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在查閱了農業園區發展相關文獻與資料的基礎上, 對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進行了充分調查。在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基礎上,建立量化綜合評價指標,構建了園區評價體系,測算了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綜合效益水平。研究結果顯示: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綜合評價指數表明其處于自身成長發育階段;其中科技水平最高,其次為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園區規模等。
關鍵詞:現代農業示范園; 層次分析法; 楊凌示范區;園區評價
中圖分類號:F30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107(2015)02-0076-07
引 言
現代農業園區是農業高新技術改造傳統農業的前沿陣地[1],自1997年成立我國第一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到目前楊凌 “一軸、一心、八園”的規模格局,楊凌農業科技園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促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形成,加速楊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因此對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綜合效益進行評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國外園區評價研究始于美國,弗雷特·M·羅杰斯和朱迪斯·K·拉森對美國“硅谷”進行的深入研究,最早建立了園區評價體系框架的研究基礎[2]。隨后,魯格和高德斯確定成功園區的6個評價指標[3]。陳益升等[4]認為美國學者提出了最有見解的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按指標重要程度分為:重要指標、一般指標和相對不重要指標。即經濟發展指標、科研院校與技術研發指標、利益分配指標。每一類由諸多個具體指標組成。
學者們在農業園區評價領域也進行了深入探討,從不同角度構建了獨特的評價指標體系。沈悅林等分析了現代農業園區裝備、科技應用、生產條件、資源環境、管理水平和生活水平6個影響因素,確定了6個一級指標和25個二級指標,采用層次分析法和加權評分方法,對園區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考核[5]。褚保金等從園區環境、產品、科技、經營和經濟狀況等角度出發,也提出了6個一級指標和22個二級指標[6]。翟虎渠在分析評價體系構建的程序和原則基礎上,從園區的經濟效益、基礎設施、技術水平、組織管理和生態效益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體指標[7],采用專家意見法和層次分析法來確定相關權重,通過加權計算后得到園區的綜合評價值。
本文在借鑒與參考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基礎之上,結合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實際情況,構建綜合效益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法,對收集資料以及采用實地調研方式得出的相關數據進行計算,求出綜合評價值,以此評價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綜合效益。
一、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綜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園區不同范圍、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構成和影響因素,從園區規模、科技水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各方面評價,在實地考察、參閱文獻資料和專家咨詢的基礎上,利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園區的評價指標體系[8]。該體系由目標層、準則層和指標層等三個層次組成,即包括總指標(A)、一級指標(B)、二級指標(C),分別選取包括5個一級指標和15個二級指標,其基本框架見圖1。
(二)評價指標說明
1.園區規模。園區發展只有在一定規模上,才能促進園區規模經濟效益,使園區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增強。由于實際因素的限制,園區規模選取園區的企業個數、占地面積和總產值等三個指標來衡量[9]。
2.科技水平。現代農業園區能夠得到很好的發展,其最關鍵的原因在于它擁有較高的科技水平,這樣才能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持續的生存發展能力。科技水平主要從園區與大學科研院所合作項目數、引進或自主研發先進技術項目數以及科技創新型企業數量等方面體現。
3.經濟效益。任何現代農業園區評價都不可缺少對經濟效益的評價,園區的經濟效益反映了其資源配置效率,也是園區發展的直接動力。據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經過整理、對比和篩選,結合實際情況,選取的主要衡量指標有年投資利潤率、土地生產率、農產品銷售量。
4.社會效益。園區社會效益是一種間接效益及輔助效益。它是基于社會角度評價園區效益的,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園區職業農民培訓數、帶動勞動力就業人數、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
5.生態效益。園區的發展除了注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外,更要關注生態效益。園區的一系列建設即要合理高效地利用園區及周邊資源,又要改善生態環境。生態效益指標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評價:造林面積、育苗面積、園區農業機械程度。
二、評價方法與數據來源
(一)評價方法
評價指標體系有部分指標難以量化,因此采用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法和德爾菲法相結合的方法對農業示范園區進行綜合評價[10]。
1.評價指標值標準化。標準化的主要目標是為了消除原始數據的不可比性。本文采用歸一化法對園區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中包含的5個一級指標和15個二級指標評價指標的相應初始值進行標準化。
2.確定評價指標的權重。同一級上的各指標對上級指標的作用程度不同,其作用程度用權重來衡量。采用層次分析法與德爾菲法計算各指標權重。
3.計算園區得分,實施評價。計算園區的得分采用模糊綜合評價法,指標得分與權重計算得到各園區的總得分,根據得分進行評價。
(二) 數據來源
將調查的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評價指標體系數據進行整理得表1。
三、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綜合效益實證分析
(一)層次分析法
層次分析法把諸多影響因素,自上而下地分解成若干層次,構建層次結構模型;從模型的指標層開始,把上一層指標細化分解出來的子指標,構建判斷矩陣,用1~9標度方法給出判斷矩陣的元素bij(用bij表示第i個指標相對于第j個指標的重要程度比較結果);計算出每個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初算權重值),再進行歸一化處理后就得出了其歸一化后的特征向量;并對其進行一致性檢驗,若檢驗合格,則歸一化后的特征向量為各指標的權重,否則需要重新構造判斷矩陣,直到檢驗合格為止[11]。
(二)計算各指標權重
按照層次分析法基本原理和步驟程序,根據相關資料以及楊凌農業示范園區的發展實際,構建判斷距陣,進行層次單排序和一致性檢驗,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
根據表7可知,造林面積、育苗面積和園區農業機械程度的權重分別為:40%、40%和20%。
λ=3,CI=0,CR=0;即CR< 0.1,故權數的分配合理。
(三)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法對園區綜合效益評價
模糊綜合評價法是一種綜合評價方法,將定性問題憑借模糊數學方法轉化為定量問題。它將評價基準設定為最優評價因素,其評價值為1,按欠優程度確定其他評價因素的評價值,減少主觀因素對評價結果的影響[12]。
通過借鑒國內專家的研究成果,結合調查分析確定了園區的具體評分標準,具體見表8[13]:
因此,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綜合評價分值為0.65,即在0.6~0.8之間,表示該園區處于發育成長階段。
四、結論分析及政策建議
(一)結論分析
本文介紹了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的發展背景,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農業園區的評價指標體系。結果表明,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的綜合得分為0.65,說明其處于成長發育階段;通過模糊關系矩陣的分析,其結果可知在規模大小、科技水平和經濟、社會、生態三大效益方面園區均取得一定的成效,發展前景良好。
從指標結果顯示,科技水平指標的評價分值為0.71,說明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在資金投入、科技投入上幅度都比較大,為園區的發展注入了充足的科技和資金,展現了園區的活力;但由于園區依靠政府投資,依靠科研院校投入科技,因此,園區應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加強園區自身科技能力。
從社會效益來說,社會效益評價分值為0.69,它在五大指標排序中位居第二,說明通過對園區不斷地建設和發展,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帶動了更多的勞動力就業;農民收入得到了快速提升,從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 110元提升到201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0 841元,在示范推廣中實現效益112.72億元,這些也都是值得肯定的方面。
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評價分值都為0.61,意味著園區需要進一步提高經濟生態效益,加強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的無公害產品、綠色產品和有機產品的生產示范和推廣。另外,園區的旅游觀光功能也需要加強和重視,這不僅有利于彰顯生態效益,也能進一步轉化為經濟效益。
從發展規模來講,園區規模指標的評價分值為0.54,是五個指標中分值最小的指標,這意味著園區規模相對還是比較小,處于引入階段,對園區發展有滯緩作用。
(二)政策建議
從上述分析過程可知,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的發展基本良好,但弱勢也很明顯,園區尚未進入擴散階段,對周圍農村經濟發展輻射作用很弱。其原因表現為:科技創新能力較弱、園區規模相對較小、生態效應不顯著。因此,要對這些弱勢進一步加強。
1.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園區示范帶動作用。科技和示范帶動是楊凌發展永恒的主題,科技創新是動力,示范帶動是目的。園區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依托,發揮科技和專家的優勢,在相關技術的支撐和政府的推動下,建設更廣泛的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對園區生產中存在的具體問題,要提出全面的解決方案,全面提高園區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生態效益。
2.擴大園區規模,形成規模效應。從調研可知,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的規模相對偏小,八大園區共為83 000畝,平均每園區大約1萬畝。園區由核心區、示范區和輻射區三部分組成;按科技部標準,核心區面積在1萬畝左右,而示范區和輻射區應不低于其5倍和30倍[15]。但實際中現代農業創新園、國際科技合作園、現代農業企業孵化園面積分別只有800畝、500畝和450畝。因此要進一步擴大園區規模,形成規模效應。
3.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引進更多龍頭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入駐園區。目前園區企業個數較少,科技創新型企業數量更少。八大園區現有企業79個,平均每個園區不到10個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只有32個,每個園區平均只有4個。園區帶有企業的性質,園區要求按現代企業制度標準進行建設,按企業化經營進行組織管理。企業是園區發展的主體,并且龍頭企業和科技創新型企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政府要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在稅收和研發資金方面制定更多的優惠政策,減輕企業的后顧之憂,吸引更多龍頭企業和科技創新性企業進入園區發展。
4.建設生態園區,發揮生態旅游的積極效應。生態園區強調生態效益,把改善生態環境、美化自然環境以及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的生存發展環境作為自身發展的目標[16]。生態旅游不僅是農業產業發展的一部分也是發展第三產業的重要一步,要加大楊凌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八大園的旅游觀光投入,發揮區域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展示現代農業發展的無窮魅力,打造楊凌農業科技旅游優勢品牌,為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楊春.山西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研究[D].山西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1.
[2] 埃弗雷特·M·羅杰斯,朱迪思·K·拉森.硅谷熱[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85:88-118.
[3] 何亞瓊,秦沛.一種新的區域創新能力評價視角——區域創新網絡成熟度評價指標體系建設研究[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88-94.
[4] 陳益升.國家高新區考核評價指標體系設計[J].科研管理,1996(11):1-7.
[5] 沈悅林,徐四海.現代農業園區建設的評價考核研究[J].科技通報,1998(6):457-460.
[6] 褚保金,游小建.農業科技示范園區評價監測指標體系的探討[J].農業技術經濟,1999(3):23-26.
[7] 翟虎渠,曾希柏,沈貴銀,等. 現代農業科技園區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03(1):40-44.
[8] 于平福,梁賢.現代農業科技園區評價體系研究[J].廣西農業科學 2004(4):342-345.
[9] 范小俊.廣西現代農業園區的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研究[J].學術論壇,2003(3):75-79.
[10] 劉戰平,匡遠配.農業科技園區專家大院評價實證研究[J].科技與經濟,2011(5):62-64.
[11] 許毅強.現代農業科技園區運營績效評價體系研究[D].內蒙古農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26-29.
[12] 錢忠寶.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評標方法——模糊綜合評價法[J].中國招標,2008(4):14-25.
[13] 何仙珠.農業科技園區的評價指標體系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5(10):384-388.
[14] 陳宏金.農業產業化水平的評價——以金華市花卉種植為例[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90-93.
[15] 郭春恒,劉春和,張玉東,等.對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建設的幾點建議[J].農業經濟,2003(7):29-30.
[16] 孔令夷.我國旅游業運營管理成功因素與路徑選擇[J].西部論壇,2013(4):98-107.
Abstract:Based on documents and data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parks, an investigation was made of the Yangling Modern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Park. Then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establish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and build an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 park, which has evaluated the level of the agriculture park.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is 0.65, and it is in the stage of growth and developmen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is the highest, the second is economic benefit, the third is ecological benefit, and the last is the scale of the park.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 demonstration park; comprehensive benefits; AHP;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Yangl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