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紀東 楊景寧 編譯
(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蘭州730000)
人為因素誘發地震的6個事實*
趙紀東 楊景寧 編譯
(中國科學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蘭州730000)
中圖分類號:P315;
文獻標識碼:D;
doi:10.3969/j.issn.0235-4975.2015.08.001
收稿日期:*2015-07-03;采用日期:2015-08-10。
過去6年,美國中部的地震活動急劇增加。1973~2008年,每年發生的3級或以上地震平均為24次,而2009~2014年,這一比率呈穩步上升的趨勢,每年平均發生地震193次,其中2014年達到峰值,為688次。截至5月底,2015年美國中部地區已經發生了430次這種規模的地震(圖1)。

圖1 1973~2015的美國中部和東部的3級或以上地震的累積數。2009地震頻率開始增加,2013~2014年加速
到底發生了什么?地震活動的增加與石油和天然氣的生產活動有怎樣的關系?這是否與水壓致裂技術有關?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的科學家最近在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發表了最新相關研究成果,解釋了造成這些地震事件的原因,并澄清了一些常見的誤解。
流體注入地下的過程增加了斷裂帶內的流體壓力,使斷裂帶發生根本上的松動,使其更有可能在地震中破裂。當注入流體時,如果地下條件合適,即使在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移動的斷層,都可能發生滑移,并引發地震。
將流體注入地下的3個主要目的是:污水處理、水壓致裂和提高采收率。在美國,這3種活動在過去的幾年中誘發了不同程度的地震。此外,將液體注入地下的其他用途還包括,強化地熱系統和地質碳存貯。
2.1在美國,大部分的誘發地震不是水壓致裂導致的,污水處理是美國中部地區最近地震增加的主要原因
污水處理井通常運行時間較長,比水壓致裂注入的流體更多,更有可能誘發地震。提高采收率時會將流體注入到巖層中,而巖層中的石油和天然氣已經被開采,但是,廢水注入往往發生在以前從未觸及的巖石中。因此,廢水注入比提高采收率更能增加壓力水平,從而增加誘發地震的可能性。
2.2并不是所有的污水注入井都能引起有感地震
大多數注入井不會觸發有感地震。多種因素的結合是注入井誘發有感地震的必要條件。這些因素包括:①注入率和注入總體積;②斷層大到足以產生有感地震;③壓力大到足以產生地震;④存在流體壓力從注入點傳遞到斷層的路徑。
2.3污水不只由水壓致裂產生,幾乎每一個石油和天然氣井都會產生污水
目前,美國各地處理的大部分污水是鹵水,而它是石油和天然氣開采過程中的副產品。幾乎每一個石油和天然氣生產井都有鹵水,不管是否采用水壓致裂技術。
2.4在廢水處理井中注入的污水成分是可變的
在許多地方,污水與水壓致裂關系甚微或無關。在俄克拉荷馬州(Oklahoma),注入到廢水處理井中的水的不到10%曾被用作水壓致裂流體。在俄克拉荷馬州的某些地區,注入大量廢水,根本沒有水壓致裂發生,所以廢水是純粹的鹵水,是在石油的提取過程中出現的。相反,在俄亥俄州的揚斯敦(Youngstown)以及阿肯色州的Guy,所處理的廢水主要是水壓致裂液。
2.5誘發地震可能發生在離注入井相當大的距離和不同深處
誘發地震可能發生在距離注入點10英里或更遠的地方,并比注入點的深度更深。
2.6不需要地面增壓的井在注入污水時仍然可能誘發地震
在操作過程中,即使在流體注入時不施加壓力,仍會增加地層內的流體壓力,從而可能誘發地震。
目前,科學家們正不斷開發新戰略,以降低誘發破壞性地震的可能性。USGS正在致力于對導致誘發地震的物理過程進行詳細的了解和研究。
USGS已經制定了初步方法,以評估與誘發事件相關的地震災害。已經開發出的模型可以計算出短期內可能出現誘發地震的周期,以及地面在何種情況下可能發生晃動。USGS未來將進一步完善這些模型。
同時,科學家、監管機構和行業之間的密切合作將是十分必要的,流體注入壓力和流速數據的共享尤其重要,借助這些數據,科學家將能夠更好地評估注入過程中的不斷變化的風險,從而可能使運營商阻止破壞性地震的發生。
文獻來源:6facts about human-caused earthquakes.(2015-06-10)[2015-06-22].http:∥www. usgs.gov/blogs/features/usgs_top_story/6-facts-about-human-caused-earthquakes/
(編譯者電子信箱,趙紀東:zhaojd@ll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