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春茹,莫翠霞,符陽萍
新生兒血管不僅管腔較細,而且脆性較大,靜脈穿刺難度極大,給臨床護理帶來困難。 靜脈留置針的應用極大減輕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 同時為及時搶救治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大大減輕了患兒的痛苦、醫務人員的心理壓力,也有助于減少醫患矛盾[1-2]。 傳統的肝素帽已廣泛應用于新生兒輸液, 但具有較高的靜脈炎、 感染及堵管發生率,嚴重限制了其臨床應用。 而分隔膜無針密閉輸液接頭具有先進的設計理念,能夠顯著降低靜脈炎、感染及堵管發生率,在臨床輸液中具有重要意義。 本研究在新生兒輸液中采用分隔膜無針密閉輸液接頭, 也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病例資料 入選2012 年11 月~2014 年11 月我科住院患兒160 例,根據入院先后順序編號,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平均分為兩組,其中研究組男48 例,女性32 例;平均輸液時間(7.2±2.3)d;對照組男50 例,女性30 例;平均輸液時間(7.7±2.6)d;兩組在性別、年齡、輸液部位、輸液時間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兩組均選擇正中靜脈、顳淺靜脈或耳前靜脈等頭皮靜脈,均采用同樣的護理措施,對照組采用傳統的肝素帽, 而研究組采用分隔膜無針密閉輸液接頭,其中分隔膜無針密閉輸液接頭套管針為BD 公司(Becton Dickinson Infusion Therapy Systems, Inc) 生產的二代單腔直管型留置針(批準文號:YZB/USA 1367-2010),固定敷料均選用3M 透明帖(6 cm×7 cm)。
1.3 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兩組5 d 內的靜脈炎、感染及堵管的發生情況,其中導管相關性感染根據醫院感染管理辦法進行臨床診斷[3];回抽針芯時有阻力和無回血即判斷為堵管;若穿刺點出現紅腫,靜脈呈條索樣改變或觸及硬結,考慮為靜脈炎[4]。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5.0 軟件統計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 表示,均行正態分布檢驗,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自然對數轉換成正態分布,兩組間的比較采用成組t 檢驗;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統計發現,對照組有7 例(8.75%)發生靜脈炎,7 例(8.75%)發生堵管,4 例(5.00%)發生導管相關性感染;而研究組中未見患兒發生靜脈炎和導管相關性感染,1 例(1.25%)發生堵管,兩組在靜脈炎、感染及堵管發生率方面比較均具有統計學差異(P <0.05)。
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傳統的的肝素帽相比較,采用分隔膜無針密閉輸液接頭能夠顯著降低患兒的靜脈炎、感染及堵管的發生率, 這對于新生兒輸液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分析可能與分隔膜接頭先進科學的設計理念有關:該裝置具有獨特的前、后端螺口設計,配合螺口輸液器使用,可以很好地避免因固定不牢針頭脫落;分隔膜無針接頭采用光滑的曲面設計,能夠徹底清洗消毒,從而很好地避免血液殘留在接頭而滋生細菌, 因此降低了相關感染的發生率;該設施采用脈沖式沖管,能夠充分地將懸浮在管壁及血管壁的藥液沖洗干凈,進而減少了化學性靜脈炎的發生。 另外, 該設施還可以通過減少斷開的風險來保護患者安全,保證不同裝置安全連接,確保治療不意外中斷。此外,該裝置不采用針頭,可有效降低針刺傷、院內相關感染及交叉感染的風險。
綜上所述,與傳統的肝素帽相比較,在新生兒輸液中采用分隔膜無針密閉輸液接頭能夠顯著降低患兒的靜脈炎、感染以及堵管發生率,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吳秀紅,鄔亞萍.分隔膜無針密閉輸液接頭在兒科重癥監護室中的應用[J].河北聯合大學學報,2014,16(2):203.
[2] 張玉梅.正壓接頭在安全留置針輸液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06,21(15):86.
[3] 王則旭.醫院感染管理辦法[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6:107.
[4] 閻秀英,梁濤.高脂血癥患者肝素液封管濃度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