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斌
編輯專業能力發展的層次
◎萬 斌
編輯專業能力的發展是一個階段性和層次性的過程。根據編輯專業能力發展水平的不同,可以將編輯專業能力的發展分成3個階段11個層次。這將有助于編輯認識自己,提升自己;同時有利于編輯團隊成員的分工和協作,增強編輯和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
編輯專業;層次研究;專業能力;專業發展
編輯的專業發展一直是被研究較多的課題,對編輯專業能力的研究也很多,但對編輯專業能力發展的層次性分析卻幾乎沒有,而這樣的研究事實上更有實際的意義和價值,它有利于編輯認清自己現有的專業能力結構和發展水平,明確進一步的發展計劃和發展目標,同時也有利于項目主持人、編輯部主任或者出版社的總編對編輯成員的專業能力有個清楚的認識,以便進行合理的分工和協作,發揮每個編輯的作用和整體作戰能力。
隨著融媒體數字出版時代的到來,編輯的專業能力開始涵蓋內容的多媒體融合以及數字技術、網絡通訊技術的運用等能力,但由于我國媒體融合數字出版發展的不平衡,融媒體數字出版的能力還沒有被普遍地認同和掌握,將融媒體數字出版的能力全面納入編輯的專業能力層次還缺少普遍的指導意義,因此,本文還是立足于傳統編輯的專業能力的發展來進行層次性研究,這對融媒體數字出版的編輯專業發展層次的研究也將會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一般來說,能力是順利完成某種活動所需的個性心理特征。能力有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之分,前者適合于多種活動要求,包括各種認識和實踐;后者適于某種專業活動要求。①編輯的專業能力是由編輯活動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共同決定的。按照出版流程,編輯專業能力具體表現為:選題策劃能力、組稿能力、審稿能力、流程掌控能力、經濟核算能力、裝幀設計把握能力、宣傳推廣能力以及市場營銷能力。
編輯專業能力發展層次劃分的依據是決定編輯專業能力發展的各種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的發展情況。編輯的專業發展是個復雜的過程,影響專業能力發展的因素很多。在整個出版過程中,對編輯的專業能力有決定作用的因素可以歸納為:政治的敏感度、職業道德的成熟穩定性②、內容處理和審定能力(含學科學術水平、科學和社會常識的辨識能力)、技術運用能力、整合能力(對作者資源、內容資源的整合能力)、創新能力(對內容、形式等的創新能力)、溝通能力(與作者、讀者和客戶的溝通能力)、協調能力(工作的合理安排、編輯活動中各個環節和各種關系的協調和處理能力)、市場分析和掌控能力、效益的評估能力等多種因素。
在實際的具體工作中,編輯分別沿著這些決定因素進行著不同層次的發展。由于個體先天和后天的差異,編輯各自的專業能力發展路徑、速度和發展程度是不同的,這些不同決定著編輯專業能力發展的特質和高低的差異。即使是優秀的編輯,他們的優秀也是各有特點,他們之間的專業能力發展維度是有區別的。因此,對編輯自身或對團隊成員專業能力的認識還要在每個方面進行具體的分析。
對編輯專業能力的研究不是為研究而研究,而是為了給編輯的專業發展提供指導,因此有必要將對編輯專業能力的研究推進到對編輯專業能力發展層次的研究上,以便更直觀地反映編輯的專業發展水平,對編輯的專業發展更具有現實的指導價值。
根據決定編輯專業能力發展的深層因素以及與出版流程相對應的能力的不同,可以將編輯劃分成案頭編輯、策劃編輯和品牌編輯3個階段以及由低到高11個不同的發展層次。
1.案頭編輯
純粹文字校對。這類“編輯”實際上連校對的水平都沒有達到,因為他只能做到樣稿和原稿完全一致。校對要“校對錯,校是非”,這樣的“編輯”只能編輯文集。但即使是編輯文集,原稿中也是會有錯誤,也會有過去的內容表達與現在不一致,甚至有過時、錯誤的表達出現。如果這點看不出來,或不能編輯出來,實際上是很不合格的。但剛剛入行的編輯往往處于這樣的層次。
純文字編輯。這類編輯能夠對文字的語法和用詞進行編輯,但也僅僅局限于文字的編輯加工,保證語法、修辭沒有錯誤。對內容修改往往無能為力。來什么書稿編什么書稿,安排什么任務做什么事情。
校對編輯。這類編輯在純文字編校的基礎上能夠對表達的是非、正確與否做出判斷。但這種是非對錯還是僅僅局限于常識層面。
書生型編輯。這類編輯能夠對書稿中文字之外的專業表達進行編輯,能對書稿涉及的專業內容進行把關,沒有違反專業基本概念和規律的錯誤發生。在這個層次上,編輯必須要有學術的專業方向,這樣才能編輯出像樣的圖書,一個沒有自己的專業學術背景的編輯是走不遠的。每個出版社的編輯都是隸屬于某個專業領域的編輯室(部),每個編輯室(部)編輯的圖書都是某個專業領域的圖書。對于專業出版社、教育出版社毋庸多言,即使對于一般類出版社,書生型編輯至少要對文學、歷史、社會有比較深入的認識。
專業編輯。這類編輯能夠對書稿的專業內容進行全面的把關,特別是對學術水平的高低能夠有準確的判斷。知道書稿達到的水平層次:是炒冷飯、國內領先,還是國際領先,能評價書稿的價值。但這類編輯還是處于被動狀態,靠望天收,有高水平的書稿就能編輯高水平的書,若書稿水平一般就只能編低水平的書。編輯出來的書稿學術水平基本保持不變。作者提什么要求,編輯就滿足什么要求,作者說什么就是什么。
2.策劃編輯
有對話能力的編輯。這類編輯在專業編輯的基礎上能夠與作者進行對話。他掌握了學科的專業理論和實踐,對書稿的學術水平能夠有自己的判斷。能夠保證高水平的書稿的高質量,一部水平不高的書稿到他手里,他會發現其中的優缺點,知道如何對書稿進行完善、補充甚至修改,能將書稿的內容質量提高很多。這個層次的編輯對于所編輯的圖書就有了所謂“編輯含金量”,就能夠“化腐朽為神奇”,甚至做到“錦上添花”。③到這個層面上,編輯和作者能夠做到平等對話,這也是維持長久合作關系的基礎,但這樣的對話往往局限于學術專業領域。
有發言權的編輯。這個層次的編輯在對學術現狀有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能夠了解該領域選題、圖書的市場出版情況,知道哪類圖書是好書,哪些是平庸之作。當一個選題或圖書放在他的面前時,他能夠對選題或圖書的市場前景有一定預見能力。這類編輯在出版社的選題論證上能夠發表有建設性的意見,但還缺乏主動策劃的能力,缺少實現選題的能力。
有主動性的編輯。該類編輯不僅要熟悉圖書市場,還要能對出版社的圖書結構有充分的了解,知道出版社的選題優勢、圖書結構和銷售渠道,適合出版什么樣的圖書,然后根據專業領域的發展要求、市場的需求主動策劃出某些選題。有主動性并不意味著有能力。這個層次的編輯是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重要階段,也是不進則退的階段。
有實現能力的編輯。要成為一個有實現能力的編輯,需要長久的修煉。在了解專業、了解市場、了解出版社品牌優勢的基礎上,還要具有統籌各種關系的能力。這些能力包括:利用作者資源的能力、利用出版社各個部門(營銷部、總編辦、出版科、社辦、儲運、財務、美術編輯)的資源的能力以及提出切實可行的選題實現方案的能力。很多編輯到這個層次時,由于不能協調各種關系,總是感覺做事困難重重,難以施展才干,以至最后退縮。要想突破,就必須明白:不是每個人、每個部門都要圍繞自己轉,每個人、每個部門都是有自己的職責和工作要做,不可能專門為某個人服務。一旦認準了選題的方向,編輯還需要積極主動地去實現。這時犧牲的時間、付出的精力會很多。甚至由于是自己策劃的書稿,書稿要自己去送;進度要自己去“盯”;封面設計不滿意,要請求設計人員一遍遍修改,當設計人員不愿意或沒有時間時,還要有耐心去溝通。選題的最終實現和產生效益,有很多決定性因素,這就需要策劃編輯多思考,肯下功夫。
3.品牌編輯
有計劃的編輯。一個上進的編輯,不會每年只有一個策劃項目在做,而是要同時思考某個領域、某個產品線的多個選題。這就需要編輯有計劃性:分清選題的成熟程度,同時分清不成熟、正在成熟和已經成熟的選題的不同運作方式。不成熟的選題需要多思考和調研,正在成熟的選題要多論證,已經成熟和正在操作的選題要多花時間實現。它們需要編輯投入的時間和精力是各不相同的。
有規劃的編輯。一個品牌編輯要對某個領域的圖書選題有長期的規劃能力,要站在學術的前沿、市場的前沿。對于過去、現在和將來的選題和圖書有個清醒的認識,對將來的選題和圖書有個長久的規劃,這樣才能保證形成品牌產品,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
編輯的這11個發展層次,越往上要求越高。這是一個積極進取的編輯的成長發展之路。越高層次的編輯為出版社作出的貢獻也越大。一個出版社品牌編輯越多,生產出的品牌圖書也會越多,出版社的發展也會越好。
編輯的專業能力發展有它的自身規律和發展層次,需要每個出版人不斷思考、學習、提高。每個編輯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編輯工作中,要抽出時間認識一下自己,認清自己處于哪個種類、專業能力發展處于哪個層次,需要做哪些修煉、改進和提高,這樣才能達到自身明確的專業發展目標,促進編輯個人職業和事業的發展。
編輯專業能力發展的階段性和層次性決定了出版社需要進一步細化體制和機制,為編輯專業能力的發展創造更好的環境,提供更好的條件。每個項目主持人、部門主管、出版社領導也要常常關注團隊中每個編輯的專業發展情況,清楚每個編輯的專業發展層次,將適合的人放到適合的崗位,讓適合的人做適合的事情;將各類事情分配給不同的人去完成。通過為編輯提供必要的專業能力發展條件,通過合理的分工和協作,來提高和發揮每個編輯的優勢和整體作戰能力,從而形成部門、出版社的核心競爭力,生產出更多、更好的雙效產品。
(萬斌,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幼教分社總編輯、副編審)
注釋:
①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341.
② 李東.編輯專業化發展的實踐模式探討[J].中國出版,2010年8月(上):125-127.
③ 張秀紅.編輯職業的專業性與編輯主題的專業發展[J].編輯之友,2009年第6期: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