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登
(貴陽醫學院 計算機教育與信息技術中心,貴州 貴陽 550001)
醫藥行業作為一個國家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對國民經濟起到支柱性的作用。我國傳統醫藥物流的流通環節過多,與發達國家2-3個流通環節相比常常多達6-7個,這大大降低了整體醫藥供應鏈的物流效率,不利于行業發展[1]。隨著國家進一步推進醫療改革,大量醫藥配送中心正在逐步發展建設,以響應國家現代化醫藥行業建設、“降費增效”的號召。如何建設完善高效的醫藥企業配送中心已成為目前醫藥行業普遍重視的問題,尤其近兩年醫藥電商市場的興起更是對醫藥企業配送中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國醫藥零售行業平均利潤率較低,一般僅為0.6%,而物流費用率卻高達10%以上,與國外同行業相比遠遠落后于人,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是我國醫藥連鎖企業配送中心的規模、現代化水平和集約化程度較低,發展水平落后。歐美國家的醫藥配送中心多已全面應用全自動分揀設備進行拆零分揀,例如德國KOWA集團的全自動化藥房和法國Apoteka集團的藥盒自動化分揀系統。而我國隨著醫療改革的推行,醫藥配送中心的現代化建設才剛剛起步,目前我國建設的較為先進的現代醫藥物流配送中心有北藥集團醫藥物流中心、北京嘉和嘉事堂醫藥配送中心、華潤醫藥配送中心、廣藥集團醫藥配送中心等,但這些配送中心相對于整個國家的醫藥行業仍屬少數,大部分醫藥配送中心仍為中小規模、人工操作為主,有待進一步發展。
如圖1所示,醫藥企業配送中心在整個醫藥供應鏈上處于十分重要的承上啟下位置,醫藥物流供應鏈是否能高效運轉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醫藥配送中心是否能起到出色的承轉作用。因此醫藥配送中心所存在的一些問題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

圖1 醫藥物流供應鏈示意圖
采購管理環節是否成功主要體現在管理者是否能很好地應對藥品供需變化及時改變,物流配送策略以保證倉儲供需平衡。與普通物流配送不同,藥品作為醫藥物流配送的主體商品,其自身的特殊性決定了其物流配送各個環節較普通物流更為復雜。醫藥配送的需求通常具有日波動性大、地域(不同門店)波動性大以及季節波動性大等特征。
日波動性的主要產生原因有很多,例如天氣霧霾可能導致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的上升從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相關藥品的需求上升,又比如突然的降溫或病毒可能導致大面積流感的爆發從而引起相關藥品需求的上升。以北京某醫藥配送中心為例,其部分日配送貨品數量10日內在5 338-17 692范圍內有較大波動,如圖2所示[2]。

圖2 北京某醫藥配送中心部分日出貨量統計圖
地域波動性又體現為不同門店的需求波動性,由于門店所處位置不同,面向人群不同等原因,不同門店的需求復雜性高難以預估,因此造成了地域需求的波動性。季節波動性產生的原因主要是不同季節人們對藥品的需求量不一樣,例如冬春季節流感多發,相應抗病毒藥需求上升;夏季高溫悶熱,相應祛火防暑的藥品需求上升。
配送中心的采購管理運作理應利用各種方法解決好上述三種原因導致的需求波動以平衡企業倉儲。但目前采購管理運作制度不健全和信息系統建設不完善等原因導致藥品需求不能很好的被預估和判斷,企業倉儲的供需平衡并不能得到很好的保證。以甘肅Z藥業配送中心為例,其采購部采用毛利率指標方法作為采購人員的業務考核依據,這種考核方法將導致采購人員不以需求為重,而以商品毛利率為重,從而易導致配送中心供需失衡。同樣是Z藥業配送中心,其運營部和采購部未進行信息高度共享化,采購人員并不能實時掌握企業需求變化,導致大量銷路不佳的藥品堆積而高需求藥品缺貨。
倉儲內部管理環節不夠完善主要有以下幾個問題:
(1)倉庫布局不合理同時未實現立體化利用。一些藥品配送中心的倉儲布局不夠科學合理,藥品未按相關度放置,導致揀貨路徑不合理時間消耗較多,不同品類的藥品混合堆碼現象嚴重不利于出入庫盤點,倉庫未進行立體化利用導致空間資源的浪費,同時也導致平面工作半徑的增加,也加大了揀貨工作量。此外還有一些藥品配送中心整零不分,管理不到位導致一些藥品已過期都無人知曉。
(2)藥品批號管理混亂。許多醫藥配送中心多關注藥品的選擇和經營模式,往往忽視藥品的物流管理,從而導致藥品批號的管理混亂,出現配送中心品規與門店柜臺品規不對應、系統負庫存以及難以追蹤藥品批號等現象。實際藥品配送和銷售中,配送中心和銷售門店并不重視藥品批號,有時藥品批號出錯門店也繼續向顧客出售,長此以往便會出現藥品實物與信息系統的不相符,造成藥品品規在門店-配送中心-信息系統三個層面的混亂,不利于醫藥配送中心的管理運作。
(3)揀貨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有待提高。由于一直以來醫藥行業都由國家統一管理,醫改政策頒布后醫藥配送中心發展尚不完善,因此目前許多醫藥配送中心的揀貨信息化和自動化程度尚待提高。部分企業配送中心的自動化程度較低,藥品批號的錄入、訂單處理、分揀配貨包裝等一系列工作仍需人工完成。另有部分企業配送中心啟用了電子信息化技術,實現了一定程度的揀貨信息化和自動化,但仍然只是簡單的利用電子表格記錄藥品出入庫情況并上傳至網絡共享,而并未開發出合理高效的醫藥倉儲管理系統,本質上并未實現從人工處理到自動化處理的實質轉換。揀貨信息化和自動化的不完善直接導致倉儲成本的提高,倉儲效率的降低,還易造成藥品損耗率的增加,不利于醫藥物流的發展。
與普通物流商品不同,藥品由于其需求特殊性,延誤和誤送漏送將會大大降低用戶滿意度,尤其在當下醫藥電商市場崛起后對配送環節的要求更加苛刻。
目前我國許多醫藥配送中心對配送方案缺乏規劃和安排,沒有對配送區域進行合理的區域劃分和配送路線制定,而是基于門店訂單的先后順序進行配送,從而造成嚴重的人力物力浪費。同時由于配送中心缺乏對車輛的合理調度,導致單程空載率過高,而且存在不合理的輕重配裝、容積配裝現象,車輛容積利用率低。這些都會使企業物流效率低下,物流成本提高,藥品配送時效性不高且錯送、漏送的比例過高等。
目前大部分醫藥配送中心普遍存在信息系統建設不足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采購部僅僅被動接受門店訂單而并未對顧客需求進行數據統計和信息處理,從中分析商品需求是否有規律特性可循,從而有利于更好的制定采購計劃。這種需求信息分析系統的缺失在醫藥電商市場崛起后將會對醫藥企業帶來更不利的影響,因為醫藥電商平臺建設完成后藥品需求將會更靈活更多變,信息量也會增加,醫藥企業如不能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統應對大數據電商時代將難以進一步發展。
(2)未對信息系統進行統一規劃建設。在整個醫藥企業配送中心里,各個部門管理相互獨立,信息系統也相互獨立管理,未進行部門間的信息平臺合作建設,這會導致信息交流不暢形成信息孤島,不利于信息系統的現代化建設。
(1)按需調整采購比例以優化庫存結構。醫藥配送中心需要根據自身營業目標和人們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采購比例,以優化庫存結構維持供需平衡。以美國CVS醫藥連鎖企業為例,其銷量比重一直以來以處方藥最大占總銷售額約70%左右,目前隨著人們對個人健康生活品質追求水平的提高,該企業為了實現面向大眾的“一站式”購物需求適應醫藥電商的發展,正逐步改善其產品結構,增加美護產品等其它藥品的占有比重,以贏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2)引入大數據系統實時分析管理庫存需求。目前我國醫藥配送中心庫存需求的信息化管理仍然滯后,大部分仍以門店上報的需求作為采購依據,不能實時對接顧客第一手需求信息,從而不能很好的制定采購計劃。美國CVS醫藥連鎖企業在很多年前就已經完成了配送中心總部與門店信息系統的連接,并開發出了自身的庫存管理模型系統super。我國醫藥企業配送中心也可借鑒其經驗,結合大數據技術開發出自身合適的庫存需求管理系統。具體措施如下:首先需要建立起配送中心和各個門店的統一信息管理系統,然后將藥品需求分為三類,A基本需求類,例如維生素、止疼藥等;B具有季節性的藥品,例如防暑藥、凍瘡藥等;C不定時需求類,例如感冒發燒藥等。對于A類B類藥品根據歷年統計的經營數據綜合計算出各個藥品的訂貨底線,并設置在各個門店的庫存管理系統中,當門店進行每日盤點時,一旦藥品數量少于訂貨底線便自動向配送中心發送訂貨需求信息。對于C類藥品便需要配送中心利用大數據分析系統對各個門店上傳的每日藥品需求信息進行分析,并結合門店位置信息等其它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對未來藥品需求進行預測,以得出采購目標。
針對醫藥配送中心內部倉儲效率不高的問題,可引入電子標簽智能化布貨揀貨系統。該系統建立在RFID技術之上,首先需要對藥品進行電子標簽的制作,錄入相關信息并完成接收器布置等倉庫硬件設施的準備,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智能布貨揀貨信息系統作為軟件支持。該系統的實現方法如下:
首先基于上文所述的大數據分析需求管理系統對訂單和藥品進行數據分析處理,找出藥品之間的關聯性,從而制定出最優的倉儲布貨方案,方便后續揀貨操作。該數據分析處理過程的原理是基于數據挖掘的復雜網絡社團發現技術,如圖3、圖4所示[3],系統將訂單需求和藥品看成為一個二分網絡,并對該二分網絡進行單向投影使不同藥品的需求共現頻率形成社團結構,從而找出共現關系明顯的相關藥品將其歸類放置。

圖3 藥品與訂單間的二分網絡關系
藥品按照合理位置入庫后便需要智能化的分揀系統在出貨時進行高效揀貨配送,由于該系統基于RFID技術,因此所有藥品、分揀員的位置信息在數據庫中都有記錄,只需建立智能化的分揀系統,將訂單信息結合藥品位置信息和分揀人員位置信息轉化成路徑最優的分揀信息,通過手持無線終端通知距離最近的分揀人員前去揀貨即可。

醫藥企業配送中心在藥品配送方面可利用共同配送提升規模效應以降低運輸成本。大部分醫藥企業的門店都集中于城市,而郊區的門店相對較少,如果不進行共同配送,每個企業便只能依靠自建物流進行配送,但由于門店個數少消費人群密度低,往往導致郊區送貨車輛負載率較低,因此物流效率低物流成本高。如若多個醫藥企業進行共同配送,便可大大提高車輛負載率、車輛利用率,有助于彼此互利共贏。
配送路線優化方面,配送中心可改變依據訂單先后順序進行配送的策略,通過建立智能化的路線優化系統制定最優化的配送路線,同時根據訂單需求變化隨時更新,實時通知配送車輛,以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此外,在醫藥電商市場興起的背景下,市場對醫藥配送中心的時效性和覆蓋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企業依靠自建物流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目前市場中僅有以七樂康為代表的自建B2C模式物流做的較為成功,其它類似快方送藥便是委托物流配送企業進行存儲和配送[4]。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醫藥企業進行共同配送的必要性有目共睹。
醫藥企業配送中心如要實現以上功能改進,必須建立完善高效的信息系統,包括更新硬件設施和同時對軟件系統進行升級。首先需要建立科學的編碼體系,醫藥物流由于其特殊性,種類繁雜信息量巨大且不允許出錯,因此應對其整個供應鏈的編碼體系進行嚴格科學規范化,包括保證供應商需求方以及藥品的編碼在全系統中的惟一性,防止出現貨碼不對的狀況,還有保證編碼的的多樣性,以適應不同的節點用戶。其次需要設計出操作界面簡單,不易出錯且方便上手的計算機軟件,因為藥品庫的底層數據復雜,如若操作界面過于復雜將容易出錯,嚴重時甚至會造成醫療事故。
[1]楊名.基于Z醫藥配送中心的訂單分析及其在分揀模式選擇中的應用[D].濟南:山東大學,2014.
[2]王成林,田偉,楊嵐.醫藥配送中心運作策略研究[J].中國市場,2008,(2):51-52.
[3]徐靜.醫藥物流配送中心作業管理與策略優化研究-以S公司為例[J].物流技術,2014,(12):53-56.
[4]孫涵.醫藥電商2.0時代,物流很忙[J].中國藥店,2015,(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