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秀,萬 超
(大連交通大學 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遼寧 大連 116028)*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高速鐵路以其高效、舒適、快捷、環保的優勢,逐步成為我國重要的客運交通方式.因此,高速鐵路的運營安全管理問題成為社會各方關注的焦點.其中,高速鐵路安全風險預測是該問題研究的重要一環,受到普遍重視.高速鐵路安全風險預測的實質是風險評估,其在安全風險管理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既是對風險識別后的量化分析,同時亦是后續風險預警及決策的依據.
由于我國高速鐵路發展起步晚,因而該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目前,關于鐵路安全風險預測的主要方法為模糊評價法、層次分析法、灰色預測法等,亦或是幾種方法的綜合運用[1-4].但是,上述幾種方法在實際運用中均存有一定的缺陷:①由于這些方法在使用時是以歷史數據擬合出固定的計算模型,所以在高速鐵路系統發生變化時不具有應變性而需要重新確定,導致應用成本高;②我國高速鐵路發展時間短,因此在建立安全風險預測模型時的基礎數據樣本少,故無法保證模型的精度,難以全面預測潛在的安全問題;③在利用上述方法構建安全風險預測模型時,相關參數的確定多依賴于研究者的主觀評判,因而在實際應用時對真實情況的反應不夠準確.針對此問題,本文在對高速鐵路安全風險預測時引入了混沌理論和神經網絡,并建立了混沌神經網絡的安全風險預測模型.
混沌于1963年由美國氣象學家Lorenz首次發現并提出,隨后獲得迅速的發展,至今已廣泛應用于生物學、物理學、天文學、氣象學、經濟學等各領域[5-6].混沌是確定的非線性系統中出現的隨機現象,而混沌學理論則是揭示此現象內在規律的研究.基于此,吳超等人通過對混沌科學與安全科學基本特征進行比較,并將混沌理論運用到安全科學領域的理論與實踐中,從而提出了安全混沌學的概念、內涵及研究方法[7].由于高速鐵路是一個高度集成且具有確定性的復雜系統,而與其有關的安全問題是隨機產生的,因此可以視之為是一個非線性巨復雜系統,故對其有關研究可以充分借鑒混沌學的相關理論進行研究.
神經網絡是20世紀40年代興起的一種以計算機技術為依托,處理復雜非線性系統的工具.神經網絡利用硬件模擬了人類大腦中神經元的工作方式,依靠一系列內嵌的算法,使自身具有了自組織性及自適應性,并通過不斷學習獲得良好的非線性映射能力,實現對非線性系統的預測[8].所以,神經網絡這一具體工具對高速鐵路安全風險預測具有較高的適用性,能夠獲得很好的預測結果.
因此,本文根據高速鐵路的安全問題的特點,將混沌理論與神經網絡相結合,構建混沌神經網絡模型來對高速鐵路安全風險進行預測.
混沌神經網絡可以很好的模擬高速鐵路的安全問題,即可以以抽象出的高速鐵路的運營狀態指標作為輸入,在具有混沌特性且經過訓練的神經網絡中通過一系列的非線性計算,來判斷出系統是否偏離常態而處于混沌狀態,并輸出與當前狀態相應的風險等級.因此,利用混沌神經網絡對高速鐵路安全風險進行預測兼具仿真特性.
根據相關文獻[9],可知一維混沌神經元的模型為:

式中,x為神經元在t+1時刻的出輸出值;y為神經元內部狀態函數;g為神經元的不應性函數;A為外部輸入強度;α為抑制參數;β為不應性衰減率,有β∈[0,1];θ為神經元的閾值.若考慮在其中引入來自網絡中自身及其它神經元的反饋h,則最終的混沌神經網絡模型如下:

其中,vij是各神經元的反饋權重;wij是各外部輸入的權重;M是神經網絡中神經元的個數;N是神經網絡外部輸入量個數.為方便起見,可令

則得到式(3)的簡化形式:

另外,根據一般神經網絡的設置情況,選取參數為z的sigmoid函數作為神經網絡的連續輸出函數f:

上述得到式(2)~(5)即為最終的混沌神經網絡.該神經網絡是在反饋型神經網絡中引入了混沌動力,使其具有混沌特性,從而可以對同樣具有混沌特性的高速鐵路安全問題進行良好的模擬.
確定了混沌神經網絡模型之后,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需要對該網絡進行訓練,只有經過訓練并收斂的神經網絡才能正常使用.對于高速鐵路安全風險預測來說,應該首先明確其安全問題的影響因素,在量化這些因素的基礎上來獲得神經網絡的訓練樣本.根據相關研究可知,高速鐵路安全風險主要涉及“人、機、環、管理”四個方面.但是,根據研究方法的不同,上述四個方面中的具體影響要素會有差異.根據文獻[3]、[10],選擇總結了高速鐵路安全風險影響因素F,如圖1所示.

圖1 高速鐵路安全風險影響因素
其中,“人”因主要為路內工作人員的基本素質,通過對人員進行相關的測試,來以測試的打分分數進行評價;“機”因主要是與高鐵線路有關的基礎設的工作狀態,根據機車工電輛各單位的實測數據與技規、行規等標準的比值進行評價;“環”因是自然、社會、車內環境的狀態,以高鐵系統對其危害性的可容忍程度作為評價標準;“管理”因分為兩類,一類包括安全機構、法律、應急處理、事故總結等,需要以定性分析判斷相關因素是否完備,并以此作為評價,另一類包括作業標準、監測維護等,需要定量分析有關單位的標準作業程度水平及監測維護頻率水平,同樣通過與標準的比值來獲得評價指標.在此明確高速鐵路安全風險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分析事故嚴重程度,參考評判標準獲得事故等級量化參數,量化等級為0,1,2,3,4,5.根據歷史數據獲得混沌神經網絡的輸入變量個數以及輸入值,據此得到該網絡的訓 練樣本,如表1所示.

表1 混沌神經網絡訓練樣本
因此,可以確定高速鐵路安全風險預測的混沌神經網絡模型的結構為17×35×1,將訓練樣本帶入網絡中進行訓練,設誤差不超過0.01,在經過2671次訓練后,該網絡即達到平衡狀態.利用表2中的數據對其進行檢驗,得到結果如圖2所示.

表2 混沌神經網絡檢測樣本

圖2 預測結果與實際值比較
從預測結果看,混沌神經網絡具有很好的預測精度,能夠準確的識別出高速鐵路的安全風險.并且該網絡可以利用自身的記憶功能,通過不斷擴充訓練樣本,進一步提升網絡的預測精度.
高速鐵路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故其安全問題同樣具有非線性的混沌特性.因此,在預測高速鐵路的安全風險時,可以參考混沌學原理和神經網絡的方法進行.本文利用較為成熟的混沌神經網絡,構建了高速鐵路安全風險預測模型,并且整理了高速鐵路安全風險影響因素,利用歷史數據對該預測方法進行驗證,驗證結果證明該方法能夠有效預測高速鐵路安全風險,具備實用價值.
[1]杜學東,高自友.鐵路安全管理綜合評價的一種新方法[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3,13(5):30-34.
[2]李陽,高自友.鐵路安全預警系統的研究與設計[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14(6):36-40.
[3]曹松.鐵路行車安全預警理論與方法研究[D].北京: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2011.
[4]馮運卿,李雪梅,李學偉,等.基于結構方程的高速鐵路安全影響因素相互關系分析[J].北京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2(4):75-83.
[5]黃志全,崔江利,劉漢東.邊坡穩定性預測的混沌神經網絡方法[J].巖石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3(22):3.
[6]周直,鄭亮.基于混沌神經網絡公路工程建設風險評價研究[J].公路工程,2008,33(1):51-58.
[7]吳超,楊冕.安全混沌學的創建及其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0,20(8):3-16.
[8]張德豐.MATLAB神經網絡應用設[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9]王耀南,余明群,袁小芳.混沌神經網絡模型及其應用研究綜述[J].控制與決策,2006,21(2):121-128.
[10]肖雪梅,王艷輝,張思帥,等.基于耗散結構和熵的高速鐵路事故演化機理研究[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12,22(5):9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