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姣(山東師范大學商學院,山東 濟南 250000)
薪酬差距研究述評
王姣
(山東師范大學商學院,山東 濟南250000)
摘要:通過回顧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薪酬差距領域所做的研究,指出已有研究文獻的不足之處,提出未來可能的研究領域。
關鍵字:薪酬差距;性別薪酬差距;公司績效
中圖分類號:F01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145-01
薪酬差距作為公司治理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就開始備受理論界和實務界的關注。本文系統地分析了薪酬差距方面的相關文獻,并在此基礎上提出未來可行的研究領域。
從已有的相關文獻來看對薪酬差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視角:一個是研究導致薪酬存在差距的原因,另一個則是研究薪酬差距與公司績效之間的關系。
關于第一個視角,本文從性別這一角度出發對其涉及的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梳理。關于第二個視角,本文從高管(團隊)薪酬差距和與高管—員工薪酬差距兩個方面按照錦標賽理論和行為理論對其涉及的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歸類梳理。
國內外學者在不同的研究背景下,分別從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對性別薪酬差距的原因進行了的分析:
Stephen Machin , Patrick A. Puhani(2003)發現在英國和德國控制了年齡、行業、區域、職業和公司性質等因素后,性別工資差距是由于教育程度差異導致的。Aaron Lowen & Paul Sicilian(2009)發現在美國,性別工資差異主要是由性別職業隔離導致的。葛玉好、曾湘泉(2011)運用分位數回歸的反實事方法發現市場歧視影響性別工資差距在工資分布的不同位置。
關于高管薪酬差距或高管—員工薪酬差距與公司績效的關系,錦標賽理論認為:加大薪酬數額的差距,將會降低委托人對代理人的監控成本,這為二者之間的利益一致性提供強激勵,最終提高公司績效。通過實證研究支持該理論的代表如下:
林浚清、黃祖輝、孫永祥(2003)和盧銳(2007)發現高管團隊中大的薪酬差距可以提升公司績效。Kin Wai LeeBaruch Lev Gillian Hian Heng Yeo(2007)則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公司治理結構越有效,公司的績效與高管薪酬差距之間的正相關關系越強。Martin J. ConyonLerong He(2011)對中國上市公司進行研究發現中國高管薪酬與公司績效存在正相關關系。
不少學者認為實施“錦標賽”并不能提高公司績效,于是提出行為理論。行為理論從心理學角度進行分析,提出較大的薪酬差距會影響團隊之間的協作,進而降低團隊整體績效水平,對公司績效產生不利的影響。對于該理論,國內外學者也進行了實證研究:
張正堂(2008)提出不管是管理團隊之間的薪酬差距還是管理層與員工間薪酬差距都會對公司未來績效具有負向影響。周蓓蓓、曹建安、段興民(2009)發現制造業中高管團隊薪酬差距對公司績效呈現出負向影響的趨勢。Nikolaos BalafasChris Florackis (2013)對英國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也發現高管薪酬激勵與公司近期未來績效成負相關。

在高管—員工薪酬差距與公司績效關系方面,大部分文獻的研究認為二者存在倒u型關系。
王海芳、李娟(2012)和唐莉、王宗萍(2013)以中國13家上市商業銀行的數據為樣本進行研究,結果發現高管與員工薪酬差距與銀行績效存在倒U型關系。石榴紅、張時淼、馮照楨(2013)運用上市公司的數據進行研究發現高管—員工薪酬差距與經營績效之間存在明顯的倒u型關系。
通過回顧已有的研究文獻發現國內外學著圍繞薪酬差距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有價值的實證研究,并在薪酬差距與績效關系方面形成兩個具有代表性的理論流派:錦標賽理論和行為理論。然而,在豐富的研究成果之中,對性別薪酬差距與公司績效關系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對二者關系的探究將會成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
參考文獻:
[1]葛玉好.市場歧視對城鎮地區性別工資差距的影響[J].經濟研究,2011,(6)∶45—56.
[2]林浚清,黃祖輝,孫永樣.高管團隊內薪酬差距、公司績效和治理結構[J].經濟研究,2003,(4)31—40.
[3]張正堂.公司內部薪酬差距對組織未來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08,(9)∶81—87.
[4]Stephen Machin , Patrick A. Puhani.Subject of degree and the gender wage differential∶ evidence from the UK and Germany[J]. Economics Letters ,2003,(79)∶393-400.
[5]Aaron Lowen , Paul Sicilian.“Family-Friendly” Fringe Benefits and the Gender Wage Gap [J].Labor Res ,2009,(30)∶1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