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類型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視綜合治療效果觀察
周曉艷
(陜西省蒲城縣中醫(yī)醫(yī)院,715500)
弱視為眼球未發(fā)生器質性病變,在矯正視力之后低于0.9。是影響兒童視力功能的疾病之一,嚴重阻礙兒童視覺功能的建立[1],患者無完善的立體視覺,繼而影響勞動效率以及工作質量,因此必須要對弱視進行及早發(fā)現和治療。我院2011~2012年對100例弱視兒童進行綜合治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其內容報道如下。
一般資料
我院2011~2012年100例弱視兒童,男59例,女41例;年齡4~6歲,平均(4.2±1.2)歲;所有患者眼部無器質性病變,均確診為中重度弱視疾病。本研究按照兒童弱視情況分成單純性高度遠視37例,中度散光38例,單純性高度近視25例。
治療方法
1.常規(guī)檢查:幫助患兒檢查遠、近視力,進行裂隙燈檢查屈光間質,使用直接眼底鏡檢查眼底,并排除病變。對斜視患兒檢查眼位、眼肌運動等情況。
2.配鏡:每天3次使用1%的阿托品眼膏,連續(xù)使用3 d后進行視網膜檢影以及電腦驗光,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插片檢查,佩戴合適的矯正眼鏡。
3.遮蓋:對雙眼視力相差2行以上患兒行優(yōu)勢眼遮蓋6 d,開放1 d。對單眼弱視者,全天遮蓋健康眼睛,雙眼弱視對等患兒不實施遮蓋,治療后每月檢查雙眼裸眼視力和戴鏡視力。
4.增視鍛煉:使用弱視閃爍治療儀,對患兒進行紅光閃爍、家庭精細作業(yè)等治療,每2周為1個療程,每治療2個療程后到醫(yī)院復檢,根據患兒視力、屈光不正類型,重新散瞳孔并調整眼鏡度數。
治療結果
療效判定標準:按照中華眼科學會兒童弱視學組的標準進行判斷。顯效:患兒視力恢復到0.9以上。有效:視力增進2行或2行以上。無效:視力無增進甚至退步。
結果:經過一系列治療之后,37例單純高度遠視治療有效率達97.30%;38例中度散光治療有效率達81.58%;25例單純高度近視治療有效率達60.00%。單純高度遠視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中度散光以及純高度近視,中度散光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高度近視,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不同類型屈光不正弱視治療有效率[例(%)]
討論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弱視在我國發(fā)病率達3%,若能及時發(fā)現并進行治療,能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一般在5~6歲開始進行治療具有最好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選取4~6歲患兒進行治療。弱視對兒童最大危害就在于,患兒單雙眼呈不同程度的視力低下,其雙眼視覺功能亦未能完善,無精細的立體視覺,從而影響兒童日后的成長發(fā)育。然而,弱視是一種可逆轉性疾病,經過治療是可以恢復至正常視力的,隨著弱視治療技術不斷提高,不斷改善治療方法,弱視治療有效率亦不斷提升。我院經過一系列治療之后,37例單純高度遠視治療有效率達97.30%;38例中度散光治療有效率達81.58%;25例單純高度近視治療有效率達60.00%,顯示出較好的治療效果。
根據相關調查顯示[2],目前屈光不正患兒中,單純高度遠視數量和中度散光人數較多,其治療有效率亦相對較高,單純高度近視數量少,其治療有效率也最低,而我院經過一系列研究后發(fā)現,單純高度遠視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中度散光以及純高度近視,中度散光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單純高度近視,組間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果與上述報道一致。根據分析調查結果得出,影響患兒治療因素包括:治療依從性具有差異性、患兒是否能堅持遮蓋等方面有關。一些孩子長時間遮蓋眼睛,不免覺得單調枯燥,治療依從性較差;另外一些孩子在治療過程中由于受到其他小朋友的捉弄或嘲笑,導致眼罩覆蓋情況不良。針對這種現象,家長必須多加監(jiān)督患兒,做好眼罩遮蓋工作,并堅持到醫(yī)院復診,避免弱視現象復發(fā)。
本研究認為,通過一系列綜合治療,如常規(guī)檢查配鏡、遮蓋、增視鍛煉,能提高兒童視力等方面治療,有效改善患兒視力。此外,弱視治療講究時限性,因此鼓勵家長或學院每年進行視力檢查,及時發(fā)現兒童弱視現象,盡早診斷,避免損害視力,有效提高弱視兒童治療有效率。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眼科學分會全國弱視斜視防治學組.弱視的定義、分類、療效、評價標準[J].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1996,4(3):97.
[2]趙家良.我國防盲治盲工作的進展[J].中華眼科雜志,2005,41(8):697.
收稿日期(2015-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