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走罐、刃針平刺治療背肌筋膜炎臨床觀察
陳陸陸
(江蘇省南京市職業病防治院,210042)
背肌筋膜炎指背部筋膜、肌肉、肌腱和韌帶等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癥,引起背部疼痛,僵硬,活動受限等癥狀的疾病,又稱“肌筋膜纖維織炎”“肌風濕”“肌筋膜疼痛綜合征”等。我科采用推拿、走罐、刃針平刺治療背肌筋膜炎,療效滿意,現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選擇2009年3月~2013年4月共104例背肌筋膜炎患者,隨機分為推拿、走罐、刃針平刺治療組52例和推拿、拔罐對照組52例。治療組男26例,女26例;年齡最大56歲,最小20歲,平均38歲;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4年。對照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最大57歲,最小19歲,平均38歲;病程最短2個月,最長4年。兩組資料相比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①可有外傷治療不當、勞損或外感風寒等病史。②多發于老年人,好發于兩肩胛之間,尤以體力勞動者多見。③背部酸痛,肌肉僵硬發板,有沉重感,疼痛常與天氣變化有關,陰雨天氣以及勞累后癥狀加重。④背部有固定壓痛點或壓痛較為廣泛,背部肌肉僵硬,沿骶棘肌行走方向常可觸到條索狀的改變,腰背功能活動大多正常。X線片檢查無陽性體征。
納入標準:符合背肌筋膜炎的診斷標準,符合針灸推拿臨床適應證范圍。
排除標準:有針灸推拿禁忌證以及嚴重精神或心血管系統疾病的患者。
治療方法
2.對照組:推拿手法同治療組,推拿完畢后在阿是穴和條索狀改變處拔罐,留罐5 min。
治療結果
療效標準: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治愈:背部疼痛消失,活動自如,無復發。有效:背部疼痛減輕,活動時稍有不適。無效:癥狀無改善。
結果:兩組治療后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療效比較(例)
經過3個療程治療后,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由此可見,治療組推拿、走罐、刃針平刺治療背肌筋膜炎臨床療效優于對照組。
討論
背肌筋膜炎是一種背部肌肉、筋膜、肌腱、韌帶等軟組織的無菌性炎性病變。推拿具有舒筋通絡、解痙止痛的作用。推拿手法作用于機體,能夠加強局部的血液循環,使局部溫度升高,清除在損傷組織內瘀滯的致痛物質,通過適當的刺激,提高局部組織的痛閾,將緊張或痙攣的肌肉充分拉長,從而解除其緊張、痙攣,消除疼痛。走罐是結合運動與溫通的治療方法。中醫認為背肌筋膜炎是陽氣不足引起的,走罐部位在督脈和足太陽膀胱經,督脈總督一身之陽,足太陽膀胱經是為巨陽,在兩經之間走罐不僅可以疏通經絡,調整氣血,還可以引導營衛之氣運行輸布,鼓動經脈氣血化生精微,養神柔筋[2]。對于背肌筋膜炎范圍比較大的粘連、條索或瘢痕,單純推拿、拔罐療法效果較差,易復發。但刃針治療以陽性反應點為中心,通過刃針銳利的刀口,將局部攣縮、變性的條索狀或結節狀病損筋膜進行松解,直接切斷部分攣縮變硬的筋膜,消除對感覺神經末梢的刺激和壓迫,緩解肌肉筋膜痙攣,增加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炎性物質的吸收,具有調整陰陽,促進氣血運行等作用。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2%,優于對照組總有效率69.2%,因此推拿、走罐、刃針平刺三種療法相互結合治療背肌筋膜炎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選擇。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00.
[2]衛建華.背肌筋膜炎的中醫治療進展[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20(1):65-66.
本刊郵箱更改通知
本刊原投稿郵箱zgmjlf@periodicals.net.cn已停止使用,由此造成不便深表歉意。現本刊投稿郵箱為:zgmjlf@163.com 或zgmjlf98@126.com或zmjl@chinajournal.net.cn,敬請廣大作者和讀者關注并代為宣傳。
《中國民間療法》編輯部
·自擬經驗方·
基金項目:重慶市衛生局中醫藥科研計劃項目(SWZ02 20110217)
收稿日期(201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