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建春
綜合論述
政策推動部門聯動示范帶動服務促動全面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
傅建春
浙江省諸暨市是傳統農業大市,是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園區,也是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諸暨市現有耕地面積4.29萬hm2,常年農作物播種面積9.33萬hm2,糧食播種面積5.53萬hm2以上,總產量37萬t以上,素有“諸暨湖田熟,天下一餐粥”之美譽。水稻是諸暨市種植面積最大、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3.67萬hm2以上,水稻生產是諸暨市糧食生產的重頭戲。近幾年來,全市把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作為糧食生產工作的重點,并通過扶持政策推動、農機農藝聯動、科技示范帶動、農機服務促動全面推進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充分發揮了農機在糧食生產中的保障作用,提高了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障了糧食安全,諸暨先后5次被評為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市)。
近幾年來,諸暨市政府十分重視農機化工作,先后成立了諸暨市農業機械化工作領導小組與諸暨市農機購置補貼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對農機化工作的領導。市政府已連續6年把水稻機械化插秧列入鄉鎮(街道)的糧食生產目標任務考核,并與鄉鎮(街道)簽訂糧食生產工作責任書,落實工作責任,嚴格目標考核,為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近幾年來,諸暨市以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糧油生產機械化作業環節補貼政策、農業機械報廢補貼政策為契機,出臺地方財政追加補貼政策,全面提升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水平。諸暨市財政對農機化資金扶持每年不少于1 000萬元,財政對農機的扶持也主要體現在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環節上,相繼出臺了多項財政扶持政策。主要的扶持政策有以下幾個方面:對水稻育插秧機械設備與糧食烘干機的購置在省定補貼標準基礎上按購置價的10%追加補貼;對早稻機插作業環節補貼在省定補貼標準的基礎上每667m2追加10元;對新建農機服務三中心(包括糧食烘干、水稻育秧、農機服務)每個補助20萬元,新建多功能綜合性智能化育秧中心每個補助60萬元,新建糧油加工中心每個補助10萬元,新建農機維修中心每個補助30萬元;另外,鼓勵發展糧食、農機類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新型公共植保服務組織,對服務面積超666.7hm2的農機合作組織,給予6萬元的獎勵。由于政策的導向作用,諸暨市糧食生產機械裝備水平大幅提升,裝備結構日益優化。目前,全市擁有各類耕作機械6 000余臺,聯合收割機650臺,水稻插秧機829臺,糧食烘干機312臺,農機裝備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85.2萬kW,每6.67hm2耕地擁有農機動力132kW,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5%。
水稻機械化栽種一直是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中的薄弱環節。要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必須突破水稻機械化插秧這個瓶頸,而農機農藝相融合,開展技術集成配套是突破水稻機插瓶頸的必由之路。從2006年開始,農機相關部門與鎮鄉建立聯動工作機制,組織農機、農技科技人員專門成立了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攻關小組,在王家井鎮省級666.7hm2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開展水稻規格化育秧、機械化插秧對比試驗,記錄了大量基礎數據,積累了豐富經驗。通過分析研究,總結出了一套適合當地實際的水稻機械育插秧技術,成功篩選出一些適宜機插的水稻品種和適用機械裝備,制訂了一整套規范化水稻規格化育秧及機插作業技術操作規程,突破了水稻機械化育插秧難點,為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打下了堅實基礎。
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抓好典型示范是關鍵,典型示范以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與農機化示范鎮、村的創建為基礎。為實現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從2005年開始,諸暨市在糧食生產條件好的王家井鎮定蕩坂啟動了省級666.7hm2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并以該示范基地為依托大力開展技術示范、培訓和宣傳,加速技術的熟化和成果的轉化。該示范基地水稻機械化插秧面積超666.7hm2,基地內機械化栽植率達到80%以上,糧食生產率先基本實現了全程機械化。2006年浙江省水稻生產機械化插秧現場會在該示范基地召開,2007年4月時任農業部農機化司司長宗錦耀到該基地視察,對示范基地取得的成績予以充分肯定。示范基地的成功為諸暨市乃至浙江省全面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提供了很好的依據與經驗,起到了較強的示范輻射作用。
為全面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諸暨市在農機化示范鎮、村創建的基礎上,實施“整鎮、整村社”推進戰略,培育一批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鎮。省級農機化示范鎮王家井鎮通過政策扶持,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7家,農機合作聯社1家,建成農機三中心4個,智能化育秧中心1個,全鎮機插面積達1 000hm2,基本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省級農機化示范鎮山下湖鎮,組建農機專業合作社8家,農機合作聯社1家,建成農機三中心5個,智能化育秧中心1個,全鎮機插面積達866.7hm2,也基本實現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通過示范鎮、村的示范帶動,水稻機械化育插秧技術推廣應用已輻射到諸暨市所有鄉鎮,2013年全市水稻機插面積為9 340hm2,早稻栽種基本上采用機插作業,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全面推進,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5%以上。
為梯度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諸暨市結合全國農機化示范區建設,科學制定了《諸暨市全國農業機械化示范區建設規劃》,明確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規劃。對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規劃分為近期目標和長期目標。近期目標是到2015年末,水稻生產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80%,機械化耕作率和機械化收割率達95%以上,機械化種植率達40%以上,統一育供秧率達80%,機械化烘干率達50%,建成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50個。遠期目標是到2020年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率達85%以上,機械化耕作率和機械化收割率在原基礎上略有提高,機械化種植率達60%以上,統一育供秧率達90%以上,機械化烘干率達80%以上,建成育秧中心和烘干中心100個。發展規劃的制定,更進一步明確了諸暨市發展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工作步驟和目標。
推進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開展農機作業社會化、產業化、規模化、專業化服務是有效途徑。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按照“總量增加、質量提升”的思路,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作業公司、農機大戶等服務主體,創建示范農機專業合作社,創新農機服務機制,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利用財政補助項目建設水稻育秧中心、糧食烘干中心、糧油加工中心、區域性農機維修及培訓服務中心,提升農機公共服務能力。2005年,諸暨市成立了首家以開展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目前全市已建有農機專業合作社91家、農機合作聯社5家、農機大戶350戶,其中:擁有全國農機專業合作社示范社3家,省級規范化農機專業合作社4家。全市91家農機專業合作社基本上以開展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服務為主而組建。在農機合作社中,已建有農機服務三中心32個,水稻育秧中心36個,糧食烘干中心24個,智能化育秧中心5個,糧油加工中心3個,區域性農機維修中心1個。全市主要糧食生產鄉鎮都擁有農機服務三中心,農機化服務體系逐步完善。全市水稻季集中育秧能力達到3 333.3hm2以上,全市糧食批烘干能力達到2 500t以上,農機服務能力日益提升。諸暨市農機作業服務已向社會化、專業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邁進,進一步促進了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的發展。
作者信息:諸暨市農機管理總站,311800,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