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鵬 隋立國
(山東省濰坊工程職業學院)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中指出:“到2020 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體現終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協調發展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滿足經濟社會對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這就要求未來的高職生能夠達到勝任自己從事職業所需要的知識、素質和能力,增強高職生對其職業發展的適應性,樹立起從事其職業的專業精神,更加熱愛自己的職業,具有較高的職業認同感。
筆者以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大二學生為調查對象,試圖通過調查問卷的設計分析和非結構性訪談的方法獲得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職業認同的整體狀況,從而為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和培養模式改革奠定理論基礎和客觀依據,為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出可供參考的建議。
由于我國當前各所職業院校的情況基本差異不大,而且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開設比較早,師資力量比較雄厚,在各類職業院校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另外,筆者在濰坊工程職業學院任教,有利于調查的實施,獲得真實可靠的資料。
調查對象為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前教育專業二年級300 名學生,發放問卷300 份,回收289 份,其中有效問卷272 份,有效率為93%。

表1 學前教育專業高職生職業認同總體水平差異(N=272)
從表1 可以看出高職生職業認同的得分為3.34。在學前教育專業高職生職業認同各子因素中,職業意志的得分最高,為3.84,其次是職業認知、職業情感和職業價值觀,得分分別為:3.43、3.41和3.35,而職業期望和職業行為傾向是最低的,只有3.22 和2.81。高職院校在課程設置、教學方法及實習階段中忽略了高職生在專業學習階段職業認同形成的這一特殊性,從而出現了高職生在職業認同的職業認知、職業期望及職業行為傾向維度的得分低水平。

表2 男女高職生在職業認同各因素的得分(男71,女201)
按照性別,對男女高職生職業認同分析發現,女生的職業認同程度均高于男生的職業認同程度。男生在職業認知、職業情感、職業態度方面的得分均超過了女生,但是在職業期望、職業價值觀和職業行為因素上卻不如女生。說明幼兒教師這個職業難以滿足男生期望值,而相對地能滿足女生的期望值,更能實現女生自身的價值。在傳統文化里,幼兒教師這個職業一直被認為是一項適合女性的職業,受到這種心理的熏陶與感染,許多女高職生覺得從事教育工作比較體面而且受人尊重。
通過調查得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女生比例較高,占到了近75%。女師范生相對較為積極、健康向上,對教師職業的評價比較高;男師范生相對低落一些,對教師職業的評價和認可程度不如女高職生,學校對男高職生沒有照顧,繼續招收女高職生。以后學校應盡可能地發現和調動男同學各方面的積極性,使他們的長處更好地發揮出來,成為能力強、素質高的群體。
教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對高職生的基本要求。高職生是未來幼兒教師的主力軍,他們的表現決定著畢業后對教師職業的認可程度。如果學前教育專業高職生不懂得教學規律、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不具備一定的教學技能,沒有相應的實踐知識,就很難勝任教學工作。然而隨著社會發展,特別是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作為未來教師的高職生必須面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挑戰,掌握必備的教育教學技能,懂得教育機制,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所以,高職院校應對課程設置做必要的調整,可以適當地增加教育實踐的課時,使得高職生在工作中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能。
根據高職生自身發展的年齡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可以防止貧困生焦慮的產生,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師的職業認同。高職院校應該提供更有利的助學貸款,創造更多的勤工儉學的崗位,使他們感受到社會對自己的關愛。這些幫助更能夠增強他們對幼兒教師職業的認知,產生教師職業情感,促進學前教育專業高職生職業認同健康、向上發展。
饒微.高職生職業認同現狀與培養對策研究[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