統戰工作[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2):33-36.
[2]王煥培.關于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思考[J].湖南社院學報,2011(4):56-58.
[3]楊衛敏.關于社會組織協商的探索研究[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4):77-86.
[4]韋麗萍,黃頌凱.和諧視野中的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研究[J].廣西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22(2):21-24.
[5]陸永勝.基于社會網絡理念的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研究[J].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1):22-26.
[6]林芳.找準著力點,做好新的社會階層人士統戰工作——浙江省新的社會組織統戰工作問題研究[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8(4):98-101.
[7]陸永勝.社會組織統戰工作的訴求與對策研究——基于對貴州省省級社會組織的實例調查[J].貴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1):38-43.
[8]金明娟.社會組織與統戰工作社會化——廣州市荔灣區社會組織統戰工作啟示[J].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4):49-52.
[9]蔣濟東.濟南市市中區探索特色社會組織統戰工作創新之路[J].中國社會組織,2015(6):38-39.
[10]盧文剛.社會組織培育和規范發展路徑探索——深圳市鹽田區的實踐[J].學會,2015(4) :37-42.
[11]孟鳳英.廣東統戰工作社會化的戰略路徑探析[J].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0(4):56-59.
[12]張獻生,等.加強社團統戰工作勢在必行——廣東、上海、江蘇“社團發展與統一戰線工作”問題調研報告[C].中國社團發展與統一戰線工作研討會論文集,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