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 潔,胡茂益,明庭學,馬志顯
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國民人口老齡化,結腸癌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且出現老年高發的特征[2]。 由于結腸癌的發病隱匿性強、癥狀不典型,患者就診時往往已是晚期,失去手術徹底切除的最佳時機,預后不良。隨著內鏡技術和超聲技術的發展和設備的改進, 內鏡下黏膜剝離術等對于早期結腸癌取得了很好的治療效果, 絕大多數病例可以達到治愈的效果。因此,如何早期發現和診斷結腸癌,一直是臨床關注的焦點。筆者通過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診斷老年性結腸癌53 例,并與手術病理及電子腸鏡檢查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研究, 為進一步探討結腸癌的早期診斷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1 病例資料 收集2011 年1 月~2013 年12月,我院門診及住院部經彩超檢查診斷為結腸癌患者53 例的臨床資料,其中男性39 例,女性14 例;年齡62~83 歲,平均66.5 歲。 患者就診前有不同程度的貧血,因時常腹痛、解黑便或血便,有時腹部觸及包塊而就醫。
1.2 檢查方法 采用PHILIPS-IE33 型和GE 公司LOGI-7 型彩色超聲診斷儀, 探頭頻率3.5~7.5 MHz。檢查前3 d 禁用腸腔鋇灌檢查,前2 d 進流食或半流食,前1 d 清潔灌腸,晚餐后至檢查當日晨禁食水;對降結腸以下的腫瘤檢查前2 h 飲水500~1000 ml,使膀胱充盈。 患者平臥于檢查床,常規掃查肝、膽、胰、脾及雙腎,沿升結腸至乙狀結腸走行方向做縱切,注意觀察腫塊的大小、形態、部位及活動度。 應高度注意包塊與周圍臟器的關系,有無腸腔梗阻等異常情況,并注意觀察包塊內血流變化情況,記錄舒張末期血流阻力指數及流速、收縮期峰值血流速度。 觀察腹腔內其他臟器有無轉移灶、有無腹腔積液、腹腔及腹膜后有無腫大淋巴結等。
1.3 統計學方法 病例數據用例和百分率表示,進行統計學描述分析。
本組53 例術前彩色多譜勒超聲診斷結腸癌,經電子腸鏡檢查和/或術后病理診斷結腸癌48 例,與病理診斷的符合率為90.6%。 其余5 病例雖非結腸癌,但也是屬于惡性腫瘤,病理診斷為闌尾類癌侵犯升結腸1 例, 回盲部結腸惡性淋巴瘤2 例,卵巢惡性腫瘤乙狀結腸轉移2 例。
3.1 超聲檢查診斷老年結腸癌的優勢 老年人因體質弱、合并疾病多,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患者難以承受較大的有創檢查。 而超聲診斷的優勢主要有:是一種簡便經濟、痛苦小且無創傷性檢查,患者易接受,與腸鏡檢查相比,患者痛苦小、操作簡便、可重復檢查,且無腸道穿孔的風險,安全性好;可全面觀察腸道病變[3],顯示腫瘤與周圍器官的關系以及病變結腸的長度和腫瘤大小,能較清楚顯示近端腸管的擴張程度,為外科術式選擇提供依據。
3.2 結腸癌不同病理類型的彩超信號特點
3.2.1 浸潤型 本組53 例中, 病理診斷浸潤型結腸癌23 例,腸管正常層次結構消失,腸壁增厚達到1.3~3.1 cm,平均1.8 cm;腸管僵硬,腫瘤周圍呈低回聲區,中心區有不規則強回聲,橫斷面上呈靶環征,腫瘤所在部位腸腔縮小梗阻,腸內容物潴留,近端腸管增粗,腸蠕動增快。 其中10 例出現不全梗阻情況。
3.2.2 腫塊型 本組有19 例,病變腸管呈現低回聲包塊,最大11.0 cm×8.3 cm,向腸腔內或腸腔外突起,腸腔反射偏移,包塊周邊凸凹不平,其中7 例近端腸管高度擴張, 形成不全性腸梗阻。 擴張最大1例近端腸管擴張達12.5 cm×9.0 cm。 電子腸鏡檢查13 例,直接見腫塊向腸腔內生長,呈菜花狀,表面糜爛、出血,腸鏡難以通過腫塊處腸腔。
3.2.3 潰瘍型 本組有12 例,病變腸壁不均勻增厚,腸管周邊隆起,中心部凹陷,內膜面似菜花狀;3例腫瘤侵犯腸壁突破鄰近器官,顯示囊性混合型團塊,經手術證實形成器官內瘺,其中2 例形成結腸小腸瘺,1 例穿孔引起化膿性腹膜炎。
總之,隨著彩超技術的發展、對結腸癌診斷研究的不斷深入,彩色多普勒超聲對結腸癌的診斷價值已被臨床認可[1,3-4]。 彩超對老年性結腸癌的診斷,應根據腸壁漿膜光整情況、有無腫瘤浸潤、腫瘤大小、腸腔狹窄的程度、包塊內部及周圍血流情況、腹腔內有無轉移的淋巴結等綜合判斷。 筆者認為,老年人有貧血、大便異常、黏液血便、體質漸消瘦等情形時,應及時就診,將彩超篩查結腸癌作為首選方法。 因為該檢查易被老年患者所接受,可發現結腸癌與周圍組織的關聯, 并可發現有無遠處轉移病灶,具有腸鏡及X 線檢查無可取代的價值,可有效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剖腹探查等,也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1] 藏國禮. 結腸癌超聲造影成像特點分析[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 2008,24(3):279-281.
[2] 李世擁. 實用結腸癌外科學[M].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28-29.
[3] 張明剛, 李靖濤, 楊華元, 等. 1134 例大腸癌臨床病例分析[J].中華醫學雜志, 2003, 89(23):75-76.
[4] 姚宗歌. 結直腸癌超聲診斷的研究進展[J]. 日本醫學介紹,2007, 28(4):185-187.