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以杭
江蘇省邳州市人民醫院藥劑科,江蘇邳州 221300
ADR 給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帶來的危害已日益受到廣大醫務工作者的重視,并已成為當今藥物流行病學研究的重要內容[1]。藥品不良反應是引起傷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在西方國家列于死亡原因的第五位,而兒童更是深受其害,在西方國家住院兒童不良反應發生率是16.6%,其中嚴重的不良反應占30%[2-3]。為了解兒童ADR 發生的特點與規律,我科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13 年1 ~12 月ADR 報告中的98 例兒童樣本報告為指導兒童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參考,現報道如下。
本組資料選自我院兒科門診、住院和新生兒科2013 年1 ~12 月上報的兒童患者的ADR 報告,經資料評估共合格98 份。
對本組98 例兒童患者的ADR 報告,主要按年齡、發生時間、涉及的器官系統、給藥途徑、臨床表現和藥物種、ADR 發生后的處理方式、關聯性評價等諸方面進行研究。
本組98 例ADR 報告的老年患者中,男59 例(60.20%),女39 例(39.80%),男︰女=1.51︰1;ADR 在≤6 歲68 例(69.39%),年齡最小6d,最大10 歲5 例。各年齡組發生ADR 構成情況,見表1。

表1 98例ADR的性別及年齡分布
98 例ADR 報 告 中,患 呼 吸 系 統 疾 病61 例(62.24%),消化系統疾病例27 例(27.55%),泌尿系統疾病4 例(4.08%),其他6 例(6.12%)。有既往藥品不良反應的17 例(17.35%),無藥品過敏史的67 例(68.37%);不詳14 例(14.29)。
98 例兒童患者發生ADR 的時間分布如下:5min 以 內25 例(25.51%),30min 53 例(54.08%),≤2h 14 例(14.29%),2h 以 上6 例(6.12%)。聯合用藥情況:1 種藥品 59 例(60.20%),2 種21 例(21.43%),3 種及以上藥品18 例(8.16%)。
本組報告所涉及的藥物品種有抗菌藥最多72 例(73047%)、其 中 青 霉 素 類 和 頭 孢 類43 例(43.87%)。具體的的藥品種類分布見表2。給藥途徑靜脈輸液84 例(85.71%),口服12 例(12.24%),肌注2 例(2.04%)。

表2 98例ADR的藥品種類分布
參照《WHO 藥品不良反應術語集》分類,本組兒童患者ADR 所涉及的器官、系統和臨床表現的分布情況,見表3。表3 顯示,本組兒童患者ADR 所影響的系統、器官分布,皮膚及附件例61 例(48.41%)和消化系統反應38 例(30.16%)最多,占78.57%。
小于6 個月的小嬰兒,本組26 例,未用抗過敏藥物處理,在大于6 個月發生ADR 59 例后,使用相應抗過敏藥物;13 例在停藥后癥狀自行消失,未用抗過敏藥物。
按照《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和監督管理辦法》的有關固定,將ADR 分為一般、新的和嚴重三個等級程度統計,根據國家ADR 監測中心制定的ADR 判斷標準評價結果,按治愈、好轉結果統計,一般95例,經停用懷疑藥物和對癥處理后,其中治愈72 例(75.79%),好轉23 例(24.21%);新的ADR 3 例,2例治愈,1 例好轉。未出現后遺癥和死亡病例。因果關聯性評價:很有可能的為67 例(68.37%),可能的為31 例(31.63%)。

表3 98例ADR分布系統器官及臨床表現
兒童由于生理結構尚未發育完全,對藥物的敏感性和耐受性與成人相差甚遠,因此在用藥過程中更易發生不良反應[4]。
在各年齡段均可以發生ADR,但多見于老年及兒童,這與他們的生理特點相關。兒童的器官、系統發育不全,各種常見病發病率高,而且對藥物敏感性高。本組98 例兒童ADR 報告中,男∶女=1.51 ∶1,年齡發生在6 歲以下ADR 68 例,占69.39%,均與文獻報道基本一致[5-6]。在原患疾病中,呼吸系統疾病61 例(62.24%),消化系統疾病例27 例(27.55%),二者為主共88 例(89.79%),與兒童常見的發病譜相符。從ADR 發生時間來看,5min 和30min 以內共78 例(79.59%)。因此,臨床上在輸液的30min 以內,特別是5min 以內要密切巡視,以便在最短的時間內發現ADR,及時處理以減少其造成的損害。
方輝等[7]認為:靜脈輸液ADR 發生率高。原因是藥物直接進入血液,無肝臟的首關效應,故其作用及不良反應較其他途徑給藥迅速而強烈,且注射劑的pH 值、滲透壓、內毒素、微粒、雜質、滴注速度等均可成為誘發因素[8]。有報道該院在2011 ~2102年共發生兒童ADR91 例,給藥途徑均為靜脈輸液[9];黃強增等[8]報道,52 例兒童ADR,靜脈滴注的發生41例,發生率為78.85%。本組資料與文獻報道接近,靜脈輸液發生84 例,占85.71%,而且臨床表現較為嚴重,口服和局部用藥ADR 少,引起嚴重的ADR 也少。因此,臨床醫生要盡量減少靜脈給藥,全面分析兒童病情,合理選擇給藥途徑。
過敏反應是ADR 中最常見的反應,也是最嚴重的的不良反應,其發生時間快,變化多樣。梁雁等[10]報道有過敏史的患者,過敏反應的發生率是無過敏史的4 ~10 倍。本組患兒中有既往藥品過敏史的17 例,占17.35%。所以,醫生用藥前應仔細詢問家族史和過敏史。另外應注意的是,本組有14 例患兒過敏史不詳,占14.29%,過敏史不詳不能排除患兒無過敏史。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我們醫護人員認為:患兒太小,使用藥品不多;醫護人員對過敏史詢問和記錄的重視程度不夠[6]。因此,需要進一步提高對過敏史的詢問和記錄的重視程度,加強防范,給醫生提供治療依據,避免ADR 的再次發生。
由表2 看出,本組抗生素和中藥制劑居前二位。98 例報告中,抗生素引起的ADR 有73 例,占74.49%,略高于文獻報道水平[10]。本組患呼吸系統疾病61 例,常見細菌病原體為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軍團菌、衣原體和卡他莫拉菌,因為許多的抗生素不適用于兒童,適宜品種很少,對此類細菌敏感的抗生素主要為β-內酰胺類、青霉素類、大環內酯類,同時這幾種抗生素對兒童用藥來說相對更安全。由于青霉素需要皮試,加之近年來耐藥性有上升趨勢,致頭孢類、β-內酰胺類抗生素使用率高,使其發生ADR 的幾率較高。引起的ADR 位居第二位中藥注射劑21 例,占21.43%,也與文獻報道一致[11]。中藥進入人體后,生物轉化過程中所發生的變化十分復雜,其代謝產物尤其是某些中間代謝產物的研究還不夠深入,藥理作用還不清楚。有些只要制劑工藝不夠合理,質量標準控制不嚴,生產工藝對藥品質量影響較大[12]。在與其他靜脈藥物聯合使用時,可增加其毒性,導致ADR 發生率增高。所以使用時盡量避免靜脈聯合用藥。
從本組98 例ADR 分別的器官和臨床表現來看,分布的器官和臨床表現多樣,其中以皮膚和消化系統居多,分別為61 例、36 例,各占49.41%和30.16%,與楊君等[13]報道基本一致。ADR 的臨床表現大多較輕,如惡心、嘔吐的消化系統反應與皮疹皮膚過敏反應等,經過停藥、更換藥物或相應治療,不良反應癥狀都能逐漸緩解和消失。有的學者運用皮膚試驗來檢測和預防藥物的過敏反應[14]。但少數藥物能夠引起較為嚴重的ADR,如溶血性貧血及過敏性休克等。本組較為嚴重的不良反應以中藥和抗感染藥物為主,而且中藥常常是幾種以上的的不良反應同時發生在同一患者身上。所以在臨床上,要仔細詢問過敏史,使用中應小心謹慎,一旦發現有不良反應征兆,要及時處理。本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癥狀,經醫生的及時診治,均未發生后遺癥。
[1] 趙泉,梁延平,程東升,等.770 例藥物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9,29(19):1694-1696.
[2] Gonzalez-Martin G,Caroca CM,Paris E.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 in hospitalized pediatric patients.A prospective stud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1998,36(10):530-533.
[3] Martinez-Mir I, Garcia-Lopez M, Palop V,et al.Aprospective study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in hospitalized children[J].British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1999,47(6):681-688.
[4] 陸曉彤,劉海濤,張健,等.358 例兒童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兒科藥學雜志,2011,17(2):39-41.
[5] 馬軍麗,逢立艷.關注12 歲以下兒童藥品不良反應情況[J].中國藥物警戒,2011,8(10):638-639.
[6] 葉利君.89 例兒童靜脈輸液致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3,33(3):254-255.
[7] 方輝,張振財.安徽省銅陵市第四人民醫院2011-2012 年91例藥品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藥事,2013,27(12):1316-1320.
[8] 黃強增,張慧玲.2012 年我院52 兒童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海峽藥學,2013,25(7):216-217.
[9] 唐莉,朱浩.我院393 例藥品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中國藥房,2013,24(46):4380-4382.
[10] 梁雁,魯云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應及相關因素[J].藥物不良反應雜志,2003,16( 2):77-80.
[11] 葛英,崔紅,農孫紅.兒童用藥不良反應87 例報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2011,4(5A):135-136.
[12] 傅唐德.中藥注射劑配伍存在問題與處理思維[J].臨床合理用藥,2009,2(21):7-8.
[13] 楊君,黃仲義.我院184 例藥品不良反應回顧性分析[J].中國藥房,2005,16(6):455-456.
[14] Pagani M,Bonadonna P,Senna GE,et al.Standardization of skin tests for diagnosis and prevention of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to oxaliplatin[J].Int Arch Allergy Immunol,2008,145(1):5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