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蓮,石惠娟,尹 紅
軍隊老年療養員是療養院服務保障的重要對象,做好他們的服務保障工作,維護他們的身心健康不僅是療養院的主要工作,而且具有重大政治意義[1]。而部分老年療養員在療養期間,由于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行為需求達不到預期等原因,常常會導致一些不良情緒產生,如急躁、憤怒、緊張,甚至摔打物品、罵人等[2]。強烈的不良情緒,不僅影響療養員身心健康,更為護理工作增加了難度。我院自2013年起對老年療養員常見的不良情緒進行綜合分析,找出了有效應對方法,減少了療養員不良情緒的發生,促進了療養護理質量的提升。
1.1 急躁與憤怒 “在家樣樣好,出門萬事難”。有些老年人比較固執,看問題缺乏變通性,在療養過程中被人忽視或得不到肯定,或者他人稍有違逆時,如想讓護士換一個理想的房間,而暫時不能滿足時,就容易產生急躁、憤怒情緒,甚至引發罵人、摔東西的行為。
1.2 空虛與孤獨 療養期間,由于環境陌生,交往圈子縮小,自由支配的時間增多。療養員如果沒有自己感興趣的活動或新的內容充實,大部分時間就會感到無事可做,漫無目的,心理空蕩,孤獨難熬,衰老感增強,進而引發失眠、心煩意亂等情緒。
1.3 抑郁與抱怨 有些療養員原來是領導或曾到過療養院指導工作過的老干部,再次來療養時,出現“懷舊心理”,喜歡留念過去,常常感嘆原來的同事、下屬、朋友不能再像原來一樣相待,來看望的也沒有其在工作崗位時多,因而感到失落、抱怨,進而產生焦慮、抑郁等情緒。
1.4 恐懼與緊張 由于各地氣候地理環境的不同,我院又地處高原,部分療養員初到時會有頭昏、頭痛,血壓增高及胃腸不適等現象;在療養期間部分療養員會突發心腦血管疾病或者發生摔傷等意外事件,而引起療養員的焦慮、緊張,擔憂和恐懼等情緒,導致他們的依賴感增強,隨時隨地都希望醫生和護士全程陪伴,細心關懷。
2.1 療養員因素 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明顯,高齡的療養員增多,他們不僅體質偏弱,身患多種基礎疾病,而且,認知能力差,對治療的依從性相對也較差[3]。在療養期間,由于生活環境的變化,自身適應能力弱及對軀體疾病缺乏認識等原因,一旦遇上不順心的事,或者身體不舒服時,就會產生復雜的心理活動,引起緊張、焦慮、煩躁、恐懼等不良情緒。
2.2 護理人員因素 軍隊療養院護士人員類別多,流動性大,隊伍年輕化,很多護士工作年限短,平時護理操作機會較少,技術不熟練,經驗缺乏,不能及時了解療養員的內心需求,遇到性格偏執的療養員時,易引發沖突。
2.3 療養條件達不到預想值 我院地處偏僻,出行不便;其次設施設備老化,住房條件參差不齊,常常同級別的療養員所安排的房間有大有小,有新有舊,這樣設施和格局的差別,極易引起療養員的情緒改變。
2.4 對療養院有關管理制度不滿 為了確保療養安全,各個療養院都有不同的規定,如我院地處旅游城市,又以溫泉為特色,但療養員必須檢查身體合格后才能去游泳,并且規定不得私自外出旅游,不能超帶人員,不能不假外出等。面對這些制度,部分療養員不理解,覺得行為被限制,生活不自由,從而產生憤怒、不滿和抱怨情緒。
2.5 被尊重和重視的強烈需求得不到滿足 軍隊老年療養員由于他們特殊的經歷,存在著比一般老年人更強烈的被尊重、被關懷的愿望。對護士的服務細節,甚至面部表情、說話語氣、肢體語言等都很敏感??赡茏o士不經意的一句話或一個細小的肢體語言,就會引起誤解,引發不同程度的情緒反應。
3.1 維護好第一印象 護士要充分認識入院接待和入院宣教的重要性,與療養員溝通交流時,態度要和藹,能夠換位思考,要以對待自己親人的態度對待療養員,取得療養員的信任,消除療養員的陌生感、失落感、焦慮與緊張等不良情緒。
3.2 實施無縫隙全程陪伴式療養 首先,對療養房的設施設備進行重新裝修改造,配有字畫、花卉等裝飾,營造出溫馨舒適的療養環境。其次,根據療養員的情況,合理安排住房;根據天氣變化,及時調整房間溫度,天氣冷時,為療養員準備熱水袋。體檢、體療時,陪伴療養員前往;就餐時,協助療養員到餐廳就坐。并在日常工作中善于捕捉服務需求,如療養員在大廳看書、報時,主動倒一杯水;上下樓梯時,主動攙扶,讓護士每一個細小的服務體現溫情關懷,從而增加相互的信任和親切感,防止不良情緒的產生。
3.3 執行嚴格的入院三級評估制度 療養員入院3 d內,護士及護士長對療養員的身心情況及潛在風險進行評估;入院4 d內,護理部完成評估情況檢查,對情緒暴躁,容易激動等高風險療養員,加強交接班制度及巡視制度,嚴格落實各項護理措施,強化健康教育指導,提高溝通交流的有效性。
3.4 豐富療養生活 在療養期間,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書法、游泳、隨同游覽觀光、帶領爬山、太極拳及健身操教學等,活躍療養生活,加強互相交流,提高健康素質。同時,也讓療養員通過療養掌握1~2種易學、易練、易堅持的健身措施,提高鍛煉興趣,養成健身習慣,達到“一次療養,受益終年”的目的。
3.5 合理安排心理健康講座 每個療養期舉行一次工作見面會,介紹醫務人員與療養員充分認識,促進療養員與醫護人員之間的相互交流與了解;召開一次療養員座談會,及時了解療養員的需求、好的意見及建議,并及時改正和反饋;組織一次心理健康講座,讓老年療養員熟悉自身的心理特點、常見心理問題以及掌握基本調整方法。以便更好地調整自身,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緒,培養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3.6 控制好憤怒局面,防止事態擴大 當發現療養員有憤怒等不良情緒時,護士要保持自身情緒穩定,鎮定自若,積極與療養員溝通。無論什么原因,一定要多理解療養員,應用換位思考的方法應對和平息療養員的情緒,取得療養員的理解和信任,從而化解矛盾,防止事態擴大[4]。
情緒是影響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通過對老年療養員在療養期間不良情緒的管理,能有效調節和改善其情緒狀態,讓他們擁有一份好心情,用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適應新的環境,幫助他們在療養期間多些快樂,少些愁容,踏踏實實的療養;同時,能有效預防醫療糾紛,提高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從而促進療養院護理質量的持續提升。
[1]王希.療養院開展優質護理服務的實踐[J].中國療養醫學,2013,22(12):1080.
[2]葉素貞,曾振華.情緒管理與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3.
[3]王麗,邱筱洛.老年患者臨床護理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幾個問題[J].西南國防醫藥,2015,25(1):85-86.
[4]馮靜,李翠請,周敏.離退休療養員語言激越行為的護理干預[J].中國療養醫學,2010,19(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