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學荊州臨床醫學院 荊州市中心醫院骨科,湖北 荊州 434020)
?
髖關節置換術后短期內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分析

[摘要]目的:觀察全髖關節置換和半髖置換術后3個月內患者生活質量果。方法: 對2013年3月到12月期間在荊州市中心醫院骨科進行髖關節置換術的31例患者進行回訪調查,并進行健康生活質量(HRQoL)、生理功能(PF)調查與評估以及體能健康的局限(RP)、軀體疼痛(BP)、一般健康(GH)的評分和36項健康調查問卷(SF-36)的填寫。調查方式是以病人的醫療記錄為調查內容。SF-36評分的平均變化的臨床意義在于術后和術前評分之間的平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且術后平均SF-36評分能與健康的65歲或以上的老年人一致。結果: 3個月隨訪后,術前患者SF-36問卷評分后 PF、RP、BP和GH值分別為39.4、18.5、30.6和47.3。術后患者的PF、RP、BP和GH值分別為 45.2、30.6、46.9 和 52.6。術后患者以上4個值的平均分數均高于術前得分,平均BP得分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改善(P<0.01),PF、RP和GH的變化無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 全髖關節置換3個月后,雖然患者疼痛顯著減輕,但患者總體生活質量無明顯改善。
[關鍵詞]髖關節置換術;骨關節炎;股骨頸骨折;生活質量
目前,髖關節置換術(THA)是一種最常見且專業的外科矯形手術,它主要通過重置一部分鏈接著人工合成植入物的假體來修復引起疼痛的缺損表面[1],是治療股骨頸骨折和骨性關節炎一種有效方法[2]。THA為患者提供的結局相比于內部固定更高,并使病人的功能和生活質量能達到相當于正常的水平。髖關節置換術對患者生活質量的中期和長期影響已經研究得比較清楚[3]。有研究認為手術對患者生活質量也有著短期的負面影響[4],較長的術后恢復會導致患者延遲出院、費用增加以及恢復到正常活動較晚。我們對髖關節置換術的31例患者進行回訪調查,旨在探討髖關節置換術對患者短期生活質量的影響。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研究包括2013年3月至12月期間因股骨頸骨折和骨性關節炎進行THA手術治療的患者,共31列,其中男10列,女21例,年齡為55~75歲。主要病變:有移位的股骨頸骨折、單側髖關節骨性關節炎、雙側髖關節骨性關節炎、股骨頭缺血性壞死。
1.2方法
術前SF- 36問卷讓患者完成,術后3個月隨訪時,SF-36問卷仍讓患者本人完成。分別使用察爾森合并癥指數和SF-36來測量患者的合并癥和HRQ0L 。SF-36表的評分是參照SF-36 健康調查指導手冊標準評分算法[5]來進行。SF-36表若有任何遺漏值,則不會用于數據分析。察爾森的發病率指數的得分則用來測量每個患者的術后并發癥[6]。
2結果
2.1患者手術前后SF-36評分變化
術前、術后3個月SF-36評分的 PF、RP、BP和GH值見表1。術后患者以上4個值的平均分數均高于術前得分。手術之前和之后的SF-36評分的平均差異的分布近似正態分布。BP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PF、RP和GH的變化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項研究顯示,PF和RP存在小的平均差異。 PF和RP分數的平均值的差異,通過t檢驗,遠低于0.80這個可接受的代表有意義的水平值(根據科恩的指引,0.2~0.5之間被認為是小的變化;0.5~0.8為中度;0.8或以上認為是大的變化)。在3個月的隨訪中,PF和RP分數的平均差異分別為0.30和0.26。根據科恩的方針,這是一個小的變化,臨床意義值得懷疑,病人可能未完全恢復。

表1 患者手術前后SF-36評分

表2 與一般老年患者SF-36評分比較
2.2與一般老年患者SF-36評分比較
對術后SF-36評分進行比較,除GH外,其余得分一般遠低于一般65歲或以上的老年人口的平均分值,見表2。
3討論
通過對患者髖關節置換術后3個月的隨訪,患者疼痛明顯減輕,BP得分顯著改善。但在本研究中,患者術后BP得分與中國一般老年人的得分不一致[7]。因此,雖然BP有統計學顯著變化,但是改善患者的疼痛被視為無顯著臨床意義,這與文獻報道的結果是一致的。另外,據報道,雖然患者身體健康和疼痛顯著改善存在于THA后 3個月,但GH值也沒有顯著的變化。這可能與缺乏改善GH值的干預措施及其它已經存在的并存條件相關,使得手術不能單獨改善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GH得分。
髖關節置換者術后3個月,患者在軀體上已獲得一個人工關節,且患者疼痛明顯改善,致使患者在軀體上已等同于一般人群。那么,理想的追求應該是患者的生活質量達到一般人群的生活質量。然而,本研究顯示,患者生活質量狀態未達到理想狀態,其各項指標的得分均比一般人群較低。患者的生理健康(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總體健康) 與心理健康 (包括精力、社會功能、情感職能、精神健康) 均表現為正性相關的關系,即患者的年齡越大,患者的生活質量則相對較差。我們應有針對性地對患者采取有效的康復鍛煉措施,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8]。比如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的家庭康復鍛煉較差,患者出院后并不能有效地進行各種康復鍛煉,患者對家庭康復鍛煉的需求較大,因此,我們應積極有效地開展各種家庭康復鍛煉,以促進患者的功能恢復[9]。另外可以為患者建立專門的康復機構,這個機構內有為患者功能鍛煉提供幫助的物理師,有為患者提供心理咨詢、指導患者心理康復的心理咨詢師等等專業人員。
[參考文獻]
[1]Glazebrook M.Comparison of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patients with end stage ankle and hip arthrosis[J].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2008,90(3):499~505.
[2] Garbuz D S, Xu M, Duncan C P,et al.Delays worsen quality of life outcome of primary total hip arthroplasty[J]. Clinical Orthopedics Related Research, 2006,447: 79~84.
[3] Ethgen O, Bruyère O, Richy F,et 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total hip an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A qualitative and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 Bone Joint Surgery,2004,86A(5): 963~974.
[4] Fitzgerald J D, Orav E J, Lee T H, et al.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during the 12 months following joint replacement surgery[J]. Arthritis Rheumatoid, 2004,51(1):100~109.
[5] Rubin H R, Gandek B, Rogers W H, et al.Patients' ratings of outpatient visits in different practice settings.results from the medical outcomes study[J]. JAMA,1993,270(7):835~840.
[6]Charlson M E, Pompei P, Ales K L, et al.A new method of classifying prognostic comorbidity in longitudinal studies,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J]. Journal of Chronic Disease, 1987,40(5):373~383.
[7]Bachmeier C J, March L M, Cross M J, et al.A comparison of outcomes in osteoarthritis patients undergoing total hip and knee replacement surgery[J]. Osteoarthritis Cartilage, 2001,9(2):137~146.
[8]李倫蘭, 葉冬青.髖關節置換術后患者生活質量調查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1,15(5):423~427.
[9]李東文,徐燕.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出院后關節功能康復水平及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報, 2008,15(8):7~11.
[編輯]一凡
[引著格式]Niranjan Aryal,許永濤, 汪勇剛. 髖關節置換術后短期內患者短期內生活質量調查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5,12(18):14~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409(2015)18-0014-02
[中圖分類號]R684
[作者簡介]Niranjan Aryal(1985-),男,碩士生,主要從事骨科學習與研究工作;
通信作者,許永濤,xyt7512@medmail.com.cn。
[收稿日期]2015-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