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蔡鎏
讓基因檢測走入個人
文|本刊記者蔡鎏

23魔方CEO周坤(左)與COO劉耕,他們想打造一個“互聯網基因檢測品牌”。
23魔方把基因產品降低到數千元的價位,以此打開市場。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基因檢測在國內迅速興起,各公司紛紛逐鹿這片醫學藍海。23魔方從去年4月份開始籌劃進軍個人基因檢測市場,目前正與途牛等平臺合作,推廣針對個人的基因檢測產品,在國內市場迅速鋪開。
在23魔方3人的創始人團隊中,周坤、王勉都是科研背景,劉耘是唯一一個非技術出身。從曼切斯特大學計算機系畢業后,他沒有選擇留在IT行業,而是去了寶潔。
“當時,我的畢業設計拿到了年級第一。導師聽說我要去寶潔時很詫異,問我是要成為計算機高工
還是要去賣香波。最后,我還是選擇了寶潔,我了解自己,其實計算機并不是很合適我。”隨后,劉耘在寶潔做了8年,一直負責國內市場部的業務。
23魔方剛成立時想做2B端的業務,給醫院、科研單位等提供基因檢測服務,這也是很多基因檢測公司的基本模式。但是,面對封閉的B端市場,23魔方一直很難找到合適的切入點。
這時,他們找來了劉耘。多年的市場經驗讓劉耘決定去嘗試C端市場的開拓,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思維去顛覆傳統的基因檢測模式。他們看到了谷歌基因檢測建立起來的基因大數據庫的巨大價值,因此也想做國內的基因大數據生意。
基因檢測技術的大進步,也讓原先高昂的基因檢測普及化成為可能。目前,美國的基因檢測成本已經降到了100美元左右,這是一個大多數人可以接受的價格。基因對于人們不再神秘,每個人想了解自己的基因變得越來越便利。
劉耘介紹,23魔方的個人基因檢測產品在數千元左右,針對客戶的需求可以檢測不同的基因位點,而價格最低的標準檢測包只有999元,用戶可以通過唾液檢測自己是否具有遺傳性腫瘤基因,同時了解自己的體質特征和健康風險。
在國內,這樣的價格讓很多競爭對手提出了疑問,覺得難以覆蓋成本。對此,劉耘的解釋是,這樣的價格并不是為了開拓市場而不計成本的營銷,而是經過仔細核算的價格。23魔方之所以能做到如此低的價格,是因為他們只針對已知的位點序列進行檢測,這樣就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測序成本。
自今年上半年以來,在產品設計成熟并推廣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受基因檢測。目前,23魔方除了個人客戶以外,還有一些大公司為員工購買基因檢測產品。劉耘表示,他們接下來會與各類社交媒體平臺合作,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個人基因測序產品,而基因檢測的便利性背后蘊涵的是巨大的市場空間。
i黑馬點評
通過移動互聯網,23魔方讓基因檢測從傳統的B端走向C端,讓個人基因檢測變得更便捷,基因測序從遙不可及到觸手可及。不過,23魔方本身并不掌握基因測序的核心技術,而只是推出移動端的產品形態。這種模式的門檻并不高,后續可能會面臨比較激烈的市場競爭。

成都23魔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