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江輝,陸佳萍,王耀延
(1.長江大學a.湖北農村發展研究中心;b.經濟學院,湖北 荊州 434023;2.山西省侯馬北銅銅業有限公司,山西 侯馬 043000)
農民工,在非農產業就業但同時保留農民身份的勞動者,他們是中國城鄉二元結構的特殊產物,是中國城鎮化的主體。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農民工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新型城鎮化的主體,是促進中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人力資源支撐,怎樣使他們順利地轉化為市民以使中國順利實現新型城鎮化,他們就業的穩定性發揮著關鍵的作用。在目前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關于農民工特別是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穩定性問題,需要提上議事日程,這關系到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成敗。
目前關于就業穩定性的概念及其測定方法在學界還沒有達成共識。概括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將就業穩定性分為兩種,一種是微觀就業穩定性,這種就業穩定性是針對個體勞動者而言,如李丹等(2010)認為就業穩定性就是勞動者能在一定的時間內、保證該勞動者的生活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水平的基礎上擁有穩定的工作。另一種是宏觀就業穩定性,這種就業穩定性相對于勞動力市場而言,如張琦(1993)從就業總量的穩定、勞動力就業在產業間和區域間的轉換替代彈性不高以及勞動者個體總就業時間比較長等三方面定義了就業穩定性。有關就業穩定性的測定,Lucie Davoine等(2006)利用就業任期和離職率兩項指標來衡量就業穩定性,以研究歐洲就業質量問題;Kirsten Sehnbruch(2004)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提出只有當任期超過5年才是穩定就業。國內學者對就業穩定性的測定,提出了一些衡量指標,翁杰等(2008)提出了三個就業穩定性衡量指標,即勞動合同期限、保留率及工作經歷數;李丹等(2010)則利用一年以上勞動合同、自謀職業者須領取工商營業執照、月均收入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一定比例、靈活就業人員月均收入須達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一定比例并繳納社會保障費等指標來衡量就業穩定性。本文根據中國的國情,試圖從跳槽次數與外出務工年數之比表示的個人離職率、是否簽訂勞動合同、目前就業任期三方面,從微觀的角度來測定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穩定性,在此基礎上,重點研究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穩定性的影響因素,以期尋找穩定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的相關措施,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提供相關依據。
為較全面分析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穩定性的影響因素,本文將新生代農民工個人離職率(跳槽次數與外出務工年數之比)(TR)、目前就業任期(ET)及勞動簽訂合同(LA)作為因變量,將性別(SEX)、年齡(AGE)、教育程度(EDU)、婚姻狀況(MS)、工資收入(SI)、工作區域(WA)、工作單位性質(WP)、從事行業(WI)及城市生活意愿(ULW)等九大可能的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因此影響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穩定性的LOGISTIC回歸模型可以共同表示為:

上式中P表示因變量,α為常數項,β為相關系數,ε為隨機擾動項。
Logistic回歸模型中因變量和自變量的名稱、定義及賦值見表1所示。

表1 變量名稱及其賦值
本次調查中新生代農民工的涵義被界定為1980年以后出生、20歲及20歲以上、目前外出務工半年以上、湖北省農村戶籍流動人口。本次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730份,收回683份,有效問卷533份,此次調查的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區域分部在東、中西部,來自民營、個體、三資等不同的工作單位。樣本隨機抽取,樣本量較大,具有代表性。根據咨詢有關專家意見,個人離職率低于0.3及目前就業任期在3年及3年以上,表示就業穩定。
數據的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
由表2的數據統計結果顯示:新生代農民工個人離職率低于0.3所占的比例不到50%,目前就職任期3年(包含3年)以上所占的比例更是不到40%,只是在國家勞動法出臺后,簽訂勞動合同所占比例接近60%,所以總體來看湖北省新生代農民就業穩定性不強。從單因素描述性統計結果中,性別對離職率和勞動合同簽訂影響較明顯,但對在目前就業任期沒有影響;隨著年齡的增加,離職率低于0.3所占的比例在上升,即離職的趨勢趨于下降,其次年齡對目前就業任期有正向的作用,年齡上升,目前就業任期越長,這符合我們在生活中觀察到的現象,但年齡上升,新生代農民工與單位簽訂合同的比例卻在下降;已婚有子女的新生代農民工離職率較低,且目前就業任期相對較長,說明他們的就業穩定性較強;其次教育程度、工資收入、工作區域、工作單位性質、從事行業及城市生活意愿等因素對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穩定性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表2 影響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穩定性單因素的描述性統計
利用Eviews7.0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如表3所示。

表3 影響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穩定性的LOGISTC模型回歸結果
分析表3中的模型1,性別、年齡、工資收入、教育因素、區域因素對離職率具有顯著影響(分別在1%、5%和1%水平顯著),其中性別與離職率之間負的相關系數表明女性的離職率低于男性;同時,隨著年齡增加,離職率下降;工資收入與離職率正的系數顯示工資收入越高,離職率越低;教育因素同樣的顯現對離職率正的影響,說明教育程度越高,離職率越低;區域因素對離職率的影響呈現負向,表明東部即經濟發達地區離職率低,而西部即經濟不發達地區離職率高。其它因素都沒有顯著的影響;其中行業因素對離職率影響不顯著,這可能與新生代農民工教育程度偏低(小學及初中占到46.2%,見表2)、可選擇的行業非常有限(如從事建筑業和加制造業為主,占69%以上,見表2)有關。
分析表3中的模型2,年齡、婚姻狀況、工資收入和城市生活意愿對目前就業任期影響顯著(分別在5%、1%水平顯著)。其中,樣本中年齡越大、已婚并有子女及工資收入越高,則新生代農民工目前就業任期就越長;而城市生活愿意在5%水平上負向顯著,表明越是愿意在城市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他們在目前的單位工作的時間則越久;性別、教育程度、工作區域、工作單位性質和從事的行業對目前就業任期的影響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其中教育程度的不顯著,合理的解釋可能是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新生代農民工有著更多的擇業機會。
分析表3的模型3,在勞動合同簽訂方面,工作單位、從事行業及城市生活意愿對其有顯著影響,它們分別在5%和1%的水平上顯著。其中工作單位值越高,即競爭性越強的單位簽訂合同的比例越低;從事行業值越高簽訂合同的比例越高,在建筑業簽訂合同的比例最低(46.2%,見表2),因為在建筑行業中的工作大多苦、臟、累,盡管目前該行業工資水平增長很快,但許多新生代農民工從小在農村沒受過苦,進入城市后,大多不愿意從事建筑行業的工作,在調查時發現在建筑行業就業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原因,主要是新生代農民工不愿意簽訂;而是否愿意留在城市生活與勞動合同簽訂顯示的負相關,則表明越是愿意留在城市生活的新生代農民工,他們越愿意簽訂合同,他們簽訂合同的比例越高。但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教育程度、工資收入和工作區域對新生代農民工合同簽訂的影響均不顯著。
新生代農民工作為新型城鎮化的主力軍,中國新型城鎮化的成敗就取決于他們能否在城市里留下來,而這其中關鍵的因素則是他們在城市里就業穩定性。本文以新生代農民工輸出大省——湖北為例,對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穩定性的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新生代農民工的就業穩定性可以從離職率、目前就業任職期及勞動合同簽訂三方面考察,以上實證分析表明目前中國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穩定性不強,其中離職率和目前就業任職期顯著地受到工資收入的影響,由于他們受教育程度偏低,勞動技能受限,工資收入低,他們的離職率高,目前就業任職期不長,而勞動合同簽訂情況稍好,這是中國勞動法實施的結果,但中國目前的執法環境并不能保證合同的有效實施。新生代農民工在城市的就業缺乏穩定性,這將嚴重地阻礙中國正在進行的新型城鎮化進程。因此可以有計劃地通過給企業減稅提高新生代農民的工資收入,并通過提供免費培訓,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等有效措施來穩定他們在城市的就業,使他們順利地完成市民化,以保證新型城鎮化的順利推進。
[1]Lucie D,Christine E.MonSIoring Employment QualSIy in Europe:European Employment Strategy Indicators and Beyond[J].International Review.2008,147(2/3).
[2]諶新民,袁建海.新生代農民工就業穩定性的工資效應研究—以東莞高為例[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5).
[3]張再生,趙麗華.國內外關于就業穩定性研究述評[J].理論與現代化,2011,(6).
[4]翁杰,周必彧,韓翼祥.發達國家就業穩定性的變遷:原因和問題[J].浙江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5]李丹,王娟.影響我國勞動力市場就業穩定性的宏觀因素及政策啟示[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