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 (興平 713105) 張景娟
軸瓦尺寸鏈的換算
■陜西柴油機重工有限公司 (興平 713105) 張景娟
摘要:介紹軸瓦加工方法,分析加工工藝封閉環的選擇對精度的影響,闡述內孔加工工藝設計和檢測方法,重點講述了軸瓦尺寸鏈的換算方法。
機械加工工藝的封閉環是由加工過程和加工方法所決定的,是最后形成、間接保證的尺寸。軸瓦的加工和檢測,尺寸鏈換算是一個重要環節,其中封閉環的正確判斷是解算工藝尺寸鏈的關鍵所在,工件加工方法不同,工序各個尺寸之間誤差的綜合和累積關系不同,對工件加工質量和穩定性有很大影響。
柴油機上主要的承載部位較多地采用滑動軸承,承受旋轉軸上的載荷,這類軸承一般做成剖分的,剖分后的兩半形似瓦片,故又稱為軸瓦。因為軸瓦的兩半式結構,其外圓、內孔機加工后無法再檢測,如果加工精度差,裝配時需反復刮研、試裝以及測貼合度,影響裝配質量和裝機進度。本文主要介紹與加工工藝有關的軸瓦尺寸鏈的換算。
某軸瓦(見圖1)鋼背內圓帶耐磨合金層,具有高精度的外圓、內孔和端面。其主要加工工藝規程安排如下(部分孔、槽的加工省略):
鍛坯→粗精車端面、內孔、外圓、槽→車偏心孔及燕尾槽→澆鑄合金→精鏜內孔→切開成兩半環(打配對號) →校正軸瓦→精銑接合面→精磨接合面(從下道工序開始到精鏜內孔工序均為配對加工)→精車外圓(車磨心軸)→精磨外圓(車磨心軸)→精鏜內孔(鏜夾具)→去毛刺→終檢。
從以上加工工藝過程可以看出,軸瓦是通過精磨外圓后,再以外圓定位,精鏜內孔至尺寸及精度。精磨外圓工序是兩半軸瓦套在車磨心軸裝置上,用外圓磨床精磨外圓,保證直線度≤0.02mm、圓度≤0.02mm,尺寸鏈關系如圖2所示。

圖1 某軸瓦簡圖

圖2 兩半式軸瓦尺寸鏈簡圖
軸瓦的加工是兩半合在一
起,通過夾具定位,精加工出來外圓和內孔。有些工藝員常犯的錯誤是僅按照圖樣尺寸,前道工序精磨外圓至φ410h6mm,精鏜內孔時,不考慮加工方法和檢測手段,把壁厚當成了封閉環,按照封閉環的公差=增環的公差+減環的公差,由圖1中的尺寸,壁厚的公差=外圓的公差+內孔的公差,得出壁厚的公差為0.04+0.04=0.08(mm)。稍加分析可知,這樣計算出的結果是錯誤的,因為簡單地按照外圓的公差值0.04mm計算尺寸鏈,無法保證外圓直線度0.02m m、圓度0.02mm的要求,更不能保證內孔與外圓的同軸度φ0.04mm。
在實際加工中,既要充分考慮加工方法和檢測手段,還要顧及外圓的形狀精度以及內孔對外圓的位置精度。軸瓦內孔的檢測方法是:每副軸瓦通過測量外圓的實測值(在線檢測)和壁厚,間接來保證內孔的精度,因此內孔是封閉環,外圓是增環,壁厚(兩個)是減環,由內孔的公差為0.04mm,得出封閉環的公差是0.04mm。按照封閉環的公差=增環的公差+減環的公差,即外圓的公差+兩個壁厚的公差必須≤0.04mm,所以設計精磨外圓加工工序時,必須壓縮外圓的加工精度。
具體工藝方法是:在精磨外圓工序中,軸瓦配對加工,根據我們多年的軸瓦加工經驗,工序設計外圓的加工公差控制在0.005 ~0.01mm,即保證外圓的直線度≤0.01mm、圓度≤0.01mm,每副在線臨床檢測外圓實測值,檢查員認真填寫工序檢測卡,每副配對號對應一個具體的實測值,外圓實測值定義為Do。在精鏜內孔工序中,軸瓦在臥式鏜床上以精磨的外圓定位于鏜夾具上,直接調整鏜軸找正中心在0.01mm以內,精鏜內孔。在外圓實測值的基礎上,通過測量壁厚的方法來間接保證軸瓦內孔直徑尺寸。假設外圓的實測值為φ409.97~φ409.98mm,取中間值,則外圓的實測值取值為φ409.975mm。
單個壁厚的計算公式為

則

單個壁厚的公差為19.828-19.808 = 0.02(mm),測量時多處采點,只要軸瓦單個壁厚公差不超過0.02mm,則內孔即滿足圖樣規定的精度。
從以上加工工藝性和計算的結果可知,這種通過壁厚測量法來間接保證內孔精度的方法,符合軸瓦內、外圓的尺寸精度、形狀精度和位置精度要求。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外協加工的軸瓦,入廠檢驗只能測量壁厚尺寸,報驗清單上如果沒有外圓的實測值,就會存在很大的質量隱患,它的同軸度、內外圓精度是否保證不得而知,而軸瓦同軸度差,則在工況下容易產生異常磨損,影響跑合性,嚴重地甚至燒瓦,所以無論自制件還是外協加工件,檢驗清單上要有一一對應的外圓實測值。
封閉環不同會帶來不同的結果,尺寸鏈的換算不是簡單地套用公式,特別是軸瓦的尺寸鏈換算,要綜合考慮加工方法、配對加工的特殊性、形狀和位置精度等多方面因素。
參考文獻:
[1]孟少農. 機械加工工藝手冊[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6.
專家點評

文章中所述的這種軸瓦尺寸鏈換算的例子較典型,難點在于準確判斷尺寸鏈的封閉環,怎樣合理地分配形位公差,該文在這兩點上描述得較清晰,對檢驗人員和加工人員有較大的指導意義。
收稿日期:(2015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