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圣(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思政部,北京 100020)
卡特時期美國對非洲的政策
李小圣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思政部,北京100020)
摘要:卡特執政前期,美國對非洲政策進行比較大的調整,加大對非洲的經濟援助,增強對非洲的外交。執政后期,為了加大同蘇聯的爭奪,又對美國對非洲政策進行了調整,加強了在非洲的軍事存在,強調了非洲政策的東西方對抗意義。
關鍵詞:卡特;非洲政策;東西方對抗;調整
中圖分類號:D73/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5)05-0067-02
卡特是繼威爾遜之后理想主義色彩最濃的一位總統。在20世紀70年代美蘇雙方都提倡用緩和來指導兩國的關系的背景下,他比前任總統更熱衷于同蘇聯搞緩和。上任伊始,他就宣布實行“世界新秩序”,把加強與西歐和日本的聯盟關系放在美國對外政策的首位,其次是與第三世界的“南北關系”,最后才是與蘇聯的“東西關系”。卡特強調要同蘇聯競爭,但避免直接的軍事沖突,用政治和經濟手段,即“以水滅火”而非“以火滅火”。但在其執政的前后期,美國政府對非政策變化較大,主要是由于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
第一,比較重視非洲。與尼克斯時期相比,卡特更加重視非洲。制訂非洲政策的政府官員都是具有自由主義思想的非洲裔。黑人安德魯?揚(AndrewYoung)為駐聯合國大使,兼負責美國的對非政策。任命自由派人士理查德?穆斯(Richard Moose)擔任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上臺后不久,卡特政府就系統地制訂并公布了美國對非政策。
第二,政府要員頻繁地展開對非外交。1977年2月和5月,安德魯?揚兩次訪問非洲。1978年卡特訪問尼日利亞和利比里亞,成為二戰后第一個正式訪問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美國總統。美國副總統蒙代爾(Walter Mondale)和國務卿萬斯(Cyrus Vance)直接參與解決南部非洲問題的外交活動。1977年5月,美國駐非使節召開會議,這是近七年來第一次在非洲召開這樣的會議。
第三,卡特總統和其他政府要員都強調非洲對美國的重要性。卡特在訪非時,在尼日利亞首都拉各斯(Lagos)發表講話說:“在過去的十五個月里,非洲在我的思想中占據很重要的位置。”“擺脫美國過去的超然態度并不僅僅是我個人承擔的義務,我是代表著美國全體人民的深厚感情和深切關懷的。”萬斯在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上發表講話時說:“非洲對于美國是很重要的,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正在認識到這一事實。”
第四,卡特認為不應該強調非洲問題的東西方含義。卡特政府與蘇聯搞緩和,減少與蘇聯的對抗。在非洲問題上,卡特政府認為,應從非洲的特殊位置去看非洲問題,而不應該強調其東西方意義。卡特政府高層認為,非洲人在本質上是民族主義者,他們是不會接受蘇聯或其他國家控制的。卡特的非洲政策引起了美國國內的非議。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就對此表示不能接受。但這一時期美國的對非政策大體上還是按照這一基調貫徹執行的。
第五,堅持和發展了福特政府和平解決南部非洲問題的政策。在南部非洲問題上,美國人認為白人種族主義政權的種族壓迫問題最容易被蘇聯所利用。為了對抗蘇聯,卡特表示要促進人權,承認和鼓勵非洲的民族主義,在南部非洲要致力于和平變革,實現多數人的統治。為了改善美國形象,卡特政府還打出“人權”外交的旗號,強調“人權行為”是美國“決定是否和怎樣和其他國家打交道的重要準則。”萬斯還表示,美國對人權的關懷并不局限于非洲大陸的某一地區,而是執行在整個非洲促進人權的政策。
第六,利用經濟優勢,加強對非洲的聯系。福特政府后期,美國開始增加對非洲的經濟援助。卡特政府繼續增加對非投資和發展貿易。萬斯聲:稱“美國要強有力地保證非洲的經濟發展”。在其執政時期,對非經濟援助增長加快。美國給非洲的經援,從1976年的3.022億美元增加到了1980年的7.986億美元,增加了164. 3%。美國的私人資本輸出和貿易也迅速增加,進出口銀行向非洲提供了更多貸款。僅1979年就比1977增加了320%,從1.426億美元增至5.988億美元。如果算上美國此時給埃及的援助,那么卡特給非洲的經濟援助會增長得更快。
在蘇攻美守的戰略態勢下,卡特政府執政前期,通過人權、經援等手段加強了同利比里亞等親美國家的關系,改善和發展了同一些過去關系不大好的國家如尼日利亞、幾內亞和坦桑尼亞。即使是同蘇聯關系十分密切的國家,如索馬里、莫桑比克和安哥拉,卡特政府也加強了它們的關系。
蘇聯入侵阿富汗以后,卡特政府根據全球形勢的變化,除繼續貫徹其前期制訂的非洲政策的同時,也做出了一些調整。
第一,蘇聯入侵阿富汗,對美國的全球安全利益形成了重大挑戰。卡特政府認為蘇聯已經嚴重威脅世界和平,不能再對蘇聯表示軟弱,要加強與蘇聯的爭奪。在非洲卡特也要強化同蘇聯的對抗,如對安哥拉的政策。卡特在1976年競選演講時就宣稱要承認安哥拉人民共和國的合法地位。但是直到卡特離任,美國也沒有承認安哥拉人民共和國政權。“真正的原因就是卡特擔心這樣做會被認為是向共產主義蘇聯示弱。”卡特政府的南部非洲政策也做出了調整,“從早期支持大多數人統治的和平演變轉變為重新強調在非洲東西方政治的對抗。從一心致力于結束南部非洲少數白人種族統治轉變到以反蘇、反古巴為戰略重點。”
第二,美國政府加強了非洲附近水域——印度洋、波斯灣和紅海地區的軍事力量。蘇聯入侵阿富汗后,對西南亞、波斯灣和中東地區的安全形成嚴重威脅,卡特政府除了加強在非洲附近水域的軍事部署外,還加緊建立、部署快速部隊,準備在必要的時候迅速把他們投放到波斯灣附近的東非和北非等地區。卡特政府還改進運輸能力,在波斯灣地區增加儲存戰略物資,加緊擴建迪戈加西亞基地,在東非和北非等地建立軍事設施,以應對局勢可能發生的惡化。例外,對一些重要和友好的非洲國家(比如,埃及、蘇丹、肯尼亞、索馬里等)加強武器援助,同時為鞏固美國在西非的傳統重要陣地——利比里亞,美國大力增加對其經濟援助。
參考文獻:
[1]梁根成,《美國與非洲》,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12月第一版。
[2]《蘇美關系70年》 桂立著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3]《杜勒斯與美國對蘇戰略1952—1959》 石斌著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4]《美蘇爭霸三十年》 宋文明著 臺北縣:宋氏照遠出版社,2002。
[5]《從對抗到對話:赫魯曉夫執政時期的蘇美關系》 鄭羽著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