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莉 郭俊紅 郭琳潔(城固縣科協,陜西城固723200)
?
縣級學會組織建設和工作運行現狀調研
——以陜西城固縣科協所屬學會為例
楊曉莉郭俊紅郭琳潔
(城固縣科協,陜西城固723200)
為了充分發揮學會在管理社會事務中的作用,提升學會服務科技創新、服務科學普及和服務科技工作者的能力,城固縣科協組織開展了專題調研活動。調研采用調查問卷、走訪學會、與科技工作者座談等方式,共發放問卷調查表150份,收回148份;走訪學會12個,召開科技工作者座談會6場,參與調研的一線科技人員300余人。
城固縣科協現有學(協)會15個,其中學會5個、協會10個,會員1983人,最早成立的是1985年城固縣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最新成立的是2012年城固縣大鯢保護與發展協會。15個學會中,5個學會能按時換屆,并制定了學會組織建設及管理等方面的規章制度,9個學會能按要求參加科協組織的各項活動。其中,參與科協組織的科技調研活動人數最多,取得成績最好。近四年,征集上報的調研報告篇數和獲獎率均列全市縣區第一,縣科協連年被表彰為優秀組織單位。2012—2015年共上報調研報告69篇,獲獎24篇,其中,2013年縣果業協會丁德寬、敖義俊撰寫的《2012陜南柑橘凍害調查報告》和2014年生產力促進中心馬秀芳撰寫的《漢中元胡產業發展優勢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均獲一等獎,為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起到了建言獻策、智力支撐的作用。在市級學會能力建設計劃優秀學會獎勵項目上,2013年,縣果樹協會申報的“大棚桃優質豐產高效栽培技術推廣培訓項目”和2014年縣老科協申報的“楊梅新品種引進試驗示范項目”均獲三等獎,很好地發揮了學會組織在推動全縣科技創新工作中的示范引領作用。
(一)調查問卷基本情況
在參與問卷調查的150人中,從年齡段來看,36~45歲、46~55歲兩個年齡段的人數最多,分別為75人、63人,35歲以下7人,56歲以上有3人;從職稱分布狀況看,高級43人,中級78人,初級27人。科技人員加入學會以提升能力為主,認為加入學會可以“學習知識技能拓展知識面”的有119人;認為能“充實豐富業余時間”的19人;認為可以“展示才華提高技能”的33人。科技人員對學會活動有較高期待,認為學會“活動開展少,會員對參加活動不感興趣”有61人;認為“活動較多,但形式單一,會員反映一般,積極性一般”有56人;認為“活動多,豐富多彩,對會員有益,會員參加活動的積極性較高”有31人;有71名科技人員認為學會當前的主要問題是“活動不夠經常”“經費不足或無經費”“領導重視不夠”“組織管理松散”。科技人員對學會的總體評價較好,認為“好”的有95人,“較好”的有35人,“一般”的有16人,“差”的僅2人。
從問卷調查情況看,剛入職的青年和初級職稱科技人員對學會的認可度不高,科技人員上進心強,普遍有拓展能力提升素質的要求,對加入學會及參加其活動的期待很高,但對學會活動的滿意度不高。
(二)座談走訪反饋問題
走訪和座談主要圍繞科技人員需要和破解發展瓶頸兩個方面開展。一線科技人員最需解決的問題依次是:組織高層次的專業技術培訓,提高工作能力;課題立項及經費支撐,促進技術轉化應用;搭建活動平臺,開展學術交流。制約科技工作者發揮積極性的因素有:機制不健全,晉級晉能與實際脫節;項目少,經費不足;對學會的作用宣傳不到位,科技工作者認識不足;活動浮于表面,解決實際問題少,勞動成果不受尊重。
綜上所述,一線科技人員學知識、提高能力的愿望強烈,熱情高,但現實與愿望差距較大,學會的組織管理、活動形式和內容存在問題較多,大多會員不滿意,應引起各級科協組織的關注和重視。
目前,縣級學會運行質態良莠不齊,發展很不平衡,大部分學會的工作體制、運行機制不能適應新形勢發展的要求,主要表現在:學會與本單位的業務工作不能很好地結合,過分依賴掛靠單位,學術活動亮點不多;學會干部多為兼職,開展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不夠;學會經費嚴重不足,活動難以組織等。產生這些問題,主要有以下因素:
(一)縣級科技人員研究成果少
受崗位職能、業務范圍、職稱編制人數限制,縣級高層次科技人員數量少,研究成果不多,發展前景一般,這些因素影響了科技人員自主開展活動的主動性,制約了其作用的發揮,無法以活動凝聚人心、以技術樹立權威。
(二)掛靠單位領導不重視
學會沒有硬性任務且其工作未納入考核,大部分行政領導認為學會工作的好壞、成效的大小不會影響單位的整體工作,與政績也不掛鉤。失去支撐單位支持,學會人、財、物均為無源之水,加上領導更換頻繁,很難有心思支持學會正常運轉和開展活動。
(三)學會發展與市場經濟不協調
有些學會是20世紀80~90年代成立的,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它的工作性質、工作內容發生了較大變化,學會形同虛設,名存實亡,工作處于停止狀態,生產資料協會、蠶桑協會、茶葉協會、花鳥協會等學會早已自行消亡。
(四)學會工作不夠主動
多數學會面對改革新形勢,缺乏應有的思想和工作上的準備,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和觀望情緒,學術上不自信、工作上不主動,大多數學會只能開展科協安排的常規工作,而主動作為、主動策劃活動較少。
(五)學會服務能力不強
大部分學會無法凝聚集體智慧,不能展現科技人才優勢,針對行業的熱點、難點問題,難以有效組織開展攻堅克難活動。加之科技推廣、科學普及手段單一,缺乏對會員提供服務的載體和能力,從而影響了學會自我發展的進程。
(六)學會缺乏經費保障
縣級學會基本都是依靠掛靠單位扶持,沒有固定的經費,人員也是兼職的,所以往往是力不從心。
(一)提高對縣級學會的認識
學會作為科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科技人員和社會發展提供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承擔著開展學術交流、提供科技服務、活躍學術思想、普及科學知識、促進科學發展和科技成果轉化的任務。縣級學會有三大職能:一是黨委、政府聯系廣大會員的橋梁和紐帶,左右融通,上情下達,下情上達。二是協助黨委和政府部門做好監督管理工作,教育扶持廣大會員。三是當好促進、扶持、維護、實現廣大會員合法利益的“娘家人”角色。要使學會的建設和發展取得新的突破,觀念創新是先導。因此,必須提高學會對促進本地社會經濟發展重要性的認識,引導會員學習學會發展中的典型經驗和模式。
(二)找準學會與單位工作的切入點
學會作用發揮大小,關鍵在于是否有力、有效地推動了本行業、本單位工作的創新開展。找準學會助推本行業及社會發展的切入點,是學會工作的生命線。縣級學會工作要主動融入業務工作,要善于協調、積極探索、深入挖掘學會工作的內涵和方式方法,努力提高學會的行業認可度和社會知名度。
(三)創新機制,完善工作制度
學會要積極主動地處理好與支撐單位、業務主管部門和上級部門的關系,健全學會領導班子,完善工作制度,落實學會章程,不斷健全學會換屆審批、年檢報備等方面的工作機制。要建立健全學會監督機制、科技人才培養機制、學會工作評估獎勵機制和聯絡協調機制。要推行會員實名登記制,繼續組織學會開展科普品牌活動,引導學會通過活動和服務,完善會員聯系、溝通、交流機制,普遍建立會員訴求反映、建言獻策制度。設立學會理事長、秘書長接待日制度,主動聽取會員的意見和建議,切實改變工作作風,解決會員后顧之憂,促進學會發展。
(四)創新思路,為學會做好服務
科協要重視和研究學會生存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要爭取財政對學會的支持。要加強對一線青年人才的培養,將一些既有工作能力,又懂專業,責任心強的青年科技人員推選到學會中擔任職務。要加強對學會負責人和專職干部的培訓,引導學會逐步建立志愿者隊伍,形成一支專兼結合、專業化、職業化、高素質的領導者和工作者隊伍。要合理、有序地引導學會開展對會員的表彰活動,舉薦和引進高水平的科技人才,營造有利于會員和科技人員職業發展的社會輿論氛圍。要采取靈活多樣、區別對待、分類指導的工作方法,根據學會的具體情況,發揮“科技工作者之家”的作用,增強橫向聯系。要多舉辦規模大、影響面廣的活動,擴大學會的影響力。要大力扶持能力弱、活動少的學會,幫助他們出主意、想辦法,努力提高其綜合能力。
學會是社會組織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通過高效、優質的工作,才能彰顯科技人才的優勢,贏得黨委、政府及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從而創造有利于學會發展的外部環境,使學會與經濟社會改革相向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