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民
遼寧省鞍山市第二醫院急診科,遼寧鞍山 114014
左氧氟沙星是第3 代喹諾酮類抗菌藥,為新一代光學活性喹諾酮抗菌劑,是氧氟沙星的左旋體,主要作用機理為阻礙DNA 螺旋酶活性,其體外抗菌活性為氧氟沙星的2 倍[1-2]。在喹諾酮類藥物中屬于較優的品種。隨著該藥在院前應用越來越廣泛,與之有關的不良反應也不斷增加。本次研究收集了本院急診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上報的的68 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事件,對左氧氟沙星的不良反應及其院前合理用藥進行了研究。
選取本院急診2012 年6 月~2014 年6 月上報的68 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的資料,其中男26 例,女42 例,平均年齡(46.7±5.3)歲,回顧性分析68 例患者一般情況,給藥方式,用藥劑量,聯合或單獨用藥,不良反應涉及器官、系統及治療轉歸情況等。
數據采用SPSS18.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不良反應發生率女性高于男性;21 ~65 歲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靜脈給藥的發生率高于口服給藥;給藥劑量為300mg 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聯合用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單獨用藥高,見表1。

表1 68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患者院前情況分析[n(%)]
過敏性休克12 例(17.67%);皮膚及其附件22 例(32.35%);中樞及神經系統9 例(13.23%);心血管及血液系統7 例(10.29%);骨骼、肌肉系統4 例(5.88%);呼吸系統6 例(8.82%);消化系統4 例(5.88%);泌尿系統3 例(4.41%);其他1 例(1.47%)。其中出現皮膚瘙癢、皮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的患者比率最高(32.35%),見表2。

表2 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臨床表現[n(%)]
68 例患者中,52 例停藥后減輕或消失,16 例情況嚴重者均給予地塞米松、馬來酸氯苯那敏、10%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 等抗過敏藥物治療,并針對各系統癥狀給予對癥處理,其中治愈11 例,好轉5 例。
左氧氟沙星為第3 代喹諾酮類藥物,作用機制是通過抑制細菌DNA 回旋酶的活性,阻止細菌DNA 復制。左氧氟沙星為左旋異構體,其抗菌效應為氧氟沙星的2 倍[1-2]。其適用于腸桿菌科細菌、革蘭陰性菌、肺炎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所引起的各種感染[3],近幾年還發現對抗結核桿菌有效,生物利用度高,組織滲透性好,迅速達到藥效[4],所以使用度高,隨之而來的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升高,從而引起了廣泛關注。
本次調查表明,在68 例不良反應患者中,年齡在21 ~65 歲之間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且女性占了大多數,這與以往的大多數研究相一致[5-6]。因此,左氧氟沙星對于女性患者應慎重使用,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不推薦使用。有些研究表明,老齡患者應用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較其他年齡段人群高[7],其原因可能是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機體代謝速度減慢,所以成為不良反應的高危人群,所以對老年人患者應慎用此類藥物或減少藥物用量[8]。而本研究發現21 ~65 歲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最高,可能與社會對老年人保健意識的提高,對合理使用抗生素有一定的認識有關;20 歲以下的患者發生率較低,這與醫生嚴格遵守喹諾酮類藥物禁用于18 歲以下青少年的藥物準則有關[9]。本研究還發現靜脈給藥的發生率高于口服給藥;給藥劑量為300mg 時的不良反應發生率高;聯合用藥的不良反應發生率較單獨用藥高。但經過給予地塞米松、馬來酸氯苯那敏、10%葡萄糖酸鈣、維生素C 等抗過敏藥物治療,并針對各系統癥狀給予對癥處理后,愈后表現良好,均無后遺癥。
本研究表明,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以皮疹、皮膚瘙癢、血管神經性水腫較常見[10],其次為過敏性休克、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及血液系統、呼吸系統、骨骼、肌肉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皮膚反應表現為皮疹、皮膚瘙癢、滲出性多形性紅斑、血管神經性水腫、光敏反應,其機制大多數認為是由光毒性引起,紫外線激發喹諾酮類藥物氧化生成活性氧,通過細胞信號傳導激活環氧合酶,引起前列腺素等產物的合成,從而引起皮膚炎癥[11]。過敏性休克是院前藥物過敏最嚴重的不良反應[12-14],其機制可能為外界的抗原物性物質進入體內,刺激免疫系統產生相應的特異性抗體IgE,其有較強的親細胞性質,可吸附于組織的肥大細胞和血液中的的嗜堿性粒細胞上,使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釋放出大量的過敏性物質[15-16],如5-羥色胺、組胺、緩激肽、血小板活化因子、慢反應物、乙酰膽堿、嗜酸性粒細胞趨化因子等,使血管的舒縮功能發生紊亂,導致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血漿外滲,循環血量減少,導致多系統臟器的循環灌注不足,從而引起休克。中樞神經系統不良反應主要有頭痛、頭暈、癲癇、抽搐、失眠、精神異常、煩躁不安、麻木等,其機制為分子結構有疏水性氟原子,具有一定的脂溶性,易透過血腦屏障,抑制腦內抑制性遞質r-氨基丁酸與受體結合,使中樞神經興奮性增加,從而產生神經系統癥狀[17]。其心血管及血液系統、呼吸系統、骨骼、肌肉系統、消化系統、泌尿系統,停藥或對癥治療后基本恢復[18]。
綜上所述,左氧氟沙星所引起的不良反應可涉及全身各個器官與組織應該嚴格按照藥物適應癥,盡量縮短療程,用藥時應該考慮患者年齡、性別、給藥方式、用藥劑量和是否聯合用藥,盡可能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做到合理用藥,安全用藥。
[1] 王旭宇.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40 例報告分析[J].白求恩軍醫學院學報,2011,9(1):45-46.
[2]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臨床用藥須知:化學藥和生物制品卷[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0:764-766.
[3] Tachi T,Teramachi H,Asano S.Impact of levofloxacin dose adjustments by dispensing pharmacists on adverse reactions and costs in the treatment of elderly patients[J].Pharmazie,2013,68(12):977-982.
[4] 張黎明,李璐.北京市發布藥品不良反應報告[J].首都醫藥,2010,7(上):15.
[5] 李昊,唐鏡明.89 例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不良反應病例分析[J].醫學檢驗,2011,8(11):41-42.
[6] Ryoken N.Prospective analysis of adverse reactions with long-term levofloxacin use[J].Kekkaku,2014,89(7):643-647.
[7] 田強,全菊香,趙桂元.氧氟沙星與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調查與分析[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2,16(8):614-617.
[8] 張敏紅.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報告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41(30):29-30.
[9] 湯明啟.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J].北方藥學,2012,15(9):9-10.
[10] 方歡,張莉麗,張軍.53 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2(1):9-11.
[11] Cunha BA.Quinolones:clinical use and formulary considerations[J].Advances in therapy,1998,15 (5):277-287.
[12] 余春芳,肖秀蘭,田建平,等.左氧氟沙星的毒副反應極其防范[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14):13-15.
[13] 肖美華,李至敏,龐健輝,等.34 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2,21(10):204-205.
[14] De Sarro A,De Sarro G.Adverse reactions to fluoroquinolones an overview on mechanistic aspects[J].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2011,8(4):371-384.
[15] 陳繼軍.59 例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分析及臨床合理用藥[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1):157-158.
[16] 高環.鹽酸氧氟沙星致全身肌肉震顫伴雙下肢髂窩劇烈疼痛1 例分析[J].中國醫藥科學,2014,4(3):168-169.
[17] 付晶晶.左氧氟沙星不良反應及合理用藥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12(7):135-136.
[18] Tome AM,Filipe A.Quinolones:review of psychiatric and neurological adverse reaction[J].Drug safety:an international iournal of medical toxicology and experience,2011,34(6):465-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