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俊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陜西 西安 710127)
基于VAR模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增長動力分析
馬俊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陜西西安710127)
摘要:本文從需求角度分析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經濟增長動力,基于VAR模型,通過建立多變量之間的協整關系,并且利用脈沖響應函數與方差分解分析了消費、投資、出口與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增長的關系。結果表明消費和出口極大推動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經濟增長,而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小,基于此,本文為如何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的高水平穩定增長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VAR模型;經濟增長動力
一、引言
在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下,當今世界經濟體制發生了重大變化,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組織的數量越來越多,世界范圍內的區域合作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略構想。“絲綢之路經濟帶”東連亞太經濟圈,西臨歐洲經濟圈,是我國發展與中亞、西亞、歐洲等國家和地區戰略合作的重要橋梁。因此立足于當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經濟發展狀況,科學地分析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增長動力,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經濟發展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二、文獻梳理與研究范圍界定
目前,關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研究已然成為學術界的熱點和焦點,并取得了較為豐富的研究成果。總體來看,研究分為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層面將絲綢之路經濟帶視為一整體,側重探討其內涵、戰略、機制、路徑等問題。趙華勝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內涵是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五個方面[1]。楊恕認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向西發展是中國全方位開放與發展的本質要求,是一個長期的全局性戰略[2]。馬莉莉等人認為絲路沿線國家要以網絡化機制為合作基礎,以共生協同轉型機制為路徑,來實現絲路國家的共同繁榮[3]。王海運認為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要循序漸進,實現“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域大合作”[4]。微觀層面的研究主要是針對絲綢之路建設中某些領域、某些地區的問題進行深度剖析。羅剛以絲綢之路經濟帶鐵路交通建設為研究對象,剖析了絲路物流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加強國際和國內層面的溝通和協調的解決方案[5]。龐昌偉認為能源交通基礎設施合作是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基石,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突破口[6]。黃一超,立足于新疆地區,認為新疆地處“絲綢之路經濟帶”關鍵位置,區位優勢顯著,可以借力“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達到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7]。
綜上所述,學者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對我們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相關問題,提供了思路,具有指導意義。同時發現已有的研究多聚焦于宏微觀戰略層面的定性研究,缺乏從定量的角度分析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增長的動力與收斂性問題。本文將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研究范圍界定為中國與中亞五國。本文在向量自回歸(VAR)模型的基礎上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增長動力進行實證分析,并評判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經濟收斂情況。
三、實證分析
(一)模型選取與指標說明
本文擬基于需求的角度通過VAR模型來分析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增長動力,即分析消費、投資、出口“三駕馬車”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本文選取1990-2013年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最終消費支出(con)、資本形成總額(inv)、貨物和服務出口額(ex)四個指標,數據均來源于世界銀行數據庫。為了剔除價格因素以及克服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貨幣不統一而無法直接加總的困難,本文的數據均以2005年不變價美元來表示。同時,為了消除異方差,對所有數據進行對數化處理,得到的序列分別記為、、、。
(二)平穩性檢驗和協整分析
通常,建立VAR模型要求進入模型的每一個變量都是平穩的,如果變量是非平穩的,則要求變量之間必須存在協整關系,否則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是無效的。因此要先對變量進行平穩性和協整檢驗。
對各序列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顯示(見表1),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ln(gdp)、ln(con)是平穩序列,ln(ex)和ln(inv)為非平穩序列,一階差分后平穩,即ln(ex)~I(1),ln(inv)~I(1)。

表1 單位根檢驗結果表
采用Johansen協整檢驗法來檢驗、、、這四個序列之間是否存在協整關系。檢驗結果見表2,可知跡檢驗和最大特征根檢驗一致表明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ln(gdp)、ln(con)、ln(ex)、ln(inv)四個變量之間存在一個協整關系,即說明這些變量間存在一種長期的均衡關系。協整關系可以表示如下:
ln(gdp)=-2.017ln(con)+0.858ln(ex)+1.098ln(inv)+μi

表2 Johansen協整檢驗結果結果
由上式子也可以看出,當其他條件不變時,消費每增加1個百分點,GDP卻下降2.017個百分點;出口每增加1個百分點,拉動GDP增長0.858個百分點;投資每增加1個百分點,拉動GDP上升1.098個百分點。這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長期以來絲綢之路經濟帶依靠出口和投資來拉動經濟的增長,對消費重視度不高。
(三)建立VAR模型
建立VAR模型最關鍵的一個問題是確定滯后階數,滯后階數越大,越能更好地反應模型的動態特征,同時,階數越大意味著待估計的參數就愈多,會使得模型的自由度減少。根據LR(似然比)檢驗、FPE(最終預測誤差)以及SC信息準則確定出模型的滯后階數為1。VAR(1)估計結果如下:


一個合理的VAR模型必須是穩定的,如果模型不穩定,某些結果將不是有效的(如脈沖響應函數和方差分解)。因此有必要通過AR根對模型進行穩定性檢驗。檢驗結果見下表:

表3 AR根表
由表3可以看出被估計的VAR模型所有根的模的倒數小于1,即位于單位圓內,則VAR模型是穩定的。這為下文的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提供了基礎。
(四)脈沖響應函數分析
脈沖響應函數描述的是VAR模型中的一個內生變量的沖擊給其他內生變量所帶來的影響,或者說模型受到某種沖擊時對系統的動態影響。本文分別給最終消費、投資、出口一個單位的沖擊,來觀察它們對GDP在短期以及長期內的影響。

圖1 脈沖響應圖
從上圖可以看出,當在本期給消費一個正的沖擊后,在前2期會對GDP產生輕微的負面效應,從第3期起消費對經濟增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第7期之后達到穩定水平,說明依靠消費可以拉動經濟增長,但是具有一定的時滯效應;給出口一個單位的沖擊后會給GDP帶來正面的影響,且這種拉動效應持續增強直至期末,這是由于出口增加表現為需求擴大,從而直接帶動產出水平提升;同樣,當投資受到正向沖擊后,在前4期GDP的響應不斷增加,且第4期達到最大值,之后持續減小,第9期時,這種響應接近于0,過后轉為負值,這是由投資邊際效益遞減和低效率投資共同作用的。
從影響程度的大小來看,在前4期,投資對GDP影響大于消費對GDP的影響,但這種情況在第4期開始發生逆轉,第4期之后,消費對GDP的影響程度遠遠大于投資對GDP的影響。在整個觀察期內,出口的變動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最大。總體來看,消費和出口對經濟增長具有很大拉動效應。
(五)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是通過分析每一個結構沖擊對內生變量變化的貢獻度,進一步評價不同結構沖擊的重要性。因此為了更好地分析消費、出口、投資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程度,本文對VAR模型作方差分解。

表4 LNGDP的方差分解表
從作用時滯方面來看,三個變量對GDP的變動都具有較為持續的貢獻作用。如表4顯示,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增長水平除了來自自身沖擊的影響外,消費變動的貢獻率在第2期為0.047%,之后各期都保持較為穩定的增長,投資變動的貢獻率在第2期為0.27%,之后平穩上升,在第6期達到最大值1.6%,從第7期各期貢獻率出現逐步下降趨勢。出口變動的貢獻率在第2期達1%,并且第2期后各期貢獻率有逐年快速上升的趨勢。
從效應大小方面來看,短期內,在三個變量中,投資和出口擾動項的貢獻相對較大,但長期來看,消費和出口變動所做的貢獻遠遠超過投資變動的貢獻。短期內,GDP的變化主要受自身的影響,消費、投資、出口三個變量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相對較小,分別為0.2%左右、0.8%左右、2.6%左右。從長期看,國內生產總值的變化12%左右由消費解釋,1%左右由投資解釋,31%由出口解釋,這也再一次充分表明消費和投資對國內生產總值波動的巨大影響,這與前面的分析高度一致。
四、結論與政策建議
(一)結論
本文通過協整檢驗、脈沖響應分析以及方差分解等方法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增長動力進行實證分析。最終表明,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增長動力主要是消費和出口,而投資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增長的推動力較為微弱。
(1)基于需求的角度,從長期看,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內生產總值與消費、投資、出口之間存在穩定的均衡關系。其中,投資和出口與經濟增長正相關,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會產生負效應,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削弱經濟增長的動力。
(2)從動態影響而言,無論消費、投資還是出口,都會將其自身所受外部條件的沖擊傳遞至經濟增長,但是,經濟增長水平對消費和出口的脈沖響應較之投資更為敏感。
(3)綜合而言,消費和出口變動的貢獻率遠遠大于投資水平變動的貢獻率,即消費和出口對絲綢之路經濟經濟增長水平的影響較之投資更為顯著。
(二)政策建議
為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長期穩定增長,綜合實證分析的結果,本文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1)調整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的商品出口戰略,優化商品出口結構。
由以上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絲綢之路經濟帶目前的經濟增長動力之一是出口拉動型經濟,國民經濟對出口的依存度過高,這會在短期內會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同時也會是國民經濟處于不穩定的狀態,不利于經濟的長期穩定增長。當前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對外貿易中的比較優勢仍然集中體現在充足廉價的勞動力供給以及能源供給(中亞國家每年出口結構中能源占比很高),仍然缺乏以資本集中所反映的規模經濟優勢和以高技術反映的創新優勢,并且這一格局在長期內難以有質的改變。因此,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目前應該著重于優化出口結構,提高出口競爭力,降低國民經濟對出口的依存度。
(2)著力促進消費增長,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
由于消費是所有經濟行為有效行為實現的最終環節,只有消費需求的不斷提升,才會對國民經濟增長帶來持久的推動力。根據上文的脈沖響應分析和方差分解分析可以看出,絲綢之路經濟帶消費的變動對其經濟增長的貢獻很大,然而通過協整分析結果,我們可以看出,從長期來看,目前絲綢之路經濟帶消費與經濟增長卻呈現負相關,這從側面反應了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家忽視了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因此,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應該著力促進消費增長,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推動力。為了促進消費的增長,絲綢經濟帶各國應該增加居民收人,調整分配格局[8]。
(3)轉變投資理念,提高投資的效率。
上文脈沖響應和方差分解結果顯示,長期來看,投資對國民經濟的推動作用甚微。目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投資拉動主要是低水平的投資拉動。因此,絲綢之路經濟帶各國應該改變投資理念,逐步由低水平的投資拉動向高水平的投資拉動轉變。同時,應該嚴格宏觀調控措施,避免傳統模式的投資周期重演,防止重復建設和投資浪費。傳統的低水平投資擴張已經表現出顯著的邊際效益遞減,弊端已經十分突出,因此,應當堅決予以遏制,將其增速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同時,抑制住低水平的重復建設,降低投資比例,才能為消費比例的提高創造空間,從而提高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提高經濟增長質量[9]。
參考文獻:
[1] 趙華勝,“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關注點和切入點[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4(3).
[2] 楊恕.中國西部地區需要什么樣的新絲綢之路——從北京的戰略構想到蘭州的現實訴[J].學術前沿,2013(12).
[3] 馬莉莉,王瑞,張亞斌.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和合作機制研究[J].人文雜志,2014(5).
[4] 王海運.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促進地區各國共同發展[J].俄羅斯學刊,2014(1).
[5] 羅剛.“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交通物流制度協調與推進探討[J].開發研究,2014(2).
[6] 龐昌偉.能源合作:“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的突破口[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2014(2).
[7] 黃一超.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加快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J].實事求是,2013(6).
[8] 吳詣民,李碧生.基于VAR模型的我國經濟增長需求影響因素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13(5).
[9] 趙倩倩.基于VAR模型——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分析[J].金融經濟,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