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雅偉, 劉園園, 張曦元
(1.南京體育學院 a.科研處; b.奧林匹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4; 2.瓶窯鎮第一小學,浙江 杭州 311115)
?
蹦床實時監測系統開發設計
宋雅偉1a, 劉園園2, 張曦元1b
(1.南京體育學院 a.科研處; b.奧林匹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14; 2.瓶窯鎮第一小學,浙江 杭州 311115)

通過在現有蹦床器械上加裝光電傳感器,并研發相應的數據實時采集與診斷分析系統,以監測訓練過程中運動員在蹦床時的壓網時間、騰空時間、著網速度、起網速度、壓網總時間、騰空總時間、運動總時間、運動次數、左右前后越線違例等狀態參數,同時以圖表和數字的方式將這些參數進行顯示,提供準確可靠的科學數據,全面準確地反映了蹦床運動中的運動過程,實時反饋給使用者,實現了蹦床監測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為科學地測試和評價運動員的訓練負荷和強度提供量化的依據,減少訓練過程中傷害的發生,特別是為對少年兒童運動員的有效長期監控、選材和管理提供依據。
蹦床; 監測系統; 傳感器
蹦床監測系統以蹦床訓練和比賽技術要求為基礎而開發設計。該系統可以實時監測運動員在蹦床運動中的壓網時間、騰空時間、著網速度、起網速度、壓網總時間、騰空總時間、運動總時間、運動次數、左右前后越線違例等狀態參數,同時以圖表和數字的方式將這些參數進行顯示,提供了準確可靠的科學數據,全面準確地反映了蹦床運動中的運動過程,方便了教練和裁判對運動員運動狀態的掌握、控制和分析,是一種為蹦床運動而開發設計的便捷、可靠和科學的教學輔助系統[1]。
在蹦床運動中運動的時間和速度對運動的結果有直接的影響,同時蹦床運動時運動員在網上的著力點會隨著運動狀態的改變而改變,監測運動員的運動時間和運動區域是系統的首要目標。運動時間中以騰空時間更加重要,它直接決定了運動員完成規定動作的質量[2]。根據蹦床運動的特點,選用光電傳感的原理,監測運動員的運行時間、速度和邊界違例可以完成上述任務。光電傳感器的信號可以監測運動員的運動狀態,狀態信號被轉化為電信號,這些電信號經過信號處理后傳輸給數據采集裝置,經采集裝置的轉化后送給計算機進行處理。這種在軟件的控制下進行數據的采集、存儲、顯示和分析,為蹦床運動的控制和分析提供幫助[3-5]。

圖1 蹦床監測系統總體構成圖
系統硬件主要包括光電傳感器、數據處理卡、信號調理模塊和支架等。根據蹦床運動時間的要求,光電傳感器選用日本歐姆龍公司生產的E3Z-T61型傳感器,該傳感器的主要特性如表1所示。
數據處理卡采用ICP-DAS公司的PCI接口高速IO卡,型號為PISO-730,具有可以獨立輸入的IO口和標準的數字IO口,測試頻率最高可達1.4 MHz,完全可以滿足信號采集的需要。
數據調理模塊主要對光電傳感器的輸出信號進行整形濾波,將該傳感器的輸出信號變成計算機可以識別的數字信號,便于計算機進行分析和處理。
數據處理中心采用商用臺式計算機,要求CPU主頻達到2.8 GB以上,或采用雙核1.4 B以上,有獨立顯卡,內存打512 MB以上,具備windows2000以上操作系統即可。
本系統選用LabVIEW作為開發軟件平臺。

表1 光電傳感器主要技術參數一覽表
LabVIEW可以廣泛應用于自動測量系統、工業過程自動化、實時監控、實驗室系統仿真等各個領域[6-10]。
該環境包含包括3個部分:程序前面板、框圖程序和圖標/連接端口。程序前面板用于設置輸入數值和觀察輸出量,用于模擬真實儀表的前面板。在程序前面板上,輸入量被稱為控制(Controls),為虛擬儀器的框圖程序提供數據;輸出量被稱為顯示(Indicators),顯示虛擬儀器流程圖中獲得或產生的數據。控制和顯示是以各種圖標形式出現在前面板上,如旋鈕、開關、按鈕、圖表、圖形等,這使得前面板直觀易懂[11]。
系統軟件設計程序框圖如圖2所示。系統軟軟件界面如圖3所示。
系統軟件根據功能可以分為7個模塊,分別是:姓名輸入模塊、時間顯示模塊、圖形顯示模塊、越界判定模塊、過程數據顯示模塊、數據存儲模塊和程序控制模塊等。
3.1 姓名輸入模塊
該模塊的作用是輸入將要進行蹦床訓練或比賽的運動員的姓名,系統會以該姓名為文件頭將運動過程中的數據保存下來,供以后分析使用。軟件運行時,在按下“開始”鍵后,系統會自動彈出姓名輸入模塊,在輸入姓名后,按“確定按鈕”,會立即進行運動過程的各項監測動作。
3.2 時間顯示模塊
該模塊的作用是記錄運動過程的總時間、壓網的總時間和騰空的總時間。這三個時間以數字的方式顯示,同時壓網時間和騰空總時間還以柱狀圖的方式顯示,清晰明了,便于教練或裁判直觀判定。
3.3 圖形顯示模塊
該模塊將運動過程中每一次壓網時間、騰空時間以及著網、起網的速度以直觀的圖形方式顯示出來,便于觀察和分析。其中壓網時間和騰空時間是以柱形顯示,便于橫向比較,速度圖以折線的方式顯示,便于分析變化規律。同時所有圖形的橫坐標一一對應,便于不同參數時間的比較和分析,形象直觀,它是運動過程的形象化的再現。

圖2 系統軟件設計程序框圖

圖3 程序面板圖
3.4 越界判定模塊
該模塊將運動員在運動中踩壓紅色界線的過程和次數記錄下來,作為評判的真實依據。在出現越界時,相應的LED燈變成紅色,同時記錄一次越界記錄。
3.5 過程數據顯示模塊
該模塊將運動過程中的壓網時間、騰空時間、著網速度和起網速度以數據的方式集中在一個表格中顯示,數據直接明了,便于分析和判斷,同時還可以顯示監測的次數。注意監測的次數是兩次騰空之間的次數,在計數時要注意區分。如某次需要測試10次技術騰空,在運動員某次騰空時按下姓名輸入模塊的“確定”按鈕,此時即進入到順序監測,可以進行口頭計數(也是以騰空時為準),在進行到第11次騰空時按下“結束”按鈕,此時監測的就是10次騰空的技術次數。過程數據顯示模塊[12-15]。
3.6 數據存儲模塊
數據存儲模塊的作用是將運動過程中的各項有效數據保存,為數據顯示和分析提供依據。
3.7 程序控制模塊
程序控制模塊控制程序的有序進行和推出。程序執行時,首先按下“開始”按鈕,之后會出現輸入姓名對話框,在正確的輸入姓名并且按下該對話框的“確定”按鈕后,程序即進入監測過程,如果要結束本次監測,只要按下“結束”按鈕即可,此時會顯示本次監測的所有數據和信息;如果還要進行另外一次監測,只要按下“重復”按鈕,會進行又一次全面的監測,如需結束也必須按下“結束”按鈕。如果要徹底結束本次監測,只要按下“退出”按鈕后程序會完全退出,結束本次監測,測試結束。
通過研制基于光電傳感器的蹦床訓練監控系統,實現了訓練過程數據的自動采集、傳輸、處理、存儲、顯示和綜合分析等功能,為科學地測試和評價運動員的訓練負荷和強度提供量化的依據,減少訓練過程中傷害的發生,特別是為對少年兒童運動員的有效長期監控、選材和管理提供依據[8]。
[1] 鄭偉濤,葉國雄.體育訓練中的可視化[J].中國高校科學,1996(2):142-145.
[2] 王 琨,許建輝.三維測力臺數據采集和處理自動化系統的研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995,12(7):5-8.
[3] 茍 明.運動訓練模糊控制模型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6,40(1):105.
[4] Rahmani A.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kinematic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force developed during squatting[J].Journal of Applied Biomechanics,2000(16):26-35.
[5] Behm D G.Velocity specificity of resistance training[M].Sports Medicine,1993,15:378-388.
[6] Komi P V.Basic Definitions for Exercise.Strength and Power in Sport[M].Oxford:Blackwell Scientific Publications.1992:3-6.
[7] Smith M A. Sport and Fitness Equipment Design[M].Champaign,IL:Human Kinetics,1995:185-189.
[8] Fairbanks R,Lawler B,Malone T R.The eccentric/concentric ratio of quadriceps femoris in sprinters and normals[M].Isoki and Exer Sci,1994,4(1):41-44.
[9] 沈步乙,馬利華.速測試、訓練在運動系統傷病防治與康復上的應用[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89,4(2):42-45.
[10] 馬利華,沈步乙.膝關節損傷運動員屈、伸肌力矩比值的研究[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1992,11(4):205-208.
[11] 謝光柏,陶新民,姚文均,等.正常青壯年膝屈伸肌等速肌力測試研究[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1997,12(4):158-162.
[12] 虞重干,郭 權.籃、排球運動員下肢3關節肌等速測試的對比研究[J].體育科學,2000,20(1):73-75,88.
[13] 張春華,孫小華,彭希仲,等.女子公開級賽艇隊隊員四肢關節力量特征的現狀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8,124(1):26-29.
[14] 余竹生,李福軒,凌子華,等.男子優秀摔跤運動員的踝關節肌力特征[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1998,22(1):65-69.
[15] 高希彬,王秋靈,方伯生.中國男子蹦床隊運動員備戰奧運會賽前訓練身體機能監測與評定[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9(4):62-65.
Development and Design of Trampoline Real-time Monitoring System
SONGYa-wei1a,LIUYuan-yuan2,ZHANGXi-yuan1b
(1. a.Depart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b.Olympic Academy, Nanjing Sports Institute, Nanjing 210014, China;2. The first Primary School of Pingyao Town, Hangzhou 311115, China)
The installation of photoelectric sensors on the trampoline equi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rresponding real-time data acquisition and diagnostic analysis system, the data of training process of trampoline athletes can be monitored and collected. The data contain network time, flight time, the speed of network, the speed from network, the total time of pressing network, the total vacated time, total time for exercise, exercise frequency, number of crossing the line before and after the offense and other state parameters. Charts and digital plots display these parameters to provide athletes accurate reliable and scientific data. These data fully and accurately reflect the a trampoline movement during exercise, real-time feedback to the user, and achieve a trampoline monitoring of digital and intelligent. The monitoring system provides a quantitative basis for the training load and intensity of scientific testing, and evaluation of athletes. It also reduces the occurrence of injuries during training. Especially for children athletes, the effective long-term monitor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selection and management.
trampoline; monitoring system; sensor
2014-08-01
江蘇省科技廳項目(BK2012885)
宋雅偉(1970-),男,江蘇連云港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運動生物力學。
Tel.:18951759150,025-84755175;E-mail:syw0008@163.com
G 838
A
1006-7167(2015)03-012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